磨刀
字体: 16 + -

第四三○章 殖民企

    第四三○章 殖民企图

    与孔二缩在新买回来的小窝,直到王世和派人来接,才恋恋不舍的离开。()这是一个典型的江夏传统民居,一间标准的三合院,层层递进、步步高升、四水归堂、隔三转五。一进到院子里,杨遇春就深深的爱上了这里。推开沉重的木门,迎面而来小天井、木构、重檐、粉壁、黛瓦,分明处于闹市之间,似乎让人置身于僻静的乡野之中。杨遇春自从瑞金的老房子被革命火炬烧掉之后,就再也没有想到自己还会有这么一处完整的院落,院子全木结构,穿斗抬梁,硬山屋顶,轴线对称,形式工整,进深很大,室内阴凉。正房中间前为堂屋,后为灶房,左右两间为卧室,天井四面设有檐廊,连接大门、两侧的厢房和前院的工房,最难得的是一面清水砖墙,隔开两个世界。

    堂屋的正中,是于右任先生所书的中堂大字,跋头是孔二小姐新居致喜,看来是孔老二专门向于右任先生索来,内容不错,很正道,是清曾国藩文正公的《求阙斋日记类钞卷·问学》:“知天之长而吾所历者短,则遇忧患横逆之来,当少忍以待其定;知地之大而吾所居者小,则遇荣利争夺之境,当退让以守其雌;知书籍之多而吾所见者寡,则不敢以一得自喜,而当思择善而约守之;知事变之多而吾所办者少,则不敢以功名自矜,而当思举贤而共图之。夫如是,则自私自满之见可渐渐蠲除矣。”

    于右任书法笔画简单,形态优美、笔笔中锋,精气内蓄,墨酣力足,饱满浑厚。杨遇春在书法前看了很久,总觉得有点不对头,思索了很久才知道,于右任先生才高而诡,笔美而妖,这幅作品放在书房可谓极好,置之中堂则略显不够正气。

    孔二把杨遇春送到门口,当着王世和的面对杨遇春说:“你别在我姨父那里呆太久,回完了话就让人送你回来,我去菜市场买菜,亲手做两个好菜等你。”小女人的神态看得王世和差点没让路边的石墩子拌个大跟斗,这还是不是南京城里名声在外的孔二魔女!居然能调教成这样,眼中看着杨遇春,心里尽是佩服。

    来到老蒋的临时办公室,杨遇春还没有来得及向校长问好,就让老蒋拉到临窗的沙发上坐下,问题就是关于地宝黄中恒。

    杨遇春告诉老蒋,中恒司令过两天去中南国陪在那里读书的周璇过年,中南国的李明瑞派出专机来接李公子回去过年,中恒司令搭他的顺风机。

    一听地宝要去中南国,蒋介石心里不由冒出一股酸味,不太高兴的说:“前军领兵大将,大敌当前,还老是这么小儿女样,一到到晚,卿卿我我,象什么话。”

    杨遇春不敢回答,笑笑,想起刚才在三合院里跟孔老二的缠绵,不觉有点脸红。

    “淮安之敌如何?”蒋介石问。

    “除了联队长率数十卫队从水路先期回到扬州述职之外,11联队其它四千余人全部杀死。”杨遇春说:“是役,我方第五集团军教导师没有死一人,伤了五十余人,都是因为冻伤,属非战斗减员。”

    “又是这个教导师,真是虎狼之师。”蒋介石叹道:“如果这样的虎狼之师,我还有数支,放眼中国,谁是敌手!”

    “校长,这种部队,适合国与国之间的战争,用作国内的义兵战,是很不符合传统理教的,他们以杀死对手为目标,以灭绝手段为基础,在他们手里,只要是敌手,除了死就没有放手的可能。他们从主官到士兵,只有军事,没有政治,人人都是一把脱壳的匕首,整个部队就是一把无敌的青龙刀。”

    “是啊是啊!”蒋介石点头说:“我知道你的意思,这种部队不一定掌握在谁的手里,就会成为谁手里的强兵利器,他们不会参与到政治的纷争中去,也就是说,这是一支民族的部队,他们真正服务的对象是中华民族,谁是中华民族的敌人,谁就是他们的敌人,包括任何一个政治组织和团体个人。”

    杨遇春知道这种话,向来是不需要回答的,因为这是老蒋一些突如其来的想法,想完之后也就算了,真正在他心底里根深蒂固的东西,会很快就把这些想法扼杀,然后抛得远远的。

    “任何一支部队的灵魂核心就是部队的主官,这支部队的主官到底属于谁呢?如果这支部队掌握在其它人的手里,那将是灭顶之灾。”果然,接下来的话,就暴露了老蒋的性格实质。老蒋自言自语的说:“这个黄中恒、甘世林,到底是谁的人呢?”

    杨遇春完全清楚了老蒋让他来的目的,就是想搞清楚第五集团军的政治倾向,要向一支没有政治倾向性的部队确认它的政治倾向,这还真是个不容易的事,杨遇春也不敢再说话。

    “这次四川刘湘归西,本来四川一地应该顺势收归政府,但是由于中南国和苏禄国的插手,让共产党刘伯坚坐稳了四川,军队也落到了从桂西来的黄中阳手里,我一直在让戴笠调查,这个黄中阳和第五集团军的黄中恒有什么关系。”蒋介石说:“如果他们有关系有麻烦了!”

    “有结果吗?”杨遇春问。

    蒋介石摇摇头:“黄中阳是广西人,如假包换的广西人,跟着陈正权从河池山沟里杀出,最后跟着他一起去到中南国,这一次,他回到桂西,率领莫方的特战部队成为刘伯坚的军事首席。黄中恒不是爪哇人,是广东人,一口粤语地道得很。只是真正的黄中恒不是现在宿迁那位,真正的黄中恒在美国。为什么这位要冒黄中恒的名,而且香港黄恒栈老板莫圆又力证这位就是真正的黄中恒,目的何在?莫圆,那可是陈维政的结义兄弟。这样一个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人物,我不太敢用,又不能不用,他的军事能力,在国军的集团军司令中稳居第一。”

    “校长!”杨遇春笑着说:“这个问题我是这样认为的,一、这个黄中恒司令是个民族主义战士,他对日本人从不容情,在中国战场,死在他手里的日本人不比其它的人少。第二,他是一个对政治极不敏感的人,兴趣都在消灭日本人方面。三、他的作战能力很强,是一员不可替代的良将。我认为,即使他不是真正的黄中恒,他也是友非敌。在几天前,他对我说,他在消灭26师团之后就要申请调出五战区,去到皖浙地区建立第三战区,在这个地方去跟已经占据淞沪宁地区的日本人进行斗争,绝不能让日本人这么轻轻松松的拿下江南鱼米之乡。我认为,有这样为国为民之心的人是不会有什么问题的,至于身世,校长,郑板桥说过难得糊涂,我们就糊涂一次吧!”

    蒋介石摇头笑着说:“或者也只能糊涂糊涂了!你说第五集团军要去建立第三战区,是黄中恒的个人想法?”

    “是!”杨遇春肯定的说:“西方人来到中国,是抢一把就走,日本人来到中国,是想扎下根来,把中国占为已有。东北是日本占领的第一步,华北是第二步,但是做得不够成功,主要是这两个地区的影响力不如华东大,江南鱼米之乡,富足之地,政治文化中心。如果日本人在这里殖民成功,完全可以建立一个独立王国,如果日本人把这个独立王国弄得富裕而丰足,在那里的民众安居乐业,把其它地区大量的民众吸引过去,我们如果想对这个地区采取军事行动,首先遇到的障碍就是他们。因此,我们必须阻止,目前在中国,还没有人看到这个问题的严峻性,黄司令看到了,而且有了对付的计划,就凭这一点,我就认为他是一个忠诚于中华民族的人,不会让中华民族走歪路。我不知道军委会有哪位大员能够承任这个任务,我自认为不行,我也许能够率队去跟日本人战斗,但是我肯定不能在不伤及国人的情况下阻止日本人的阴谋。”

    “你的意思是只有第五集团军才具备这个能力?”蒋介石问。

    “是!”杨遇春回答得很干脆:“第五集团军有战力有智力,能打大仗也能打巧仗,去这种地方比较合适。我认为,皖南、浙西一带第三战区的任务,不是要在皖南浙西通过武力阻止敌人西进,而是以这个地区为根据地,打垮日本在淞沪宁地区的殖民企图。”

    殖民企图!这个词让蒋介石很不舒服,却也不得不认可,他通过情报机关知道,日本人在开春后会对中国进行大举进攻,会派出一支定制的长江舰队,一支内河舰队将来到中国,沿长江而上是他们的主要进攻线路。把华东华北连成一片,加上华中,中国就算拿下,这就是日本最大的战略目标。所有的人都知道,如果华北华东华中连成一片,在中国这块最富裕的土地上进行殖民,任何一个军事势力想要与已经扎下根来的日本人决一雌雄,就不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最重要的是,日本人如果以华北华东华中为基地,以经济为手段向四周扩张,试问谁能拒绝!谁能抵挡!能够看到这一着,并把这个战略企图扼杀,这个黄中恒真的不是一般人,他的眼光比国府里那些号称高手高参的家伙要高出不知多少倍。

    早在元月十二日,军政会一致讨论通过,把中国抗战区域重新调整,分为八大战区,黄河以北的山东河北为第一战区,司令程潜。所辖军队为商震第20集团军与宋哲元第1集团军;共25个步兵师,2步兵旅,2骑兵师,人数超过20万人。

    山西、绥远、察哈尔为第二战区,司令阎锡山,兵力包含卫立煌第14集团军、杨爱源第6集团军、傅作义第7集团军、朱德第18集团军及预备军,人数20万人。

    江苏、浙江为第三战区,司令顾祝同,这是最悲摧的一个战区,因为经过淞沪宁大战后,这个地方成建制的部队基本难找,编制下的第十集团军刘建绪回了湖南整编,十九集团军罗卓英到了安徽安庆,叶挺新四军去了苏北。真正在这一区域的只有一个周志群的独立第六旅,还有大量的游击战士,正在由黄绍竑进行整编。只有一支刘和鼎的第22集团军,在温州丽水一带整编,不属于第三战区直属。这个地方还真的很空虚,的确应该放一支大军在这里镇守,第五集团军是很不错的选择。

    问题是把第五集团军调走之后,徐州一地会不会空虚?蒋介石把这个问题扔给了杨遇春。

    “会!”杨遇春回答。如果第五集团军离开,徐州就只有第23集团军和新编第四军,仅十二万多人,完全不够。他知道参谋部会调集人员过去,毕竟,这个缺口参谋部是不会放开的。杨遇春知道目前有一支部队正在跟第五集团军联系,想加入第五集团军的序列,那就是谭道源的第22军,18师就出自这个部队,100军副军长喻镜渊、参谋长易振湘、18师师长肖文绎、参谋长黄钟都从这个门里出来,这回老东家找上门来,想靠上大树,喻镜渊立即就把他们介绍给黄中恒。看来这支队伍不能让第五集团军收编,而是应该独立成军,戴嗣夏第46师归建,张琼50师补足,虽然失去了18师,也不是失一支强有力的部队,整编之后,成为第五战区的直属部队。此外就是李延年的第2军,这支部队淞沪宁大战后在淮北一带整编,整编后的第2军是一支人数超过四万的甲级大军,正是填补第五集团军离开之后的极佳选择。只是这些想法,他不想马上就说,他知道,面前的老蒋,不喜欢太聪明的下属,他喜欢绞尽脑汁想不出招,却能让他突发灵感,作出如神来之笔般决定的下属。

    杨遇春在想办法,如何激发出自己家校长的灵感,让他引出神来之笔,自动想起第2军和第22军,只有让老蒋作出的判断才是不能更改的决定。在杨遇春没有说话之前,蒋介石只能长叹一口气,说不出一句话,捉襟见肘的感觉很强烈!他不知道,面前这个年轻人正在绞尽脑汁把自己引导到需要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