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四二三章 山东攻防

    第四二三章 山东攻防

    1938年,虎年,离大年还有差不多十天,就先死了一个第23集团军司令,元月24日出殡回来,收到一个消息,中国军方又死了一个集团军司令,只是这一个既不是病死,也不是战死沙场,而是被枪毙。(起qi笔bi屋wu最快更新)这位,就是第三集团军司令,山东省主席韩复榘。

    “韩复榘该死!”在四川省警备司令部,孙震说:“日本人并不可怕,也是两条腿支着一个肚腩,我们在太湖西,跟日本人火拼,一个拼一个,我们死了差不多五万,日本人了死了四万多。山东有多少日本军队,有多少国军?竟然把大好一个鲁地让出,这不是打不过,完全是没有打!”

    “韩复榘上当了!”朱文晋说:“他防中央胜于防日,他一直在脚踏两只船,既不想让中央军进入山东,也不想让日本人进入山东,因此他一直在与日本人勾结,希望日本人走平汉线进攻武汉而不是绕经他的山东,为此他不惜与日本人虚与委蛇,丢尽面子。但是,直到他死也没有想通,为什么这些日本人出尔反尔,没有走大兵当前的平汉线,而是直接拿下山东。”

    “不是上当,是失算!”说这话的是黄中阳,即将出任四川省警备司令部司令。这段时间,黄中阳在四川军方的地位上升很快,第一是成立四川水兵师,管理三峡航运,疏浚河道,增加航运量,过去丰水期才能遡江而上的船只在冬季枯水期时也能通航,大大增加了三峡运力,这是大功一件。全面整顿川军的吸毒人员,把吸毒军士与非吸毒军士分开,把吸毒者送到抗战前线,把非吸毒者编入川军,让川军开始了精兵路线,这是大功第二件。第三件就是出动军力,全川禁烟,禁吸不禁售更不禁种,这一招,把所有的种植大户都乐了一把,他们知道,把自己割出来的黑膏送到中南国,就可以换回白花花的大洋。四川的吸毒人员为了活命出三峡向东,而健康的东方企业则进三峡向西到四川落户,这一来一去,素质大有不同,按照刘文辉的说话就是,四川经此一治,不富不强才怪。

    听到黄中阳的话,大家都把目光投向了他。

    黄中阳笑着摇摇手,说:别这样看着我,不是我的见解,上午去给刘老主席送行,我一直陪着中南国的陈总统,特地向他请教了这个问题,维政总统说:作为冯玉祥十三太保之一韩复榘,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擅长作战并精通文墨,在北伐战争中一路猛打猛冲过关斩将,是率军第一个打到北京城下的北伐将领。时人称其为“飞将军”。中原大战结束后为国民政府委任为山东省政府主席一职。主鲁后韩誓要"变鲁为齐",他澄清吏治、禁烟、剿匪,并大力发展山东教育事业,建设模范新乡村,并号召山东农村大力学习模范乡村,以提倡经济保障。为山东人民做了很多好事,也是一个有气节的中国将军,1937年初日本特务秘密策划“华北五省自治”威逼利诱韩复榘自治,韩断然拒绝。这次山东失守,在于失算,韩一直占山东而要胁中央,要求中央达到他的目的,中央已经准备就犯,满足韩复榘的一切要求。

    可惜人算不如天算,青岛市长沈鸿烈不知道是想给日本人一战颜色看看,还是想从后面捅一捅韩复榘的屁股,12月18日,下令炸毁日本在青岛投资经营的九大纱厂,另将发电厂、啤酒厂、自来水厂和港口的船坞等设施进行破坏。12月25日,又下令将停泊在青岛港的搣镇海攠号等7艘军舰和港务局搣飞鲸攠号等5艘小火轮,装上沙石沉在大港至小港的航道上。12月26日,日本宣布封锁青岛海面的交通。27日,沈鸿烈率领部队、党政机关及家属等近万人向鲁西南撤退。元月3日,日本人提前派出海军第四舰队及部分海军陆战队在飞机的掩护下,分别由山东头、湛山村和汇泉湾等地登陆,同时派出饭田贞固的近卫第二师团在青岛登陆。青岛再次沦陷,第二次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

    近卫第2师团是1891年组建的古老师团,辖近卫步兵第1旅团(近卫步兵第1、2联队)、近卫步兵第2旅团(近卫步兵第3、4联队)及近卫重炮兵第2联队等。是日军的王牌师团之首,也是唯一一个人数超过三万的师团,因为淞沪战场的经验积累,这支部队不仅配备了战车联队,还配备了47mm机关炮联队,战力之强,远在之前的华北方面军之上,可以这么说,之前的第5、第10、第20三个集团军加起来,也未必有这个师团的力量大。这支平素不派出门的队伍完全是为了报复沈鸿烈的火烧日企而来的中国,在这支强军与黄河北岸渡河而来的坂恒征四郎第5师团和矶谷廉介第10师团的夹攻下,济南的部队除了撤,我想不出有别的什么办法。

    “这样就要杀了韩复榘?”傅常明知故问,他对于这个即将主持四川军事大局的年轻人有点担心,不是怕他做不好,而是怕他应付不来,四川的弯弯绕绕太多,别把自己给绕了进去。

    “当然,沈鸿烈此举,正合老蒋之心,以沈鸿烈取代韩复榘,正当时!”黄中阳说。

    “就这样让老蒋阴谋得逞?”傅常说:“韩复榘这人我见过,不是贪生怕死之人,在日本人面前也是挺着腰子过日子的。我想,我们是不是跟陈维政总统商量商量,山东这块飞地,即使死了韩复榘,也不能让老蒋如意!”

    傅常知道,韩复榘之死,不完全是这个原因,主要是因为他曾经跟刘湘联系要倒蒋,刘湘因为身体问题,婉言谢绝,韩复榘还不知死活,居然想从日本人这里玩权术,结果,玩成了火。

    在中国的西边谋着东方的事,而正在东方的第五战区,更是近水楼台先得月,这个山东,杨遇春早就有了自己心里的小九九。一纸报告打到了中央军政会,杨遇春的报告内容很简单,他出身于共产党,对共产党的队伍比较了解,希望能够把新编第四军调到第五战区成为自己的下属部队。杨遇春的想法很简单,山东是守不住的,徐州一战与日本人打一打就要走人,山东这块飞地,必然成为敌后。敌后的战争,国军明显不如共军,山东,就交给这个新四军,让他们在这里玩得风生水起。

    新四军在1937年11月初批准成立,各地的武装开始向南昌集结,到1938年元月中旬,基本上已经形成战力,军长叶挻,副军长项英,参谋长张云逸,副参谋长周子昆,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副主任邓子恢。新四军共计二万三千人,第一师国产枪械,第二师全日械。

    第一师师长陈毅,副师长张鼎丞,一旅旅长傅秋涛,辖江渭清第一团张正坤第二团,二旅旅长粟裕,辖黄火星第三团、卢胜第四团。

    第二师师长张云逸,副师长高敬亭,三旅旅长谭震林,辖饶守坤第五团、叶飞第六团,四旅旅长高敬亭兼,辖杨克志第七团、周骏鸣第八团、顾士多第九团和詹化雨手枪团。

    对于杨遇春的调配,陕北的中共中央很是着难了一段时间,杨遇春是个什么人,中共中央太清楚了,对于这个人,中央是有愧的,把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交给他,会不会遭到他的报复,谁也不敢说。最后还是叶挻一力主张,徐州现在是中国抗战的最前线,能够去到徐州前线是每一个抗战战士的心愿,新四军在桂西和海南的帮助下现在兵强马壮弹满粮足正是冲上前线之时,应该走到抗日的第一线。鉴于叶挻的坚持,中央同意新四军调往山东。

    过年前的一天,新编第四军来到了徐州,在徐州,杨遇春接见了这支队伍,与让叶挻项英没有想到的是,陪同他一起会见的是第五集团军的作战部长李应钟上校。

    李应钟是奉李明瑞之命来向张云逸问好的,当杨遇春与叶挻项英说话时,李应钟一直与张云逸在下面低声的说着话。声音很小,只有他们俩能听到,而且用的是粤西的土话,其它人想听懂也不容易。

    李应钟告诉张云逸,中南国陈维政总统和他的父亲李明瑞副总统对于这次杨遇春把新四军调来徐州都很意外,但是,却一致认为这是一件好事。在山东沂蒙有一片广阔的山区,这片山区将来就是新四军的占领区,陈维政总统认为,国军没有任何一支部队能够在这块土地上生存,只有新四军这种在赣南恶劣环境中能够生存的部队才能在沂蒙山区生存。陈维政总统认为,未来的战局,将推向武汉为中心,山东一带必将成为敌后方,在这个地方开展革命斗争,前景广阔。因此,一定要打消叶挻与日军血战的念头,而是要保存实力进入山东沂蒙山区。

    作为参谋长,张云逸立即就明白了这步棋的重要性,然而他又摇摇头,认为,凭他对叶挻的了解,这位虎将来到抗战一线,如果不与日本人血拼一场,他不会离开前线,至于占领山东这种战略层面上的工作,叶挻不会考虑。不仅叶挻达不到这种高度,即使是项英也不可能理解这种战略,只能是中央的"mao ze dong"主席能够理解,如果由"mao ze dong"主席提出,也许项英会遵照执行,只是整个新四军能够与中央联系的只有项英一个,自己没有办法越级,只能仰天长叹。

    正所谓英雄所见略同,杨遇春调新四军来的目的竟然也是为了组织一支敌后部队,占领沂蒙山区,然而,他的提议却遭到了军长叶挻的严辞拒绝,理由居然与张云逸说的完全一样。

    当陈维政收到李应钟的电报时,长叹了一声,暗道:新四军真的还要应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