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四二一章 仁丹广告

    第四二一章 仁丹广告

    来到苏北前线的李应钟正在经历一个过程,一个成熟的过程。(起qi笔bi屋wu最快更新)过去,大事小情都会向父亲李明瑞汇报,与李明瑞争辨,向李明瑞讨意见。现在来到苏北,一时半会还是改不了这个习惯,1938年元月22日这天,打了个电报回来,向父亲求教。这次求教的内容很简单,却很难,不仅把李明瑞难住了,也把整个中南国参谋部全部搞懵了。内容很简单:远道而来的日本人,新来到中国大地,横冲直闯,为什么不会走错路。

    当日军突破锡澄线向南京进军时,驻守在吴淞的26师团登陆江北,沿江而上,占领泰州扬州。建立扬州据点,第11联队向淮安进发,第12联队向盐城进发、第13联队及独立野炮兵驻守扬州。日本人为了占领苏北的广阔区域,也把自己分成十几个小队,去到各县,抢夺粮食,筹集给养。

    第五集团军驻扎宿迁后,罗狗子把自己的特战大队分成数十个小分队,对宿迁东南方向的敌情进行侦察,阴鬼大队则向宿迁西南方向进行侦察。侦察的结果都在两个特战大队指挥员的预计之中,只有一项让罗狗子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日本军队在三岔路口从来不向当地的人打听道路,只管往前走,但是却从来没有走错路。

    罗狗子要求他的部队,暂时不要与日军的小分队发生冲突,只要掌握了敌人的动向就行。回到宿迁,把所有情报上报集团军总部,告诉作战部长李应钟,想收拾这些化整为零的日本人很容易,只要愿意,每天都可以弄死几个日本人小队,但是其中有一个问题都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日本的小分队为什么不会走错路。

    阴鬼也把同样的问题提交给参谋部。

    第五集团军参谋部也无法解释,难道日本人对中国的了解就已经达到了如此高的程度!不需要向导就能在中国大地上准确的行走。黎可为让侦察部队继续观察,地宝则召集各部队主官集中讨论,只有李应钟的做法最可行,一个电报拍到了南都。

    拿着李应钟的电报,武元甲和李明瑞也百思不得其解,武元甲这些日子,一有空就往李明瑞家里钻,整个南都的人都知道,他在追求李应钟的姐姐李应芬,李应芬回到南都后,之前在大学谈的朋友由于家庭的压力不能来中南国,又回复到小姑独处的状态,也成了中南国一系列未婚男士的热点,直到武元甲一骑绝尘才让其它人望而止步。

    武元甲说:为了准备这场战争,日本人在中国经营了很多年,估计已经绘制出大量的军事作战地图。

    李明瑞摇摇头,不赞成武元甲的观点,他认为,即使是最细的地图,也不可能把任何一条乡间小路标明。

    两人把问题带到参谋部,快过年了,参谋部很休闲,一伙子人在喝茶聊天,看到李明瑞进来,郑进阶忙迎了上来。

    “翁婿俩今天不在家里搞点小火锅,喝点小酒,是不是酒喝到一半,突然想起参谋部还有我们这些值班人员,良心发现,跑来看望?”郑进阶笑嘻嘻的看着李明瑞,说:“不过又不太像,如果是看望,就不会空着手,多少也会带点慰劳品。”

    “慰劳你个大头鬼!”李明瑞说:“有正事!”把电报把出来,递给郑进阶。

    郑进阶接过电报,来来回回看了两遍,笑了,说:“这些狗日的日本人,还真有古怪!”对参谋部所有的人喊道:“大家都来看看,给个意见,这还真是个怪事。”

    参谋部的人轮流拿起电报,看完之后,议论纷纷。有人认为是不是出现了大量的中国内奸,给日本人带路。也有人认为是不是日本人有了高科技,专门认路。乱七八糟的意见,也不能给郑进阶太多的有效参考,只能让谭如龙尽快搞个明白,日本人有什么古怪。

    谭如龙拿着电报,也傻了,他的情报系统从来没有涉及过这个问题。钱壮飞有些经济,也懂一些江湖道道,想了很久,才不敢肯定的说:“我认为,这里应该有一种江湖手法,与江湖的会道门组织留的暗号差不多,通过这种暗号让日军知道正确的道路应该怎么走,具体的方式我们还不明白。我们的情报系统建立的时间不长,大多处于基层,我想办法通过国民党高层特务组织去了解。”

    李明瑞对儿子的问题比较上心,发了个电报给许卓咨询,希望能够通过许卓这个日本士官学校的留学生,多少知道一些思路,权当死马当成活马医。电报发到桂西,桂西军区立即转发给前往成都参加刘湘葬礼的许卓。

    许卓到成都已经三天。

    元月20日,刘湘驾鹤西归,次日向中南国和苏禄国报丧,龙腾云和龚楚两人坐飞机来到中南国,与陈维政冯达飞结伴前往成都。桂西的覃善鸣许卓与广西的黄绪初刘斐从南宁直飞成都。

    在成都,云南的卢汉孙渡,贵州的卢焘吴逸志,西北的袁振武安忠吾,武汉的张群熊克武贺国光汇集一堂,让陈维政没有想到的是,一群人中,居然还有来自陕北的代表邓小平。

    为了这位来自陕北的代表,延安的黄土机场第一次降下了双座双翼飞机,这还是马鸿逵留下来的财产,也幸好马鸿逵留下了几架老掉牙的飞机,否则西北军区空军的天堡飞机根本没有办法在延安太过简陋的跑道上降落。黄松坚实在不太看得起马鸿逵留下的那几架老掉牙的双座双翼飞机,作主送给了陕北政府,延安才匆匆忙忙中修建起来的黄土跑道,把这几架飞机贵宾式的迎到了宝塔山下,延水河边。知道白得几架飞机,把陕北政府乐得找不到北,动用人工锄挖肩扛弄出了一条跑道,有了这条跑道和这几架双翼飞机,给陕北与外面的联系架起了一座空中的桥梁,只要把人送到兰州,兰州机场欧亚航空公司的航班就可以把人送到全国各地。双座飞机只能坐一个乘客,这个唯一的乘客就是延安派往四川的代表邓小平。把邓小平送到兰州后,加入西北政府袁振武安忠吾的行列,换乘西北军区的政权式运输机来到成都。邓小平这是一举两得,既是来四川奔丧,同时也完成来四川考察和学习的任务,他的随员准备骑马到黄帝陵后,换乘汽车到天水,再从天水进入四川广元。

    历史不知不觉在这里分了一个岔,就在邓小平离开延安的第二天,129师政委张浩因病无法继续在前线工作,回到延安。上一世,张浩就此告别了军旅生活,接替张浩出任129师政委的正是邓小平。这一世,邓小平受中央派遣出差成都,按照要求对四川进行为期一个半月的考察,无法担任129师政委职务,中央派往129师担任政委的是谭政。

    谭政原名谭世铭,号举安。湖南湘乡人,32岁。他出生于一个殷实之家,书香门第。祖父是当地的一位士绅,家中开杂货铺、药店,还有30余亩地,每年可收8千多斤稻谷 。在好友陈赓的介绍下,来到了东山学堂这所闻名三湘的学堂。1927年7月好友陈赓已在驻武汉的国民革命军第8军任特务营营长,派人携信到老家接妹夫谭政到武汉参加革命。之后,参加了"mao ze dong"领导的秋收起义。开赴井冈山后,经连队党代表宛希先和寥春芳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之后任宣传员、宣传队长。1933年1月,谭政任红1军团第1师政治部主任。1935年10月,红军陕甘支队抵达陕北之后任红1师政治部主任。1936年,谭政入中国人民抗日红军大学学习。之后,谭政任红军后方政治部组织部部长、后方政治部主任、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

    陈维政暗自点头,谭政的统筹能力虽然与邓小平相比略有不足,但是军事方面和政治思想工作水平不在邓小平之下,上一世著名的政治大将不是虚名,中央还是很能知人善任的。

    成都如临大敌,从来没有如此禁备森严。警备司令部副总司令黄中阳知道,这个地方集中了自己一方最为高级的阵营,深感责任重大,一定要保证平安无事,那怕出现任何一点极小的问题,都将是没顶之灾。

    刘湘是佛教徒,身后事都按照佛教徒的方式办理。整场丧事,陈维政和龙腾云只是象征性的露了露脸,去了灵堂一次,就不再在这个场合露面。武汉政府知道有这两个国级大员来到成都,火速派出外交部长王宠惠来到成都。陈维政和龙腾云告诉这位外长先生,这一次完全是个人原因前来,就不敢惊动政府了。

    虽然是个人行动,武汉政府却知道,陈、龙之行意义非凡,明显是来帮四川站台子的。这个时候如果谁敢动四川的脑筋,不仅会得罪四川一帮人,还会得罪中南国和苏禄国,以及滇黔西北等区域势力。所谓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任何的技巧都显得很无力,张群设计了很多种夺取四川省主席位置的方案,在陈维政和龙腾云面前都显得苍白。

    如果说陈维政代表的是实力的话,龙腾云代表的就是人气,自从飞机在机场降落,成都的老百姓就开始自发走向街头,手执一柱香,敬献给龙腾云,在他们看来,龙腾云不是人,是神,是佛祖派来解救四川人的神灵。

    这个时候的龙腾云是绝对超然的,张群知道,只要龙腾云一句话,四川人就会把他撕成碎片。

    然而,这个四川人心目中的神却并不永远高高在上,正在倒茶添水,充当工作人员的角色,还外加安排敬酒,告陪末座。因为在座者,只有他最适合这个职务,邓小平、陈维政、冯达飞、袁振武、覃善鸣、许卓、龚楚和龙腾云,算来算去都是龙腾云当年的职务最低,在红七军离开河池时,他还是个副连长。

    这是给邓小平的接风酒,看着面前的总政委,大家仿佛都回到了七年前。邓小平明显老了许多,又黑又瘦,更显矮小。跟在座其它人相比,身上穿着更是寒酸,土织的棉布倒是很扎实,只是裁缝手艺极差,明显不是做惯西式服装的,唐装式的溜肩,直筒型的衣型,领子开口明显不够大,就是在之前唐装的立领上面做成折领。偏偏在前面还挂了四个巨大的仿中山装口袋,稀松耷拉像四个猪尿泡。

    “我这一身,在延安,算是不错的了,结果走出来,跟你们一比,我就成了不土不洋的怪物了!”也看到自己与其它几位不一样,邓小平自嘲道。

    “这说明一点,延安提倡标新立异,审美观与中国绝大多数地方大不相同。”许卓已经忍了很久,忍不住说。

    “不是审美问题,是基本温饱问题,延安,能够有得穿就不错了,想穿好,还有点难。”邓小平听出了许卓语调里的刺,却也并不隐瞒,大大方方承认。光明磊落,实事求是,这一点,这个小个子比许卓强得太多。

    “陕北人员太过密集,一块这么小小的土地,产出有限,又没有工业基础。仅以传统农业,要养活一个完整的庞大的人浮于事的政府机构,一个吃了饭除了吵架就会抢权搞内斗的党委,还要养活一个集团军五六万人,温饱,永远无法彻底解决。除非象苏禄,能够一年三熟,亩产千斤,或者像中南国的澜沧省,种一些高经济类植物。只是那地方人畜饮水都难,想匀出多少水来种地,只怕也不可能。”说这话的是龚楚,他是红军叛将,在红军主力部队长征离开赣南之后,最艰苦的时候,他呆了下来,当一切归于平淡时,又再受到政治上莫名其妙的迫害,因此愤而离开井冈山。去到苏禄国后,他对于红区,有一种隔膜,很难再亲近。如今作为苏禄国的总参谋长,说话没有客气,只有客观,无所顾忌。

    陈维政点点头,同意龚楚的意见,一块土地,能够养活多少人是一个恒定的数字,特别是黄土高原,养活的数字还要适当的减少一些。如果要养活超出这个数字的人群,只有两种方法,一是对土地进行掠夺式开发,二是开发一些高经济收益的产业。陈维政从后世过来,看到这块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养活十五亿人是一个什么样的境况,更见识过人多就是灾难这一状况,所以,中南国对于人口增长的控制是十分严格的,政府的做法是提高人口素质而不是提高人口数量。这种理论估计延安还不能理解,陈维政也不打算细说,倒是龚楚能有这样的想法,让他觉得意外,看来苏禄国这些年没有白给,大家都在研究自己的立国之本。

    这时,安忠吾提着一个包走了进来,把包递给邓小平,邓小平接过来一看,内内外外几大套的衣服,呵呵一笑,也不客气,脱下上衣,拿起一件上衣套了上去。料子很好,笔挺派头,大小长短很合身,整个人顿时显得精神很多。邓小平还显摆的在厅里的空地上走了几步,颇为满意。陈维政看着这位未来的总设计师笔挺的上装配着土棉布做的大口吊裆裤,感觉说不出的滑稽。

    “怎么样?不错吧?”邓小平问。

    “上身不错,就是跟下半身配在一起,明显感觉有点不搭。”龙腾云说。

    “大庭广众,裤子就不换了!”邓小平笑着说:“反正有餐桌挡往下半身,你们也看不到,就自动忽略吧!”

    这时,许卓才把李明瑞的电报拿出来,递给陈维政,陈维政一看,笑道:“我知道,这是日本人的仁丹广告在搞鬼。”

    “仁丹广告?”许卓一对眼睛瞪得溜圆,仁丹广告跟不迷路有什么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