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四一二章 清雅恶俗

    第四一二章 清雅恶俗

    日本人对于这一次在东海遭受的袭击,一致认为是太过突然,来不及反应,只有曾任高雄号和山城号舰长,日本水雷学校校长南云忠一持不同意见。()南云忠一今年整整五十岁,出生于山形县米泽市的信夫町,是一个世家子弟,父亲为旧米泽藩士南云周蔵。1908年海军兵学校第36期毕业。他认为,海军在与空军的作战中,不存在反应时间问题,海军的速度与空军的速度决定了这两个兵种的基本方式,联合舰队在福建空军到达之前就已经派出飞机迎战,说明不存在反应问题,问题在于帝国的舰载机比福建方的差得不是一星半点,不仅不能有效截击敌机,反而成了敌机攻击舰队的掩护,造成舰队的巨大损失。因此,必须要有一款战机能够压制福建方的战机,才是帝国进入南中国的时候,目前,帝国进入台湾是不合适的。

    南云忠一的言论得到海军大臣米内光政的大为赞赏,他认为,海军和海军航空兵,都是依赖先进科学技术的兵种,领先一步,则步步领先,落后一步,则步步挨打,帝国海军虽然在战船方面领先于福建方,但是帝国的战机在福建方的闪电歼击机、雷神强击机和天堡轰炸机面前没有一点招架的余地,因此,大力发展军工生产,才是战胜福建方的唯一途径。

    可惜,米内光政的正确意见被日本国内因为三万人在东海死不见尸的愤怒冲得清淡,自从东海海战的结果传到日本国内,群情激愤,无论男女都走上街头,高呼口号,要消灭福建方,要把福建每个城市每一个乡镇都变成第二个南京。

    日本海军最后送到天皇御前的是,日本海军航空兵虽然落后于福建,但是日本海军的整体素质高于福建,舰艇数量也远超福建,只要发挥日本海军的作用,把福建人杀光是完全可能的。

    被愤怒冲晕了头脑的日本大本营,向民众发布了著名的横浜宣言,要求全民全军进入台湾,把台湾打造成真正属于帝国的部分,然后以台湾为跳板,进入福建。海军泡制了一个口号很是激动人心:台湾,我们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

    在把所有愿意离开台湾的居民迁出台湾后,毛维寿率部离开台湾,陈公培发布了告台湾同胞书,明确指出,今后的台湾就是战争的绞杀地,为了稳定的生活,所有台湾的原居民可以选择去苏禄国或者福建内陆,如果留在台湾,遭到战争涂碳,政府只能告诉他们很遗憾。

    第二天一早,郑进阶等人在赵一肩的陪同下去看望在东海海战中负伤的战士,同时也想看一看武夷号的情况。来到马尾港,马尾船舶修理厂正在修理俘虏的由良号巡洋舰,武夷号放在一边,修理厂的领导说,武夷号的问题太大,只能用拖轮拉到中南国才能解决,现在突击修理由良号,主要是要让由良号作为护航舰,一起去金兰,修理武夷号的同时也改造由良号。

    陈绍定裹了不少纱布出现在大家面前,在之前的东海大战中,他虽然没有受到严重的创作,但是小的磕碰却是不少,在蔡廷锴的严格要求下,竟然也弄成了半个木乃伊。陈绍定对郑进阶说:“我们的空军与日本相比,有优势,但是海军就有相当大的差距,差的不是素质,也不是数量,而是统帅部。”

    赵一肩能够理解数量差距,却不是很理解统帅部的差距,问道:“统帅部的差距在哪里?”

    陈绍定说,作为一个航母舰长,自己是合格的,但是作为一个战役的制定者和决策者,自己有比较大的不足,这一次东海海战,由于自己的冒进,造成福建海军的严重损失,是很没有必要的。可以这么说,空军打了一个大胜仗,而海军则是打了一个大败仗,日本损失了一些军舰,但是只是他们的少部分,他们损失得起,我们也损失了一些军舰,却是我们的大部分,损失不起。因此在之后的舰艇对决中,要以空军和陆军为主,海军为辅的方法,与对方比数量,即使以一胜二,也是我们的失败。

    赵一肩点点头,说:“这种级别的海战,的确不是我们这些外行能够胜任的,设置一个强大的海军部,建立一个强大的作战部,是当务之急,我一定会把你的意见反映上去。”

    郑进阶笑着对陈绍定说:“我们来之前,在南都分析了这一次海战,大家也对海军部的冒失有同一的意见,也做出了相应的对策。总统让我告诉大家,罗明初将军已经从英国返回,他不会回到中南国,而是直接进入福建海军,出任闽粤桂联合舰队司令,之后的台海海战,将由罗明初将军全权负责。中南国海军部承诺一点,所有的战伤船只全部送回中南国修复,所有的俘虏船只,谁俘虏的算谁的。”郑进阶最后一句话,把所有人的激情都扇到了顶峰。

    12月13日,日军侵占南京。

    12月14日,北平组织新傀儡组织,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其主要头目为王克敏、汤尔和,王揖唐.董康、江朝宗、高凌蔚、齐燮元、朱深等。

    12月15日,扬州、当涂沦陷。

    12月17日,全国抗日大同盟成立,总部设汉口。

    12月18日,青岛各港实行沉船封锁。

    12月19日,合肥沦陷。

    12月23日,日军攻陷余抗,国民党军奉蒋介石令自行炸毁钱塘江大桥,阻日军进攻。

    12月24日,杭州失陷,国民党军退守钱塘江南岸。

    12月25日,胶济铁路路轨桥梁全线破坏,停止行车。

    12月27日,日军侵占济南,国民党山东省主席韩复渠不战而退,擅离济南赴泰安。

    武汉的蒋介石大怒,对军委会一帮人破口大骂:一群只会看热闹的饭桶,就想看福建台海的热闹,没有看到日本人半个月的时间已经打进了整个华东,再过一段时间,日本人就要打武汉了!

    其实,这也不能怪部队,空军忙着转场,陆军忙着休整,只有华北一线的部队没有经历淞沪宁大战,但是也是刚从华北大战中喘过气来。

    张治中和杨遇春在第五战区走马上任,手下的部队竟然是零。杨遇春笑道:“长官,看来,真要日本人杀来,就只有你我两人上阵杀敌了。”

    张治中大笑,看着身上连小手枪也没有一支的自己和杨遇春,说:“我们两个,都不是合格的战士。这个第五战区,还真是一穷二白!第五战区新成立时,战区司令是校长大人,当时手下有两个集团军,一个是韩复榘的第三集团军,一个是顾祝同的第五集团军 ,之后,调了何敬之做司令,顾祝同升任第三战区副司令,韩复榘的第三集团军本来就是听宣不听调,第五战区就成了空头司令。”

    “不知道这一次会调一些什么人马过来?”杨遇春问长官也在问自己。

    “管他什么人,只要能端起枪就行。”张治中倒是很看得开,在他看来,没有不会打仗的兵,只有不会打仗的将领。

    在徐州,敌军未到,我军亦未至,正所谓偷得浮生半日闲,这一日,冬至前后,阳气上升,天气晴朗,北风不大。吃完早餐,张治中约杨遇春到不远处的石狗湖走走。

    当地人告诉他们,石狗湖不远,从住所出发有七里路远,顺着大路一直走就行。二人权当休闲,安步当车,七里路,竟也走得微微小汗。张治中笑着说:好久没有走这么远了,自从有了配车,就娇气了许多。杨遇春到是没有什么,他从井冈山下来,那几年走七里路是常事,而且是山路不是脚下的平路。杨遇春说,之前在中央军校中住的时候,每天早上起来出操,还跟着学员一起跑步,七七事变后,才没有时间锻炼,有空出门走走还真是很享受。

    张治中问杨遇春准备什么时候结婚请酒,杨遇春笑着说,主要是不知道新房安置在什么地方,本来想在南京办,结果让日本人占了,现在如果在武汉办,不知道日本人会不会又来赶场。张治中大笑,说,这些日本人,是不喝到你的喜酒不罢休。

    一路闲聊,脚下不慢,很快来到石狗湖边,穿过一片杏树林,看到一条石板铺成的小路,沿路而上,数十个台阶就看到一个仅有三根立柱的小亭子掩藏在树林中。杨遇春笑道:“见过六角亭,八角亭,四方亭,这三脚亭却是少见。”

    张治中绕过亭子,看到亭子上的小匾,上面写着“三让亭”字样,道:“这是当年刘玄德三让除州,留下来的纪念亭,三根立柱就代表三次辞让,三角亭是正确的,如果搞出一个四方亭,反而有点不合场景。没想到,小说里的事,本地人竟也树亭纪念。”

    “刘备三让徐州,也算礼义在先,中国传统教育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杨遇春一边,一边走出亭外,展目一望,眼界豁然开朗,水波潋滟,湖堤绿荫,远山如黛,赏心悦目。近看石隙之间,有泉流出,泉边三个大字:刘备泉。

    “刘备一生,没有打过一场胜仗,却成为三国之一,有人说利益于三顾茅庐得一诸葛孔明,我认为贵在坚持,正因为他的坚持,才得到最后这蜀汉一地。”张治中说。

    “有人认为刘备虚,有人认为刘备伪,有人认为刘备只会哭哭啼啼摔孩子,其实刘备有一点是我最赞赏的,就是他的得失论,得与失,永远是一对双胞胎,不离不弃,共享荣辱。”杨遇春也感叹道。

    这时,身后的卫兵插话说,这里本来不叫刘备泉,因为泉眼象母牛的欢笑,所以本地人叫这个地方牛屄泉,不知道后来怎么就变成了刘备泉。

    听到卫兵的话,张治中和杨遇春哑然失笑,雅俗之分,竟如此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