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三六六章 湘南龙蛇

    第三六六章 湘南龙蛇

    从漕泾镇登陆的日军第114师团、第23师团、装甲车第3旅团刚刚集合完毕,就遇上了陶广部。*  *

    陶广部奉命来阻截时,以为只是小股日军,一见到人山人海五六万人,加上近百辆装甲车。63师师长陈光中第一个念头就是,我们被骗了。当场停止前进,把一众师部旅部军官招集起来,陈光中第一句话就是:“这是纯粹的送死,我不干了,愿意回去的,跟我走人,不愿意走人的,就等着挨日本人的炮弹吧!”

    国民革命军第28军第63师第187旅少将旅长李伯蛟说:“师长,大敌当前,不是送不送死的时候,所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就算是送死也该是我们去死。”

    陈光中用看死人一样的眼光看着李伯蛟,笑了笑,说:“我不反对你们去跟日本人拼,我这段时间身体不太舒服,要休养几天,63师的工作,暂由李伯蛟旅长代为负责。”说完,带着卫兵,扬长而去。几天后出现在邵阳城,开始兴建陈氏花园楼台,至于淞沪抗战,金山阻截,完全抛之脑后。

    李伯蛟对188旅旅长说:“委员长说守土抗战人人有责,也不能把人绑着抗战,成龙成蛇,成虎成鼠,各人自有选择,师长要走就走吧,日本鬼子,我们来对付。”

    日军以装甲车第三旅团一马当先,冲向湘28军陶广部匆匆忙忙修筑起来的阵地。

    第114师团虽然是新设师团,却是两旅团编制的甲级师团,以第14师团留守人员编组而成,司令官末松茂治。第23师团则是一个以第64、71、72联队及野炮兵第17联队组成的乙级师团,师团长小松原道太郎,相对战力不如114师团。

    末松茂治看到前面中国军队零散的阻击线,让通讯员告诉小松原道太郎,面前的中国军队由114师团应付,23师团从右边绕过对方阵地,用最快行军速度过柘林,在西渡过黄浦江,杀向龙华一带,与之前的帝国军队形成合围,务必把龙华敌军全部消灭。

    接下来,命令野炮兵第120联队联队长大塚升中佐向中国阵地开炮,装甲车第3旅团随即进军,第127旅团第102联队联队长千叶小太郎大佐随装甲车进军。

    114师团突破的正面,就是李伯蛟的187旅。

    匆匆忙忙每一个人挖一个半米深一米见方的坑,就构成了阻击的防线,没有重炮,没有战车,只有跑得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士兵。当他们挖好散兵坑,坐在坑里,浑身如散架一般,真想休息一下。可是没有办法做到,因为敌人的炮弹已经打了过来。

    满头满身都是炸起的泥土和碎石,李伯蛟吐了吐口里的沙子,从散兵坑里微微的探出身子,想知道自己的队伍损失如何。时间太匆忙,匆忙得连指挥部都没有弄好。

    这个地方,一马平川,没有任何的地势可以借用,只能一枪一弹与敌人干。李伯蛟知道,这是从军十数年来,最凶险的一次。

    炮火停止了,在硝烟中,日军的装甲车冲了上来。

    “火箭弹!”李伯蛟破口大叫,才发现自己听不到自己的声音,之前爆炸的响声对耳朵的影响还没有消失。在他左边不远的地方,一具火箭筒伸着半支发射管,旁边的主人,半个脑袋已经不见了。这时,李伯蛟看到一连连长冲了过来,连滚带爬跳进左边不远的散兵坑里,把火箭筒举了起来,李伯蛟松了口气,有这个东西,就不怕日本人的战车。

    坦克车把大地震得发抖,顶上的机枪随心所欲的放着枪,子弹射向坦克手愿意射向的地方,不少战士死在机枪的点射下。

    左边的一连连长,一直死死的低着头,连火箭筒也不露出一分,坦克车越来越近了,履带上每个齿的翻动都看得清清楚楚,只见一连连长肩上扛着火箭筒,突然伸出半个身子,一枚火箭疾射而出,也不管打中不打中,一连连长迅速把身子缩在散兵坑里,他知道,下一分钟,他这个地方一定会成为日军坦克的重点关照区。

    火箭一头扎向正前方的一辆坦克,只听到一声爆响,坦克正面被打出一个大洞,穿甲弹在坦克内部爆炸。

    同样的爆炸出现在不同的地方,很快,十辆坦克就被收拾在前线。第3装甲旅团大惊,立即后退,扔下十辆冒着白烟的坦克,撤出战场。

    中国军队的前线,响起了排山倒海的欢呼声。

    第127旅团旅团长秋山充三郎大佐看到了中国方有专门打击装甲车的利器,让退回来的装甲车整齐的排在自己的阵前,和114师团的炮兵一起,再一次向中国军队的阵地进行炮击,第102联队联队长千叶小太郎大佐随搬后冲向敌人正面阵地。

    这一次的炮击比上一次更持久,密度更大,李伯蛟觉得自己象是在坐船,身边任意一个地方都落满了炮弹,正在庆幸自己的散兵坑没有炮弹的光顾时,一颗炮弹落进了自己这一米见方的散兵坑。看到炮弹炸开,李伯蛟笑了:这个狗日的陈光中,说得还真准,留下来就是喂炮弹,原来被炮弹打中的感觉是这样的!

    63师溃败了!187旅在两次炮击和一次坦克冲击下,已经没有太多的活人,旅长李伯蛟阵亡,一颗炮弹让他永远保持在四十岁,这个出生于湖南省邵阳县小东乡周家村一个书香门第,却因为家境衰落未受过太多教育的行伍出身的旅长,永远告别了他的行伍生涯。

    因为187旅正面阵地的被突破,身边的188旅两面受敌,无法抵挡,只有撒出。

    日军顺势冲杀,陶广亲率残破的63师退向吴中,陶柳第62师殿后掩护。

    还是在顾祝同提出要让陈诚的新成立中路军第39军刘和鼎部、第43军郭汝栋部、第49军刘多荃部挡住在全公亭登陆的日军时。陈诚就知道这是一件不太可能完成的事。刘和鼎部在左路已经几次与日军交手,消耗很大却没有补充。

    郭汝栋部说起来是军,实际上不如一个师,前身是川军第20军第5师。因为四川军阀内讧,郭汝栋带领残部由川黔湘边境逃往湖南,投靠蒋介石。1934年9月,郭汝栋的第20军番号改为第43军。郭汝栋任军长,萧毅肃任参谋长。下辖:第26师,郭汝栋兼任师长。师下辖刘公笃、李昌权两个旅。

    唯独能与日军一战是就是第49军刘多荃部,有下面105师和109师,105师名气不小,高鹏云任师长,辖王景烈、应鸿纶两个旅,西安事变时,抓住老蒋的就是这个师,只是当时的师长是刘多荃。109师贺奎任师长,辖赵镇藩、葛晏春两个旅。问题是8月下旬,日军第十师团步兵第10联队向静海、沧县进犯。该军力战抵抗,伤亡惨重,被迫由华北战场向南撤退。全军兵疲马乏,此时,淞沪会战正在进行,该军奉命在南撤途中赶赴上海战场增援。10月底该军进至上海战场,立即奉命坚守南线,在第6师团和第16师团的强大攻击下,只怕难有出彩的表现。

    陈诚开始理解杨遇春的意见了,同样是军,此军不同彼军,也许71、72、74三个军可以阻挡住南线日军北进的步伐,第39、43、49军就绝对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凭数字打天下,凭想象打敌人,顾墨三机械了。

    果然不出陈诚所料,在第6师团的铁蹄下,39、43军一触即退,退向南浔,留下49军殿后,在沪杭公路,49军与第六师团第11旅团激战两天两夜,在67军牺牲精神的鼓舞下,49军官兵也不顾生死,与日军激战,第105师伤亡过半,第626团团长顾惠权阵亡,109师士兵大部牺牲,4个团长3人阵亡。被日军沾住,欲走不能,最后在郭汝栋第43军的接应下,49军残部才得以甩开如影随行的第六师团。为了赢得撤退的时间,49军一路快速逃跑,一路把沿途的桥梁道路破坏,迟缓日军进军时间。

    日军穷追不舍,占领乍浦,随即占领嘉兴,国崎支队占领南浔。第16师团一路向北,紧逼吴江,第6师团沿沪杭公路占领淞江、北进青浦。

    至此,南线日军,建立了以金山卫作为兵站基点,以乍浦为后勤补给点的南线登陆根据地。第十军军部进驻乍浦。

    “日军这一招声东击西非常成功,一拳打在中国军队的软肋,可惜两支东北军,完全打残,应该是开战以来,在战场上打得最壮烈的部队。”郑进阶说。

    “自从九一八以来,东北军没有谁的肚子里不是憋着一股气,这股气迟早要向日本人讨回来,东北军队,从今之后,可以扬眉吐气了!”李明瑞说。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陈维政的心里突然涌上这么两句诗,冲口而出,说出口后才想起,自己又盗版了!

    郑进阶用一种异样的目光看着陈维政,说:“我发现,老大经常有一些惊人之辞,凭我对老大你的了解,你的文学功力不足以写出这么好的词句,又没有前人的记载,只能算在你的头上,我再问问,老大你这种才气从哪里来的?”

    “这就叫灵感!一般人没有的。”陈维政早已练就的厚脸皮,应付起来轻松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