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三五三章 劳军活动

    第三五三章 劳军活动

    为了庆祝右路大捷,南京上海各界举行大规模的劳军活动。( 起笔屋最快更新)

    基本每个师都有一支表演队到场,74军51师也摊到了一支。一大早,就看到师长王耀武带着工兵团的人在驻地搭戏台,王师长在指指点点,很是热衷。到是手下的两个旅长兴趣不大,李天霞明显是应付,张灵甫一大早,就跟地宝带着黄永福的警卫排去吴淞江边钓鱼。

    左路厉兵秣马,右路欢庆胜利,中路无战事,乐得休闲。张灵甫是个很会生活的人,却也十分佩服地宝,在地宝指导下制作的马扎十分方便,是钓鱼的极好装备。地宝还让黄永福定制了一个钓鱼棚,坐在棚里,不遭日晒不挨雨淋,摆上一个小折叠桌,一个小烤炉,现钓现烤,这些设施,让张灵甫也不得不承认,从爪哇回来的人就是会享受。只有黄永福的卫队里有人对地宝的这一套非常熟悉,他们轻车熟路,做起这些东西来没有一点陌生感,黄永福问他们是不是曾经见过这些东西,他们只是笑笑,摇摇头。实际上,这些东西对于他们来说都是一些司空见惯的东西,因为他们不是中国人,也不是爪哇人,他们来自于中南国,为首的就是从特战部队转到国家安全局的甘世林。

    他们这一个组三十四个人,拿着福建军区第一军军长沈光汉的介绍信来找黄永福,说自己一伙人是黄家家主派来保护小少爷的,又不能让小少爷知道,只能在小少爷身边做警卫,让他安排。沈光汉在信中告诉黄永福,在广州,有他的衣冠墓,有空自己回去给自己祭拜一下,然后就拆除掉。既然他还活着,就任命他为福建军区第一军特务营少校营长,什么时候小少爷当兵腻味了,他就回福建军区任职,位置已经留好,中校团长。

    黄永福曾私下问甘世林,黄家是不是在爪哇势力很大,对这个小少爷这么重视,一看甘世林一伙就是久经沙场的老兵。甘世林告诉黄永福,小少爷是未来的家主,老家主要小少爷工家商学兵样样都接触一下,以后做起家主来才会知道民生疾苦,知道世道艰难。黄永福赞叹道:“你们黄家老家主是真正的人才,我真想成为你们老黄家真正的一员。”甘世林说:“你早就是我们老黄家的一员了,自从你在上海决定跟小少爷一起离开算起,家里人没有谁把你当外人。”

    黄永福大为感动,有鞍前马后肝脑涂地的冲动。

    张灵甫还没有钓上第一条鱼,甘世林的人已经从下游搞了一条三斤多重的鲈鱼上来,开始做鱼生。

    这伙人做的鱼生张灵甫已经不是第一次吃,每一次都是吃到打恶心才收口,每次吃完都说下回不吃了,可是一看到鱼生又忍不住嘴馋。

    每次吃鱼生,地宝都会怀疑甘世林这伙人是大哥派来的,因为这种做鱼生的方式,除了跟大哥在一起吃过,在别的地方根本就没有这种吃法,生抽熟油加姜丝,大量的胡椒粉,如果觉得味不够重,还可以加上一些芥菜种子磨成的粉,黄黄的,比辣椒还要辣。再三问过黄永福这伙人的来历,黄永福告诉他是在74军和其它部队找到的一些两广子弟,黄永福习惯了老乡一家亲,身边的战士都以本地的为多。

    153旅有一个警卫营,黄永福担任了其中一个排的排长,这还是因为有了甘世林这伙人,他才出任的职务,目的也是为了安置甘世林这一伙人。现在,在整个警卫营,这伙人是最独特的存在,不值勤不出操,每天做自己的事,随着旅长和小高参游山玩水是他们的最重要任务。

    地宝终于钓上了今天的第一条鱼,一条两指宽的野鱼,放进小桶里还游得很欢势。装了鱼饵一看,张灵甫已经自己就着鱼生喝上了。

    一个叫黄扶生的士兵捧着一样东西,欢笑着跑过来,对黄永福说:“排座大人,这个水鱼怎么弄?”

    地宝一听是水鱼,放下钓杆站起来,一看,果然,一只足有三斤的大野生水鱼,正把五肢全部缩进三八壳里,一动也不动。

    黄永福说如果能够找到一只野鸭,跟水鱼一起黄焖,是个很不错的做法。

    听到黄永福的话,甘世林让身后一位战士去弄只鸭子回来,战士打开背包,从里面拿出一把小弩,走了出去,没有多久,手里提着两只两斤来重的野鸭走了回来。张灵甫说:“你们这些家伙,弄野鸭比去自己家鸭架上拿还快。”

    不多时,在钓鱼棚的旁边不远就升起了阵阵饮烟。

    鱼生已经做到第五条鱼,黄焖野鸭也弄到第三锅,三十多个人,一吃起来,就不能太少。黄扶生弄鱼的水平之高,完全不是张灵甫和地宝这种业余水平可以比拟的,一个人弄回来的鱼,一个排吃还有余。

    “中恒,你估计如果按照这一次参谋部的做法,左路与日军在罗店一带决战,胜算如何?”张灵甫问。

    “没有胜算。”地宝说得很肯定。

    “不会吧!左路军二十多万人,有炮兵旅还有装甲车旅,就这样还搞不过日本人十几万人?”在张灵甫看来,如今的国军部队,是前所未有的强大,日本人不是对手,更何况人数是对方的两倍多。

    “旅长大人,打仗可不仅仅是人数,分主攻与主守,如果我们主攻,战场在罗店一带,日本人的两艘战舰是能够参与进来的,舰炮的威力不是75mm山炮可以相比,一颗炮弹就是一片无人区,三颗炮弹就收拾你一个连。你又打不了他,无可奈何。如果按照之前的左退战法还可以一战,中途这么一变,只怕整个形势也会为之一变。”地宝夹起一块炒得油淋淋的王八肉,扔进嘴里,说:“香,真是香!”

    “我们74军呢?”张灵甫问。

    “打完了左路军,就轮到我们中路军,什么时候把我们也给填完了,淞沪就算拉倒。”地宝说得很简单。

    “不会这么悲观吧!”张灵甫虽然也知道上面这么做是愚蠢,但是会出现这样可怕的结局就不是他所愿意看到的了!

    “旅长大人,打仗在于势,一旦失势,就会如山坡崩塌一样垮掉,这个时候就会发现,人多只会更碍事。我们旅要做好准备,别到时候日本人来时,还没有准备好。”地宝说。

    “我们旅没有问题,淞沪开战以来,我们旅没有人员损失,收获很多,现在可以说是兵强马壮,粮弹双足,正可一战,中恒,你还有什么别的需要,可以告诉我,我想办法去弄回来。象上次搞掉第3师团第34联队工兵第3联队,又轻松又干净。”张灵甫说。

    这时,一边的甘世林插了一句话:“旅长,如果有可能,去右路军,弄几门缴获日本的47mm机关炮回来。那个东西,威力不比加农炮差,射速还远在加农炮之上。只要弹药充足,一门顶别的小炮几十门。重量也轻,只有三百多公斤,我们警卫营的吉普车就可以牵引,只要弄五门这种炮回来,我们警卫营又会成为我们旅的一支重要突击力量。”

    “你知道这个东西?”张灵甫问:“如果真象你说的那样,我就升你们排长做警卫连长,你负责组建一个机关炮排,专门负责这五门机关炮。”

    “这次右路作战,王东原部山炮的集中使用,效果很好,如果可能的话,我们旅每个营增加一个山炮排,三门炮,平时分散管理,一集中使用就能有十八门山炮,对于我们的攻坚能力会有很大的提高。”地宝知道,在上两次作战,特别是全歼101师团,缴获了大量的75山炮,与其放在露天长锈,不如拿出来用,对张灵甫说:“如果较大的战役,我们一个师,就能集中72门山炮,比过去仅靠师直属炮兵团36门山炮的实力强得太多。”

    张灵甫点点头,这一次王东原的作战,已经成了典范性的战役,如果不是后来在冲锋时遭到了敌人的轰炸,就完美了!

    这时,一个通讯员骑着摩托车来到,口头通知张灵甫,师长让他跟小高参两人去师部接待劳军团,跟劳军团共进晚餐,然后观看劳军团的慰问演出。

    在小吉普上,地宝问张灵甫,这种劳军团是什么东西?张灵甫告诉地宝,都是一些各地文化界和教育界的人,组织一场演唱会,还有舞蹈、快板、说书、杂技等,还是很好看的。这些年劳军团少一些,因为打来打去都是内战,没有什么意思,自己最后一次观看劳军表演是北伐时,那也是十年前的事了。现在想看这此东西,只能去茶馆,戏园。能够送戏到部队,也算是有心了。

    地宝一听是这个东西,就知道是什么玩艺,作为大学生,对这个东西并不陌生,在灵山地震时,自己还曾经组织过人去表演,还一起唱大合唱《松花江上》,当时针对的是广大社会群众,没有去到军营,专门针对军营的劳军表演这还是第一次,上海南京,中国文化的集散地,中外文化的汇合地,不知道水平高不高,唱得好不好,心中很有点期待,希望能在演出中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