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二四五章 知行合一

    第二四五章 知行合一

    日本人继续在华北搅事。()

    从灵山地震中缓过一口气的广西政府,终于察觉到日本人在华北的大举行动,五月初,广东陈济棠以看望广西地震灾民为名坐船来到广西,在横县码头下船,装模作样去灵山走了一圈,给正在建新居的灾民赠送了一批物资之后,立即赶往南宁。

    陈济棠此来,是跟李宗仁商量,南方五省的军队编制问题,因为南京政府已经明确,粤闽黔三省军队自己养,军费自己筹,军人不得走出驻地一步,给了广东一个第四路军的编制,想怎么编,自己弄去。陈济棠想,既然已经成为地方部队,直接就放弃了中央的编制,粤闽黔三省各省独自成立军区,对自己的军事力量进行管理,分别是广东军区、福建军区和贵州军区。广东军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编为三个常备军,按照一军三师的编制,总共有九个陆军师,再加上两个炮兵师和两个装甲师,构成了广东陆军野战军,其它部队,编为各专区保安旅。此外还有空军和海军。福建方的意思是跟广东一样的编制,只是常备军改为一军两师。贵州薛岳也准备参照广东福建的做法,成立贵州军区,下辖两个常备军和五个保安旅。广西是不是也与广东一样,统一改编。

    李宗仁说:“我也想这样做,但是我不能。毕竟我没有向南京中央上交管理费,如果我这样做,形同叛乱,但是为了与你们协调,我会把第四集团军进行扩大,向广东靠拢,三军九师。此外就是两个炮兵师和两个装甲师,我的海军相对较弱,重点会倾向于空军,空军司令冯璜很不错。”

    陈济棠也很理解李宗仁的难处,不想与老蒋翻脸,又看不惯老蒋的做法,想自立门户又师出无名。

    “德邻,对于北方的局势你有什么想法?”陈济棠问。

    “我的想法是推翻老蒋政府,随便找个有骨气有血性的人来做总统,也不至于让日本佬在北方兴风作浪。”李宗仁说:“这几天,我们广西的工作重点从灵山转回来,才发现,原来日本人已经在北方做出了那么多的事。”

    “德邻还是那般血气方刚!”陈济棠赞道。

    “不是血气方刚,是忍无可忍,我倒是佩服老蒋有涵养,人家都坐在他的头上拉屎了,他还无动于衷,天天搞他的新生活运动。”李宗仁说。

    这时程思远走进来,对李宗仁说:“酒宴已经准备好了,我把两个酒宴做成了一个,以接待陶行知先生为名,伯南先生是陪客的嘉宾。”

    “陶先生来了广西吗?”陈济棠问。

    “他来了有一些日子了,灵山地震不久他就来了,是个好人,没日没夜的为灾民奔忙,呼吁。年初,成立国难教育社,被推为社长,拟订《国难教育方案》,把生活教育和民族民主革命斗争结合起来。这段时间,他在广西大学作抗日救国讲演,省党部、广西普及国民基础教育研究院及各中学演讲,主要内容是停止内战,共同抗日。还去了桂西和顺化,与当地的领导就抗日救国进行了洽谈,在桂西,瞿秋白先生赞扬他启民智,顺民意,促民德,强民心,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李宗仁说:“昨天我否决了另一批人想来广西作商业活动,与行知先生相比,这些人太无耻。”

    “是什么人?”陈济棠问。

    “就是那匹脱缰的野马徐悲鸿。”李宗仁语调中充满了不屑。

    “呵呵,宜兴徐寿康的马画得还是不错的!德邻怎么会拒绝了他?”陈济棠问。

    “在这日寇侵入之际,民族存亡之秋,不思抗战,不思对敌,一天到晚弄一大堆光屁股的女人像,满世界给人看,还收人钱,这与拉皮条的何异?”李宗仁说:“还美其名曰搞广西第一届美术展览会,有马万里、王济远、黄宾虹、魏岸觉、周天游等画家的作品。我就不相信,日本人打进来,让他们弄一幅画就能却敌。前有陶行知,后有徐悲鸿,人和人的差别还真是有如天渊。”

    当李宗仁和陈济棠走进万国酒店时,发现陶行知已经在门口等候,这位平时对自己要求很严,极少赴宴的陶先生居然会先到,让李陈二位都颇感意外。李宗仁笑道:“来晚了,请陶先生恕罪恕罪。”

    “不关你的事,是我来早了!”陶行知说:“我们扯平了,我带了一位不速之客来,德邻将军也带了一位不速之客来,伯南将军怎么这么有兴趣,从广州跑来南宁当陪客。”

    “我专程来请陶先生去广东,向广东军民介绍团结抗日的理论。”陈伯南说。

    陶行知大为感动,说:“要去的要去的,广州是老革命根据地,是革命发起的大本营,是北伐的起点,有良好的革命基础,我想广东人民对团结抗日的理解应该是最好的。”

    “陶先生这是当面骂人了!”李宗仁笑道:“在陶先生看来,我们广西就属于落后地区,民智低弱,不知革命为何物了!”

    “非也非也!”陶行知涨得面红耳赤,不知如何解释。

    李宗仁和陈济棠相视大笑,陶行知还真是做学问的,连什么是玩笑什么是真都搞不清楚。陈济棠走上一步,说:“我终于知道孔夫子在两小儿辩日时遇到的尴尬了,还真是雄魄先生说得对:二千年前孔仲尼,二千年后陶行知。给我们介绍一下,另一位不速之客是哪一位高人。”

    这时,从万国的大门缝里钻出一个四十来岁的英俊男人,长发飘飘,西装革履,貌似潇洒却没有风骨,点头哈腰,象个太监。

    “来来来,认识一下,这位是江苏宜兴的徐寿康徐悲鸿。鼎鼎大名的马王。”陶行知热情洋溢的说。

    “久闻大名!”李宗仁嘴角挂着一丝冷笑:“不知道徐大家何时能画出一匹烈马,去迎战日寇的铁蹄。”

    陈济棠知道李宗仁对这位有先入为主的看法,从中岔开:“行知先生启民智,顺民意,促民德,强民心,也需要一些载体,徐先生的画作正是行知先生理论的载体之一,用徐先生的画作,体现出民心、民意、民德与民智,也是很好的。”

    一惯作画只讲究唯美与结构,不考虑立意与内容的徐悲鸿听了陈济棠的话,不觉呆了。

    在陶行知的搅合下,李宗仁终于同意徐悲鸿等人七月份在南宁举办首届美术作品展,但是有一个要求,必须是健康的,向上的,激发观众产生抗日激情的作品,不需要那些无病"shen yin"的东西毒害广西人的视觉神经。

    对于李宗仁的要求,陶行知大为赞赏,认为,抗日就应该从细微处着手,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无孔不入的深入到每一个中国人的灵魂。

    在酒宴结束时,李宗仁笑着告诉徐悲鸿,想展示他那些唯美的东西,有一个地方可以介绍他去,那就是中南国的南都。在南都,不仅能够容忍这种东西存在,而且还能给你提供一张稳定宽大的画桌。陶行知说,梁漱溟那个奇货控制的中南国文化界,大多数人不敢轻易进去,怕被梁怪物吐口水。李宗仁大笑,说,偏偏这个中南国的陈维政,特别信任这个梁怪物,认为他是中国的最后一个儒家。

    陶行知对陈维政的这个评价很为赞成,但是也有自己的不同意见,梁漱溟的思想和理论虽然有其独到之处,讲究个性解放,讲究追求人格的完整。但是在中国现在所处的社会环境中,他的理论并不太适合,毕竟现在中国需要的不是个性,而是共性,是团结,要团结一心,共抵外侮。

    日本人在北方的所作所为,已经完全触动了两广政府的神经,作为半独立状态的广东不便干涉国府内政,但是表面上并没有半独立实际上独立成份更大的广西就没有了这份顾虑。广西政府在这一次灵山地震中,看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同胞情怀,对处于铁蹄下的北方诸省的人们生出强烈的关怀之情,陶行知的广西之行,更在这个燃烧的火堆里加了一勺油,让广西从政府到个人的抗日情绪极度高涨,各种媒体的主调也从灵山救灾血浓于水转移到同仇敌忾共赴国难中来。

    广西大学组织了一支强大的抗日宣传队,从五月中,开始奔赴各地巡回演出,压轴节目是一首女声独唱,每一次,无论台上,还是台下,都会被这首歌唱得群情激奋,热泪横飞。几天之后,这首歌在广西传唱开来,每次都是台上台下一起唱,唱了一遍又一遍,直到一次次谢幕,一次次鞠躬,演员已经回到后台卸装,前台还在回荡着这首歌:“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满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流浪!整日价在关内,流浪!哪年,哪月,才能够回到我那可爱的故乡?哪年,哪月,才能够收回那无尽的宝藏?爹娘啊,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一堂?”

    所有的人都在向广西大学宣传队的同学们打听,这首歌的作者是谁,同学们把自己的手抄本打开给大家看,作者叫张寒晖。陕西省立二中的教师。陈维政不知道,他又做了一件乌龙事,张寒晖做这首歌曲的时间是1936年的10月,而在1936年的5月,这首由张寒晖作词做曲的名曲就已经在广西唱响。张寒晖花了整整十年也没有找到的答案,在1946,患有严重肺炎,并引起肺气肿的张寒晖从北方辗转来到南都治病,在中南国政府主席陈维政的说笑中,知道也许是某一天自己梦游把这首歌给整了出去,梦醒了也就忘记了。病愈后,张寒晖担任中南国文化部部长,从此没有再返回北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