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一九三章 美庐清晨

    第一九三章 美庐清晨

    晚秋的清晨,蒋介石与宋美龄在庐山的别墅中醒来,望着窗外巨大挺拔的松树,觉得从未有过的轻松,生活很西式的蒋介石穿着睡袍来到阳台上,享受了深秋的凉风,这个季节的庐山,有点冷,并不是一年中最美的时光,但是,在南昌行营呆了大半年的蒋介石却认为,面前的一切,是那么的美好。( 起笔屋)因为江西这块红色的土地,在他的努力下,终于,涂上了其它的颜色。

    “美庐”小庭园,是巴莉女士赠送给宋美龄的礼物,如果说之前蒋介石来这里还是客居的话,是今年开始,宋美龄成了这栋别墅唯一的主人。这个兆头很好,意味着今年自己把赣闽红军消灭,这九州大地,自己也将成为唯一的主人。看着庭院石拦旁的金钱松,高俊挺拔、苍劲偃盖,虬枝屈铁,蒋介石认为这就好比自己,而不远处的牯岭玉兰,早春时开放,入夏时结香,深秋时叶馥,寒冬时傲然。这就如同自己的爱人,依偎在苍松之旁。那一片片的鹅掌揪,染成一片金黄,那一棵棵的五角枫,映出飞霞流丹。这就是自己的世界,这一切,都属于自己。蒋介石的嘴角,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打令,一大早来到阳台,是有什么感怀吗?”身后传来宋美龄声音,轻声软语,向来是蒋介石爱听的。

    “有的!”蒋介石说:“打了一年多的仗,终于告一段落,我可以有时间把工作重心放到经济工作上来。只要给我五年时间,把全国的经济理一理,我就有足够的把握跟日本人战一场。”

    “红军全部消灭了吗?”宋美龄问。

    “没有,突围了!”蒋介石说:“不过不要紧,只要离开了他们的根据地,他们就是无根的浮萍,无水的鱼,长不了。红军突围的路,只能一条,从赣南入湘南或入湘中,与湘西贺龙部汇合后出鄂皖苏区再北进,这一路,我已经安排妥当,就等他们进入罗网。”

    “打令,我早就说过,中国,你是最伟大的领袖。”

    服务人员端来面包和牛奶,蒋介石虽然从心底里讨厌吃这个东西,还是装着喜爱无比的样子,走到宋美人给他准备的营养早餐前。手里的勺子沉重无比,胃也一阵阵的上翻,这个时候如果有一碗牛肉干面,老子愿意给他一个少将。

    吃完早餐,又到了商谈军机的时间,走出美庐的台阶,在卫队的簇拥下,蒋介石走向不远处的参谋处,那里,他的智囊团应该早已等待在那里。

    今天,也许是天气好睡,杨永泰贺国光们都没有到,在参谋部里,只有一个老人,一个外国老人。当蒋介石走进参谋部时,老人从座位上抬起头来,对着蒋介石笑了笑,身子欠了一欠,没有站起来。蒋介石赶忙走了几步,对老人说:“汉斯先生,你怎么来得这么早?”

    “老了,睡不着,而且我还有一点私事,想跟委员长面谈,所以就来早一点。”说话的是汉斯先生,他睁着一双老迈的眼睛,左眼上戴着单片眼镜,标准普鲁士军官形象。这位是德国一个破落的军人,一个二战后在德国找不到饭吃的军事家,作为私人顾问来到中国的德国人,约翰内斯·弗里德里希·列奥佩德·冯·西克特。

    “吃早餐了吗?”蒋介石关切的问。

    “我已经吃了,谢谢委员长关心。”西克特很恭敬的回答。

    “早上喝茶不合适,我让侍卫上一杯水吧!”蒋介石说:“庐山的水是很好的清泉,有一股淡淡的甜味,喝下去很舒服。”

    “好吧!”西克特说:“委员长,我今天是来向你辞行的,江西红军全面退出,按照中国的说法我应该功成身退了。实际上我并不想退,但是我老了,前几天,委员长的保健医生给我做了一次详细的体检,我的身体已经不容许继续工作,我想返回石勒苏益格,按照中国人的说法,应该埋骨故乡。”

    蒋介石叹了一口气,知道对方这种情况,没有办法拘留,说:“汉斯先生,我无法挽留你,只能安排以最舒适的方式让你回到德国。在你回去之前,我想向你咨询一件事,对这次南岭对峙中粤军的军备怎么看?”

    “我也想跟你说说这个问题,说完了这个问题,我这个顾问的责任也就宣告结束。我本来应该用文字的方式把提案交给委员长,但是我已经不能动笔,只能口述,我已经让记录员进行记录,委员长放心。”西克特平时很沉默寡言,处世方法则很谦虚保留,很少说太多的话,更不会主动说起什么,这一次比较意外。

    蒋介石也感觉到对方的郑重其事,坐在对面,拿起一个本子,也装模作样的准备写下一点什么。

    “这次顾祝同被陈济棠吓坏了!”说这句话的时候,西克特笑了起来,笑完之后,继续说:“其实换成我,我也会被吓一大跳。粤方的军备,完全超出我的心理承受。”

    接下来,西克特开始啰啰嗦嗦的介绍什么是雷诺轻型坦克,威力如何,历史如何,在一战时的表现如何。但是,对于这一款战车居然能够突然提速,让他十分不解,他认为,因为三大改变,让雷诺轻型坦克向前跨进了一大步,一是加厚的前装甲,二是每小时四十公里的速度,三是75mm坦克炮。相对而言,日本的九二式和九四式战车都不是雷诺轻型坦克的对手,能够拥有这样一支战车部队,在东亚,可以说是所向披靡。

    其次是粤方装备的155mm火炮和122mm火炮,这位老迈的德国人一点也不糊涂,很明确的告诉蒋介石,155mm法国老施耐德火炮没有多大的前途,但是122㎜胶轮火炮一定会成为将来战场上的新宠。广西的兵工厂能够生产这款火炮,技术不容小看。

    第三是宗仁式骑步枪和配备宗仁式骑步枪的快速作战部队,赵元喜的整支部队给人以全新的启发,这种以机械方式作战的部队,就以进入广东的四个师组成的集团军为例,中央军让陈诚带着十八个师也未必是他的对手。

    西克特的话,让蒋介石越听越心寒,越听越觉得沉重。什么时候,桂系,已经变得如此强大。李宗仁,不再是一个乡下农民,而是一只猛虎,一头雄狮。

    “如果要让自己的部队有一个质的变化,必须提高部队的军备条件。”然后,老西克特开始介绍起德国军备来。这个时候的蒋介石没有用心去听老西克特的话,他在想,怎么样能够找到钱,去德国,弄回一大批的德械,让自己的部队尽可能的变成德械师。

    “钱!”蒋介石再一次感觉到钱的重要,没有钱,只能跟手执长矛梭标的红军火拼,与日军相比,自己没有一点胜算。

    老西克特站起身,迈着蹒跚的步伐离开参谋部,蒋介石知道,这一去,他将不再回来。目送着这位帮助自己完满完成第五次围剿的德国老人,有一种恋恋不舍的感觉。

    走到外间,蒋介石才知道,杨永泰们都已经到了,侍卫长晏道刚问蒋介石:“委座,这个德国人要走吗?”

    蒋介石点点头。

    “他走了,谁来接他的位置?”晏道刚再问。

    蒋介石摇摇头。

    属下没有再问。过了一会,杨永泰说:“委座,戴翔庭临走时,说过一句话,现在看来,是对的。”

    蒋介石把目光看向杨永泰,杨永泰打了个寒颤,说:“戴翔庭说,堡垒之术,可攻赤军,面对日军,难以抗衡,攻守互换,主客易位,逐倭之术,另谋良方。”

    蒋介石长叹了一口气,戴翔庭戴岳,堡垒战的设计者,9月份,因为不愿意看到过多的杀戮,功成身退,回家教书。问晏道刚:“汉阳厂的仿宗仁式,怎么样?”

    “已经下线。与广西厂的相比,相差不大。巩县的仿宗仁式,也已经下线。质量虽然不如桂产,产量不成问题。现在最大的问题是,广西厂生产的那种粘合式手雷,我们找不到粘合剂。”晏道刚说:“现在大家对粤军的坦克发生了兴趣,汉阳厂,想增加一个战车厂,让我们去广东找一辆回来拆解。”

    蒋介石挥挥手,表示没有兴趣听这个。问:“赤军到了哪里?”

    “已经进了湖南,前面就是龙虎关。”杨永泰说:“果然不出委座所料,走的是萧克故道。”

    “萧克故道!萧克故道!呵呵!”蒋介石很兴奋,问“知道麂子吗?”

    大家不知道应该怎么回答,是应该点头还是应该摇头。看到一众手下茫然不知的样子,蒋介石很是满足了一下,说:“麂子是一种鹿,不过更象羊。这种动物有一个习惯,就是走老路,每天走出去的路和回来的路,一定是一样的,所以,有经验的猎人,只需要在走出去的路上设下陷阱,就一定能够捕捉到新鲜的麂子。”

    杨永泰们欢笑着点头,委座就是委座,这也能联系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