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九二章 种植迁移

    第○九二章 种植迁移

    第三天中午,这支来自于云南的马队浩浩荡荡进到了高平省,三百匹驮马,五百来人,怎么看都是一只大队伍,一般的土匪根本不会靠近,每到一个地方,马队都会与当地政府协商,搞关系,希望能够通过这次行动,打通一条新的道路,今后,云土能够从这条道路源源不断的进入广东。(起qi笔bi屋wu最快更新)因此在镇边团和靖西团提出要过路费时,他们不仅愉快的答应,而且还给个人好处,样样打点,事事俱到,做得很到家。

    在陈维政拉尿的石碑前,马队领头大笑三声,身边的副官很会凑趣的问:长官,所笑为何?

    领头说:桂系强悍,一路如履薄冰,如今走出桂系辖区,进入安南,此去平安无事矣!

    副官也陪笑道:“桂系如龙,奈何下属如鼠,镇边也罢,靖西也罢,堂堂团长在长官面前如土鸡瓦狗一般,一百块大洋,笑得他们口水淋湿鞋面,谁能知道,我们这个马队能值多少钱。”

    领头的听到副官奉承,再一次大笑起来。

    很快,就到了茶岭关卡,一个身着安南军服的军人,迎了上来,嘴里叽哩咕噜说着一长串什么,谁也听不懂。

    马队众人看着面前这位,议论纷纷。

    “这就是安南兵?头上戴的是什么?没有花翎的顶戴?就是竹子织成的碟子。”

    “他们的上衣怎么看起来这么面熟,呵,想起来了,是满清的号服。”

    “可怜啊!他们腿上打着绑腿,下面穿的是拖鞋,好难看的拖鞋!”

    “安南兵的枪是什么枪,没有见过。”

    “真是少见,安南兵的枪是法国枪,比单打一强,跟汉阳造差不多。”

    云南马队几个带头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听不懂安南兵说什么。副官跑到安南兵面前,慢慢的说:“我们是云南商人,云-南-商-人。”

    安南兵听不懂,对着身后的关隘喊了两声,从里面走出一个安南官长出来,安南官长估计官也不大,穿着比安南兵好不了多少。就是头上的戴的是斗笠,不是碟子。

    官长用结结巴巴的汉语问:“你们是什么人?”

    “我们是云南商人。”领头说。

    “商人为什么带这么多枪?是要攻打河内吗?”安南官长又问。

    “不是不是,他们是保镖。”领头指着持枪的云南士兵说。

    “商人可以进去,带枪的不行。”安南官长的话说得很有道理,作为一个主权国家,怎么也不可能让别国的人持枪进入。

    云南马队的人从开始起只想到安全,没想到外交,国与国之间与省与省之间完全不同。副官想买通,领头的制止了,从这里到广宁芒街,这样的关卡何止一百个,哪里买得那么多。副官告诉他,先进去再说,难说后来就没有这么麻烦,也不一定。领头的同意,让副官去问问。

    副官走到安南官长面前,说,一百个大洋,能不能通融通融。官长说可以通融,但是不能用大洋,要用法朗。副官问用云土行不行?官长同意,但是怎么说也不能让四百人通过,最多能同意五十人,持短枪通过,长枪太显眼,可能会被军方认为是外敌侵略进行打击。

    云南马队领头也知道,这样明火执仗的持枪进入,完全可能让对方军方误会。想了想,给了十斤云土,把长枪和三百五十人全部留在原地,副官带着他们原路返回广西,从广西境内绕道进入广东防城,另外一百人带着短刀短枪继续押运。

    当三百五十云南兵往回走到中国境内时,陈维政和洪超知道,这次打劫,已经没有悬念。

    云南方的三百五十人从靖西翻山越岭出龙州过思乐进广东防城,在广西境内,他们没有受到任何留难,一些小关卡,或者绕过,或者买通,花了将近半个月才到达东兴,到关口打听,才知道云南马队没有来到,在关口又等了半个月,还是没有见到,领头的有点着急,找到当地电报局,用明码拍了一封电报回去,很快就收到了云南的回电,让他们返回。

    这时他们已经身无分文,在防城卖了五条枪之后,回程。

    进入安南的一百五十人和三百匹马,从此再无音讯。

    陈维政本来想把得到的云南烟土运到田阳加工,被农仁守劝止,说不如让师傅来高平,在当地直接加工,既可免去长途运输费,也能更好的保密,不让云南方起疑。陈维政认为也对,拍电报给盘龙,让他安排十几个加工手艺好的族人,来靖西考查种植与加工。

    当把三百驮生阿片运到早就准备好的加工场地时,盘龙亲自带着十几个人赶到高平,他们骑马到田阳,莫方安排一辆货车,将他们连夜送到靖西,第二天中午,就到了高平。

    看到陈维政,盘龙第一句话就是,把族人全部迁到这里来,这个地方土地多,气候好,比东巴凤更适合种阿片。

    听到盘龙这句话,农仁守补充了一句,以后出去打仗得回的俘虏,全部送到这里来种罂粟,三五十万,一两百万人都没有问题,全部可以安置。

    高平团团长韦秀全说:本地人其实可以留一部分,留下来做工,不一定全部赶走,只是这样一来,就要成立政府,完全军管不太适合。

    陈维政认为,目前还是军管,成立政府,以后再说。毕竟这里是安南,成立政府太过招摇。

    盘龙把族人留下熬制黄金膏,自己跟陈维政的车返回田阳。他准备让其它族人过完年就来高平。不图别的什么,就图这里的土地不需要交税。

    在车上,陈维政问盘龙,族人对目前的收购价有什么意见。盘龙告诉他,目前的收购价是有史以来给的最好的价格,族人对此非常满意。现在河池北山一带的人基本上都到了东巴凤,当地的群众也掌握了罂粟种植技术和简单的割浆技术,土地越来越紧张。韦菁书记说,桂西政府要提高罂粟种植的特产税,群众意见很大,如果能够迁移到高平来,估计有一半以上的族人都会走。

    陈维政告诉他,这边的粮食储备很好,如果来一二十万人,可以先借粮食给群众生活。

    盘龙笑了,说陈维政太小看他们,他们在东兰,种了两季罂粟,家家户户都有了活钱,半年一年的粮食不会让他们着难。这次冬膏比夏膏还略好一些,加工好的熟黄金膏有一万七千多斤。他回去后就组织马队拉出来。陈维政这才想起,桂系钢铁厂的一万斤黄金膏也到了最后交货的时间。

    陈维政问盘龙,如果他的族人全部迁到高平后,东兰还有没有会熬制黄金膏的人,盘龙摇摇头说,没有。这是技术活,一般很少外传。陈维政问,如果盘龙的族人都离开了东兰,那个地方又只能割生膏,盘龙点头说是。陈维政告诉他,生膏和熟膏的价格相差比较大,生膏虽然也得钱,但是不如熟膏利润大。盘龙说这个东西种起来不难,制膏也不难,难的是卖出个好价钱。有些地方,实力不够大,制出熟膏不仅卖不出钱,甚至连命还会搭上。所以说,不是随便一个地方就能制熟膏的,如果不是这次来高平,看到韦秀全团长和林长生团长、李旅长和洪旅长的实力,他也不敢来这个地方种烟制膏。

    陈维政问他多少生膏可以制成一斤熟膏,盘龙说:“得七成熟膏。”

    陈维政心里有了底,这一次三万多斤云南生膏,弄出两万多斤熟膏没有问题。这笔收入不能算少。

    陈维政不知道,熟膏虽然价格比生膏贵出五倍有余,但是目前主要是用来肌注,它可以百分之百溶于水,五分之一的用量就可以止瘾,因此得到西方国家的大力推崇,认为这是介于海洛因和土鸦片之间的最佳比例,是医疗界应该推荐产品。

    车到田阳,盘龙才告诉陈维政,他已经请农仁守全面整理高平省原居民被撵走后剩下的空房。并与陈维政约好,五天内,他和他的族人会从东兰搬家,同时也会把一万七千斤熟膏挑出来,希望陈维政在田阳准备一些日用品和生活用品,到时族人们会购买一些生活用品去高平使用。

    回到办公室,陈维政告诉贺敏章,五天内,拉一些日用品上来,同时把一万七千斤熟膏拉回去。听到这个消息,贺敏章差点没从沙发上跳起来。他告诉陈维政,因为一直没有陈维政这边准确的消息,李宗仁已经着急上火,嘴巴上燎炮一串,因为再有几天就是交货的日期,美国华人都是生意人,说话相当的算数,从来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虽然还可以通融通融,但是今后在他们面前桂系的信誉度就基本是零。

    当李宗仁收到贺敏章的电报,走到恒德饭店贵宾厅,见到美国华人,第一句话就是:五天后,除了那一万斤还有七千斤,是你们一起吃下,还是我另外找买家。美国华人二话不说,吃下,多少都吃下。让李宗仁宽限他们几日,马上在银行调动资金。

    李宗仁这一次是大获全胜,美国华人付给他七千斤的全额货款,正好是付给陈维政一万七千斤的全部货款。就这样一转手,他扎扎实实赚到了一个钢铁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