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七○章 分享快乐

    第○七○章 分享快乐

    毕业仪式结束了,但是歌声一直缭绕在军校的上空,这只歌,将陪伴这些指挥员走向他们的工作岗位,走向战斗,走向胜利。( 起笔屋最快更新)他们将会把这首歌带到他们工作的岗位,会把它普及开来,成为鼓舞战士们冲向敌人阵地的号角。

    韦拔群哼着刚刚学会的《我们的队伍向太阳》走向政府食堂。袁振伍、李明瑞和石廷方兴致勃勃的向陈维政了解这首歌是从什么地方来的。陈维政没有别的办法,只好成为原创歌手,继续忽悠。

    走到政府食堂,已经高朋满座,就等他们这几个。

    总共三桌人,一桌一只烧鸭一盘叉烧一碗猪蹄成了主菜,其它的全部给石廷方拿到军校,让同学们毕业会餐打牙祭去了。

    有一桌,只坐了五个人,等着他们回来,也只有这一桌,还没有开动,其它两桌,鸭只剩下骨架,叉烧只剩下汤汁,猪脚,连骨头都不知道到哪里去了。这五个人是陈洪涛、覃善鸣、陈鼓涛、冯达飞和赵元喜。韦拔群们一到,他们才准备开动。看到孩子们吃完自己桌上的,眼睛又看向这一桌,陈维政们笑了,正准备把三个肉菜拿过去给孩子们,只见黄采薇和一个二十多岁的女人从门外走进来。一人手里拿着两个大碗,竟然是满满四大碗烧猪肉。

    石廷方把在这一桌放烧肉的女人喊住,告诉这座几位,这位就是他的老婆,叫梁穗,柳州人,家里是开小食店的。

    女人很大方,有礼貌的跟大家见礼,然后回到那边位子上,一个四五岁的孩子正在跟韦述申玩在一起,吃得一嘴油。

    酒过三巡,陈维政这才有机会说出这次上来的主题,问李明瑞,想请嫂子去田阳,做家属总厂的厂长,不知道行不行。

    这是陈维政的田阳工业区第一次向上级领导要人,居然就是李明瑞的爱人,安排的位置也不错,家属总厂的厂长。听到他们说这个事,那边桌的几个女人都围了过来,拔嫂坐在拔哥的后面,罗昭仪坐在李明瑞的后面,一个长得很不错的姑娘坐在陈洪涛后面,还有一个很斯文的姑娘则坐在赵元喜的后面,黄采薇和石廷方的爱人梁穗没有过来,正在给孩子们分配烧肉,让他们吃点肉喝点水,别吃多了上火,看到这些孩子们,袁振伍想起当年在河池,地宝他们抢肉吃的样子,好象就是昨天发生的事。把故事说给同样身后无人的冯达飞听。听得冯达飞看着那边抢吃的孩子们直笑。

    罗昭仪问陈维政,他的家属厂都是一些什么企业,陈维政说想做一些军工后勤企业,第一个项目可能是胶底布面鞋,从安南要橡胶,压成胶底,然后装上布面。连比带画说了半天,其实就是后世的解放鞋。第二个可能是食品加工,主要是水泡米和水泡面,水泡米很简单,就是炒米,用水一泡,加进调味包,就是一碗不错的干粮,即使没有水也能够干吃。水泡面就更简单,就是后世的方便面。这两个东西,都是准备军供,中国还要打几十年的仗,这些东西有多少就能销多少。

    陈洪涛爱人问家属区准备做到多大?陈维政告诉她,现在人不多,今后估计会不断扩大,,我们广大指战员和干部的家属,只要来了,就要安置他们,怎么样也要想办法给他们弄一份活干,挣一口饭吃。有一些伤员负伤太重,不能再返战场,也有可能安置在这些厂里做工,让我们的战士,让我们的伤员没有后顾之忧。

    听到陈维政说这个,李明瑞来劲了,说:“正权,如果你能够解决这个问题,我们的部队就没有打不赢的仗,没有战不胜的敌人。而且我们的战士为了保卫这块红色土地,保卫他们的家人,会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没说的,我们家你嫂子一定去帮你。”

    “我也去。”石廷方的爱人梁穗跑过来,说:“我看好你说得那个食品厂,我有把握做好。”

    “欢迎之至!”陈维政说:“石旅长今天可是帮我送来一员大将啊!”

    “巧合巧合,纯属巧合。”石廷方说:“不过我估计她做不来,让她老子我老丈人过来做还差不多。”

    梁穗插嘴说:“要是我爸来,就更好了,他技术好,手艺高,做个食品厂不在话下,我在家里跟他那么多年,有些东西看到过,没有亲手做过,不是做不了,最多就是做不好,多做几次就行了。”

    “你那是看事容易做事难。我们想办法跟老丈人联系一下,能不能够让他来。”石廷方建议说,梁穗点点头,同意,这个年头的女人,还没有接受过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教育,基本上还是遵循夫为妻纲。

    “行,你把地址姓名给我,我让黄恒栈想办法跟柳州的商行通个电报,让他们转告。”陈维政说,其实他第一想法是让贺敏章的发报机帮他联系,只是这样说出来,不妥。

    听到能把自己平安到达的消息传回去,梁穗喜不自禁,

    “陈市长,我想这么多家属,这么多的子弟,学校不能少吧,我们去做一家学校,就叫做红八军子弟学校。”陈洪涛的爱人说,赵元喜的女朋友也在一旁点头。

    “这可是太好了,我正担心那些孩子们成了满山跑的野羊呢!不把他们归拢归拢,将来真不知道会成为什么角色。”陈维政说。

    其它人大笑,看着围着桌子飞跑的韦述申和石廷方的儿子石龙城。

    吃完午餐,陈维政、赵元喜、冯达飞和石廷方几个带家属上了陈维政的旅游船,让他们感受一下豪华游艇的惬意。石廷方的参谋长准备了一些瓜子花生,送在陈维政的船上,让他们一路休闲。

    陈维政、赵元喜、石廷方三人都带着家属,石廷方的儿子跟韦述申玩得开心,跟去了韦拔群家。冯达飞首先成了大家打趣的对象,问他什么不找个老婆,冯达飞告诉大家,自已的家庭也算是富裕人家,不是大地主、大土豪,但是生活也还过得去,曾经在老家广东省连县东陂,家里定了一门亲事,还没有来得及办酒,自己就去了广东读书,先是广东省陆军测绘学校,又到西江讲武堂,毕业后在粤军中任中尉军官,这段时间家里几次催促回家办酒,都是因为打仗给耽误。到1924年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就更抽不出时间。1925年赴苏联入莫斯科高级航空学校及陆军大学深造,毕业后又转赴德国炮科研究院将校组学习。直到27年回来,接着就是广州起义,起义失败后,回到老家,人家姑娘的孩子都已经会打酱油了。28年来到南宁,29年百色起义,之后你们都懂了。就这样,一年又一年,已经是而立之年了!

    “冯师长如果不介意,我帮你介绍一位。”说话的是赵元喜的小女朋友。

    赵元喜的小女朋友正是拔嫂介绍的那位,叫谭晶晶,斯文而热情,二十岁。家里是百色城里的小手工业者,父亲是裁缝,母亲踏衣车,有一台胜家的老式衣车,家里的所有生活来源都出在父亲的手里和母亲的脚下。家里只有她一个女儿,省吃俭用供她读完师范学校,只想让她招个倒插门的女婿,结果,招了个二十五岁的师长,手里带兵过万,家里再也不敢说倒插门这回事了。对于能够找到手握兵权的少年将军,谭晶晶是睡在梦里都会笑醒,很感谢同事,陈洪涛的爱人何老师,也感谢拔嫂,同时也想认别人分享她的喜悦,得到她的喜悦。一听说冯达飞还没有结婚,就起了八卦之心,这是一个性情中人。

    “你可别乱来,我们冯师长可是出过洋,见过大世面的人,如果是那种太拿不出手的趁早别拿出来。”赵元喜开玩笑说,他是一个主意很定但不太开玩笑的人,甚至话不多,看来他的小女朋友让他改变了不少。

    “不会拿不出手,就是有一条,冯师长别嫌弃就行。”谭晶晶说。

    “哪一条?不会是已经嫁人了吧!”陈维政刚问出口,就被身后的黄采薇轻轻的打了一下,说:“晶晶不会是那种不知轻重的人。”

    谭晶晶不太好意思的对黄采薇说:“大哥说的虽然不中,也相差不远。”

    “那你还好意思拿出来!”赵元喜说。

    “不是说相差不远嘛!”谭晶晶飞了一眼赵元喜,继续说:“没有嫁人,是订过婚,逃婚出来的。”说到这里,对赵元喜说:“刚才不是听冯师长说他也是定过婚的,我才想起这回事。”

    陈维政哑然失笑,对冯达飞说:“很好很好,这才是鱼找鱼,虾找虾,乌龟找王八,真正的绝配。”

    大家轰堂大笑。

    冯达飞笑了一轮,说:“这个好,能够逃婚出来,说明比较有个性,有反抗封建婚姻的精神,是一个新时代的女性。”

    游船在剥隘河里缓缓的走,不时传出笑声,不多久,就到了赵元喜的驻地,阳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