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六一章 紧急调防

    第○六一章 紧急调防

    自从有了电报,各专区互相间的联系就变得容易起来,陈维政第一次得到了来自河池的消息。(起qi笔bi屋wu最快更新)

    红八军成立了机要处,十四岁的地宝成了陈维政的机要员,每天不是收发报,而是在陈维政的指点下编写电报密码,邪门的陈维政把五笔字根表弄出来,然后对汉字进行分拆,以英文方式发报,收到英文字母后,再还原为汉字。

    同时,黄家大小姐在田州商埠的发报机,随时会告诉他一些来自香港的信息,贺敏章的电台也会把一些桂系的消息向他通报,五月底,中央苏区的第二次反围剿结束,从五月十六日至三十一日,红一方面军横扫七百余里,连打五个胜仗,歼敌三万余人,缴枪二万余支,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与历史并无出入,陈维政松了一口气。

    五月底,红八军的第一期报务员班顺利毕业,通过桂系和黄恒栈购买的电报机也来到那坡,报务员带着崭新的发报机和手摇发电机,在一个班的保护下去到了河池。陈维政才知道,何建良吃了一个大败仗,他又一次带兵去劫掠思恩,这一次,也许是骄兵,也许是他的运气好过了头,刚到思恩境内,就被对方发现,思恩民团全力抵抗,并派人飞马赶到德胜向宜山告急。宜山民团派出在宜山能找到的车辆,用最快时速赶到德胜,然后从后方侧面向何建良团进行包抄,与思恩民团前后夹击。何建良部大败,何建良重伤,一营长黄子荣阵亡,部队死伤无数,余者散入山中,各自潜回金城江。最后能回到河池的,不足三百人。警卫连抬着重任的何建良,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河池,由于河池医疗条件有限,正让警卫连派人送往百色。

    为了防止宜山民团趁机杀入河池,陈洪涛正率领南丹洪超团火速进入河池镇守。陈维政致电陈洪涛,不可再进入桂军防区,因为与对方已经签订互不侵犯口头协定,对方也把德保、靖西、镇边礼让出来,因此,不可在北部再与对方起冲突,如果劫掠,可以考虑北上贵州。

    贺敏章也送来桂系白崇禧的电报,对在宜山出现的冲突表示遗憾,希望陈维政转告李明瑞,多多约束部下,不要再出现影响双方团结的事。陈维政回电表示歉意。

    陈洪涛在河池哀叹,如此重大的决策居然未能跟下面通气,真是失误之极。因此对机要班视若珍宝,要求密切注意军部动态。

    陈维政让机要员把井冈山地区第二次反围剿胜利的消息,发到各团,顿时,桂西大地欢声雷动,笑声一片。

    陈维政先一步赶到百色,与李明瑞、袁振伍、韦拔群、冯达飞、石廷方等人商量,有必要在百色创办军校,我们的干部,战略意识我战术意识都很差,必须经过培训,否则,难以打胜仗。李明瑞十分赞成陈维政的意见,认为地盘越打越大,军队越打越多,过去当连长的,现在都当团长了,还在按照指挥一百人的方式指挥一千人,不败才有鬼。

    何建良脱离危险后,也向军部检讨这次失败的问题,一是没有做到悄悄进入,而是按照过去的老套路,大张旗鼓,让对方早有准备,造成对峙。二是没有估计到宜山的支援来得如此之快,仅五个小时,后路就被包抄。三是没有注意后路,只顾往前打, 敌人打响之后,部队才发现后路被抄,登时大乱。

    袁振伍没有批评他,只是告诉他,伤好后留在百色,另有安排。河池的工作,会另外派人去接手。由谁去接手何建良的位置,让军部一帮人很动了一番脑筋,河池一地,民风强悍,北有贵州,东有桂系,如果没有一员大将坐镇,的确有点担心。

    让谁去呢?

    “我去吧!”主动请缨的是石廷方。

    “不,你不能走。”说话的是袁振伍,他越来越成熟,凡事已经很能从大局出发,主次分明:“既然要办军校,我们这里能做教师的也就是我一个,你一个,正权一个,参谋长一个,达飞一个,其它的人,都做不了老师。你要是走了,就更少了。至于河池,我倒是有一个人选,就是刚刚上任的五旅旅长覃时良。”

    “我同意,时良是本地人,人缘方面更好相处一些。”李明瑞说:“干脆把陈洪涛调回来,让时良旅长兼专员。”

    韦拔群摇摇头,说:“专员他不合适,什么是土地改革,什么是土地赎买,什么是土地租金,他完全不懂,让他去干土改,肯定会改得一团糟。陈洪涛我也想让他回到百色,主持政府方面的工作,我提议一个人做专员,就是河池团的政委陆浩仁。”

    陆浩仁,1907年5月1日出生在广西东兰县。1923年,他考进东兰县高等小学就读 1926年追随韦拔群参加农民运动。1927年7月,韦拔群在东兰县武篆育才小学举办第三届东兰农民运动讲习所。陆浩仁参加学习, 1929年7月,经韦菁介绍,陆浩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30年1月,接替李汉生担任中共奉议县委书记。2月,调任中共东兰县委委员兼宣传部长,仍兼任中共太平区委书记,按照县委统一部署,在太平区发展了一批党员,先后建立了13个乡党支部,加强了党对农村土地革命的领导,全区土地革命运动顺利地进行。 1930年夏,任中共右江特委委员。参加邓小平在东兰县武篆区旧州屯举办党员干部训练班,1930年10月,陆浩仁被再次选为中共右江特委委员,并调到特委工作。

    “由谁接替覃时良的职务呢,这可是一北一南,北方固然重要,南方也不能轻视。”冯达飞说。

    “既然从南方调一个北方人回老家,我们不妨也从北方调一个南方人回老家。”陈维政说:“我提议,洪超。”

    大家一致同意。因此赵元喜在镇边、富宁转了一大圈回到那坡时,覃时良已经离开靖城,前往河池。就在覃时良离开靖城,而洪超又没有来到的这段时间,李绍杰和何定中动手了。

    李绍杰是个地痞,混混,强盗……说什么都可以,但是,他是一个极富军事眼光的军人,四十三岁的他,终于手里有了一个步兵团的战力,而且,除了一营长何义绅是龙州的老八军战士,另外两个营长都是老桂系的同行,这两位,都是大坳一仗的俘虏,一个叫黄增瑞,一个叫韦秀全,由于大山塘一仗的俘虏军官被全部枪毙,因此大坳的桂军正规军俘虏就显得尤其可贵,部队急速扩张,当覃时良飞升为旅长时,这些当了不到半年红军的俘虏也已经进入营连级的层次,按照当年百朋排排长,现在德保团二营长贺成章的说法,别说当两年兵可以让回去,现在,打死也不回去。

    黄增瑞和韦秀全两个年轻的营长,武宣人,都是刚从桂林陆军学校毕业的学生官,刚补充进桂七军没几天就被俘虏。在红八军里,喝得好,穿得好,官兵关系好,训练正规,还有响银。当兵就要当这样的兵!没想到,在靖西,他们遇到了平生最可爱的长官,流氓混混团长李绍杰。

    宣布李绍杰成为团长的第二天,李绍杰就在靖西城里最大的酒楼摆了六桌。全团副连以上干部全部到齐。全团九个战斗连,一个警卫连,一个侦察连,一个特战连。十二个连长,十二个连副,十二个指导员,三个营长,三个副营长,三个教导员,三个辎重队长,副团长,政委,参谋长,政治部主任,后勤处长,保卫处长、情报处长、再加四个作战参谋,连同他团长大人总共六十人。

    开场白是这样的:“各位兄弟,我叫李阿冷,高兴可以叫我团长,不过叫团长我不一定明白是叫我,因为团长很多的,好多阿猫阿狗都是团长,阿冷只得我一个。我做过排长、连长、营长、师长,现在又做回团长,这些称呼都是变来变去的,只有阿冷是不变的!”

    听到团长的开场白,所有的人都知道,这回遇到了传说中的兵痞。

    阿冷团长接着说:“我懂得一点,我们靖西团,从成立这一天起,就变成了靖西的留守部队,我这个团有三条责任,第一条,保护县长和县里干部搞土改,不让那些不听话的土豪劣绅动他们一根汗毛,第二条,维护本地治安,有什么鸡飞狗跳,含帮郎搞掂,铲他无商量。第三条,培训本地民团,组织训练,平时在屋做农,要打仗时一拉就上。”

    政委莫荣光是红七军的老战士,因伤留在河池,在整编时出任伍朝扬营的教导员。因为农仁守出任县长,从伍朝扬德保团调来靖西团做政委,新来伊始,他还没有认真考虑过这个团在靖西的主要工作是什么,没想到这个痞子混混竟然能够弄出个一二三,很意外。其实这很简单,红八军的战士还没有做地方部队搞地方工作的经验,只要做过地方留守部队的,谁都知道,这是三条最基本的工作。

    莫荣光一种另眼相看的目光看着李绍杰,心里说,所谓真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难道这个混混还真有两把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