磨刀
字体: 16 + -

第○三五章 河池整编

    第○三五章 河池整编

    邓岗和陈豪人离开后,一直争吵不止的红七军指挥部终于清静了下来。( 起笔屋)没有了一天到晚的口头革命斗争,闲下来才发现原来部队已经快要散架了。

    七千多人的部队,中等以上伤势的伤员就有八百多人,如果再加上带轻伤的,超过一千五。

    部队有的团有九百人,有的团居然只有三百人,整顿势在必行。

    邓斌的态度是,先用最短的时间,确定七军的领导层和调往八军的人员,七军组成三个实力相当的师级作战单位,每师二团,每团千人,加上七军部直属部门,七千人左右。

    谁留下,谁调走。

    取消总指挥部,总指挥李明瑞首先提出要跟八军留在广西,但是不愿意出任八军军长,力推袁振伍同志出任八军军长,自己给袁振伍同志当个参谋长。这个问题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反对,但是,李明瑞一意孤行,坚持个人意见,他这几天,去到八军看了几次,认为八军的整体风貌已经大不相同,自己对八军的发展极有兴趣,但是对当任这支队伍的主官却毫无兴趣,因为,这支部队,对于他来说,太土豪,太奢侈,太讲究训练,太重视个人生命安全,与他过去带的兵完全不一样。至于出任参谋长,他认为自己对于作战还有一点自信,起码不至于瞎指挥。

    取消了总指挥部,总政委也就不再存在,邓斌同志当任七军政委,张云逸继续当任七军军长,参谋长是龚楚,政治部主任陈豪人。下辖三个师,

    十九师,李谦任师长(后由龚楚继任),邓小平兼政治委员,许进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五十五团(团长何莽,政治委员佘惠),第五十六团(团长章健,政治委员漫衍)。

    二十师,胡斌任师长(后由李谦接任),陈豪人兼政治委员,下辖第五十八团(团长杨英,政治委员叶季壮)、第五十九团(团长张翼)。

    二十一师,(由原第三、四纵队改编)黄治峰任师长,袁任远为政委,下辖六十二团(团长李 朴,政委罗少彦)、六十三团(团长黄昉日,政委何静山)

    三纵队队长韦拔群报名留下在大家的意料之中,意料之外的是二纵队代理队长冯达飞也要求留下。经过商量,七军八百名伤员也留给八军,组成红八军第二团。

    这八百伤员表面看来是撂挑子,但是在陈维政看来,就完全不一样,伤员里有几个人物,是他一直想要的人,表面上看他是按兵不动,实际已经很想找人谈话了。

    第一个就是陈洪涛。

    陈洪涛(1905-1932),东兰人,省立第5中学校学生会主席。1925年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回乡随韦拔群开展农民运动。1926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10月,受党组织指派回东兰开展建党活动,筹办田南道农运办事处。协助韦拔群领导右江地区的农民运动,参与办农民讲习所,11月建立县农民协会,任秘书,主持日常工作,同时负责建立东兰中共党组织。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6月主持召开右江各县农运负责人会议,成立三南总部,组织农民自卫军。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8月,调到广西临时军政委员会工作。1928年1月,参与领导发动向都农民暴动,率农民武装攻占东兰县城,随后转入农村打游击。1929年12月,率右江农民武装参加百色起义。被选为中共右江特委委员、右江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任政府裁判兼肃反委员会主任,参与领导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1930年9月担任中共右江特委书记和右江苏维埃政府主席,领导巩固和建设右江革命根据地。1930年11月,红七军主力北上后,兼任红7军21师政治委员、师党委书记,与韦拔群等留在右江革命根据地坚持革命斗争。 1932年12月9日,因叛徒出卖,在凤凰燕洞遭敌逮捕,转押于百色敌军司令部。1932年12月22日,在百色城慷慨就义。

    第二个是黄松坚。

    黄松坚(1901-1986) 广西巴马人。又名明春。1924年起在巴马参加学生运动和农民运动。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凤山县苏维埃政府主席、中共右江特委书记、红七军副师长、中共滇黔桂边区党委书记、广西省工委书记、广东省委组织部部长、广州市委书记、粤赣湘边区委军委副主席、粤赣湘边纵队政委。建国后,任中共华南分局组织部副部长、华南分局纪委副书记、广西省民政厅厅长、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协副主席。是第一、第三、第四、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1986年12月2日在南宁病逝。

    第三位是黄大权

    黄大权(1898-1933) 字子衡,广西东兰人,壮族。19l6年,跟随韦拔群入黔投入护法讨袁战争。1921年起随韦拔群参加农运工作,任东兰县第一届农讲所政治教员。大革命失败后,坚持武装斗争,担任右江农军第一路第二团团长。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奉议县县长。百色起义后,担任右江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红军主力北上后,任第二十一师参谋长、中共右江下游特委委员等职,积极参与领导根据地的反“围剿”作战。1933年6月,因叛徒出卖而被捕,英勇就义。

    当天,陈维政就去到河池镇,把800伤员全部接到下吉,第一件是就是给伤员进行个人卫生清理,然后就是系统的治疗。

    据陈洪涛后来说:我当时被两个战士扶着,先把头发剃掉,再把胡须刮掉,然后脱得一丝不挂,亲眼看到他们把我的衣服烧掉。正有点怀疑,你烧掉我的衣服我穿什么?就看到提进一大桶的热水。我一辈子也忘记不了,这个澡是最舒服的,我伤的是左腿,他们把我的左腿架起来,让我慢慢的搓,搓到后面,洗澡水已经变成泥浆了。也不知道换了几盆水,洗干净后,就是卫生员来处理伤口,用的是酒,很香的酒味,后来才知道是酒头。我的腿已经化浓,如果处理不好,只有截肢或者感染而死,结果每天换药,清洗,还有中药补气,大肉大鱼,不到半个月,就可以下地走路。

    陈洪涛出任红七军政治部主任。成立红八军二团,团长冯达飞,政委黄松坚。黄大权出任参谋长。

    三个营长,都是之前在七军一纵和二纵担任营连级干部的同志,一营长廖源芳,政委韦汉超,二营长韦国英,政委覃孔贤,三营长黄恩荣,政委何子礽。

    红八军的工作安排很简单,一团出去搞物资,二团养伤,这段时间,一团一营打过一次怀远,二营打过一次德胜,三营打过一次明伦,虽然每一次都收获不小,完全足够八军的吃喝还略有节余。但是,也出现一个大问题,就是桂军已经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这一地区。陈维政知道,此地不可久留,必须得走。但是既然是走,也必须在七军离开之后,更何况,伤员的情况也不允许他进行游击作战。

    终于,到了七军整顿结束,准备离开的那一天。

    陈维政要求八军在下吉举行送别仪式,全军穿上自己最好的衣服,要求,尽量笔挺,伤员能下地的一定要到场,而且必须表现出自己最好的军容军貌,以最尊敬的态度,送别战友。

    八军政委韦拔群对此极为赞成,与陈洪涛亲自负责此事,要党员带头,当成一个政治任务来完成。

    当七军的队伍来到下吉时,七军官兵的眼都直了,面前的是什么部队,军容整齐倒还算了,表现出来的那份杀气,简直让整个地区的空气都凝固了。如果不是认出了整齐的队列中,有一些是熟悉人,他们不敢相信,这支部队就是在凌云会师的那一支乞丐部队。每一个七军官兵看着八军,眼神里出现的不仅仅是羡慕。

    陈维政在这几次攻打城镇时,缴获了不少布缝的米袋子,前几天,他发动战士,把三万多斤大米炒熟,米色泛黄,米香四溢,装在米袋子里,每袋四斤炒米,总共装了七千多个。每个七军的战士背上一条,李明瑞、韦拔群、袁振伍和陈洪涛对陈维政的这个做法赞不绝口,认为,这样起码可以解决七军五至七天的粮食,七天之后七军应该抵达长安城。在大路上,四位领导亲自发放,并与每一个七军的士兵打招呼,祝他们旗开得胜。

    邓政委和张军长、龚参谋长非常感谢八军,认为他们考虑得十分周到,对他们表示感谢。

    直到七军的人全部走过,一直没有看到陈维政的身影,他不想见到邓政委,也不敢见到邓政委,因为他知道,这一去虽然没有上一世那么险象环生,血肉横飞,但是也绝非六六大顺,顺水顺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