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FBI学读心术
字体: 16 + -

第63章 循序渐进,与人交往不可操之过急

    “情境再现”

    西点军校是人辈出的地方,军人威廉从这里毕业后,进入 fbi,并成为了一名优秀的探员,他的第一份任务就是卧底到黑手党获取国家至宝失窃的重要信息。

    为了顺利完成任务,进入敌人内部,威廉在上级故意安排的任务中,于危难时刻救了黑手党的老大。因为是救命恩人,黑手党老大对他是大加赞赏,并把他带入了黑手党组织。

    威廉进入该组织后就开始为完成目标而铺路。相处交往、培养亲信,他是多么希望早点结束这一切,但同时他也知道不能太过心切,要一步一步来,所以在与该组织成员相处,培养自己的亲信过程中,威廉都是以缓和的方式进行,从不表现出特意之情。每次执行任务时,威廉像普通的领头人一样,照顾手下人,慢慢的他有了一些患难之交,久而久之,他深得人心,在黑手党建立了的很高威信。

    在最终争夺国宝时,威廉差点死于黑手党的另一股势力,不过就在关键时刻,他的亲信替他挡了一枪,使他幸免于难,而且还帮他顺利的完成了任务。

    “跟 fbi学读心术”

    人都有戒心,不管是接受新事物,还是与人交往,都需要一个由远及近、由生到熟的过程。给人适应、熟悉的过程,别人才会更好的接纳你,否则,急功近利,操之过急,就会取得相反的效果。

    小张参加一个社交聚会,交换了一大堆名片,握了无数次手,所以,很难搞不清楚谁是谁。几天后他接到一个电话,原来是几天前见过面,也交换过名片的“朋友”,因为小张的名片设计特殊,所以让他印象深刻,记住了他。这位“朋友”也没什么特别目的,只是和小张东聊西聊,好像两人已经很熟了那样。对此,小张不大高兴,因为他对那个人没有业务关系,而且也只见了一次面,他就这样子打电话来聊天,让小张有种被侵犯的感觉,而且也不知和他聊什么好。

    在现代社会中,这种情形常会出现,以小张这位“朋友”来看,他有可能对小张的印象颇佳,有心和他交朋友,所以主动出击,另外也有可能是为了业务利益而先行交往。但不管出于何种目的,这样的交往方式未免太过急躁,让人反感也就不足为奇了。

    有人曾做了个有趣的实验,打电话给他家附近的家庭主妇:

    “我们是消费者协会的,为具体了解消费者的实际情况,想请教几个关于家庭用品的问题。”

    “好吧,请问吧!”太太们无所谓地说。

    于是他们提出了一两个例如府上使用哪一种肥皂等简单问题。当然,这个问题,不仅仅只打给了这位太太。

    过了几天,他们又打电话了:“对不起,又打扰您了,现在,为了扩大调查,这两天将有五六位调查员到府上当面请教,希望您多多支持这件事。”

    这实在是件不太礼貌的事,但多数时候也被同意,是什么原因呢?只因为有第一个电话的铺路。相反的,如果他们不打第一个电话,而直接有第二个电话的要求时,却遭到了拒绝,他们最后以百分比作为结论。前一种答应他们的占 55%,后一种只有 25%。

    通过实验,我们不难看出,对人有所请求时,由小到大,由微至著,由浅及深,由轻到重才会实现自己的目的。如果一开始就有太大的请求,则往往会被断然拒绝。同样的,与人交往也是这个道理,从相识、相知,到最后交往,必须是渐进的,让对方有一个心理上的缓冲与适应过程,才不至于弄巧成拙。

    “智慧锦囊”

    与人交往,你若采取主动的态度以求尽快接近对方,也许对方会很快感受到你的热情,也给你热情的回应,可是大多数人会有受到压迫的感觉,因为他还没准备好和你“熟”,他只是痛苦地应付你罢了,很可能第三次就拒绝和你碰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