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FBI学读心术
字体: 16 + -

第45章 触动对方内心深处最薄弱的环节,以“柔”驭人

    “情境再现”

    深夜,道尔正在办公室喝威士忌,突然,一名劫匪闯了进来。

    “把所有值钱的东西都拿出来,否则要你小命!”说着劫匪将枪口对准了道尔。

    道尔不敢掉以轻心,便一只手端着酒杯,一只手去开保险柜,从里边拿出一个鼓鼓囊囊的信封放在桌子上,“全部的家当都在这里了”,道尔一边说着一边看了一眼劫匪。

    不料这一看给道尔惹来了大麻烦:劫匪戴的面罩不小心掉了下来露出了面容,而这恰好被抬头的道尔看见了。为了不留后患,劫匪准备将道尔灭口。

    也许对于常人来说,面对此种情形,我们可能都会遭遇不幸,但当过几年警察的道尔却很快想出了办法。

    “求求你别杀我,我还有一个智障的儿子要养,他妈妈患了绝症将不久于世,没了妈妈,再没了我,这孩子以后的日子可怎么过啊,他才十岁啊……”道尔满脸泪水,哽咽的说着自己的境况。

    看着可怜兮兮的道尔,劫匪萌生了恻隐之心,只见他拿着枪的手微微颤动了一下,然后就拿起钱袋匆匆地走掉了。

    后来,道尔凭借自己的记忆很快找到了这个劫匪。不过令道尔吃惊的是,这位劫匪也是一个苦命的人,妻子和父母都患了重病,急需用钱。道尔知道了这一切之后,也萌生了同情之心,决定不再追究。

    “跟 fbi学读心术”

    通常情况下,人往往会对比自己强的人有戒备与竞争心理,而对境况不如自己的人却不可避免的怀有同情之心,对他们的要求也常常是有求必应。

    有一位心理学大师说:“在很多时候,用感情打动别人,激起别人的同情心,比一味滔滔不绝地讲大道理会更有效果。”的确,在说服别人时,如果我们只是不停的向对方表达自己的观点,那么很难令对方首肯,相反,如果我们在别人的同情心上下文章,使其从感情上与你靠近、产生共鸣,这样当你再提出要求时,对方一般会欣然允诺。

    一位老妇人向林肯律师哭诉她的不幸遭遇。原来,她是位孤寡老人,丈夫在独立战争中为国捐躯,她只能靠抚恤金维持生活。可前不久,抚恤金出纳员勒索她,要她交一笔手续费才可领取抚恤金,而这笔手续费却等于是抚恤金的一半。林肯听后十分气愤,决定免费为老妇人打官司。

    法院开庭后。由于出纳员原来是口头勒索的,没有留下任何凭据,因而指责原告无中生有,形势对林肯极为不利。但他仍旧十分沉着和坚定,他眼含着泪花,回顾了英帝国主义对殖民地人民的压迫,爱国志士如何奋起反抗,如何忍饥挨饿地在冰雪中战斗,为了美国的独立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历史。

    最后,他说:“现在,一切都成为过去。 1776年的英雄,早已长眠地下,可是他们那衰老而又可怜的夫人,就在我们面前,要求申诉。这位老妇人从前也是位美丽的少女,曾与丈夫有过幸福的生活。不过,现在她已失去了一切,变得贫困无靠。然而,某些人还要勒索她那一点微不足道的抚恤金,有良心吗?她无依无靠,不得不向我们请求保护时,试问,我们能熟视无睹吗?”

    法庭里充满哭泣声,法官的眼圈也发红了,被告的良心也被唤醒,再也不矢口否认了。法庭最后通过了保护烈士遗孀不受勒索的判决。

    人都是感情型动物,会对他人的不幸遭遇或情况产生同情与怜悯之心。在没有证据情况下,林肯之所以能征服人心,赢得官司,其实利用的就是这一点。

    俗话说得好,人心都是肉长的,每个人的心灵都有其柔软的地方,即使铁石心肠的人也不例外。在说服别人时,如果能够直击对方心灵最薄弱的地方,调动起他的同情心,那么再难解决的事情也会迎刃而解。

    “智慧锦囊”

    要想说服别人,得到别人的赞同或者帮助,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出对方的同情心,以“柔”驭人。不管你使出什么招,只要能博得同情,你就快接近成功了,然后再进一步,对方就会向你伸出热情之手,帮你把事办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