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FBI学读心术
字体: 16 + -

第2章 读懂对方的眼神,了解对方的心思

    “情境再现”

    1989年,fbi抓住了一个间谍。这位间谍很合作,但却不愿意供认自己的同伴。几经审理都无结果。后来,迫于无奈, fbi向这位间谍展示了 32张卡片,每张卡片上都写着一个他与一起工作过的人的名字,而这些人很可能是他的同伙。

    fbi要求这位间谍在看每张卡片的同时讲述他所知道的情况,言谈之间,该间谍并没有说出任何有用的信息,但 fbi却从此次审讯中找到了线索,并挖出了与他一起参加此次犯罪活动的同伴。

    直至今日,这个间谍都不知道 fbi是如何找到他的同伙的。

    其实,fbi对他所讲的内容并不感兴趣,因为他们知道他肯定不会说出真相。 fbi关注的是他的身体语言,当他看到两个人的名字时,眼睛突然睁大,然后瞳孔迅速收缩,并轻轻的眯了一下眼。显然,在潜意识里,他并不希望看到这两个人。

    “跟 fbi学读心术”

    眼睛是最容易泄密的。一个人的想法常常会从眼神中流露出来,要想要观察一个人,就要从观察他的眼睛开始,如我们所见,fbi的探员们就经常利用这一点来破获案件。

    我国大思想家孔子就曾说过:“观其眸子,人焉瘦哉! ”眼睛是最容易暴露一个人的真实想法的,如一个人听到了自己喜欢听的话,或者在极度恐惧或兴奋时,瞳孔会扩大;听到了自己不喜欢的话,情绪低落,态度消极的时候瞳孔就会缩小;如果自己对别人的话不是很信任,眼睛就会眯起来。

    再比如,交谈时如果对方拒绝与你对视,而是持续移开眼睛,那很可能是因为他对你的话题不感兴趣,或者对你所说的话持有异议,也或许是他心虚,对某些事有所欺瞒。此时,为维持交谈,发言者应根据不同的情形,适当调整谈论的内容。

    交谈时,注视他人的眼睛表示尊重,但注视时间要控制在三到五秒,若超过这个时间,保持持续性,那很可能说明一点:注视者的地位比正在说话者的地位低。而在有些地方,这种长时间注视他人的行为,则被人们认为是挑衅或者失礼的行为。尤其是在日本和一些南美国家,如果长时间盯着对方的眼睛,将会招致不必要的麻烦。不过,在职场上,你与领导有不同意见时,为了避免直接说出来而引起的尴尬,久久地注视对方,则可以表达出自己持异义。当然,这种招数要“适可而止”,否则你将因屡次挑战老板的权威而砸了自己的饭碗。

    由此我们不难发现眼睛能显示出一个人的真实情感,西方曾流传这样一个故事,用来说明能通过眼睛来看透人的思想。

    在赌桌上,赌徒们刚开始赌时,通常都会先用小金额的资金下赌注,并且密切观察坐庄人的反映。当坐庄人的眼睛瞳孔突然扩大的时候,他们立即紧跟加大筹码,这样赢的几率将很大。因为赌徒们根据坐庄人的眼睛变化来肯定自己压中了。这种观察的小技巧尽管无从查证,但的确证明了人眼睛的变化同心理活动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眼睛能映射出人内心的感受,那们我们如何在见到对方的眼睛时,敏锐地捕捉到他在传播的情感呢?

    1.表达恐惧的表绪

    一个内心恐惧眼睛会直愣愣地大睁着,好像要把那预示着迫近危险的最细微的动作都看个一清二楚。这种状态下,发出动作者的下眼皮很紧张,但同吃惊的情绪不同的是,感到恐惧的人的面部表情很不一样,他们的眉毛抬起并锁在一起,成水平线形态。

    2.表达怀疑的情绪

    若你与某人谈话,他眯起双眼,皱起前额,并不住地对你进行打量,那么他在怀疑你说的话。他希望用眼睛的审视在你身上找到蛛丝马迹,以肯定自己的判断。由于其主要表达一种不确定,不认可的态度,所以它也经常出现在当某人对某个决定没有把握的时候。

    3.表达吃惊的情绪

    人们在吃惊或有防备的时候,会把跟睛睁得特别大,并且巩膜(眼白)会在虹膜(眼睛中有颜色的部分)之上。再加上一些面部表情,例如,眉毛会抬起,且向上弯曲,而下腭下垂,双唇分开。在你看到这些现象后,就可以完全肯定,这个人正在震惊中。

    4.表达愤怒的情绪

    当某个人直接盯着另一个人,显示出紧张的眼部状态时,他的上下眼皮也会很紧张,眼睛眯成一条缝。他用眼睛盯着别人,用以渲泄内心的感受,甚至达到吓唬对方,或威胁对方的目的。

    盯视,在某些特定场合,是作为心理战的招术使用的,但在正常社交场合贸然使用,便容易造成误会,让对方感到不舒服。因此我们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不要轻易让不利于交往的情感从眼睛里流露出来侵染别人。

    “智慧锦囊”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在与人交往时,如果眼神发虚或东张西望,就会让对方产生一种不踏实的感觉,话还没出口,就先入为主地对你有了“看”法;而目光闪闪显得激情过度而近乎做作,目光呆滞则又显得应酬敷衍。鉴于此,我们要想达到良好的效果,就应该用宁和、亲切的目光语言注视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