棠棣之殇:曹植传
字体: 16 + -

第72章 附录一 曹植年表(2)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植性简易,不治威仪,舆马服饰,不尚华丽,甚受太祖宠爱。丕则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宫人左右,并为之说。杨修与丁仪兄弟皆欲以植为嗣。丕患之,以车载废簏受绢车,内朝歌长吴质与谋。《三国志·魏书·贾诩传》:是时丕为五官中郎将,而临淄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羽,有夺宗之议。丕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丕从之,深自砥砺。太祖密访群司,屏除左右问诩,诩默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裴注引《魏氏春秋》:植尝乘车行驰道中,开司马门出。太祖大怒,公车令坐死。又令:始者谓子建,儿中最可定大事。自临淄侯植私出,开司马门至金门,令吾异目视此儿矣!《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冬十月,以五官中郎将丕为魏太子。增植邑五千,并前万户。

    建安二十三年戊戌(218),曹植二十七岁。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正月,汉太医令吉本与少府耿纪、司直韦晃等反,及平。秋七月,发兵,遂西征刘备。裴注引《世语》:魏王尝出征,世子及临淄侯植并送路侧。植称述功德,发言有章,左右属目,王亦悦焉。世子怅然自失,吴质耳曰:王当行,流涕可也。及辞,世子泣而拜,王及左右咸歔欷,于是皆以植辞多华而诚心不及也。

    建安二十四年己亥(219),曹植二十八岁。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曹仁为关羽所围。太祖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欲遣救仁,呼有所敕戒。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悔而罢之。裴注引《魏氏春秋》:植将行,太子饮焉,逼而醉之。王召植,植不能受王命,故王怒也。《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太祖既虑终始之变,以杨修颇有才策,而又袁氏之甥也,于是以罪诛修。植益内不自安。

    建安二十五年庚子(220),曹植二十九岁。

    《三国志·魏书·任城威王彰传》:太祖至洛阳,得疾。驿召彰,未至,太祖崩。裴注引《魏略》:彰至,谓临淄侯植曰:先王召我者,欲立汝也。植曰:不可。不见袁氏兄弟乎!《三国志·魏书·陈矫传》:矫曰,王薨于外,天下惶惧,太子宜割哀即位,以系远近之望。且又爱子(指曹植)在侧,彼此生变,则社稷危矣!《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丕即王位,诛丁仪、丁廙,并其男口。植与诸侯并就国。王通《事君篇》:陈思王可谓达理者也,以天下让,时人莫之知也。君子哉,思王也!曹植作《豫章行》中写道:子臧让千乘,季扎称其贤。是以春秋曹子臧、吴季扎让国自况,且表达仰慕之情。遂作《上庆文帝受禅表》《魏德论》。

    黄初二年辛丑(221),曹植三十岁。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旨,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植《上责躬诗表》:臣自招罪衅,徙居京师,待罪南宫。复作《九愁赋》:恨时王之谬听,受奸妄之虚辞。扬天威以临下,忽放臣而不疑。登高陵而反顾,心怀愁而荒悴。《三国志·魏书·周宣传》:时帝治弟植之罪,欲杀之,逼于太后,但加贬爵。裴注引《三国志·魏书》载诏曰:植,朕之同母弟。朕于天下,无所不容,而况植乎!骨肉之亲,舍而不诛,其改封植。受安乡侯印绶。是年七月改封-城侯。植徙途作《野田黄雀行》。

    黄初三年壬寅(222),曹植三十一岁。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三月乙丑,立帝弟鄢陵侯彰等十一人皆为王。夏四月戊申,立-城侯植为-城王。-城王与任城诸王不同日,且是县王,非郡王。

    黄初四年癸卯(223),曹植三十二岁。

    徙封雍丘王(今河南省札县)。《文选·赠白马王彪诗》李善注引植集:黄初四年五月,白马王、任城王与余俱朝京师,会节气。植作《洛神赋》。裴注引《魏略》:初植未到关,自念有过,宜当谢帝。入见清河长公主,欲因主谢。而关吏以闻,帝使人逆之,不得见。太后以为自杀也,对帝泣。会植科头负鈇锧,徒跣诣阙下,及见之,帝犹严颜色,不与语,又不使冠履。植伏地泣涕,太后为不乐。诏乃听复王服。《世说新语·尤悔》:魏文帝忌弟任城王彰骁壮,会卞太后阁,共围棋,并啖枣,文帝以毒置诸枣蒂中,自选可食者而进。彰弗悟,遂杂进之。既中毒薨,复欲害植,太后曰:汝已杀我任城王,不得复杀我雍丘王。植作《七步诗》。

    黄初五年甲辰(224),曹植三十三岁。

    于雍丘颁《黄初五年令》:夫远不可知者,天也;近不可知者,人也。人心不同,其若面焉。忧心悄悄,愠于群小。

    黄初六年乙巳(225),曹植三十四岁。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六年,帝东征,还过雍丘,幸植宫,赠户五百。植作《黄初六年令》:吾昔以信人之心,无忌于左右,深为东郡太守王机、防辅吏仓辑等任所诬白,获罪圣朝。身轻于鸿毛而谤重于泰山。今皇帝遥过鄙国,旷然大赦,与孤更始。赖蒙帝主天地之仁,违百寮之典议,舍三千之首戾,反我旧居,袭我初服,云雨之施焉,有量哉!因精神可以动天地金石,何况人乎!

    黄初七年丙午(226),曹植三十五岁。

    《三国志·魏书·文帝纪》:三月,筑九华台。夏五月丙辰,帝疾笃。丁巳,帝崩于嘉福殿。子曹睿继位。植作《文帝诔》。

    太和元年丁未(227),曹植三十六岁。

    徙封浚仪(今河南省开封市)。

    太和二年戊申(228),曹植三十七岁。

    裴注引《魏略》:是时讹言,云明帝已崩,京师自卞太后群公尽惧,从驾群臣迎立雍丘王植。及帝还,皆私察观色。卞太后悲喜,欲推始言者。帝曰:天下皆言,将何所推!《陈思王植传》:二年,复还雍丘。植常自愤怨,抱利器而无所施,上疏求自试。裴注引《魏略》:植虽上此表,犹疑不见用。故曰:夫人贵生者,非贵其养体好服,终竟年寿也,贵在其代天而物理也。夫爵禄者,非虚张者也,有功德然后应之,当矣!无功而爵厚,无德而禄重,或人以为荣,而壮夫以为耻。故太上立德,其次立功。盖功德者所以垂名也。名者不灭,士之所利,故孔子有夕死之论,孟轲有弃生之义。彼一圣一贤岂不愿久生哉?志或有不展也。是用喟然求试,必立功也。呜呼!遂作《白马篇》,忆随父征战以求任用。

    太和三年己酉(229),曹植三十八岁。

    徙封东阿,作《转封东阿王谢表》。又致《与司马仲达书》,驳司马懿拥兵自重破吴之策。

    太和四年庚戌(230),曹植三十九岁。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六月戊子,太皇太后崩。植作《卞太后诔》。《太平御览》:陈思王精意著作,食饮损减,得反胃病。每读佛经,以为至道之宗极也。尝游鱼山,闻空中梵音之赞,乃摹而传于后。

    太和五年辛亥(231),曹植四十岁。

    《三国志·魏书·明帝纪》:朕惟不见诸王十有二载,悠悠之怀,能不兴思!其令诸王及宗室公侯各将适子一人朝。明帝召见植:王颜色瘦弱,何意耶?腹中调和否?今者食几许米?又啖肉多少?见王瘦,吾惊甚,宜节水加餐。植作《谢入觐表》《谢赐食表》。

    太和六年壬子(232),曹植四十一岁。

    《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二月,以陈四县封植为陈王(今河南淮阳),邑三千五百户。植作《改封陈王谢恩章》《谏伐辽东表》。植每欲求别见独谈,论及时政,幸冀试用,终不能得。既还,怅然绝望。时法制待藩国既自峻迫,僚属皆贾竖下才,兵人给其残老,大数不过二百人。又植以前过,事事复减半,十一年中而三徙都,常汲汲无欢,遂发疾薨,时年四十一。《大清国一统志》:陈思王植墓在淮宁(即淮阳)县城南三里,殡葬日,四棺同出,万民悲恸,故曰思陵冢。子曹志遵其遗愿,奉诏迁葬于东阿鱼山。《三国志·魏书·陈思王植传》:景初中,诏曰:陈思王昔虽有过失,既克己慎行,以补前阕。且自少至终,篇籍不离于手,诚难能也!其收黄初中诸奏植罪状,公卿已下议,尚书、秘书、中书三府、大鸿胪者,皆削除之。撰录植前后所著赋、颂、诗、铭、杂论凡百余篇,副藏内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