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萧瑟秋风(4)
曹植看着书录的证词,心绪万般沉痛,倍感乃兄施术的厉害,无所不用其极!他思忖着该如何尽快将证词送到长安,让父亲知道曹冲死的真相。
槐花看出曹植的心思,便说:“三哥,可否让陈炤辛苦一趟,骑快马去长安?”
曹植说:“这城里城外布防森严,且有密探时时盯梢,骑马出城怎能使得?”
槐花说:“这该如何是好?三哥你快拿个主意。”
这时,送蛇伯的陈炤赶了回来,曹植对他说:“二哥曹彰于午前离开邺都,算起来仅半天半夜走不过百里,如能骑马追赶,于明日中午即可与二哥见面,但现在却不能骑马出城,只能步行急追,不知炤兄有无快步之功超人之胆,将蛇伯证词交于二哥。”
陈炤说:“侯爷有所不知,当初魏王招募兵员,见小的虽身高七尺,却脚踩鸡蛋不碎,魏王夸赞好轻功,在西征马超韩遂时腿中箭伤,就来到侯爷帐下做了驾士。虽有小伤,但功夫不废,当日行二三百里,不在话下。”
曹植说:“炤兄的义勇和功夫,是在风凌渡已有所见,你是为掩护我父王而受伤。故招你来府上,父王欣然应允。只是当下子建置于窘境,却见炤兄秉诚守义,不离不弃,令子建着实感动。你今晚即出城追赶二哥,将此物交于他即返回。这一遭可就苦了炤兄啦!”
陈炤包藏好曹植写给曹彰的信和蛇伯证词,悄然而去,转眼间便消失在夜色里……
五
建安二十三年(218)十月,曹操大军抵长安不到一个月,宛城守将侯音倒戈归附关羽。曹操对汉中之战更加沮丧,遂命曹仁围攻宛城。次年初,镇守汉中的大将夏侯渊与刘备战于阳平,定军山一役,夏侯渊战死。曹军失去主将,人心不安。督军杜袭和军司马郭淮当即推举荡寇将军张郃为主帅。曹操闻此讯,遂授予张郃帅令,但心中更加惆怅、纠结。随后,曹操从长安亲至阳平督战,潦草打了几场,与刘备相持不下。
此时,人们已看得出来,曹操,这位自东汉近百年来最雄杰的军事家,已经过了自己用兵如神的黄金时期,步入了暮年。打仗不光是拼脑子,拼兵力,更是对双方主帅意志力的考验。眼下,他已经不可能是比他年轻的刘备的对手了。
此时,曹操也不由得这样想:汉中,对于孤不过是块鸡肋,对于你刘备倒是块肥肉。既然如此,你拿去吧,像个要饭花子一样饥肠辘辘地拿去吧。
曹操这时确是感到自己老了,力不从心,真的老了。想撤军放弃汉中,但又有些舍不得。当值班将领问其使用什么口令时,他不假思索,信口道:“鸡肋。”
这个口令是什么意思,部下皆不清楚。可是,却见主簿杨修着手整理起行装来。有人惊奇地问他这是为什么,杨修回答说:“鸡肋,吃它没有多少肉,丢弃它又有些可惜。鸡肋就好比汉中之地,所以魏王打算要撤军了。”
不久,曹操果然放弃汉中,撤军返回长安。
刘备倒是不客气,占据了汉中后,又命令宜都太守孟达和义子刘封将汉中东部的房陵、上庸一并攻下。是年七月,刘备在诸葛亮、法正等人的支持下,自称汉中王,立其子刘禅为王太子。
镇守荆州的关羽,受到刘备的鼓舞和指令,大举北伐,包围曹仁于樊城。曹操派名将于禁统领七军救援曹仁。时值秋季,淫雨不绝,汉水泛滥,平地水高数丈,于禁等七军被大水所淹。
不祥的秋雨,给曹操带来不祥的消息:关羽趁涨水之机,率领水军猛攻曹军,于禁被逼得无路可退,率众投降;诸将中只有庞德将军不屈而战,被关羽活捉后斩首。
曹操大吃一惊:万万不曾想到跟随自己多年的名将于禁,居然在这关键时刻变节归降了敌军!而一向不很亲重的庞德,居然能够守节而死!
樊地告急。曹操使出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一招: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急速南下救援曹仁。
曹操的这个决定,让司马懿等随军谋臣惊出一身冷汗:魏王怎么会重新起用近乎被废的曹植?而且还授予兵权?难道太子之位又要有反复?
谁也猜不透曹操为什么在这个危急时刻下这个非同寻常的命令。
父亲的召唤让曹植振奋不已。他是在陈炤星夜追赶曹彰的次日上午接到父王的召令。他梦想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他立马准备行装,将父亲送他的明光铠甲、银鞍、大宛紫骍马都打点停当,又将父亲授予的宝刃“百辟刀”挂于腰间,一切准备就绪,欲向太子哥曹丕告别一番,即动身南征。丁仪、丁廙兄弟等人纷纷前来庆贺,感到眼前重又亮起一道灿烂的曙光,决意要与荣任的南中郎将同赴危难,建立奇功。
曹丕闻讯,犹如当顶轰响了一声炸雷:父王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我这个太子位坐不稳了?
此时的曹丕想必内心极度紧张,慌了阵脚,不知如何应对是好。
莫急莫慌,郭氏出面了,她把吴质请来了。很快,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出台了,一切都将迎刃而解。
曹丕亲自来到临淄侯府对曹植勉励一番,并要在出发前为他设宴饯行。父亲的信任,兄长的鼓励,让曹植大受感动,信心倍增。
临出发前,他兴高采烈地来到太子府,参加哥哥为他摆设的宴席。他想场面一定很隆重,在邺的文臣武将都会出席为他道贺,预祝他旗开得胜。
他想错了。
这是曹丕特意为他设的家宴,席上菜肴丰盛,但只有他们兄弟二人。曹植觉得,这也好,兄弟俩难得单独在一起畅叙心怀,也好借此把之前彼此间的猜忌、隔阂、误解及种种不愉快倾吐出来,求得兄弟间的相互谅解、支持和血浓于水的亲情。但有一点他是绝对不能有丝毫表露的,那就是曹冲的死因,待父亲追逼出来,你这大哥作为祸凶是不可饶恕的!
曹丕一脸的和颜悦色,亲和地向兄弟表达心意,祝南中郎将首战告捷,凯旋而归。曹植的情绪越发激昂亢奋,表示不辱父亲重托,蹈险犯难,不惜抛洒一腔热血!
酒过三巡,曹植放下酒杯,起身对哥哥说道,军情火急,使命在身,当追日披月,星夜驰援,速解襄樊之危。待兄弟收兵归来,愿与兄长痛饮,喝个陶然大醉!
曹丕连连道好,拍掌示意。转瞬只见一个婀娜倩影从帷帘后缓缓而出。
啊,是甄氏!曹植忙施礼道:“嫂嫂为何这时才来?弟正要起身告辞,即领命南征了。”
甄氏随即向曹植还了一个礼,微颔点头,便立在一旁。
曹丕微笑着拍着兄弟的肩膀,让他坐下,说道:“不急不急,子建你与嫂子应该多日没见面了吧?就请你嫂子敬弟几杯,也算是为弟饯行。”说着,向甄氏示意给曹植敬酒。
甄氏端起酒杯,慢慢抬起,迟疑地转向曹植:“祝叔叔早日凯旋……”声音柔美动情,深含凄切惜别之韵,掩面一饮而尽。
曹植即举杯回应,将满满一大杯酒痛快地倒进口中:“谢嫂嫂!”
曹丕使眼色让甄氏退下。然后面带愧疚之色,缓缓地对曹植说道:“那年让你嫂子出见众宾,本是好意,没承想竟使公干(刘桢)罹罪,季重(吴质)出任朝歌长。多亏子建你向父王陈情,公干即早获释,季重得以擢升。转眼死生聚散一去多年,你我兄弟情何以堪,伴随父王一步步走到今天,不容易,须珍惜啊!”
曹植再次被哥哥的话所打动:“大哥,你是否已体恤到做弟弟的苦衷?立嗣之争绝非出于子建本意,你可知道我为何醉闯司马门?我心里难受啊!其实,我没醉,我不想与你争下去,我想让父王早早作出决断……”曹植哽咽了,憋压在胸中的块垒一泻而出。
曹丕似乎很感激这位极富谦让贤德的弟弟,举杯再敬曹植,二人碰杯尽饮。曹丕说:“是啊,如果你不违禁,现在这个位子恐怕就是你来坐了。”说着又倒上了酒。
曹植连连摆手:“大哥,我要出发了,等我回来,再与哥哥痛饮。”
他突然感到眼睛有点模糊,头有点眩晕,腿脚开始颤抖发软,而脑子一时还算清醒:怎么,今天这酒特别的烈,特别醉人?
他心里猛地划过一道闪电,嘴里喃喃着:“不,不,我要出发了,我要出发了……”他挣扎着向门外走,校场上列队的兵马在等待,只等他一声令下。
可是,他倒下了。
一醉泯恩仇,杯酒释兵权。曹植再一次用酒消弭了兄弟间的干戈。这一醉,似乎醉得恰到好处:曹丕太子位铁定牢固,曹植却从此万劫不复。
当即便有消息传出:出兵前夕,曹植喝得烂醉如泥。故此,《魏志》裴松之注引对曹植之醉作如此描述:“植将行,太子饮焉,逼而醉之。王召植,植不能受王命,故王怒也。”一句简括得不能再简括的“逼而醉之”,不知在字里行间埋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隐情,也许这位史著者的高明之处,就是给后人留下诸多猜测、遐思和探寻历史堂奥的空间。
此注引至少告诉人们一点值得注意,曹植之醉,并非是他“饮酒不节”所致。并由此却可推知,史载所谓曹植“饮酒不节”者,亦未必全属事实可据,其说盖是指曹植失宠失意之后。如果不是沉湎于酒,而被曹丕“逼而醉之”,这就更可说明,曹植在政治上实在缺乏警惕,易感情用事,头脑看似清醒,实为单纯。这样的人,在政治斗争中,是注定要失败的。也有人这样评说,曹植的真性情,交朋接友固优,处身官场则不智。而曹丕的“御人以术”或“以术相倾”,品德自有亏损,而为政者岂可无“术”?或可释为“善假于物”“知人善任”似也不无道理。
当得知曹植醉酒不能受王命的消息,仙风道骨的邯郸淳不禁神色黯然,声声沉吟:惜哉,曹植!悲哉,子建!
惊闻曹植醉不成行,曹操大为震怒!他紧急改派镇守宛城的平寇将军徐晃领兵支援曹仁,他只能指望徐晃有神勇表现,抵挡住关羽所向披靡的兵锋。当得知襄樊前线战事吃紧的消息,他不得不从长安移驻洛阳,以便就近指挥作战。
曹植醉酒让曹操伤透了心。跟随曹操身边的司马懿和在后方留守邺城的曹丕,都松了一口气。
而此时,关羽的声威震动了整个中原,许都以南群起响应。曹操甚至于惶恐到想要迁都:许都已暴露在关羽的攻击范围之内,实在是非常危险啊!
当曹操把迁都的想法提出来同属下商量时,时为丞相军司马的司马懿平静地看着曹操,目若深潭:魏王真的老糊涂了吗?眼下形势虽然看似对我方极度不利,但是这不利的形势之下,表面声势浩大的关羽背后其实有一个致命的隐患啊!魏王居然看不出来,看来魏王真的老了。
司马懿劝阻曹操:“万万不能迁都。”
曹操望着这个有“狼顾之相”的身影,示意他说下去。
司马懿已看到属于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便慷慨进谏道:“于禁将军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于国家大计未足有损。”
曹操点点头:对啊,关羽虽然声势浩大,只不过是声势而已,怎能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呢?而于禁也不过是被洪水打败,而非败于关羽之手。看来,克服眼下的“恐关症”才是振作的第一步啊!
司马懿瞥见曹操有所动容,接着说道:“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
曹操眯缝起眼睛,表情显得生动起来:嗯,你仲达分析得不错。孙权与刘备一向矛盾重重。如今刘备西线获捷,关羽中路得势,唯有孙权在东线屡屡受挫,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了,而且孙权与关羽之间已有恩怨难以释怀,看来,离间他们乃为高妙之计喽。
这时谋士蒋济也出来附议司马懿:“可遣人劝孙权蹑关羽之后,许割江南以封孙权,则樊城之围随于自解。”
曹操听后笑了笑:江南本来就不在我曹操手里,以“许割江南”这样空口应许,但愿能诱使孙权当黄雀消灭关羽,以解樊城之围,同时激化孙刘矛盾,此可谓是一石二鸟的绝妙好计!
曹操即吩咐使者前往江东。而后,他显得沮丧而失落地顿坐下来,分明是想到了令他极为失望的儿子:子建你个龟儿子啊!你怎么就不体会为父的苦心?关键时刻你为何总是丢窟窿拉不上来呢?真是气煞我也!
曹操彻底放弃了曹植。曹植永久地失去了“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的机会。曹植怎么也不会想到,“胜利者”对“失败者”的迫害与罹罪很快就接踵而至,第一步就是诛杀所谓的曹植羽翼。
史学家分析评说,如果曹植没有醉酒,尊父命率兵出征,结果无非两种:一是首战得胜,令文武百官刮目相看;二是兵败而归,胜败乃兵家常事,大家也仅仅说他出师不利,来日方长。但第二种可能几乎很小,因为曹操就在儿子身后督战,曹植临阵用兵之策必得曹操及谋将们点论,决不会让他打无把握之仗。这也是曹操让曹植临危受命的一种用意。不论是立还是废,对儿子做到仁至义尽,不留遗憾。然而,曹植还没走出家门口就被放倒了,其实际军事才干未来得及施展,就永远地成为一个解不开的谜,其个人的从军生涯也就到此了结,再也没有机会亲临战场,只能在所作的诗文中挥戈杀敌。我们不知道他酒醒之后是怎样的反应,痛哭?懊悔?百口莫辩?但有一点人们是不难想象到的,曹植这次出征未遂,错过了他改变命运的唯一的也是最后的一次机会,远比他当不上太子要痛苦得多……
六
在这个霪雨连绵的季节,让曹操隐约产生一个怪异的想法:看来自己熬不过这个冬天了。曹家的事情还要靠我这个将死之人来个了断,外人是靠不住的。
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曹操立夫人卞氏为王后,册命说:夫人卞氏,抚养子女,有做母亲表率之品行。现晋封她为王后,太子、诸侯及陪同群卿诚情祝贺,国内判死罪者皆减刑一等。
槐花看出曹植的心思,便说:“三哥,可否让陈炤辛苦一趟,骑快马去长安?”
曹植说:“这城里城外布防森严,且有密探时时盯梢,骑马出城怎能使得?”
槐花说:“这该如何是好?三哥你快拿个主意。”
这时,送蛇伯的陈炤赶了回来,曹植对他说:“二哥曹彰于午前离开邺都,算起来仅半天半夜走不过百里,如能骑马追赶,于明日中午即可与二哥见面,但现在却不能骑马出城,只能步行急追,不知炤兄有无快步之功超人之胆,将蛇伯证词交于二哥。”
陈炤说:“侯爷有所不知,当初魏王招募兵员,见小的虽身高七尺,却脚踩鸡蛋不碎,魏王夸赞好轻功,在西征马超韩遂时腿中箭伤,就来到侯爷帐下做了驾士。虽有小伤,但功夫不废,当日行二三百里,不在话下。”
曹植说:“炤兄的义勇和功夫,是在风凌渡已有所见,你是为掩护我父王而受伤。故招你来府上,父王欣然应允。只是当下子建置于窘境,却见炤兄秉诚守义,不离不弃,令子建着实感动。你今晚即出城追赶二哥,将此物交于他即返回。这一遭可就苦了炤兄啦!”
陈炤包藏好曹植写给曹彰的信和蛇伯证词,悄然而去,转眼间便消失在夜色里……
五
建安二十三年(218)十月,曹操大军抵长安不到一个月,宛城守将侯音倒戈归附关羽。曹操对汉中之战更加沮丧,遂命曹仁围攻宛城。次年初,镇守汉中的大将夏侯渊与刘备战于阳平,定军山一役,夏侯渊战死。曹军失去主将,人心不安。督军杜袭和军司马郭淮当即推举荡寇将军张郃为主帅。曹操闻此讯,遂授予张郃帅令,但心中更加惆怅、纠结。随后,曹操从长安亲至阳平督战,潦草打了几场,与刘备相持不下。
此时,人们已看得出来,曹操,这位自东汉近百年来最雄杰的军事家,已经过了自己用兵如神的黄金时期,步入了暮年。打仗不光是拼脑子,拼兵力,更是对双方主帅意志力的考验。眼下,他已经不可能是比他年轻的刘备的对手了。
此时,曹操也不由得这样想:汉中,对于孤不过是块鸡肋,对于你刘备倒是块肥肉。既然如此,你拿去吧,像个要饭花子一样饥肠辘辘地拿去吧。
曹操这时确是感到自己老了,力不从心,真的老了。想撤军放弃汉中,但又有些舍不得。当值班将领问其使用什么口令时,他不假思索,信口道:“鸡肋。”
这个口令是什么意思,部下皆不清楚。可是,却见主簿杨修着手整理起行装来。有人惊奇地问他这是为什么,杨修回答说:“鸡肋,吃它没有多少肉,丢弃它又有些可惜。鸡肋就好比汉中之地,所以魏王打算要撤军了。”
不久,曹操果然放弃汉中,撤军返回长安。
刘备倒是不客气,占据了汉中后,又命令宜都太守孟达和义子刘封将汉中东部的房陵、上庸一并攻下。是年七月,刘备在诸葛亮、法正等人的支持下,自称汉中王,立其子刘禅为王太子。
镇守荆州的关羽,受到刘备的鼓舞和指令,大举北伐,包围曹仁于樊城。曹操派名将于禁统领七军救援曹仁。时值秋季,淫雨不绝,汉水泛滥,平地水高数丈,于禁等七军被大水所淹。
不祥的秋雨,给曹操带来不祥的消息:关羽趁涨水之机,率领水军猛攻曹军,于禁被逼得无路可退,率众投降;诸将中只有庞德将军不屈而战,被关羽活捉后斩首。
曹操大吃一惊:万万不曾想到跟随自己多年的名将于禁,居然在这关键时刻变节归降了敌军!而一向不很亲重的庞德,居然能够守节而死!
樊地告急。曹操使出令所有人都感到意外的一招:任命曹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急速南下救援曹仁。
曹操的这个决定,让司马懿等随军谋臣惊出一身冷汗:魏王怎么会重新起用近乎被废的曹植?而且还授予兵权?难道太子之位又要有反复?
谁也猜不透曹操为什么在这个危急时刻下这个非同寻常的命令。
父亲的召唤让曹植振奋不已。他是在陈炤星夜追赶曹彰的次日上午接到父王的召令。他梦想建功立业的机会到了。他立马准备行装,将父亲送他的明光铠甲、银鞍、大宛紫骍马都打点停当,又将父亲授予的宝刃“百辟刀”挂于腰间,一切准备就绪,欲向太子哥曹丕告别一番,即动身南征。丁仪、丁廙兄弟等人纷纷前来庆贺,感到眼前重又亮起一道灿烂的曙光,决意要与荣任的南中郎将同赴危难,建立奇功。
曹丕闻讯,犹如当顶轰响了一声炸雷:父王为什么要这么做?难道我这个太子位坐不稳了?
此时的曹丕想必内心极度紧张,慌了阵脚,不知如何应对是好。
莫急莫慌,郭氏出面了,她把吴质请来了。很快,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案”出台了,一切都将迎刃而解。
曹丕亲自来到临淄侯府对曹植勉励一番,并要在出发前为他设宴饯行。父亲的信任,兄长的鼓励,让曹植大受感动,信心倍增。
临出发前,他兴高采烈地来到太子府,参加哥哥为他摆设的宴席。他想场面一定很隆重,在邺的文臣武将都会出席为他道贺,预祝他旗开得胜。
他想错了。
这是曹丕特意为他设的家宴,席上菜肴丰盛,但只有他们兄弟二人。曹植觉得,这也好,兄弟俩难得单独在一起畅叙心怀,也好借此把之前彼此间的猜忌、隔阂、误解及种种不愉快倾吐出来,求得兄弟间的相互谅解、支持和血浓于水的亲情。但有一点他是绝对不能有丝毫表露的,那就是曹冲的死因,待父亲追逼出来,你这大哥作为祸凶是不可饶恕的!
曹丕一脸的和颜悦色,亲和地向兄弟表达心意,祝南中郎将首战告捷,凯旋而归。曹植的情绪越发激昂亢奋,表示不辱父亲重托,蹈险犯难,不惜抛洒一腔热血!
酒过三巡,曹植放下酒杯,起身对哥哥说道,军情火急,使命在身,当追日披月,星夜驰援,速解襄樊之危。待兄弟收兵归来,愿与兄长痛饮,喝个陶然大醉!
曹丕连连道好,拍掌示意。转瞬只见一个婀娜倩影从帷帘后缓缓而出。
啊,是甄氏!曹植忙施礼道:“嫂嫂为何这时才来?弟正要起身告辞,即领命南征了。”
甄氏随即向曹植还了一个礼,微颔点头,便立在一旁。
曹丕微笑着拍着兄弟的肩膀,让他坐下,说道:“不急不急,子建你与嫂子应该多日没见面了吧?就请你嫂子敬弟几杯,也算是为弟饯行。”说着,向甄氏示意给曹植敬酒。
甄氏端起酒杯,慢慢抬起,迟疑地转向曹植:“祝叔叔早日凯旋……”声音柔美动情,深含凄切惜别之韵,掩面一饮而尽。
曹植即举杯回应,将满满一大杯酒痛快地倒进口中:“谢嫂嫂!”
曹丕使眼色让甄氏退下。然后面带愧疚之色,缓缓地对曹植说道:“那年让你嫂子出见众宾,本是好意,没承想竟使公干(刘桢)罹罪,季重(吴质)出任朝歌长。多亏子建你向父王陈情,公干即早获释,季重得以擢升。转眼死生聚散一去多年,你我兄弟情何以堪,伴随父王一步步走到今天,不容易,须珍惜啊!”
曹植再次被哥哥的话所打动:“大哥,你是否已体恤到做弟弟的苦衷?立嗣之争绝非出于子建本意,你可知道我为何醉闯司马门?我心里难受啊!其实,我没醉,我不想与你争下去,我想让父王早早作出决断……”曹植哽咽了,憋压在胸中的块垒一泻而出。
曹丕似乎很感激这位极富谦让贤德的弟弟,举杯再敬曹植,二人碰杯尽饮。曹丕说:“是啊,如果你不违禁,现在这个位子恐怕就是你来坐了。”说着又倒上了酒。
曹植连连摆手:“大哥,我要出发了,等我回来,再与哥哥痛饮。”
他突然感到眼睛有点模糊,头有点眩晕,腿脚开始颤抖发软,而脑子一时还算清醒:怎么,今天这酒特别的烈,特别醉人?
他心里猛地划过一道闪电,嘴里喃喃着:“不,不,我要出发了,我要出发了……”他挣扎着向门外走,校场上列队的兵马在等待,只等他一声令下。
可是,他倒下了。
一醉泯恩仇,杯酒释兵权。曹植再一次用酒消弭了兄弟间的干戈。这一醉,似乎醉得恰到好处:曹丕太子位铁定牢固,曹植却从此万劫不复。
当即便有消息传出:出兵前夕,曹植喝得烂醉如泥。故此,《魏志》裴松之注引对曹植之醉作如此描述:“植将行,太子饮焉,逼而醉之。王召植,植不能受王命,故王怒也。”一句简括得不能再简括的“逼而醉之”,不知在字里行间埋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隐情,也许这位史著者的高明之处,就是给后人留下诸多猜测、遐思和探寻历史堂奥的空间。
此注引至少告诉人们一点值得注意,曹植之醉,并非是他“饮酒不节”所致。并由此却可推知,史载所谓曹植“饮酒不节”者,亦未必全属事实可据,其说盖是指曹植失宠失意之后。如果不是沉湎于酒,而被曹丕“逼而醉之”,这就更可说明,曹植在政治上实在缺乏警惕,易感情用事,头脑看似清醒,实为单纯。这样的人,在政治斗争中,是注定要失败的。也有人这样评说,曹植的真性情,交朋接友固优,处身官场则不智。而曹丕的“御人以术”或“以术相倾”,品德自有亏损,而为政者岂可无“术”?或可释为“善假于物”“知人善任”似也不无道理。
当得知曹植醉酒不能受王命的消息,仙风道骨的邯郸淳不禁神色黯然,声声沉吟:惜哉,曹植!悲哉,子建!
惊闻曹植醉不成行,曹操大为震怒!他紧急改派镇守宛城的平寇将军徐晃领兵支援曹仁,他只能指望徐晃有神勇表现,抵挡住关羽所向披靡的兵锋。当得知襄樊前线战事吃紧的消息,他不得不从长安移驻洛阳,以便就近指挥作战。
曹植醉酒让曹操伤透了心。跟随曹操身边的司马懿和在后方留守邺城的曹丕,都松了一口气。
而此时,关羽的声威震动了整个中原,许都以南群起响应。曹操甚至于惶恐到想要迁都:许都已暴露在关羽的攻击范围之内,实在是非常危险啊!
当曹操把迁都的想法提出来同属下商量时,时为丞相军司马的司马懿平静地看着曹操,目若深潭:魏王真的老糊涂了吗?眼下形势虽然看似对我方极度不利,但是这不利的形势之下,表面声势浩大的关羽背后其实有一个致命的隐患啊!魏王居然看不出来,看来魏王真的老了。
司马懿劝阻曹操:“万万不能迁都。”
曹操望着这个有“狼顾之相”的身影,示意他说下去。
司马懿已看到属于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便慷慨进谏道:“于禁将军等为水所没,非战攻之失,于国家大计未足有损。”
曹操点点头:对啊,关羽虽然声势浩大,只不过是声势而已,怎能被眼前的假象所迷惑呢?而于禁也不过是被洪水打败,而非败于关羽之手。看来,克服眼下的“恐关症”才是振作的第一步啊!
司马懿瞥见曹操有所动容,接着说道:“刘备,孙权,外亲内疏,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
曹操眯缝起眼睛,表情显得生动起来:嗯,你仲达分析得不错。孙权与刘备一向矛盾重重。如今刘备西线获捷,关羽中路得势,唯有孙权在东线屡屡受挫,早就憋了一肚子气了,而且孙权与关羽之间已有恩怨难以释怀,看来,离间他们乃为高妙之计喽。
这时谋士蒋济也出来附议司马懿:“可遣人劝孙权蹑关羽之后,许割江南以封孙权,则樊城之围随于自解。”
曹操听后笑了笑:江南本来就不在我曹操手里,以“许割江南”这样空口应许,但愿能诱使孙权当黄雀消灭关羽,以解樊城之围,同时激化孙刘矛盾,此可谓是一石二鸟的绝妙好计!
曹操即吩咐使者前往江东。而后,他显得沮丧而失落地顿坐下来,分明是想到了令他极为失望的儿子:子建你个龟儿子啊!你怎么就不体会为父的苦心?关键时刻你为何总是丢窟窿拉不上来呢?真是气煞我也!
曹操彻底放弃了曹植。曹植永久地失去了“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的机会。曹植怎么也不会想到,“胜利者”对“失败者”的迫害与罹罪很快就接踵而至,第一步就是诛杀所谓的曹植羽翼。
史学家分析评说,如果曹植没有醉酒,尊父命率兵出征,结果无非两种:一是首战得胜,令文武百官刮目相看;二是兵败而归,胜败乃兵家常事,大家也仅仅说他出师不利,来日方长。但第二种可能几乎很小,因为曹操就在儿子身后督战,曹植临阵用兵之策必得曹操及谋将们点论,决不会让他打无把握之仗。这也是曹操让曹植临危受命的一种用意。不论是立还是废,对儿子做到仁至义尽,不留遗憾。然而,曹植还没走出家门口就被放倒了,其实际军事才干未来得及施展,就永远地成为一个解不开的谜,其个人的从军生涯也就到此了结,再也没有机会亲临战场,只能在所作的诗文中挥戈杀敌。我们不知道他酒醒之后是怎样的反应,痛哭?懊悔?百口莫辩?但有一点人们是不难想象到的,曹植这次出征未遂,错过了他改变命运的唯一的也是最后的一次机会,远比他当不上太子要痛苦得多……
六
在这个霪雨连绵的季节,让曹操隐约产生一个怪异的想法:看来自己熬不过这个冬天了。曹家的事情还要靠我这个将死之人来个了断,外人是靠不住的。
建安二十四年(219)七月,曹操立夫人卞氏为王后,册命说:夫人卞氏,抚养子女,有做母亲表率之品行。现晋封她为王后,太子、诸侯及陪同群卿诚情祝贺,国内判死罪者皆减刑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