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明朝当皇帝
字体: 16 + -

第071章 王艮是一块试金石

    “陛下,臣辜负圣恩,罪该万死!”

    解缙哭得一塌糊涂,原来陛下始终没有生他们的气,甚至还用了些非常手段防止事态的发展,这些难道还不能说明君王对人臣的情义吗?

    不就是翻译奏章吗?这种上不了大场面的小事,王艮王敬止确实做得有点儿过了!

    一念及此,解缙、胡广和李贯恭恭敬敬地跪伏于地,齐声道:“陛下,臣等愿为陛下效犬马之劳!”

    “真的?!”

    朱允文突然站了起来,惊喜莫名。

    就这样还不够,朱允文干脆走下去,随便抓住解缙的手扶他起来,动情道:“你们……真的不怪朕……”

    解缙慌了,顺势起身,回答道:“陛下这话真是折煞臣下了,臣等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本来就是吾等之本分。陛下又对我们关怀备至,不计较我们行事孟浪,臣等又怎敢恩将仇报以怨报德呢?”

    台词基本都让解缙说了,此时不用朱允文吩咐也站了起来的胡广和李贯有点尴尬,只好一脸忠心地看着朱允文。

    陛下!有事您吩咐就是!

    “哈哈!三位爱卿真是朕的好臣子,朕心甚慰!那个谁,来记下朕的旨意!”

    朱允文开怀大笑,转身又指着一个宦官说道。

    那宦官本来像个木桩子一样站在阴暗处,见皇帝相召,连忙一溜小跑过来。

    “三位爱卿忠君爱国,实乃国朝之幸,朕要投桃报李赏赐三位爱卿,以示恩荣!至于具体赏赐什么,你待会拿个方案出来,不准轻了!然后再给朕过目。”

    朱允文道。

    宦官:“是!奴才遵旨!”

    解缙、胡广和李贯相视一眼,又拜道:“臣等谢陛下隆恩!”

    “快起来,不用多礼!”

    朱允文佯怒,轻轻责怪了一句。

    坏事变好事,三个人也觉得自己和皇帝的距离拉近了很多,所以也不客套几句就站了起来。

    这个时候。

    解缙突然又说道:“陛下,那王敬止……”

    没错,严格来说,王艮到底是被锦衣卫抓走了。王艮可是朝廷官员,锦衣卫却是天子个人的亲军,两者之间不存在任何的公务关系来往,要么是王艮交结锦衣卫图谋不轨,要么是王艮触怒皇帝被锦衣卫处置,别无他事。

    而解缙、胡广和李贯三人,他们都认同王艮是他们的好友,自然想为他说个人情,好早点回到岗位上,一起为大明而奋斗。

    “恩……这个事情嘛。”

    朱允文故意表现出一丝嫌弃,却一闪即逝。

    解缙等三人敏锐地察觉到皇帝的心思,知道皇帝心里对王艮还有一点芥蒂,他们暗喜之余,也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因为他们四个人的岗位是一样的,都是皇帝的近侍顾问,正因如此,这四人之间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着竞争关系,而他们要争的就是皇帝的信任和宠幸!

    这其中,以解缙这个老油条的心思最重,毕竟已看透世事了嘛。而胡广和李贯也不遑多让,也就王艮在这方面与世无争。

    王艮确实就像一头倔驴,只知道埋头干活。

    当然了,解缙他们能分清楚工作和生活,王艮是他们的好友,在自己不会被拖下水的前提下,自然得伸把手了。

    “陛下,王敬止这人就是容易钻牛角尖了一点,他并没有对您不敬的意思,您不妨高抬贵手,饶了他这一遭吧!”

    “是啊,陛下。王敬止是朝廷官员,与锦衣卫纠缠不清到底不太合适,容易被不明情况的人说闲话,甚至误会陛下您对王敬止的爱护之意。”

    胡广和李贯相继求情道。

    “好吧!既然三位爱卿都这么说了,朕就给你们一点面子。来人!传朕口谕于锦衣卫指挥使钱宁,让他把王敬止送回府上,要是掉了一根寒毛,朕拿他是问!”

    朱允文犹豫再三,到底还是松口放过了王艮。

    见皇帝如此,解缙等三人心里都笑开花儿了,你听听你瞧瞧,什么叫给一点面子?

    简直是天大的面子!

    世间能让皇帝卖人情的人,着实不多!

    王艮王敬止,你欠我们一人一顿饭!

    “陛下英明!臣等不胜感激涕零!”

    三人再一次拜伏于地,心悦诚服。

    “哈哈!莫说闲话了,快点干活吧!”

    朱允文大笑,指着那堆奏章。

    “是!臣等遵旨!”

    三人齐声道,几个时辰之后,他们又道:“臣等告退,请陛下也不要过于操劳了,望圣上龙体安康!”

    朱允文把脑袋从御案上抬起来,伸了大大一个懒腰,挥手道:“好,承你们贵言,且回去吧!”

    解缙、胡广和李贯忙活了大半天,也是累了,就此告退。

    人走,茶凉。

    旁边侍奉的小太监见朱允文久久枯坐无言,也不敢打扰,只是蹑手蹑脚地给换了一杯热茶。

    朱允文眼睛的余光突然捕捉到袅袅热雾,不由得转了过去,心思却更加入神。

    可叹啊!

    王艮、解缙、胡广和李贯四个人,在今天给朱允文上了生动而分明的一堂课。

    关乎人心,信仰和欲望。

    朱允文其实对历史从来没有深信不疑过,并不是因为他多聪明,能看破世间一切,而是因为他清楚的知道,历史本身也只是人写的!

    所谓屁股决定脑袋,人都是自私的生物,所以决定了历史并不神圣,谁会拿着笔给后人记录下自己的污点呢?

    比如说隋朝的隋炀帝,他就是一个活生生的被历史颠覆的悲剧人物,他确实是个暴君,但他不是昏君!隋炀帝的过错,被后人记录下来遗臭万年,但他的功德,却无人提及……

    这对于隋炀帝来说是不公平的。

    朱允文同样不想对这个时代的人物不公平,因为他不是朱允炆,他一直清醒的认识到自己是来自后世的朱允文。

    后世历史中,明明白白地记录着,像李景隆、谷王、解缙、胡广和李贯等人都是叛徒。

    但朱允文不想马上一棒子打死他们,这样不仅对于形势毫无作用,而且师出无名,会危及自己的统治——人家又没做对不起你的事,你作为皇帝,说杀就杀了?

    可惜,朱允文开始明白,历史在大多数时候总是正确的,人心虽然会变,但它不会无缘无故,必有其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