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地球系统
字体: 16 + -

第38章 资料

“x!为什么叫x?”**问道。

    “x,代表未知,代表神秘,这不为人知的一切,都是z国的标志。”

    “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z国近代会有这么屈辱的历史?”

    “孩子,你听说过z国的‘抗异扬中’没有?”

    “没有。”

    “听好了,在满清的时候,曾经有过一批不属于地球的生物造访地球,却被清朝的腐官误认为是不详的预兆,正好在地球的另一边的美洲却欢迎他们的到来。然后美洲迅速崛起,z国就...”姜父止住了话,满脸的悲伤。

    **此时也被姜父的话惊住了,尽管在班上把历史神马的都学了一遍,但是还是不知道这些z国的秘密。

    “对了,爸,妈,为什么z国会有修真者啊?”**问道

    “修真者...算了,我还是跟你说吧。”姜父说道。

    “很久以前,在徽州,人们重视对祖先的祭祀,把祖看成是木之本、水之源,并认为祖先本身就是一种神灵。徽州的祖先崇拜有明确的对象,即始迁祖或在历史上有功于地方的先辈,如汪华、程灵冼、方储等。汉代方储为新安方氏始祖,为朝庭尽忠而死,归葬于当时歙县东乡(今淳安县东部),徽州方姓后裔传说方储乘仙鹤游空,成仙得道,多有灵异,尊崇其为仙翁。北宋端拱年间在其潜修之地歙县霞坑柳亭山上建立方氏家庙“仙翁祠”,并设置祀田以供族人祭祀和修缮之费用。北宋政和七年(1118)宋徽宗赵佶钦赐“真应庙”额匾,从此这里就成了历代徽州及周边方氏的“族源圣地”。宋、元、明三代,真应庙多次招僧人在庙守视,但时间久远,多次出现僧人侵盗祭田,致使祠庙失修几乎颓废。明万历三十六年,真应庙方氏十派正式议立合同,“徙佛革僧”,十派轮流司祭祖之事。至民国初年,世事沧桑,真应庙已是满目苍夷。民国二十二年江村派方振倡议集资重修真应庙。民国时期歙县南乡磻溪村方景饶手抄本《杂课》中的竹枝词就记载重修真应庙前后的事。”姜父顿了顿,说道:“

    莫惊沧海变桑田,天运循环理自然,世事盛衰由数定,仙宫兴废伙人迁。

    仙宫已久成荒野,古庙而今见复鲜,子孙后人题句后,钟岚仍彻九霄天。

    忆前曾若不毛田,今日如何渐焕然,想是玉皇怜佛急,故施护力鼓人迁。

    南腔北调岚奚在,乔木深林色益鲜,记得少年僧外去,敲门月下月盈天。

    派别繁衍忆千年,支分百支归一乾,追远固从真应庙,值时大振柳亭前。

    真应分支四角方,派衍余波居邻邦,柳亭传脉成一统,地迁盘谷记朝三。”

    “但是当今史学界的正统观点是:古代中国是皇权一统的国家,奉行的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因而是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的宗教)存在的。但从这首竹枝词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在徽州这个地方,存在着强烈的族神崇拜现象,族神的地位是超越了改朝换代和孔儒之教的。商旅沉浮,天数无定,经商的个体往往承受着极大的风险,从锦衣玉食到箪食瓢饮有时只是电光火石中的一念之差。但为什么徽商能够自明清以来傲立商海潮头长达三百余年呢?”

    **想了想,摇了摇头。

    姜父露出满意的神色,接着说:“围绕着族神崇拜建构同宗同脉互帮互助的商人团体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这一团体不仅仅是经济方面的,也涉及到政治文化等各个方面。徽州人在很早时候就意识到,经济不仅仅是经济上的事,也是政治文化上的事,一荣居荣,一损皆损。以这种眼界和气魄的集团出击,才成就了徽商不可复制的三百年辉煌,虽跨朝越代,却不为朝代更迭所拖累。而族神崇拜,也就不仅仅具有宗教意义,而是建构世俗集团的强大聚合力。而这种力量,我们在正史中是察觉不到的,只有深入民间历史,才能觉察这股澎湃涌动的暗流。所谓的封建一统,重来不是牢不可破的,民间自有自己的精神,不受制于皇权,也不匍匐于儒教,而是皈依于千年以来的血脉,这血脉不是凝固的,而是奔流于自身,从这点来说,可以类比于西欧大航海时代商人集团由宗教狂热而激发出来的对财富的渴望。至于为什么中国的商人集团没能获得政权,这又是另一个话题,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徽商不仅仅是一个商帮,更代表着一种先进的可能”

    **听到这句话,更是打了一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