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海寇
字体: 16 + -

第八十九章 改称基隆

    道路施工进度也开始加快,第一条从淡水城到船寮的大路,在几百名苦役们的努力下,从两头一起开工,用了仅仅一个月的时间,便彻底修通。*  *

    于孝天在离开淡水城之前,亲自检查了这条道路的施工质量,并且为这条道路的开通举行了一次剪彩仪式。

    这条路作为一条重要的主干道,是按照他们的一级路进行修筑的,宽十步,路两侧有两米深四米宽的排水渠,路基是经过反复碾压结实的三合土碾压或者夯筑而成,路面铺上了一层大沙碎石,还有石灰和炉渣,也经过了反复的碾压,很是平整结实。

    路面截面也是弧形的,中间高两侧低,前几天下了一场雨,但是路面的水立即便被排入了排水沟之中,接着顺着排水沟排入到了淡水河之中,一点积水都没有,仅仅有极个别的地方修筑的不太好,有些积水,但是也马上被人整修好了。

    现在这条路彻底大变样了,走在上面很是舒服,牛车来来往往运送一些物料,也便捷了许多,牛拉车的时候,也省力了很多,就算是有很多牛车一起上路,也不会再在路上形成拥堵了。

    不少移民跑来看热闹,看到这么好的一条路,都好奇的到路上走走看看,一个个都是赞口不绝,看着其他那些正在施工的道路,朝着他们的移民村不断的延伸,不由得各个都一脸的憧憬,以后等所有路都修通了的时候,他们再来淡水城就方便多了,不管是采购还是交粮或者买点小东小西土特产,都变得方便了许多。

    加之农田中不断延伸的水渠,也让他们看到了丰收的希望,他们以前在陆上的时候,除了大户人家有时候有人力物力,来给他们自家的田地里面修点沟渠,来灌溉之外,老百姓根本没有能力来修建沟渠。

    而老百姓自家的农田灌溉和排水都很困难。很多年份都要靠天收。老天照顾的话,风调雨顺一年下来,还能多少吃几顿饱饭,但是万一老天不作美的话,遇上大旱或者大涝的话,那就惨了,许多人家基本上要落一个颗粒无收的下场,但是官府还是照样到了交粮的时候上门催收,除了正赋之外,还有数不清的加派。就算是殷实一些的家,遇上这样的年景。也会被闹得家破人亡。

    特别是这两年辽东战事紧张,更是不断的加派辽饷,日子过的更是不堪。『雅*文*言*情*首*发』

    但是在海狼这里,他们却看到了希望,许多人去年来到这里,两手空空,海狼不但给他们分发农具。还管他们吃饭,不让他们饿死,更是给他们划拨了地块,让他们耕作,给他们粮种,让他们种植。

    现如今还带着他们兴修沟渠,花钱派人筑路,这日子过的就更有盼头了。

    说起来他们以前在陆上也没少给官府交粮纳税,但是官府什么时候管过他们的死活。遇上个好官的话,一旦碰上灾年,不说给他们赈济了,能上奏朝廷,给他们争取个减免,就算是青天大老爷了。

    可是官府什么时候也想不起来,为他们修条路,帮他们兴修沟渠,倒是捞钱的手段和名目层出不穷,就算哪天心情大好,要修个桥什么的,照样还是要让大家另外凑份子,当官的还有胥吏反倒是从中还要不少捞钱,交的皇粮当真是都拿去喂狗了。

    而他们到了这里之后,却发现海狼的大当家跟官府不一样,总是在替着他们打算,给他们一件接着一件的办好事,而且这里地方也越来越平靖了,刚开始时候土人还时不时的会来袭扰一下他们,现如今在海狼部众的进剿之下,不少附近的土人都被修理怕了,有些干的过分的土人部落,干脆就被灭了,现如今他们的日子一天更比一天有了盼头。

    不少人现在就算是让他们回陆上去,他们也不会再回去了,就算是死在这里,他们也愿意留在这儿跟着海狼干。

    而于孝天眼看着这边的情况都已经进入轨道,开始稳步朝前推进,于是便悄然离开了淡水,仅带了两条船,装上了一些淡水运往鸡笼的货物,朝着鸡笼而去。

    鸡笼湾之中,现在的船只比上一次于孝天来的时候,更多了一些,也显得更加热闹了一些,于孝天的船尚未进入鸡笼湾,便远远的看到鸡笼湾外面的海面上,有不少点点帆影,不少小渔船正在海面上打渔。

    而且还有一条飞字号快船,高悬着海狼旗在海面上游弋,另外有一条同样挂着海狼旗的捕鲸船,似乎拖拽着一条猎获的鲸鱼,正在朝着鸡笼湾之中行驶。

    那条驻守在这边的飞字号快船,远远的便发现了于孝天带的两条座船,于是立即便调转船头,朝着他们迎了过来,并且放了三声礼炮,表示对于孝天的欢迎。

    于孝天的座船还是那条双桅快船,船桅上面高悬着一面镶红边的金狼旗,这是他身份的象征,只要是海狼部众,见到这面旗,便知道是于孝天亲自驾临了,故此才会马上过来迎接。

    在巡逻的飞字号快船的引领下,于孝天带船驶入了鸡笼湾之中,听到那条飞字号快船在海面上的礼炮声响起,三座炮台上也都鸣响了礼炮,腾起了一团团的白烟。

    黑头、孙宝强等人,脚不沾地的便赶紧带人到了码头迎接,于孝天下船的时候,招呼人从船上抬下来了一个箱子,在黑头等人的引领下,进入到了这里的基隆堡之中。

    鸡笼寨现在已经改名为基隆堡,是于孝天过年之前下令改名的,有了后世的名称,加上鸡笼两字的谐音,改名为基隆,意思为基地昌隆,倒是也很不错,于是于孝天便不等其他人来改名字了,直接将鸡笼寨,改名为基隆堡。

    这样一来,基隆堡听起来要比起以前的鸡笼寨响亮的多了,众人也都很乐意这样的修改,而鸡笼湾口部外面的那个小岛,也被于孝天按照后世的称呼,命名为和平岛,省的以后不知道谁会把这些地名给改的面目全非。

    在进入基隆堡之前,于孝天便看到了那条比他先进港的捕鲸船,确确实实带回来了一条大鲸鱼,灰白色的鲸鱼这个时候早已死亡,被捕鲸船用绳子绑上,身体上还布满了伤口,在身体周围,还漂浮着不少空木桶,防止拖缆断裂之后,鲸鱼沉入水中。

    这条鲸起码有十几吨重,虽然于孝天到来是件大事,但是也大不过赶紧将这条鲸进行分割处理。

    海狼捕鲸已经形成了一个产业,更是现在基隆堡的一个支柱产业,现在已经拥有了十几条专业的捕鲸船,这些船只分散在台湾岛周围数十公里左右的海面上游弋,一旦发现鲸鱼出现,便对其进行捕杀,如果运气不好的话,这些捕鲸船便充当大型渔船,在海面上进行捕鱼作业。

    在于孝天下船的时候,便看到基隆堡北面的岸边,已经建起了一条宽大的木质滑道,在岸上安装了畜力的绞盘,当鲸鱼被捕鲸船拖回来的时候,有人将缆绳接过去拉到岸上,绑在绞盘上。

    牛开始在人的驱动下,拖动绞盘,将鲸鱼通过这条木质滑道,缓缓的拖上岸,有几十个工人,在岸边帮忙,将鲸鱼拖上岸之后,立即便就地开始对死鲸进行分割处理。

    他们动作相当娴熟,有人负责剥皮,有人负责清理内脏,也有人专门负责分割鲸肉,将鲸脂和鲸肉分离,分别装上推车,迅速的运往岸边的工棚里面进行处理。

    这个时候没有冷藏设施,虽然年年冬季会派出船只到北方运冰,但是这些冰是远远不够处理这么多鲸鱼肉和鱼鲜的。

    所以到岸的鱼鲜以及鲸鱼,都要立即进厂进行分割腌制处理,将鲸肉和鱼鲜用粗盐腌制起来,然后送往晾晒场进行晾晒或者直接送去进行熏制,制成肉脯或者咸肉,然后长期储存起来。

    而鲸脂被分割下来之后,立即便送去熬制,将鲸脂熬炼成鲸油,装入大木桶之中储藏起来,然后送往南日岛或者淡水的肥皂作坊,制作成肥皂,或者储备起来食用,还分发到海狼各处,作为保养武器的油脂使用。

    现如今基隆堡的捕鲸业和捕鱼业已经形成了相当系统的处理方式,一条鲸鱼到岸之后,仅需要几个小时的时间,便会被分割处理完毕,包括鲸骨最后也不会被抛弃,将会被砸碎运去磨成粉,抑或是充当饲料,抑或是充当废料壮田之用,总之不会剩下任何东西,算是彻彻底底的全部被利用了起来。

    这不像是后世西方捕鲸业大发展的时候,捕鲸船在远海上大量捕鲸,只收取鲸脂,直接在船上熬炼成鲸油,其余的东西少量留下一些肉供他们食用,其余的都丢弃到了大海之中。

    现在海狼可舍不得这样浪费,鲸鱼身上任何部位,都会被回收利用起来,这是大自然给人类的恩赐之物,捕鲸已经有伤天和了,如果再浪费的话,就实在是太过分了。

    (昨晚一晚没睡,小家伙还是发烧不退,急死我了!这会儿已经懵了!另外感谢wdj1972兄弟的打赏!多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