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莫向空山吹玉笛
这羌笛声高亢动人,音调攀到高处,又突然跌宕起伏,连绵曲折。正如吹笛者所走的山路一般,迂回悠长。
山路上的这对男女,一人吹曲,另一人倾听。二人不嫌行路寂寞,一曲终了后谈笑风生,前行一段又再复一曲......
我跟随杨笛及时抵达霖山附近后,借宿当地老乡一晚。第二天我俩就动身,去霖山后山赴约。
自从与杨云“竞争”释比盖封之后,家人对杨笛不冷不淡,族人也多有非议,唯有祖父和释比老人对她一如往常,加上我这个别有企图的蓝颜知己,算是她的三大知音了。
今日要见到释比老人,杨笛格外高兴,一早就敲我房门,催我早早出门。我把行李寄放在老乡家里,她背包拿着羌笛,我挎着水壶,结伴同行。这段山路,初始平坦,走起来毫不费力。走得累了,路边树上还有白色浆果,杨笛采给我吃,吃到嘴里又脆又甜,真是解渴。偶遇砍柴老人,或者背着背篓的妇女,笑着互相打招呼,此地民风果然淳朴可亲。
再行一段山路,渐渐曲折迂回,这座霖山森柏森然,巨树极多,路边随处可见几人合抱的大树,令我咂舌。经过林中,山民还修建栈道,铺木为路,可见树木资源的丰富。杨笛在林间吹起羌笛,我虽然不懂音律,她吹奏一曲,我胡乱点评几句。
最后一段登上后山平台的山路,才让我领教到什么叫做山高水险。
从后山半山腰一直到平台,缘岩凿孔,插木为桥,修起一路石栈道。栈道上仅一人宽,一侧是千尺绝壁,另一侧是山下翻涌的江水。只见杨笛在前头疾步如飞,我走在后面心惊肉跳,一路无言,只在意脚下安全。最后终于登上平台,我长舒一口气。所谓平台,其实是一个半山悬崖。石栈道到此绝路。
这是平整的一块坚实山崖,十余米长宽,周围还有木桩和围绳保护,上有树冠遮盖,看上去鸟兽罕至,实在是修行传道的绝佳场所。我一见平台上无人,埋怨道:“我说吧,来得早了,老和尚还没来呢。”我也不知释比长什么样,一直称作老和尚。
杨笛一挥手里羌笛,指着对面山峰说道:“过了这条江,翻过对山,就是我们寨子了。”
我顺她所指方向一看,这山离得倒不远,隔着几十米宽的一条江。只是两山都挺高,站在高处看,有点晕。
我正腿软之间,忽然感觉膝弯处有什么东西一捅,立马感觉要下跪跌倒,惊叫一声。回头一看,是杨笛拿着羌笛点我腿软之处,开我玩笑。我哈哈大笑,杨笛也乐了。
笑了一阵,杨笛望着对面的山,却慢慢收敛笑容,表情复杂。当时我只知道她与家人有矛盾,却不知具体何事,一时不知怎么开口。
杨笛举起手中羌笛吹了起来,这一曲颇为哀怨,藏着感伤;我愣愣的听着,忽然体会她的心情,和我刚毕业那会失业离家游玩,想回家又怕见家人的情形相仿。
正发呆呢,忽然头顶上传来轰鸣声,我俩都是一愣,笛声戛然而止。
抬头一看,山顶并无异常,似乎这声响是从前山传来。响声中夹杂着突突突的杂音,听上去有点像机器声。
我回头做个鬼脸,对杨笛开起玩笑:“大概你笛子吹的妙,山神回应你了?”
杨笛说道:“这山禁止砍伐,怎么会有伐木机器的声音?”
我听她一说,也觉得奇怪,忽然杨笛抬头看我脸色大变,娇叱一声,竟挥笛向我头上击来!
我哪里料到有这么一出,完全电光火石之间,站的笔挺像个木雕。
只听我头顶“砰”的一声,杨笛跃开,手里羌笛断为两截;我回头看看,吓得面如土色。原来山上滚下一块拳头般的土块,要不是杨笛出手救我,恐怕我就被山神收拾了。
我强作镇定,结结巴巴的说:“哎哎,这山神怎么欺负我外乡人啊。”
杨笛尚未接口,几秒之后,我此生再也不敢开山神半句玩笑。
我们二人只听到头顶几声巨响,抬头一看。七八根被砍伐的巨大圆木,大概是没被固定住,散开一排,从山顶向后山滑落,越滚越快,挟着山石泥土,雷霆万钧直奔平台冲下来。
这下无处可避,我傻了眼,身后滔滔江水,这方寸平台,眼看就要遭灭顶之灾。
耳边只听到杨笛喝到:“快跟我走!”她一手拉住我,反向直扑平台靠近山体的一侧。也就几步之遥,我的心都快跳出嗓子眼。扑到山边,杨笛命我贴紧双手抱头蹲下。我俩刚蹲好,只觉得平台被什么巨物砸中,震颤抖动,身边巨响不绝于耳,肩头上泥土扑簌簌的洒下来。
过了很久,没了声音,我俩这才回过身来,好一片惨状:面前横七竖八叠着滚下来的圆木。我们刚才站立的地方,木桩已经被石块削平,连带着围绳被冲下江去。幸好我们头上有树冠遮盖,树身虽被压垮,但遮挡住了绝大部分泥土石块。
毁了这棵古树,加上紧靠山体避开滚木,逃过一劫。
顷刻间,我被杨笛救了两次命,已经说不出话来;杨笛也是受惊不小,脸白的没了血色。
山顶再无声响,我等了很久,摸出手机一看,信号格是空的。这地方信息断绝,手机什么玩意全无用处。
我说道:“我们先下山,说不定半路能遇上你师父。”
于是牵着杨笛,狼狈的爬出木堆。不料爬出仔细一看,又傻了眼。平台下山的石栈道,早被圆木砸断一大段,石板木桥荡然无存。这下绝了后退之路。
我气得跺脚,叹道:“这下完了。难道要飞出去不成。”
杨笛似乎想到什么,忙拉着我去平台的另一侧。原来平台一侧有个石桩,桩上有两道钢索,斜向下一直连到对面山脚下。我好奇的问道:“这钢索什么用处?”
杨笛答道:“这里幸好没被砸毁。这是溜索。打猎的猎人,或是砍柴的农夫,到了此地,滑钩上有绳有板,溜到对岸去,省时省力。以前我们听完释比讲经,三人一起坐着吊筐,从这溜到对面......”
话一停顿,杨笛发现溜索上只有两个孤零零滑钩,什么绳索,木板、吊筐都没有。
山路上的这对男女,一人吹曲,另一人倾听。二人不嫌行路寂寞,一曲终了后谈笑风生,前行一段又再复一曲......
我跟随杨笛及时抵达霖山附近后,借宿当地老乡一晚。第二天我俩就动身,去霖山后山赴约。
自从与杨云“竞争”释比盖封之后,家人对杨笛不冷不淡,族人也多有非议,唯有祖父和释比老人对她一如往常,加上我这个别有企图的蓝颜知己,算是她的三大知音了。
今日要见到释比老人,杨笛格外高兴,一早就敲我房门,催我早早出门。我把行李寄放在老乡家里,她背包拿着羌笛,我挎着水壶,结伴同行。这段山路,初始平坦,走起来毫不费力。走得累了,路边树上还有白色浆果,杨笛采给我吃,吃到嘴里又脆又甜,真是解渴。偶遇砍柴老人,或者背着背篓的妇女,笑着互相打招呼,此地民风果然淳朴可亲。
再行一段山路,渐渐曲折迂回,这座霖山森柏森然,巨树极多,路边随处可见几人合抱的大树,令我咂舌。经过林中,山民还修建栈道,铺木为路,可见树木资源的丰富。杨笛在林间吹起羌笛,我虽然不懂音律,她吹奏一曲,我胡乱点评几句。
最后一段登上后山平台的山路,才让我领教到什么叫做山高水险。
从后山半山腰一直到平台,缘岩凿孔,插木为桥,修起一路石栈道。栈道上仅一人宽,一侧是千尺绝壁,另一侧是山下翻涌的江水。只见杨笛在前头疾步如飞,我走在后面心惊肉跳,一路无言,只在意脚下安全。最后终于登上平台,我长舒一口气。所谓平台,其实是一个半山悬崖。石栈道到此绝路。
这是平整的一块坚实山崖,十余米长宽,周围还有木桩和围绳保护,上有树冠遮盖,看上去鸟兽罕至,实在是修行传道的绝佳场所。我一见平台上无人,埋怨道:“我说吧,来得早了,老和尚还没来呢。”我也不知释比长什么样,一直称作老和尚。
杨笛一挥手里羌笛,指着对面山峰说道:“过了这条江,翻过对山,就是我们寨子了。”
我顺她所指方向一看,这山离得倒不远,隔着几十米宽的一条江。只是两山都挺高,站在高处看,有点晕。
我正腿软之间,忽然感觉膝弯处有什么东西一捅,立马感觉要下跪跌倒,惊叫一声。回头一看,是杨笛拿着羌笛点我腿软之处,开我玩笑。我哈哈大笑,杨笛也乐了。
笑了一阵,杨笛望着对面的山,却慢慢收敛笑容,表情复杂。当时我只知道她与家人有矛盾,却不知具体何事,一时不知怎么开口。
杨笛举起手中羌笛吹了起来,这一曲颇为哀怨,藏着感伤;我愣愣的听着,忽然体会她的心情,和我刚毕业那会失业离家游玩,想回家又怕见家人的情形相仿。
正发呆呢,忽然头顶上传来轰鸣声,我俩都是一愣,笛声戛然而止。
抬头一看,山顶并无异常,似乎这声响是从前山传来。响声中夹杂着突突突的杂音,听上去有点像机器声。
我回头做个鬼脸,对杨笛开起玩笑:“大概你笛子吹的妙,山神回应你了?”
杨笛说道:“这山禁止砍伐,怎么会有伐木机器的声音?”
我听她一说,也觉得奇怪,忽然杨笛抬头看我脸色大变,娇叱一声,竟挥笛向我头上击来!
我哪里料到有这么一出,完全电光火石之间,站的笔挺像个木雕。
只听我头顶“砰”的一声,杨笛跃开,手里羌笛断为两截;我回头看看,吓得面如土色。原来山上滚下一块拳头般的土块,要不是杨笛出手救我,恐怕我就被山神收拾了。
我强作镇定,结结巴巴的说:“哎哎,这山神怎么欺负我外乡人啊。”
杨笛尚未接口,几秒之后,我此生再也不敢开山神半句玩笑。
我们二人只听到头顶几声巨响,抬头一看。七八根被砍伐的巨大圆木,大概是没被固定住,散开一排,从山顶向后山滑落,越滚越快,挟着山石泥土,雷霆万钧直奔平台冲下来。
这下无处可避,我傻了眼,身后滔滔江水,这方寸平台,眼看就要遭灭顶之灾。
耳边只听到杨笛喝到:“快跟我走!”她一手拉住我,反向直扑平台靠近山体的一侧。也就几步之遥,我的心都快跳出嗓子眼。扑到山边,杨笛命我贴紧双手抱头蹲下。我俩刚蹲好,只觉得平台被什么巨物砸中,震颤抖动,身边巨响不绝于耳,肩头上泥土扑簌簌的洒下来。
过了很久,没了声音,我俩这才回过身来,好一片惨状:面前横七竖八叠着滚下来的圆木。我们刚才站立的地方,木桩已经被石块削平,连带着围绳被冲下江去。幸好我们头上有树冠遮盖,树身虽被压垮,但遮挡住了绝大部分泥土石块。
毁了这棵古树,加上紧靠山体避开滚木,逃过一劫。
顷刻间,我被杨笛救了两次命,已经说不出话来;杨笛也是受惊不小,脸白的没了血色。
山顶再无声响,我等了很久,摸出手机一看,信号格是空的。这地方信息断绝,手机什么玩意全无用处。
我说道:“我们先下山,说不定半路能遇上你师父。”
于是牵着杨笛,狼狈的爬出木堆。不料爬出仔细一看,又傻了眼。平台下山的石栈道,早被圆木砸断一大段,石板木桥荡然无存。这下绝了后退之路。
我气得跺脚,叹道:“这下完了。难道要飞出去不成。”
杨笛似乎想到什么,忙拉着我去平台的另一侧。原来平台一侧有个石桩,桩上有两道钢索,斜向下一直连到对面山脚下。我好奇的问道:“这钢索什么用处?”
杨笛答道:“这里幸好没被砸毁。这是溜索。打猎的猎人,或是砍柴的农夫,到了此地,滑钩上有绳有板,溜到对岸去,省时省力。以前我们听完释比讲经,三人一起坐着吊筐,从这溜到对面......”
话一停顿,杨笛发现溜索上只有两个孤零零滑钩,什么绳索,木板、吊筐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