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明月花荼蘼
字体: 16 + -

荨焰花(1)

    胭脂泪,相思雨,宛转低呤,此琴何复清。*  *『雅*文*言*情*首*发』

    冷诗残酒情如幻,不语语尽,且说与谁听?

    有缘聚,无缘续,心事难寄,好境纵虚度。

    欲待抚琴掩心绪,拨弦弦断,相看两无语。

    次日醒来,周围一片狼藉。

    痛饮从来别有肠,人间多少痴情苦,妄负婵娟共九州。

    昨夜,本王唤来了凤栖楼一代名妓倾城,饮酒作诗,聊以慰藉。

    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给你倾城温柔,恋我半世迷离。

    倾城,够清醒够聪慧够明智,向来都是最了解本王,众多红粉佳人中,唯独她对我从不苛求什么,没有半分纠缠,她从不去计较本王对她情意的虚实,也不执拗于本王曾和她的逢场作戏,可是她对本王的痴情守候,本王全都看在眼里,却无以为报,因为我的心已经为一个叫蜜恬的女子情根深种,相思难解。

    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我都没有去看过母妃了,更没有去见过她了,不知道对她的刻意冷淡疏远是否有效。可是,我却日日夜夜饱受思念的煎熬,终于还是决定进宫,以看母妃之名再见见她,正好是午膳时辰,上官予涵居然也在寿安宫,他正安然的和母妃用膳。看到我来了,微笑着示意我坐下:“皇兄来的正好,朕的御膳房做了可口精致的美食和小菜,一起来尝尝。”

    “皇上龙体圣安。”我淡笑施礼。

    “皇兄不必见外。”上官予涵拉着我坐下,目光却又投向端着菜肴款款而来的蜜恬。

    蜜恬似乎为我的到来感到很惊奇,微微一愣,她的脸竟又霎时变得羞涩动人,看到我也注视着她,目光闪烁,欲言又止。

    上官予涵从他面前端起一碟碧绿鸳鸯鱿,对着蜜恬说:“这道碧绿鸳鸯鱿味道鲜美自然,滋阴养胃、补虚润肤,营养价值极高。就赏给你了,你也下去用膳吧。”

    我为上官予涵此举心中甚是不舒服,他如此明显的关心蜜恬,让我既妒忌又担心。

    我暗自揣测上官予涵的用意,莫非他对蜜恬动了心思,想要纳她为妃。

    “多谢皇上厚爱,奴婢不敢,还是留着让太妃享用吧。”蜜恬居然拒绝了,我一时搞不清楚她的心思,我微微一笑瞧她一眼,恰好与她的目光相遇,她急忙错开,匆匆退出。

    我望着她的背影,琢磨不透她的心思,心中嘲笑自己,你可知道本王这些天一直对你朝思暮想,魂牵梦萦,每当午夜梦回时想起吻你时,你那绝情的一巴掌,我就心有余悸,再也无心睡眠。

    午膳过后,皇上就有事先走了,我和母妃寒暄片刻后,母妃哈欠连连,就去午睡了。

    我悄无声息的站在她身后,开口道:“皇上对你如此体贴,不如让我帮你去求皇上纳她为妃吧。”

    蜜恬一下大惊失色,身子一颤,忙转身跪下,一脸凄惶道:“求求你,不要,奴婢不想当什么妃子,王爷千万不要将奴婢推入火坑。”

    “推入火坑?好大的胆子!你就不怕本王告诉皇上。”我板着脸盯着她,看她信誓旦旦的样子,遂又朗声大笑,轻瞥她一眼,抬手示意她起身,她依旧长跪不起,咬咬牙道:“上次是奴婢不对,不该动手打王爷。王爷想要怎么惩罚我都行,但求王爷千万不要强人所难。”

    看她被吓到楚楚可怜的样子,不像是假意推辞,我心中大悦,心满意足遂抚掌大笑:“哈哈哈,这是你说的,怎么惩罚都行?”

    她看着我的笑容一怔,半响,犹如惊恐之鸟,魂不附体了一般。

    “放心,本王一向怜香惜玉。”我弯腰附在她耳边低语道,留下愣在原地的她扬长而去。

    我的目的已经达到,只要知道她的心在哪,即可。

    雍华宫。

    “太后,花叙突然得到情报,赵崇私下招兵买马,储备粮草,伺机谋反,却不知道为何迟迟不动手。”陶妘刚从其他暗士口中得知情报,第一时间向太后呈报。

    太后思忖半响,缓缓开口道:“哀家也觉察到了这一点,早就知道此人贼心不死,蓄意谋权篡位已久,但是却苦于没有证据,朝中无一人上表弹劾他,哀家也暂时不能动他,现在,哀家最担心他策应陌乾王造反。这样吧,你先让花宿去查那批军用物资藏在了哪里。特别是兵器藏匿于什么地方,但是不能打草惊蛇,万万不可引起朝廷的注意。”

    “诺。”陶妘刚想退下,却又听到太后问:“皇上是否知道此事?”

    “皇上也已经知道,已经暗中派人去杀杜奕蘅和王珣了。”陶妘不明白皇权至高无上,为何要如此费劲的去暗杀,不直接给个莫须有的罪名了结了。

    太后像是看穿了陶妘的心思般,淡淡微笑:“朝中官员腐败堕落,赵崇和杜奕蘅、王珣都是一丘之貉,他们都是先帝时期军功卓著的战将。赵崇本人亦随先帝征讨各地,战功赫赫,不但是一员骁勇战将,更是先帝的心腹,如今,先帝仙逝,圣上少不更事,年轻稚嫩,忠良被杀,奸臣当道,他们却都一个个居功自傲,日益骄横,在朝中握操权柄,暗自结党营私,官官相护,皇权再至高无上,如今的形势确有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之势,想要定一个罪名更是难上加难。如果逼的太紧,他们揭竿而起,就酿成祸患了。”

    “太后英明。”陶妘内心钦佩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