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仙请指教
字体: 16 + -

第二卷:天下风云出我辈(中) 第一百章,君出东阳(求收藏)

    就在庄青河与庄羽两人在高谈阔论时,在东岳国的天都城,却发生了一件怪事!

    东岳国,静寂的天都城。

    当夜,市里坊间早已是灯灭人寂,唯有城北那巍峨雄伟的宫殿群依然灯火如织,人声不绝。

    这即是当今东岳国天子所居的皇宫——天都宫。

    夜色下的皇宫,浸润在朗朗清辉之中,屋檐,殿顶,漆柱,雕栏皆流出一层华光,光彩迷人。

    重楼殿阁,层层叠叠,若隐若现,似是延伸到浩渺的星空边缘,虽失了点白日里那般恢弘气势,却添了几分柔美之态。

    月上中天,天都城的皇宫里依旧是灯火辉煌,但却听不到半点声响,诸般人等,惟恐惊了皇帝的好梦。

    夜月高挂,繁星若锦。柔和的夜光透过琉璃殿顶,洒落在白玉地面上,留下斑斑点点的光影。

    悬玉殿,白玉地面上依九宫方位,刻着八道回旋盘曲的水道,团团拱卫着大殿正中的象牙床。

    地下温泉自西北入殿,围绕着象牙床盘旋一周后,再悄无声息地从正南出殿。大殿四角,各立一座青铜异兽鼎,鼎中燃着的碧潭沉香,有驱虫除秽之效。

    象牙床上侧卧着一个男子,微有酣声,正自沉睡。

    随着一阵细碎的脚步声,一个年轻内侍沿着白玉小径行来,在殿口处跪下,犹豫片刻之后,方低声呼道:“陛下,陛下!”

    这象牙床上,卧的正是东岳国当朝天子——皇甫明。

    皇甫明极不耐烦地哼了一声,翻个身,又自沉沉睡去。那内侍早冒出了一头的冷汗,但他年纪虽轻,却颇有些胆色,又斗起胆子开始唤道:“陛下,陛下!”

    皇甫明乍然惊醒,勃然大怒,喝道:“什么人吵吵闹闹的,扰朕清梦!”

    龙威当前,那内侍唬得连连磕头,触地有声,边磕头边道:“陛下,长秋国师柳大人,有万分紧要事求见!”

    皇甫明伸了一个懒腰,翻身坐起,终于清醒过来,道:“柳国师?这么晚了会有何要事?去传吧!”

    片刻之后,皇甫明已披衣起身,端坐在殿中。

    那内侍从殿外引入一位面若婴儿的修士,退在一旁候着。

    这修士生得白白胖胖,一双细目,五缕长须,就似是

    一个普通的中年人。若非那白里透红、吹弹得破的面孔,真看不出有何玄异之处。

    他进得殿后并不叩拜,只是向皇甫明躬身为礼,就坐在了一侧的椅中。

    柳国师此刻面有忧色,坐定后,即向皇甫明拱手道:“启奏陛下,近日臣夜观天象,见东方星象有变,阴阳倒悬,幽冥之气,冲天而起,主东方有大劫出世。”

    “一月前,东方尚是紫气东来之象,主名将,或名相,或灵宝降世,可是这几日,东来紫气化为幽冥之气,吉兆化成凶劫。臣百思不得其解,一直在潜心推算,直至今日,幽冥之气再次现世,方略有所得。此事十分紧急,是以星夜来拜,还望陛下息怒。”

    皇甫明一摆手,微笑道:“爱卿上窥天机,助朕国运,朕何怒之有?东方就算有劫,有爱卿护国,想必也能消解于无形。”

    柳长秋面上忧色更重,先是叹一口气,欲言又止,似有为难之处。

    皇甫明一脸纳闷,疑惑道:“爱卿有事,但讲无妨!”

    柳长秋长叹一声,道:“七十二乃地煞之数,东来紫气,经过七十二周天轮回化为了幽冥之气!”

    皇甫明捂着脸,心中暗道,这国师就是这一点挺麻烦的,成天整这些有的没的,什么天机啊,什么星相啊,有事你就直接说事!

    “唉,本来东方凶劫当使一方生灵涂炭,东岳天灾频繁,但还不是不可化解,也于陛下国运无碍。但此劫承紫气东来,冲天而生,臣细细推算下来,却另主一事,此事臣实是不知当不当讲。”

    皇甫明见柳长秋说得严重,面色也凝重起来,道:“爱卿不必顾虑,有话但讲无妨!”

    柳长秋点了点头,道:“东来紫气与幽冥之气,晦暗不明,纠缠不休。种种征兆,表明东方必乱,十年之内,东方当出一位君帝!”

    啪的一声,皇甫明手中茶碗落地,摔得粉碎!

    那内侍慌忙跪地,眼见得茶洒碗破,犹豫一下,终跪行到皇甫明椅后,将碎瓷都收拾了去,然后退出了殿外。

    皇甫明站起身来,在殿内踱来踱去,焦燥不安。

    他蓦然立定,一双龙目精光外溢,盯住了柳长秋。

    柳长秋也站了起来,迎着皇甫明的目光,缓缓地点了点头。

    皇甫明神色凝重,知柳长秋此意为自已推算无误。如

    此大事,岂会信口开河?

    皇甫明沉思片刻后,道:“既是如此,那朕迁都东阳,爱卿以为如何?”

    柳长秋立即摇头道:“陛下万万不可,陛下入主东岳天都已三十年,天下盛世已与东岳气运结为一体。若陛下久出天都,必有大祸!”

    “那朕该怎么办!”

    皇甫明怒意升腾,怒喝一声。他大怒过后,方觉舒了些胸中郁气,突然想起一事,皱眉道:“爱卿的意思是?”

    柳长秋神色丝毫不变,缓缓地道:“依天象所看,紫气东来,日出东阳,君落东方,只是这位君帝,乃是皇室所封,有名无实,陛下不必过于担心!”

    “爱卿你想急死朕啊!你倒是快说啊!”

    “是是是,陛下恕罪!此人虽无意皇权,但有枭雄之相,只怕陛下的皇子就……”

    “就什么?朕的皇子怎么了?”

    “陛下的皇子难以驾驭他,若不主动去招惹他,此人必然无意皇权,若是招惹于他,此人必将皇权取而代之!”

    “住口!”

    皇甫明怒意又起,在殿中走来走去,边行边道:“小小东方有多少军马,就算尽数归他,如何是朕几十万皇属军之敌?”

    柳长秋依然不疾不徐地道:“陛下,此事关乎国之大运与陛下安危,切不可等闲视之。臣听闻五岳修士齐聚东阳,此事不可不查啊!”

    皇甫明直在殿中转了数十圈,方才消了怒意,皱眉沉思起来。

    柳长秋求见时甚急,此时反而不急了,只是立在一旁,等候着皇甫明的决定。

    皇甫明负手立定,半响过后,沉声道:“来人!”

    殿外那名年轻内侍闻声立刻入殿,立在一旁。

    皇甫明沉声道:“传朕密旨,着东阳城主云剑南调查五岳修士齐聚东阳之事!”

    那内侍忙备了笔墨,录下了皇甫明的旨意,双手高捧过头,供皇帝过目。

    皇甫明一眼扫过,见无不妥之处,立即从腰间取过私玺盖了,向柳长秋沉声道:“既然事不宜迟,还烦请国师施展神通,将此旨送到云剑南的手里!”

    “臣遵旨!”

    柳长秋接过密旨,急忙退了出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