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指三十六天
字体: 16 + -

第一卷 苦行万里 第一百一十七章 竹屋求画

    实则这袖筒绳线能够延伸的距离远不止八九丈高,可以更远,只是此刻城楼上有卫兵把手,须得小心谨慎,方可在不惊动他们的情况下溜出城去。

    江清袖筒一射三丈高,八九丈高的城墙只三趟便近在咫尺,他借着绳线倒勾吊挂在城楼上,于黑夜中探出头来望去,正见城楼上没一凹处都站了一个士兵,从左侧城楼向右数,共有一十八名卫兵,每个卫兵间隔丈许远。他们可不像江清想的那样挺胸抬头,目视惠恒城外,手持九尺长枪,铁血铮铮,威风凛凛!

    而是或一二个,或二三个,交头接耳,把酒言欢。深夜时分的城楼,管事儿的军官早早就回自己家里去陪着娇妻美妾去了,身陷温柔乡,是好不快活啊。但这半夜三更能来干这鬼差事儿的人自然没什么好心情了,左右也没人管,更没人敢胆大包天的在惠恒城闹事儿,索性他们也就无所顾忌,交接班时纷纷带来酒肉,就等着管事军士马马虎虎巡视一遍后回家去,然后整座城楼就都是他们的了。

    这夜里喝的酩酊大醉,等到第二日天亮,城楼遍地可见骨头和破碎酒碗等,军士官明的暗的收受些钱财表礼后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随他们去了。反正夜里没什么人,也不怕上头知道,至于这白日麻,只需将城楼的骨头酒碗收拾干净,这样你情我愿白得便宜的好事儿,大家伙是看破不说破,心知肚明,都不想打破平衡,毕竟于彼于己都有好处,何乐而不为呢?

    这下他们是尽兴了,可该换做江清头疼了。若他们尽忠职守,一个个间距三丈远,且目不斜视,那样一来倒是可以借着《坐忘奇经》中的气息隐秘之法,悄无声息潜到其身后,在不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下将在他们一一解决,他相信自己可以做到。

    可如今他们成群结队的饮酒作乐,每个人的视线都望着不同的方向,冒然上前势必惊动他们。虽然这些人只不过是寻常兵士,自己顷刻间便能击而倒之,但难保他们高声大叫,到时候将其余十几座城楼上的卫兵引来可就真的糟了,有道是牵一发而动全身,到时整座惠恒城虽到不了全城戒备的程度,但至少也是哄乱一片啊。

    “该怎么办才好呢?”江清这般想着,吊挂在城墙上左顾右盼,忽的心生一计,空闲左手轻轻按了按弓弩袋中的十字弓,继而放长绳线降了下去。

    燕筝儿方才一直在下观望,见他只是吊挂在城楼上只顾左张右望,却无任何动作,此刻他下来了,自然是急忙问道:“喂,我看你一直挂在城楼上,更街市里肉贩子们卖的猪肉一般无二,你上去这么久,可是解决了那些城楼卫兵了?”

    江清却不理会她,自顾自问道:“我问你,你可会用弓?”

    “喂,我问你是不是解决了城楼卫兵,你却问我会不会用弓弩,你这答非所问啊!”燕筝儿埋怨一句,转念一想,惊道:“你问我会不会使弓,你......你想用弓弩射杀他们!?”

    燕筝儿气的大骂:“喂,咱们不过是出城求画,贵在不惊动任何人,相安无事。你这混蛋虽身有云卫司重职,但也不能这样滥杀无辜啊,我告诉唔.......”

    话还未说完,江清已经捂着她的嘴巴跳到面对街道的死角处,并小声道:“你小声点,似你这样大呼小叫的,谈什么相安无事啊。”话才说完,就听“咔咔”甲胄声和齐整的脚步声响起,又有一对巡城卫兵从下方街道巡过,若不是江清反应快,只怕两人现在已经被身后喊打喊杀喊抓刺客的二十多个卫兵追的四处逃窜了。

    “你放手!”燕筝儿一把拍掉江清手掌,小声却凶狠道:“你真的要杀城楼上的卫兵?我告诉你......”

    “哎呀好了好了,谁说我要杀他们。”江清再三打断,燕筝儿脸色已经很不好看,为防她又闹腾,江清急忙开口解释:“我有一种雾箭,射出后再行施法便可炸出白雾,两丈内之人必眼耳不敏,咱们可趁机出城。”

    “真的啊,那你不早说!”燕筝儿一拍脑袋:“哎呀,我差点忘了,我也有烟丸啊,也可炸出白雾。真是真是,一着急什么都给忘了,哈哈。”

    江清笑道:“那太好了,我还省下一支雾箭,就让我见识见识你燕门世家的烟丸吧。”

    “你休想!”燕筝儿不满道:“一支破箭你都舍不得发,真是小气。总之今日就用你的那什么雾箭了,就这么说定!”

    “这......我是好心好意才在这半夜三更陪你出城求画的,怎的我不仅费力还要费财啊?你有求于人,自然该由你使那烟丸障眼啊,反倒要我来......”

    燕筝儿抬手就要打:“好了好了,再啰嗦小心我不客气!”见江清闭口不言,这才哼了一声,说道:“好了,巡城卫兵也走过了,咱们快些上城楼去吧,”

    “好,走!”江清拉住燕筝儿,借着袖筒绳线飞速拉上城楼,寻了个卫兵最少的

    位置,低声对她说道:“哎,你抓着我,别掉下去。”

    “嗯。”燕筝儿答应一声,双手紧紧抓在背刀少年肩膀的衣袍上。江清腾出左手,从弓弩袋中取出十字弓,头一支弩箭已经换做箭头为蜡白的银杆弩箭,这便是云卫司独有的雾箭了。他对准人数较少的一堆,“噗”地一声射出,白头弩箭准确无误钉在那些饮酒谈欢的卫兵脚边,未等他们有所察觉,江清已口中默念秘咒。

    只听白头银箭“噗”的一声响,竟炸开直径两丈的白雾,寻常人没有玄功真气护体,闻之必喷嚏不止,双目更是难开一丝,看不清事物,听不着声音。

    “成了,快走!”江清当机立断,收弩入袋,手臂环住燕筝儿,跃上城楼,从众位喝酒的城楼卫兵头顶上方飘浮的雾气中一跃而过,到了城墙另一面。袖筒的绳线倒勾扣住城墙,朝城墙外落下。

    哪知燕筝儿却咳嗽不知,闭着眼睛的睫毛上沾满晶莹泪珠,显然是方才江清二话不说冲过白雾时,她未曾来得及运转玄功闭目塞耳,中了这些白雾的道啊。

    两人眨眼便落在城下,燕筝儿却仍然寸步难行,江清哈哈大笑两声,运转云卫司《修罗武经》,手掌轻轻一挥,红光透入燕筝儿体内,她的眼涩口刺之感顿时消散七成,只是晶莹泪珠仍挂在脸上,瞧着楚楚动人。未曾料她瞧见江清嬉皮笑脸的模样后扬手便打,边骂道:“你这混蛋,我看你是成心的,咳咳......”

    江清挡开她的手,说道:“方才我是见机行事,怕迟则生变,未来得及提醒你,不过咱们不是也顺利出城来了吗?”

    “哼,本小姐慷慨大度,就再饶你一次!”

    “那我还得多谢你了。”江清笑道:“你说的梅花林在惠恒城往西三里,咱么朝前走便是西方,三里之遥不过眨眼便至,这就出发吧?”

    二人行在路上,这深夜时分着实安静,只有丛中虫鸣,树梢鸟语,实在是有些安静。燕筝儿率先开口了:“你可知道这梅林还曾有诗附上?”

    江清不好不卖她面子,顺着问道:“哦?什么诗啊?”

    燕筝儿动听朗诵道:

    横横直直迷人路,谁知恰是藏春处。

    减春一片亦何伤,切莫轻狂作飞絮。

    开正尽数一至七,无雨无风保休吉。

    此游不记后难寻,聊写长言民时日。

    “好诗.真是好诗啊......”这诗自然是千古绝句,只是江清这声赞叹是真是假,是实施虚,只有他自己知道了。

    不多时,燕筝儿远远的就看看前方一处红色梅林,指定那里叫道:“看,到了!”女子最喜欢的便是漂亮的东西,当然也包括美景,她兴奋道:“我们快过去吧!”

    两人加快脚步,行进了梅林。

    此处梅花极为美丽。粉红火红交相辉映,美丽极了。梅花林的万株梅花竞相开放,层层叠叠,云蒸霞蔚,繁花满山,一片香海。此刻正下着零落白雪,雪点落在梅花上,此等人间仙景,如画般美丽。

    走了一盏茶的功夫,江清顿住脚步,眼睛看着前方一动不动。

    见他停住,燕筝儿疑惑发问:“怎么停下了?”

    江清打开葫芦喝一口酒,指着前面一颗梅树说道:“这梅林有古怪,我们走了两盏茶功夫,可这个地方来来来回回共遇见了三次,若我没猜错,这应该是个迷阵。”

    “啊,是吗?”燕筝儿闻言一惊,四周仔细瞧瞧,却见除了梅树又是梅树,一般无二。只不过前方笑道上两人雪中脚印历历在目,还未被落下的雪给盖住,她拿不准主意,只好问江清:“这定是迷阵了,咱们怎么出去啊?”

    “可惜我未学过奇门遁甲之术,否则应该能破此阵。”江清叹气道。

    燕筝儿担忧道:“那怎么办啊?要不......我们还是回去吧?若真在此迷路可就不得了了。”

    江清却是摇头笑道:“无妨,我虽没学过奇门遁甲,可刚才那走的两遍,已经让我摸清了道路,你跟着我,应该能走出这梅林迷阵。”

    燕筝儿说道:“这些阵法,纵使风云变换,终究不离其宗,只要细找,必能寻出同处。”

    江清闭目想了半盏茶的功夫,然后突然睁眼,朝另一处方向走去,嘴中道:“跟我走。”

    燕筝儿没有一点犹豫的紧跟上去,江清带着她在梅林中七拐八绕,这些错综复杂的道路让跟在背刀少年身后什么都不用想的燕筝儿都有些脑袋发胀!这才半盏茶,就已经拐了有十一二次了,要是让她自己走,她觉得自己恐怕要走个好几天了!

    可让她觉得不可思议的是,江清仅仅带她走又走了两遍就走出了那七拐八弯的迷阵,这让燕筝儿心中对过目不忘的本领更加佩服。出了迷阵,前面就之剩下一条道

    路,道路两边种满了桃树,道路上积雪和桃叶交叠着,铺出一条粉白的路径。

    燕筝儿道:“怎么梅林之后又是桃林啊?”

    江清笑道:“你说的边景意先生真是厉害,连布下两座迷阵来考验别人,进去吧。”

    二人朝着桃林深处走去,扑鼻的香味飘荡在这片桃林之中。并没有刺鼻之感,显得清新柔和。

    燕筝儿心想,这边景意果然不同常人,就凭着连布下两座迷阵来看,此人就非同一般。他虽大有名气,却不为金钱权势所动,这般远遁红尘,所隐居处居然还有奇门遁甲之迷。由此可见,这个边景意绝不只是一般的书画名家,曾经或许也是江湖中的前辈高人。

    走了大概有半柱香,几座竹制的木房出现在几颗桃树的簇拥之中。走进了看,发现后面还有一条小溪流,清澈见底,此处当真是个隐居的好处所。

    两人左转右拐饶了七八躺但离那三两座竹屋只稍差一些,却怎得也靠不得近。忽见一樵夫从林里走来,江清正要问他,一转身却不见人影,只满目白雪桃花如何寻得?

    燕筝儿说道:“他在那......”

    “此人定非同一般,可未曾见过有人会半夜三更上山劈柴的啊。”江清转身看去,果见位穿着蓑衣戴着斗笠,扁担上扛着两捆柴的樵夫正朝北走。他大感神奇,方才分明见他在桃林内走来一转不见,怎的现在又到了背后?

    他连上前行晚辈礼道:“这位伯伯,晚辈江清初来此地不知如何进这桃花林,请老伯伯指点一二。”

    那人把扁担放下,瞧了江清一眼和煦笑道:“好,跟老头子来吧......”

    江清忙帮老樵夫把扁担挑在肩上,跟着他朝桃林走。每走着江清在心中默念“左斜行四步,右七步,后三步,右斜行八步,左行四步,正行十六步,左后行十二步,左前行四步......”

    这般弯弯绕绕总有十六处转拐,方见一丈高竹门立在两边桃林中央。老樵夫伸手去拿江清肩上的扁担,说道:“这便到了。”

    他躲开老樵夫的手,笑道:“老伯伯不辞辛劳为晚辈带路,就由江清帮老伯伯送回去吧。”

    “哎,只是带了个路,既你有此心,那就辛苦你了年轻人......”老樵夫带着江清和燕筝儿朝林外去。

    老樵夫瞧着江清问:“你们是哪儿的人?”

    “晚辈是怀远城人士,这位姑娘是小都城人家。”

    “怀远城和小都城?哎哟,那可远了啊,这天寒地冻你们不远万里来这做甚?”

    “晚辈是来此地参加参星阁征选的,这位姑娘是来此地寻边景意先生求画的。”江清有些惭愧道:“哪知刚到此地就给桃林阻了去路。”

    老樵夫问道:“莫不就是住在竹林里的竹翁?”

    燕筝儿反问:“老伯伯识得边景意先生?”

    “恩,这桃林和外边的梅林便是他栽的,那老先生的学识可渊博啊,不仅医术高超,这附近的人家有什么疑难杂症都来找他瞧,可他却分文不取,乡亲们只好送自家种的蔬菜瓜果去......”

    “老汉我每次上山放牛或劈柴都会瞧见他独自一人下棋,弹琴,吹箫,作画,写字。”他笑道:“连带着我这个大字不识一个的乡野老汉也能哼上两段,哈哈哈......”

    江清问道:“请问老伯伯,边景意先生他老人家是从何时来的此处?”

    “什么时候来的,记不清了,但总有二十年了。”老樵夫突然看着江清道:“不过说来也奇怪,他当时来这时老汉我也才四十来岁,而那老先生看模样已经八十岁了,可这二十年过去老汉已经变作了老头,他却好像一点没变,身子硬朗的很呐!村里的人都说他是神仙......”

    “其实不管他是不是,反正在咱们这他不分贵贱贫富治病救人,可不就是神仙吗?”

    江清心想,这边景意先生一定是个绝世高人,眼前别说过江湖中的绝顶高人行事往往与常理背道而驰,像隐居高人的武功必是震古烁今。却也不是说武功绝顶的高人都会选择隐居或退影江湖,如武道山紫气真人等等等等,哪一个不是惊世高手?可他们仍立足于江湖......

    老樵夫的家就在桃林外小溪边不远,把柴送到他家后江清带着燕筝儿再朝桃林走去,他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只一遍便记住了桃林迷阵的走法。

    “咔!咔!咔!”

    几道声音响起,江清两人眯眼瞧去,只见竹房小院处,一身穿朴素翠绿色的老者,正拿着柴刀,一根一根劈着木头。

    燕筝儿大喜,想来此人就是六姐所说的边景意了,她快步带着江清走到竹房外,竹编的栅栏门处拱手,恭敬道:“边前辈,晚辈燕筝儿,来拜访前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