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指三十六天
字体: 16 + -

第一卷 苦行万里 第一百零一章 临城一剑庄两大家

    傍晚,一队马队从西北边来,正是俞家中人,俞慈喜出望外,再多个一两日,恐怕真就要来不及了。不仅这里的百姓等不及他们来救,江清也来不及了,眼看参星阁征选还剩三日不到,此地距离周庄还有大半日路程,难保途中不会出现什么像这样的岔子,耽搁时间,江清有些着急也是在所难免。

    俞家人他们一来,这场瘟疫自然迎刃而解,江清也结实了一个俞家好友,俞家二少爷——俞山。

    俞山豪迈刚烈,积极进取,行事稳重,武功不弱,修为乃三阶归元甲等大成。喜欢交朋友,饮酒海量,和江清一拍即合,两人时常坐在一起喝酒聊天,好不快活。

    只花了一晚上时间,十几个俞家师兄师姐聚在一起讨论药方药性,在子时后询便研发出对症良药,只需让闵岐林原二位百家帮六袋弟子主事,再留下一个俞家弟子留下查访便可,周庄这场瘟疫便彻底了结只是时间问题。

    俞山骑在马上豪迈饮酒,问道:“江兄弟,你说你要去参加参星阁征选?”他喝下一口酒:“难怪我看你神色匆匆,再有两日有余就是征选的日子了,无怪燕大庄主要连夜赶路,其实你们不用这么着急,从你这儿只消大半日便可赶到惠恒城,绝对耽误不了你的大事儿。”

    江清打量了一遍俞山,调笑道:“俞大哥有二十二三了吧,可曾成婚?”

    俞山惊道:“你不会有断袖之癖吧?”他哈哈大笑,摇头说:“不曾成婚,不过......”他压低声音凑近了说:“虽不曾成婚,却有个意中人。”

    江清心生好奇,问道:“谁呀?”

    俞山伸出食指偷偷指了指,江清顺着看去,竟是俞慈。他作恍然状:“哦哦哦,原来是沈山大哥意中人是...唔唔唔...”

    话未说完就被俞山捂住了嘴,江清急忙摆手讨饶,直到他松开手,才小声说道:“俞慈姑娘是个好姑娘啊,俞大哥,眼光不错。”翘起大拇指。

    那是。”俞山瞥了俞慈一眼,喝了点酒打开了话匣,继续说道:“俞妹子也是个可怜人啊。自小无父无母,我和父亲游历至庆城晚枫林时便遇到了襁褓中的她,爹爹见她可怜,便把他带回俞家,教她医术武功。”他仰头喝下一口酒:“我也算看着她长大的,小时候挺害羞的一个女孩,柔柔弱弱跟谁都不敢说话。越长大不知怎么越....啧...怎么说...就越变样儿了。”

    江清笑道:“那你们就是青梅竹马呀,真是让人羡慕。”

    俞山嘿嘿笑道:“是啊,算是日久生情吧。”

    江清问:“不知落花有情,流水是否有意啊?”

    沈山苦恼摇头:“不知道,不过我觉得我与她有缘,有情人终成眷属嘛。”他笑道:“对了,还不知江兄弟师承何派啊?”

    江清道:“在下无门无派。”

    “那你这身修为和武艺是?”

    江清撒谎:“哦,这都是家里祖上辈辈传下来的,三脚猫手段,不值一哂。”

    “哦,原来如此,真有本事,你小小年纪能修炼道这般地步,着实不容易啊。”俞山点头。

    江清笑道:“哎,哪里有什么本事啊,行好运罢了。”

    俞山道:“我跟你说,参星阁等长老高人修为高深难测,你若能做他们其中任何一个人的弟子当真是三世修来的福分,可要好好加油啊!”

    江清抱着后脑道:“山上只有修行,实在无聊。”

    “哇,你知足吧。”俞山道:“高昌的江湖中不知多少人想进参星阁都难,你若成了掌门徒弟还嫌无聊?若被旁人听了去,恐怕恨不得把你大卸八块。”他摆了摆手:“哈哈,我知道,你跟我一样闲不住。这次周庄瘟疫本来没我什么事儿,就是因为闷得慌我才跟来的。你放心吧,成为参星阁内门弟子后便不会只拘泥于山上修行,可以接取宗门派发的任务后下山执行,不仅有丰厚的奖励和贡献,还能行走江湖阔张眼界和见识,是内门弟子历练的主要途径之一。毕竟修为再高,没有江湖经验,手底下没有几条人命,也只不过是花瓶罢了,日后如何能独当一面啊?所以啊,你们担心的无聊修行,其实参星阁高层们更担心,只怕他们巴不得你们全都接取任务下山历练呢。不仅是参星阁,所有门派执事们应该都是这么想的。”

    江清笑道:“那太好了,我得尽快成为内门弟子,高层国好玩的地方我都没去过,到时候也能名正言顺的去游玩一番。”

    俞山道:“什么时候有机会了,一定要来我俞家玩玩啊,我带你好好玩玩。”

    “说起这个,山哥,你金针俞家在哪里啊?”江清问。

    “过了惠恒城再往北的临城,城里不止我金针俞家一门独大,还另有两家不容小觑的势力!”

    江清好奇问道:

    “还有?是什么势力?”

    俞山喝酒后回答:“一剑庄,一大家。”

    临城有江湖三大家,一大剑庄,两大世家。

    一、妙手仁心,金针俞家。

    自从前庄主俞风夫妇出征流寇,双双展示在金门关之后,虽人才凋零,却仍凭着与江湖各大宗派中暗器大门相匹敌的金针,令武林中人不敢轻视。俞家绝学三玄针,非一般暗器及手法能够媲美,结合了针灸之术,不仅能伤人,也能救人,更能激发潜能,仅凭这一绝学,就获得金针俞家的称号。

    现俞家家主俞海,豁达而明理,豪放而心细。金针俞家虽人丁不太兴旺,家主训练家奴颇有一套,沈家家奴训练有素,彬彬有礼,为江湖人所陈赞,俞家在其手上鼎盛一时。

    二、仁义无双,叶家庄。

    叶家庄与俞家齐名,乃江湖之中早有的武学世家。叶家庄众人各个都是江湖好手,就连奴仆丫鬟也都身手不凡。

    墨法乃叶家庄独特的游身笔作为力气,用劈,撩,挥,扫等基础动作施展,由缓而急,发挥到极致时,尺身处处接壤,犹如牢不可破的圆球,无丝毫可攻之处。

    叶家主豁达有气魄,身材笨重,却剑法精妙,满怀正义,德高望重。出生武术世家,以使得一套精妙剑法闻名。

    叶家庄以江湖按您,除暴安良为己任,庄中之人所习的叶家庄剑法更曾受武林前辈指点,被誉为“天下无双,巧妙至极”。

    三、浣花剑庄

    乃江湖侠义势力,武林中赫赫有名的名门剑派,浣花剑庄中人喜好结交江湖人士。

    浣花十二剑,虽只有十二式,对灵劲要求不高,对体能却要求甚高,出手极快。浣花剑剑施展起来,飘逸绝伦,如行云流水般令人大开眼界。

    掌门江尊堂,认为稳重踏实,冲谈谦和、恂恂儒雅,颇有君子之风范,武功高强,处事又极公道,在江湖上的声望地位也非常高。收养四个养子也是小有名气,称作浣花四侠。

    俞慈骑着马上来,她说道:“这几天你们一路上说个不停,不嫌累啊。”

    俞山嬉皮笑脸:“瞧你说的,哪儿能呢。”他左掌指尖在自己和江清身上来回摆,说道:“江兄弟跟我投缘,有句话怎么说来着?”他想了想,一拍手:“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俞慈笑道:“哟,你这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二少爷,居然也会文绉绉的说话了啊?”

    瞧他们一个是名门俞家少爷,一个是年幼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沈家弟子,交谈间却无丝毫间隙,上下之别。

    俞山挠头傻笑:“嘿嘿,怎么着老爹也逼我看了这么久书,憋出一两句还是可以的。”

    俞慈说:“嗯,是该多看看书,家主做得对!”

    “哎小慈,怎么说俞大哥待你也是十分好的吧,你不帮我说话还幸灾乐祸。”他喝口酒继续说:“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呀一看这跟蚂蚁爬似的书就头痛,就晕......”说着他身子软了软,笑嘻嘻的道:“我还是喜欢刀啊,剑啊什么的。”

    俞慈毫不留情的贬低道::“切,你这就叫朽木不可雕也。”

    俞山凑近了江清说:“瞧见没,女人呐......”

    “说什么呢!”俞慈作势要打,俞山忙缩脖低头讨饶:“哎哎哎,女侠饶命。”

    众人连夜赶路,直到卯时初旬竟然下起了鹅毛大雪,风雪阻路如何前行?况且惠恒城近在咫尺,不急于一时片刻。大伙儿来到一座小镇里找了家客栈歇下,先是经历了周庄瘟疫,又连夜赶路,大家多少都有些疲累,早早就睡去了。倒是江清刚才赶路的时候躺在马背上睡了许久,虽然神魂依旧进入了内天地被百般折磨,但此刻却是神清气爽,精神奕奕,一点儿睡意都没有。

    这么久的地狱训练,江清的反应和闪避能力大大提升,现在就算有二十个人同时朝他扔飞镖他也有把握尽数躲掉,不伤着一根毫毛。

    左右睡不着,江清索性打开窗户跃上屋顶,正见小镇里不少住户家的烛火已经亮起,显然是早起下地里干活或者去放牛羊的农户,如今看来,倒真别有一番风味。他从乾坤袋中取出一件外袍,手掌扣住檐角,矫健地落了下去。

    寒风凛冽,北风萧瑟。

    江清背着古刀长匣冒雪前行,每走一步地上都会留下一个小雪脚,他脖子以上用衣袍裹住,看不清面容,只露出两只尽显英气明亮的凤眼。

    唯一一家开门的酒栈牌匾下......

    “咚咚咚,咚咚咚。店家,开门!”

    店里传来大声的吆喝:“来咯来咯。”

    身材略微发福的掌柜把木门栓拿掉,不用等他拉开门。北风夹着大雪直接就把木门吹开

    ,冻的他一缩脖子:“哎呀呀,这雪越下愈大了。”

    他让开身子搓着手道:“哎呀,这天寒地冻的,小客官赶紧进去暖和暖和。”

    整个裹在衣袍里的背刀少年点了点头,抬脚进去。解开围在头上的布袍,拍去身上的白雪,找了一个空位坐下。

    酒家里坐了几桌客人,想来也是到这儿来躲雪的。窗口坐的中年汉子见他竟这般年轻便心生好奇,问道“小兄弟,哪儿来啊?”

    江清解下背上的古刀和长方木下搁在木桌上,如实说道:“庆城方向来的。”

    汉子仰头灌下一杯酒,问道“这天寒地冻的,来这鸟不拉屎的地方做甚?”突然一拍脑袋:“嗨,我真是笨,定是要前往惠恒城参加参星阁征选的吧,醉了醉了,老板啊,你这酒的后劲儿是越来越大了啊。”

    掌柜笑道:“可不是,哎客官,您现在喝了酒身子正暖,外头风雪交加天寒地冻的,可不敢出去,这一出去受了凉,寒热相冲,免不了还一场大病啊。”他端来一碗酒水放在江清桌前,笑道:“小兄弟,这碗酒就送与你吃。”他又转头对醉醺醺的汉子说:“风寒可得重视啊,还是在小店歇息一会儿,等风雪熄了再走,反正我这也没甚客人,你尽管坐,不会占着位置。”

    汉子举酒碗笑道:“掌柜仗义,这情儿我领了!”

    “哈哈。”掌柜笑笑,看向已经把脸从布袍里露出来的江清,笑道:“哟!果然个少侠,刚才还差点看走了眼!怎样少侠,要些什么菜啊?”

    抬头看了看四周,江清说道:“来一斤牛肉,一碗米饭,一碗热鸡汤,再随便来道小菜。”

    “好嘞,少侠想必赶了不少路吧?嘴里干涩,要不要烧壶酒暖暖身子?”

    “好,先来两角尝尝。”

    没多久掌柜的就端来几道菜和一壶酒......

    “啧,恩...好酒...”江清意犹未尽的把酒杯放下,这种乡村野店哪儿会有什么好酒?多数都是用五谷杂粮或野果子来酿酒,他感觉这酒喝起来竟比燕门世家临江院腊梅树下的佳酿还要来的可口许多。

    “店家,这什么酒?”

    “自家酿的,俺没不识几个字。擅自起了个俗气名儿-黄粱酒。”

    江清看着杯里的黄粱梦,笑道:“哟?掌柜的倒有三分风雅,就连黄粱一梦也知道。”

    掌柜的点了点头,笑道:“少侠知道,那不妨说说,也给在坐的解解乏,如何?”

    最后的“如何”尤其大声,座上的客人纷纷回应。“好、好......”

    江清喝光杯子里的酒,整理思路后开口道“话说很早很早以前的时候有个书生,在上京赶考的时候,途中在旅店投宿,遇到了一个道士。书生向他感慨自己一生穷困潦倒。道士听了之后,取出了一个枕头给了书生,说你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枕着这个枕头,保你做梦称心如意。这时天色已晚,店家开始煮黄米饭。”

    说到这儿他停住了,临座的被吊起胃口,纷纷催道:“怎的不说了,后来怎样了?”

    “后来书生枕着枕头睡着了,梦里他高中进士,娶了漂亮老婆,当了节度使,打了胜仗,最后当了宰相,享尽荣华富贵,最后儿孙满堂。之后到了八十多岁时,得了重病,眼看就要死了,突然惊醒,才知道是做了一场梦。”

    “而那时店家煮的米饭还没熟,而那个枕头,便叫黄粱枕,那个故事就叫做黄粱一梦。”

    有的人听得津津有味,有的人则唏嘘不已,心道这都只是以讹传讹罢了......

    江清没有理会他们的反应,自斟满一杯酒,笑道:“黄粱枕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但黄粱酒却是实打实的,掌柜先生,你这酒不愧黄粱二字。”

    “嘿嘿,少侠抬举了,乡野村夫用不入流的杂粮酿的浊酒罢了,却偏偏要附庸风雅,哈哈......”

    “掌柜不必妄自菲薄。”江清抱拳笑道:“小子姓江,不知掌柜的贵姓啊?”

    “贱姓吕,少侠问这做甚?”

    “想着有一天,让吕掌柜的黄粱酒扬名天下啊,哈哈哈......”

    众人只把他这话当做玩耍,一笑置之。

    江清嘴里塞着还没咽下的米饭和牛肉,含糊的问:“吕掌柜,这前头可有能落脚的去处?”

    正打着算盘的掌柜抬起头来,说道“再往北几里就是前往惠恒城的官路大道了。怎么客官这就要走吗?外头这雪不知要什么时候才停,还是先等等吧。”

    看了看窗户缝隙外的风雪,点头道:“也好。”

    这酒家开的荒僻,只有赶路落脚时才会来人,大雪下了许久,江清连日赶路正好歇息,也给客栈马厩里的马儿好好放松放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