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野猪与橡胶(布迪 篇)
布迪知道,自己上空一定有一条蛇,可能,还不止一条。
他也来不及抬头去看,总之,遇到蛇,跑就对了。
布迪抱鞋子的左手不觉收紧,他迈开步子,也不看方向,直接跑了起来。
树顶上,刚才布迪掉下来的上方,一条水绿色、带黑色斑纹的小蛇挂在高处的树枝上,头朝下,正在吐信子。布迪跑开了一段距离。绿色的蛇身来回摇晃了几次,然后把头往后缩了一段,身体紧绷,尾巴松开树枝,整个身体就被抛到半空中,它在空中扭动着身体,像一根被甩出去的细麻绳一样,在空中滑行了一小段距离,准确地落到了远处的一颗树上。小蛇缠在树枝上缓了几秒,扭动着身体,把自己摆正,摇着尾巴消失了在一层又一层的树叶中。
不算灵活地绕开丛林里的枝枝蔓蔓,布迪耳边只有树叶晃动的声音和自己短促的呼吸声,他一口气跑出了丛林,跑到了溪边。溪水那风铃般清脆的声音缓解了布迪的恐惧和焦虑,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敢停下来,大口喘着粗气,再回头看丛林,一阵微风吹拂,丛林小小地骚动了一下便归于平静。
布迪穿着粗气,捂着胸口蹲了下来,刚刚剧烈运动的身体难以掌握平衡,布迪一下子向后翻去。他顺势躺下,伸展着双腿。
高低错落的草木排列在河岸,组成了另外一个小小的森林,一片叶子悬在布迪的脸上方,轻轻摇曳着,阳光透过草叶,叶脉根根分明。
温润的风吹拂着脸庞,布迪迅速恢复了体力。双手撑地,布迪借力抬起了上半身,头碰到叶子,一阵湿润,布迪伸手去摸,一道冰凉的液体流到了额头,手上沾着几个透明的圆球,玻璃球似的。“倒霉!”布迪头上粘的是某种树蛙产的卵。树蛙将卵产在水源旁边的树叶背面,待蝌蚪破卵而出,便直接落入水中。
清洗过后,布迪循着河岸上行,走了不多时,就可以看到村子里的房屋。清一色的红色屋顶,房子普遍比镇上的小,但也都漆地十分鲜艳亮丽。
再走上五分钟,布迪就又听到了那熟悉的吵闹乐声。原来,这橡胶林和是紧挨着村子的,布迪看到的女子不知何故,从相反的方向走过去。
眼前出现了用细圆木搭建的棚屋,屋外伸出的露台下放着一双拖鞋。露台上置着两个大铁笼,里面分别关着两条狗,一只趴在地上,另一只扒着笼子。感觉到有人靠近,扒笼子的那只冲来人狂吠起来,另一只耳朵动一下,也跳起来跟着狂吠。布迪知道,屋内的人马上就会出来查看,便赶紧绕过棚屋,从屋后面找路。
棚屋后面是一个圆形的建筑。用木头搭起来的高大建筑,有两人高,中间是泥泞的空地,泥浆上的坑,有人的鞋印,但大多数都是动物的蹄印。这令人想起古罗马的斗兽场。这栋建筑是之前没有的。
布迪也无心细看,兀自赶路,他凭着儿时的记忆,找到了那条熟悉的路,这条路还是有三个拐弯,路旁的植物大多高大,只一颗长着宽大的叶子,现在那株阔叶植物已经繁殖出了一群。
正值日头高悬,人们准备中午饭的时候,村子里的人大多都在自己家中,路上看不到人影。布迪继续沿着小路,慢慢地踱步,手里的鞋子,越捏越紧,手心的汗濡湿了帆布。
资料上的照片和布迪记忆中的有一些出入,毕竟过了那么许多年,人们的容貌必然会改变。布迪回忆了一遍资料的内容,长长地吸了一口气,左手也稍微放松了一点。
小路从坡地延伸到了平地,平地的房屋建筑地更加密集了,布迪走到平地上的第一家门前,站住。
建在平地上的这座房子被分成了三份,一份漆成粉色,两份漆成绿色。门内走出一个老人,老人佝偻着背,皮肤偏黑,体型偏胖。他用拐杖敲着地面,“你找谁啊,年轻人?”
布迪直直地站在房门前,手机屏幕上是翻译软件。他读取了翻译软件的结果,对老人笑了一下,这次,他笑得十分自然,老人也回报以微笑。
机器女声读出了翻译内容:“旅行,路过,住宿。”机器人用没有任何语调起伏的声音帮助二人交流。
“你要住旅社?村里没有”,老人用双手扶拐杖,伸出一根手指,指着镇子的方向,“去镇上。”
软件翻译出了“城镇”,配合着老人的动作,布迪猜出了他的意思,他向软件输入“借住你家”。
老人当下表示同意,转身把布迪带进了屋子,自始自终,老人都没有发现布迪的双脚异于常人。
屋内的摆设虽然繁多,但放置的位置很巧妙,不显杂乱,反而像进入了古董店。窗台上留着一盆鲜花,布迪叫不出名字。
进了房子,老人就示意布迪去厨房拿餐具。厨房里没有筷子,布迪取了一只勺子就走了出来。老人已经在餐桌旁就坐,拐杖靠在餐桌上,他伸手让布迪坐到自己对面。
桌子上摆着三个碗:一碗米饭,一碗黑色的果子,和一碗分不清是什么的蔬菜。老人和布迪分享了一顿午餐。吃饭时,老人有时想对布迪说些什么,话到嘴边,想起来对方听不懂,就自己笑一笑,对布迪点点头,继续用餐。而布迪也不时偷眼看他,勺子挥舞地很慢。
吃完饭,布迪主动收拾了餐桌,把碗收进厨房,他四处看着,找洗碗的地方。
“布迪叔叔!”门外传来了人声。正在洗碗的布迪一惊,停下了洗碗的手。
“哎!你来了!”老人应声出去。
“刚摘的香蕉,给你。”
“诶诶,好。”老人接过香蕉,“有个旅行的人,住在我家里了,你进来看看吧,不过,他好像不会说话。”
“哦,不去看了,我想回家。”
来人离去了,老人把一串香蕉放进厨房。
布迪看那串香蕉的形状,有些眼熟。
他也来不及抬头去看,总之,遇到蛇,跑就对了。
布迪抱鞋子的左手不觉收紧,他迈开步子,也不看方向,直接跑了起来。
树顶上,刚才布迪掉下来的上方,一条水绿色、带黑色斑纹的小蛇挂在高处的树枝上,头朝下,正在吐信子。布迪跑开了一段距离。绿色的蛇身来回摇晃了几次,然后把头往后缩了一段,身体紧绷,尾巴松开树枝,整个身体就被抛到半空中,它在空中扭动着身体,像一根被甩出去的细麻绳一样,在空中滑行了一小段距离,准确地落到了远处的一颗树上。小蛇缠在树枝上缓了几秒,扭动着身体,把自己摆正,摇着尾巴消失了在一层又一层的树叶中。
不算灵活地绕开丛林里的枝枝蔓蔓,布迪耳边只有树叶晃动的声音和自己短促的呼吸声,他一口气跑出了丛林,跑到了溪边。溪水那风铃般清脆的声音缓解了布迪的恐惧和焦虑,直到这个时候,他才敢停下来,大口喘着粗气,再回头看丛林,一阵微风吹拂,丛林小小地骚动了一下便归于平静。
布迪穿着粗气,捂着胸口蹲了下来,刚刚剧烈运动的身体难以掌握平衡,布迪一下子向后翻去。他顺势躺下,伸展着双腿。
高低错落的草木排列在河岸,组成了另外一个小小的森林,一片叶子悬在布迪的脸上方,轻轻摇曳着,阳光透过草叶,叶脉根根分明。
温润的风吹拂着脸庞,布迪迅速恢复了体力。双手撑地,布迪借力抬起了上半身,头碰到叶子,一阵湿润,布迪伸手去摸,一道冰凉的液体流到了额头,手上沾着几个透明的圆球,玻璃球似的。“倒霉!”布迪头上粘的是某种树蛙产的卵。树蛙将卵产在水源旁边的树叶背面,待蝌蚪破卵而出,便直接落入水中。
清洗过后,布迪循着河岸上行,走了不多时,就可以看到村子里的房屋。清一色的红色屋顶,房子普遍比镇上的小,但也都漆地十分鲜艳亮丽。
再走上五分钟,布迪就又听到了那熟悉的吵闹乐声。原来,这橡胶林和是紧挨着村子的,布迪看到的女子不知何故,从相反的方向走过去。
眼前出现了用细圆木搭建的棚屋,屋外伸出的露台下放着一双拖鞋。露台上置着两个大铁笼,里面分别关着两条狗,一只趴在地上,另一只扒着笼子。感觉到有人靠近,扒笼子的那只冲来人狂吠起来,另一只耳朵动一下,也跳起来跟着狂吠。布迪知道,屋内的人马上就会出来查看,便赶紧绕过棚屋,从屋后面找路。
棚屋后面是一个圆形的建筑。用木头搭起来的高大建筑,有两人高,中间是泥泞的空地,泥浆上的坑,有人的鞋印,但大多数都是动物的蹄印。这令人想起古罗马的斗兽场。这栋建筑是之前没有的。
布迪也无心细看,兀自赶路,他凭着儿时的记忆,找到了那条熟悉的路,这条路还是有三个拐弯,路旁的植物大多高大,只一颗长着宽大的叶子,现在那株阔叶植物已经繁殖出了一群。
正值日头高悬,人们准备中午饭的时候,村子里的人大多都在自己家中,路上看不到人影。布迪继续沿着小路,慢慢地踱步,手里的鞋子,越捏越紧,手心的汗濡湿了帆布。
资料上的照片和布迪记忆中的有一些出入,毕竟过了那么许多年,人们的容貌必然会改变。布迪回忆了一遍资料的内容,长长地吸了一口气,左手也稍微放松了一点。
小路从坡地延伸到了平地,平地的房屋建筑地更加密集了,布迪走到平地上的第一家门前,站住。
建在平地上的这座房子被分成了三份,一份漆成粉色,两份漆成绿色。门内走出一个老人,老人佝偻着背,皮肤偏黑,体型偏胖。他用拐杖敲着地面,“你找谁啊,年轻人?”
布迪直直地站在房门前,手机屏幕上是翻译软件。他读取了翻译软件的结果,对老人笑了一下,这次,他笑得十分自然,老人也回报以微笑。
机器女声读出了翻译内容:“旅行,路过,住宿。”机器人用没有任何语调起伏的声音帮助二人交流。
“你要住旅社?村里没有”,老人用双手扶拐杖,伸出一根手指,指着镇子的方向,“去镇上。”
软件翻译出了“城镇”,配合着老人的动作,布迪猜出了他的意思,他向软件输入“借住你家”。
老人当下表示同意,转身把布迪带进了屋子,自始自终,老人都没有发现布迪的双脚异于常人。
屋内的摆设虽然繁多,但放置的位置很巧妙,不显杂乱,反而像进入了古董店。窗台上留着一盆鲜花,布迪叫不出名字。
进了房子,老人就示意布迪去厨房拿餐具。厨房里没有筷子,布迪取了一只勺子就走了出来。老人已经在餐桌旁就坐,拐杖靠在餐桌上,他伸手让布迪坐到自己对面。
桌子上摆着三个碗:一碗米饭,一碗黑色的果子,和一碗分不清是什么的蔬菜。老人和布迪分享了一顿午餐。吃饭时,老人有时想对布迪说些什么,话到嘴边,想起来对方听不懂,就自己笑一笑,对布迪点点头,继续用餐。而布迪也不时偷眼看他,勺子挥舞地很慢。
吃完饭,布迪主动收拾了餐桌,把碗收进厨房,他四处看着,找洗碗的地方。
“布迪叔叔!”门外传来了人声。正在洗碗的布迪一惊,停下了洗碗的手。
“哎!你来了!”老人应声出去。
“刚摘的香蕉,给你。”
“诶诶,好。”老人接过香蕉,“有个旅行的人,住在我家里了,你进来看看吧,不过,他好像不会说话。”
“哦,不去看了,我想回家。”
来人离去了,老人把一串香蕉放进厨房。
布迪看那串香蕉的形状,有些眼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