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脚滑子和手撑爬犁
这些东西却好似并不是一无是处的,不一定就在什么时候,也许你想要一块木板垫一下花盆,没准用一小截儿铁丝儿固定点什么东西,也说不上你想扎谁的自行车胎手边没趁手的家伙……
现在章晋阳就有用处了,这些东西刚好够他做一副脚滑子,那种一块木板在光滑的底面上固定两条平行的粗铁丝,再钉上几根绑在脚上的鞋带,北方小孩子用代替滑雪板的玩具。
这东西在合适的情况下速度不低,基本可以和长距离速滑媲美,只要穿戴者有那种体力。
他兜里还有前些天剩下的零花钱,不到十块,但是他并不需要花钱,他只是要到街上看看,打探一下现在的生活状态,确定自己的计划有没有问题。
实际上他是没有什么机会用到钱的,每天早上要起的很早去学校,因为学校远在三公里之外,他必须和几个小伙伴步行超过五十分钟才能准时到达,在雨雪天气就更为艰难。
这一路上并没有任何店铺,如果想要买点什么,就要绕一大圈,到另外一个工厂的职工住宅区才行,那要多走一里多的路。
但是那条路相对比较繁华,也是一条立连市通往一些县城的必经之路,如果愿意再绕的远一点的话,还有不少路边饭店存在的,只不过这地方的饭店就只有一个“黑”字何以形容了。
之所以有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现在国家的教育政策还有“厂矿学校”的位置,而且也并不是全部实施学区制,大部分地区实行的,还是自主择校和就近入学的双重制度。
而厂矿学校则是在特殊时期为了保证工人后代的教育问题和工人本身的教育问题而诞生的一种过渡产物。
在建国初期,国家建设需要大量的工人,可是在那个时候一个合格的工人少之又少,只好先把合适的劳力招进工厂,在通过厂矿学校培训上岗,这种学校一般都是以需要一定安全规程的矿厂、金属冶炼、化工制造、纺织等劳力密集工厂为主,所以就有“厂矿学校”的称呼了。
这样的学校很多都在改革开放之后不久就销声匿迹了,他们的师资力量并不注重化方面,相对的,技术培训才是他们的教育重点——炎黄很多国际知名的技术培训学校的前身都是厂矿学校。
章晋阳读书的小学同样也是如此,他们是会江特殊钢厂厂办子弟学校,招收的学生都是厂里职工的孩子,还接受部分因为就近入学制度而被会江教育局分配过来的周围农村的孩子——郭敬东就是其中的代表。
因为是厂子弟小学,所以孩子们可以说是全天都在父母的视线之下,找家长什么的也没有必要家访,直接通过厂内部电话一摇几分钟家长就到现场了,所以学生们也是比较听话的——唯独厂领导的孩子比较难弄。
章晋阳也是因为父亲多少是个现管的小官,算得上是个中层领导,所以他的也是有一点小小的特权,比如说可以在厂站供销社买一点不对外供应的汽水。
他的零花钱就是这样攒下的:同学们凑钱让他代买汽水,多买的价格和单买的价格自然有几分钱的差距,而汽水瓶是需要回收的,所以带走汽水要交部分汽水瓶的押金,这部分押金会在还汽水瓶的时候退出来,但是他是不需要押金的,只要按时把汽水瓶还回去就好。
在这期间押金是归他处理,通常他会到厂图书馆付钱借几本课外读物——这些读物的押金是不可避免,正好用汽水瓶的押金填补,回到学校之后他以稍高一分钱或两分钱的价格向同学出租读物,当天收回,这样他就又有一份收入了。
唯一的问题是厂图书馆里适合小学生的读物并不多,也不是每天都有很多汽水要买,所以他的收入……以小学生的水准来看尚可,但实际上惨不忍睹。
这点钱不够干什么,昨天晚上吃的那条鱼就得六七块钱,换成跟好的牛肉也不过是一斤多而已,还不够他自己打牙祭。
他的目标是每天都要有足够的蛋白质和脂肪摄入,这就意味着每个月的家庭收入不能低于两千元,这在这个年代可以说是吓人的收入了。
现对来讲,直接搞点食物说不定还容易些。
在他娴熟已极的炼金术的作用下,脚滑子在从怀里掏出来的那个瞬间就已经完成了,在脚上牢牢地绑好,章晋阳的时速从身体瘦弱的步行换成了速度尚可的快跑。
昨天下的大雪还在路上堆积,这个年代镇子里也没有马路清洁工人,要不是前几天的车辙还在,章晋阳需要的就不是脚滑子而是滑雪板了。
即便如此,过于宣松的积雪还是让他的速度快不起来,左右看看没有人,他干脆的用路面积雪下的枯草干枝为自己组装了一个手撑爬犁。
手撑爬犁其实算是小号的雪橇,只不过动力从狗换成了滑雪手撑杆,在不是很严实的积雪上,是个人出行的一个手段——然而更多的时候这东西还是作为玩具出现的。
手撑爬犁要比脚滑子费力,但是速度也要快一点,预计的半个小时来回的路途要短上那么五分钟。
问题是这点时间并不足以章晋阳对目标地仔细的观察,他只是在这个镇子边缘民众自发地集市上走马观花的看了一眼,了解了一下到底都有什么东西而已,连价格都没有时间来问。
但是这已经足够了,市场上冬钓的鱼并不少,甚至还有超大个的鲇鱼,这种被称为胡子鲶或者塘虱的底栖食肉鱼类最大可达上百公斤,是少有的没有生长极限的鱼类,一般的水域里能有十几公斤的就不得了。
他在市场上看到的那条已经被剁成肉块出售的大家伙至少有二十几公斤,已经接近一米长了,这种鱼身体扁平,大部分重量都集中在前半身,这东西肉质细嫩,据说产妇用来下奶最好不过。
现在章晋阳就有用处了,这些东西刚好够他做一副脚滑子,那种一块木板在光滑的底面上固定两条平行的粗铁丝,再钉上几根绑在脚上的鞋带,北方小孩子用代替滑雪板的玩具。
这东西在合适的情况下速度不低,基本可以和长距离速滑媲美,只要穿戴者有那种体力。
他兜里还有前些天剩下的零花钱,不到十块,但是他并不需要花钱,他只是要到街上看看,打探一下现在的生活状态,确定自己的计划有没有问题。
实际上他是没有什么机会用到钱的,每天早上要起的很早去学校,因为学校远在三公里之外,他必须和几个小伙伴步行超过五十分钟才能准时到达,在雨雪天气就更为艰难。
这一路上并没有任何店铺,如果想要买点什么,就要绕一大圈,到另外一个工厂的职工住宅区才行,那要多走一里多的路。
但是那条路相对比较繁华,也是一条立连市通往一些县城的必经之路,如果愿意再绕的远一点的话,还有不少路边饭店存在的,只不过这地方的饭店就只有一个“黑”字何以形容了。
之所以有这样的情况,是因为现在国家的教育政策还有“厂矿学校”的位置,而且也并不是全部实施学区制,大部分地区实行的,还是自主择校和就近入学的双重制度。
而厂矿学校则是在特殊时期为了保证工人后代的教育问题和工人本身的教育问题而诞生的一种过渡产物。
在建国初期,国家建设需要大量的工人,可是在那个时候一个合格的工人少之又少,只好先把合适的劳力招进工厂,在通过厂矿学校培训上岗,这种学校一般都是以需要一定安全规程的矿厂、金属冶炼、化工制造、纺织等劳力密集工厂为主,所以就有“厂矿学校”的称呼了。
这样的学校很多都在改革开放之后不久就销声匿迹了,他们的师资力量并不注重化方面,相对的,技术培训才是他们的教育重点——炎黄很多国际知名的技术培训学校的前身都是厂矿学校。
章晋阳读书的小学同样也是如此,他们是会江特殊钢厂厂办子弟学校,招收的学生都是厂里职工的孩子,还接受部分因为就近入学制度而被会江教育局分配过来的周围农村的孩子——郭敬东就是其中的代表。
因为是厂子弟小学,所以孩子们可以说是全天都在父母的视线之下,找家长什么的也没有必要家访,直接通过厂内部电话一摇几分钟家长就到现场了,所以学生们也是比较听话的——唯独厂领导的孩子比较难弄。
章晋阳也是因为父亲多少是个现管的小官,算得上是个中层领导,所以他的也是有一点小小的特权,比如说可以在厂站供销社买一点不对外供应的汽水。
他的零花钱就是这样攒下的:同学们凑钱让他代买汽水,多买的价格和单买的价格自然有几分钱的差距,而汽水瓶是需要回收的,所以带走汽水要交部分汽水瓶的押金,这部分押金会在还汽水瓶的时候退出来,但是他是不需要押金的,只要按时把汽水瓶还回去就好。
在这期间押金是归他处理,通常他会到厂图书馆付钱借几本课外读物——这些读物的押金是不可避免,正好用汽水瓶的押金填补,回到学校之后他以稍高一分钱或两分钱的价格向同学出租读物,当天收回,这样他就又有一份收入了。
唯一的问题是厂图书馆里适合小学生的读物并不多,也不是每天都有很多汽水要买,所以他的收入……以小学生的水准来看尚可,但实际上惨不忍睹。
这点钱不够干什么,昨天晚上吃的那条鱼就得六七块钱,换成跟好的牛肉也不过是一斤多而已,还不够他自己打牙祭。
他的目标是每天都要有足够的蛋白质和脂肪摄入,这就意味着每个月的家庭收入不能低于两千元,这在这个年代可以说是吓人的收入了。
现对来讲,直接搞点食物说不定还容易些。
在他娴熟已极的炼金术的作用下,脚滑子在从怀里掏出来的那个瞬间就已经完成了,在脚上牢牢地绑好,章晋阳的时速从身体瘦弱的步行换成了速度尚可的快跑。
昨天下的大雪还在路上堆积,这个年代镇子里也没有马路清洁工人,要不是前几天的车辙还在,章晋阳需要的就不是脚滑子而是滑雪板了。
即便如此,过于宣松的积雪还是让他的速度快不起来,左右看看没有人,他干脆的用路面积雪下的枯草干枝为自己组装了一个手撑爬犁。
手撑爬犁其实算是小号的雪橇,只不过动力从狗换成了滑雪手撑杆,在不是很严实的积雪上,是个人出行的一个手段——然而更多的时候这东西还是作为玩具出现的。
手撑爬犁要比脚滑子费力,但是速度也要快一点,预计的半个小时来回的路途要短上那么五分钟。
问题是这点时间并不足以章晋阳对目标地仔细的观察,他只是在这个镇子边缘民众自发地集市上走马观花的看了一眼,了解了一下到底都有什么东西而已,连价格都没有时间来问。
但是这已经足够了,市场上冬钓的鱼并不少,甚至还有超大个的鲇鱼,这种被称为胡子鲶或者塘虱的底栖食肉鱼类最大可达上百公斤,是少有的没有生长极限的鱼类,一般的水域里能有十几公斤的就不得了。
他在市场上看到的那条已经被剁成肉块出售的大家伙至少有二十几公斤,已经接近一米长了,这种鱼身体扁平,大部分重量都集中在前半身,这东西肉质细嫩,据说产妇用来下奶最好不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