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没想名留青史
字体: 16 + -

第十三章 这届用户不行

    既然已经上线了,刘长安也就不着急了,就安心等着系统判定项目失败。

    

    “行了,别刷了,该来的终究会来的。走,你辛苦了,我请你吃饭!”整理好床铺,刘长安信守承诺,拉着不停刷着后台的吴晨去吃饭。

    

    一路上吴晨都心不在焉的,因为他刚刚刷后台期间,无疑看了一篇关于移动互联网行业的文章。

    

    特别是里面关于首发种子用户的积累,下载量评测,还有发布前的一系列运营推广等观点让他大感诧异。

    

    本来还在高兴有几个人下载了打小人,此刻看着那些已经成功或者起码存活的app的初始数据,他很慌。

    

    他能不慌吗?

    

    app免费下载使用,又没有内置收费,更没有广告收益,如今完全看得是用户数据,下载量,日活跃,留存等数据。

    

    在移动互联网,免费模式抢占市场,圈用户,烧钱培养用户习惯达到一家独大或者巨头垄断之后,再发展商业模式,赚取利润的方式让移动互联网创业的死亡率一直持续在99以上。

    

    只有拥有了庞大的用户基数,以及留存和活跃,才有可能有未来。

    

    短时间内用户量级达不到十万,那就是个死!

    

    “都过去了三小时了,现在才17个下载!”吴晨忍不住说道。

    

    “17个?”刘长安有些诧异,讲道理,没有丝毫宣传的app。再加上功能和质量都不行的话,就算有人无意搜关键词碰到了,也不应该下载才对啊?这17个怎么来的?

    

    “长安,我们是不是没有推广?”终于,吴晨问出了内心最关心的话。

    

    “推广?哎,所以说啊,你还是太年轻,你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酒香不怕巷子深?”刘长安顿了顿,在大脑中翻找说服吴晨的言论。

    

    “额,我听过酒香也怕巷子深!”吴晨尴尬的说道。

    

    “谬论,谬论,那打铁还需自身硬总听过吧?”

    

    “可是,我们再硬,别人不知道啊,我们得让别人试试我们硬不硬啊!”

    

    “可使不得!你听没听过强扭的瓜不甜!记住,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只要我们的产品真正能够解决用户需求,那么不用怕,但凡有一个人用了,满意了,那么,一定会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万万,而这种用户,才是真正的目标用户。”

    

    “金子?那长安,我……是不是我的创意有问题?它本来就不是金子?”吴晨现在已经很明白了,如果短时间内没有百万级别的用户下载使用,那么,这个app就可以宣布死亡了。

    

    之前刘长安让他开发一款app时,他真没有去想靠什么赚钱,心里潜意识的概念就是有人下载了,就有钱赚。

    

    现在终于知道,必须的非常多非常多的人都真正使用它才行。

    

    如果这个app失败,对于他来说,基本没有实质损失,而对于刘长安来说,那就是真金白银的5000块钱啊!

    

    学生时代的他们,家庭也都是普通家庭,这么一笔钱无疑是巨大的。

    

    所以,他现在非常不自在。

    

    “怎么会?我不都说了嘛,你这个创意简直完美!”

    

    “那为什么……”

    

    “呃……或许是这届用户不行!

    

    呵呵,开个玩笑,别想了,快吃吧!

    

    吃饱喝足回去睡一觉,或许明天就好了。”刘长安莫名其妙的兴奋。

    

    快乐就这么简单?

    

    重生前几百万都不可能让刘长安如此开怀,但此刻,项目失败的500块钱安慰金,却让刘长安兴奋不已。

    

    第二天是周末,刘长安早早收拾体面,便坐上了开往安市大北郊的公交车。

    

    刘长安亲大伯家就在北郊,四年前他来到省城的第一站就是这里。

    

    大伯家这四年来周末经常都会叫刘长安去改善生活。

    

    不过大二之后,刘长安就去的少点了。

    

    而且上辈子刘长安前几年屡屡败北,大伯家支援了他不少,等他成功准备回报大伯家时,却又穿越了。

    

    那就这辈子报答吧。

    

    大伯大伯母都是知识分子,一个大学老教授,一个国企干部,双双退休,住在大学家属院里,生活相当安逸。

    

    大伯性子寡言少语,温和谦逊。

    

    大伯母书香气质,温文尔雅。

    

    “大爸,这个是计步器,每天走一万步就行了,过犹不及。”跟大伯说话,刘长安就说的土话,刚好满足大伯这些年没有说土话对象的愿望。

    

    大伯其他都好,就是血压一直下不去,退休后也坚持锻炼,刘长安专门给他买了个计步器。

    

    “长安,工作签了没?怎么看着瘦了啊?今天给你做个红烧肉补补。”大伯母和蔼的关怀了几句后,便出门买菜去了。

    

    随后,便是一如既往的忆苦思甜了。

    

    “你奶奶那时候是真的坚强,我那时候小啊,不懂事……”大伯几乎从来没有给刘长安说什么大道理,甚至在人生路方向上,也几乎没有说过什么,说的最多的,就是回忆自己小时候的辛酸,还有就是讲老一辈的事迹。

    

    刘长安开始听还挺稀奇的,但是久了,听得次数多了,就有些枯燥了,不过每次依旧是耐心的充当着一个合格的倾听者。

    

    直到午饭时间,大姐和大姐夫回来吃饭,大伯才终止了回忆。

    

    大姐和大姐夫都是博士在读,不过都已经留校任教。

    

    因为又要备课,又要搞学术论文,非常忙,饭点都是回来吃饭的。

    

    “长安,想好了?不考研?”大姐夫老家千里之外贫困户,真正是靠着读书改变了命运。

    

    起码现在在大伯一家的帮扶下,也有了自己的家,算是真正的城里人了。

    

    所以他一直劝说刘长安继续考研深造。

    

    “不考了,早点挣钱。”刘长安微笑着回答。

    

    “嗨,你爸妈还年轻,还能再干几年,你现在急着去上班,能挣多钱?你要知道等你研究生或者博士毕业,那工资至少翻两倍!千万别鼠目寸光。”现在大伯家,因为大伯和大伯母性子比较柔弱点,大姐是个女人,所以大姐夫基本是家里说话声音最大的了,对刘长安说话,会直点。

    

    “哎,不能这么说,人各有志,况且境遇不同,选择自然不同,而且未来人生的成就也不能以学历高低评判,特别是,不管考研,读博,都应该是做学问,最好不要跟利益挂钩。”大伯微微摆了摆手,和颜悦色的说道。

    

    “来,长安,尝尝今天这红烧肉。我反正觉得你可能成为你们老刘家最有出息的人。”大伯母适时的帮刘长安夹了一块红烧肉,并且转移的话题。

    

    刘长安之所以大二后不怎么来大伯家,就是因为大二大姐结婚,大姐夫每次都会以过来人身份给刘长安指点江山,虽然大姐夫也许是好意,但是刘长安却实在是不怎么喜欢。

    

    “预祝长安前程似锦!”大姐端起雪碧朝众人举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