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神的文娱开花
字体: 16 + -

第0227章 米赛正式开赛日

    1月29日。

    早九点。

    贝勒屯,燧石图书馆。

    在开幕式结束十二个小时之后,第16届米赛的正是比赛终于开始了。

    这么说,似乎也并不正确。

    毕竟,我们通常所说的米赛,也就是田立心参加的这一次米国数模竞赛其实是包括两个部分的,即为(数学建模竞赛)和i(交叉学科建模竞赛)。

    因为这二者都是由米国数学及其应用联合协会(ap)主办,共用同一套报名系统、竞赛时间完全一致、同时发题、同时收卷、交卷地址和邮箱也都一模一样、并且同时公布成绩、证书相似等共同点,所以很多人都忽视了这两者之间的差异。

    实际上,是从1985年开创出来的,至今已经有了16年的历史,而i是从1999年才开始的第一届。

    这两者之间的差别,可以参照华夏的全国大学生数模竞赛在去年另设了专科组一样。

    这么说,或许也不够确切。

    和i这两者的名称是不同的,题目风格也有着较大的差异。

    一般而言,竞赛的题目较为具体、表述更简洁、要求更为明确,题目中则有相当一部分是以美国生活为背景,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参赛者不熟悉;而i的竞赛题目则更为开放,问题更“大”更宏观,篇幅较长,往往是全球范围内共同关心的问题,而且并不依赖于特定的文化背景或生活习惯。

    从两者的题目看来,i似乎更国际化一些,实际上,米国本土的数模代表队更多的还是参加,其他国家的人更多还是参加i。

    有人戏称说,是花式懵圈大赛,i是国际懵圈锦标赛。

    就这一届米赛而言,米国的三十多支代表队中,参加的队伍就有整整三十支,参加i的米国队不过是个位数而已。

    华夏的三十八支代表队中,参加这两者的队伍数量正好是对半开。

    从往年的数据上看,参加的代表队以米国队和华夏队为主,这两个国家的代表队就占了参赛总人数的90以上,其他国家的参赛代表队数量以个位数计。

    但是,自从加入了i之后,米国的参赛队伍减少了,但参与其中的其他国家的代表队却变多了,而这些参与其中的代表队,多半也是参加i的。

    这也意味着,i成就了米赛,但还是华米争霸。

    当然了,也就这两年的形势如此而已,再过几年,等到网络更为发达之后,无论是还是i,90以上的参赛代表队都将来自华夏,哪怕是东道主米国也沦为了陪跑。

    与后世的自由报名,以及华夏代表队拥有绝对数量的优势不同的是,田立心等人此次是代表国内大学生的荣誉而站的,而且在代表队的数量上,他们与米国代表队并没有占据太大的优势,而华夏代表队的成员也没有任何在米国生活的经历。

    所以,此次参加的田立心等人,还是感觉鸭梨山大的。

    提前半小时进入燧石图书馆之后,田立心等人调试了一番机器,也就迎来了正式的比赛时间。

    因为都是从国内的数模竞赛走过来的,比赛流程什么的自然不必多说。

    与国赛稍有差别的是,这次米赛的题目一共只有三道,参加的田立心等人可以二选一,参加i的人就只能是听天由命了。

    数学就是如此,会就是会,不会就是不会。

    与美国参赛成员不同的是,田立心这些母语不是英语的参赛者在拿到题目之后,第一个步骤并不是开始选题,而是先翻译题目,而到了完成论文之后,也必须得翻译成英文才能交卷。

    这就意味着,以非英语为母语的参赛成员们,需要花更多的时间用在翻译上。

    田立心等人拿到题目之后,便开始了分头翻译起来。

    值得庆幸的是,米赛的竞赛形式比国奥赛更为开放,进入国奥赛的考场之时,考生能携带的也就只有文具、饮料、零食以及三本参考书而已,而参加米赛之时,参赛者却可以携带食物、被褥、各种参考书,甚至还可以使用网络。

    所以,对田立心这种n年前就已经过了英语六级,以及白紫和程相杰这二位已经过了准六级的人而言,在《英汉大辞典》以及网络上的“在线翻译软件”的辅助下,翻译什么的也不是太大的问题。

    无非就是多费一些时间罢了。

    四天96个小时的总比赛用时,显然是绰绰有余的,而华夏民族向来以吃苦耐劳闻名于世,哪怕是几个通宵达旦地编程和写论文,对他们来说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分头翻译了两个多小时之后,田立心、白紫和程相杰这才先后将两道题的题目完全翻译出来,之后就是将三个人的翻译结果对照之后,确定最终的翻译结果并开始选题了。

    大概在这个时候,大多数米国的参赛代表队已经差不多讨论出了选题结果,这个流程他们甚至可以在咖啡馆和餐厅里边完成;事实上,很多米国的学生也都是这么做的。

    差不多十二点时,田立心等人周围的几个来自贝勒屯、哈佛或是it的学生们,就背着笔记本说笑着走出了机房。

    田立心同一机房的几支华夏代表队的成员,以及屈指可数的其他国家的学生们,还在热烈地讨论着两道题目的差别。

    这次的第一道题的题干很短,其题目为“空间交通管制”:

    “为加强安全并减少空中交通指挥员的工作量,联邦航空局(faa)考虑对空中交通管制系统添加软件,以便自动探测飞行器飞行路线可能的冲突,并提醒交通指挥员,为完成这项工作,faa的分析员提出了以下问题:”

    “要求a:对于给定的两架空中飞行的飞机,空中指挥员应在什么时候把该目标视为太靠近,并予以干预。”

    “要求b:空间扇形是指某个空中指挥员控制的三维空间部分。给定任意一个空间扇形,我们怎样从空中交通工作量的方位来估量它是否复杂?当几个飞行器同时通过该空间扇形时,在下面情形所确定的复杂性会达到什么程度?”

    “(1)在任一时刻?”

    “(2)在任意给定的时间范围内?”

    “(3)在一天的特别时间呢?在此期间可能出现的冲突总数是怎么影响复杂性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