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娱之纵横
字体: 16 + -

第一百九十八章 李彧的三板斧

    有的影评人影响力大一些,他们与各大公司属于合作关系,可以帮着写点软文,推广一下。

    可以把平庸说成诚意之作,也可以优秀吹成经典,不吝赞美之词,但不会闭着眼睛捧一部烂剧。

    而李彧联系的这人是被李彧直接收入帐下的,他的影响力小,正好适合李彧把控。

    不可以发布对于李彧方不利的言论,而且在不暴露自己的情况下,还要尽量给李彧洗地。

    平时他也可以写些影评混点钱花,李彧有任务时他就得负责冲锋陷阵,攻或者守?他的枪头都在李彧的掌控下。

    他跟李彧属于雇佣的关系,算是暗处的逸阳员工,李彧自然要负责给他开薪水。

    但不属于张希管辖,有专人负责联络,直接向李彧负责,毕竟这是暗子,也是一种“规则”,不能摆到台面上说话。

    现在的网速真的挺感人的,好不容易等待电脑加载完成的张希,丝毫不顾及李彧的感受,她一把把显示器的屏幕掰向自己的方向,阅读起这篇博文。

    硕大的标题《三封情书》首映式有感之《请给中国电影一次机会》。

    正文如下

    我是一名影视爱好者,身边也有许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有幸受到《三封情书》出品公司的邀请参加了首映礼。

    在看正片以前我就对这部电影抱有很高的期待,因为李彧导演的发现场言真的是震撼心灵。

    很年轻的导演,很旺盛的朝力,很真挚的发言。

    果然正片没有让人失望,这是一部可以算的上优秀的商业电影,一点都看不出新人导演的迹象。

    虽然这是新手导演的处女作,但诚意满满,即便没有大家期望的港台明星,但这群内地演员让我明白了什么叫做演员,什么叫做明星。

    谁说商业片就不需要演技了?

    谁说中国内地演员就扛不起票房了?

    在中国电影的今天,在一部部所谓的大片成为烂片的现在。

    在那些明星们打造出的一个个外表广鲜的绣花枕头之后,你还要再上多少当才会罢手。

    能不能,请你在下一次上当之前,用你手里的电影票告诉他们我们爱看《三封情书》。

    我当然不是因为自己喜欢《三封情书》,就把它来公器私用。

    难道,我听到的观众的笑声都是幻觉?难道,我那些朋友说的赞美都是违心的?

    几乎每一个看过影片的朋友都说在电影里找到了他们自己的身影。

    好笑,感动,震撼,悔恨,这里有你我遇到过的,以及期盼过的爱情。

    这仅仅是一部电影吗?不!这是们你我人生的缩影。

    如果《三封情书》不卖座,那些推崇大片的片商就会说你看,观众就是傻嘛。

    如果《三封情书》不卖座,他们就会继续制造《野宴》这样的电影,因为只要有明星,弱智又何妨。

    如果《三封情书》不卖座,他们就不会重视编剧因为业内人士会说你看,重视了也没用嘛。

    然后,我们就永远只能看低能又广鲜的国产片,看完骂娘,然后回家看盗版碟。

    然后,我们的电影就只能在一坨狗屎里烂掉。

    然后,你说这关我鸟事。

    可是,真的无关吗?

    所以,请你们所有人,给中国电影一次机会吧。

    《三封情书》首映后第二天我就打算写这一封影评的,但观众以及同行的褒奖让我觉得似乎没有必要了。

    但是今天我又动笔了,因为一些人、一些事让我心生迷茫,真的有必要这样嫉贤妒能吗?

    把电影产业做大不是所有电影人为之共同努力的愿望吗?

    昨天有某家公司的公关部找到我这个小透明,希望我写一篇针对《三封情书》的软文。

    于是,就有了这影评,钱可真是个好东西啊,可以我的心还没冷,它还在跳,而且越来越有力。

    我做不到昧着良心说话,因为我不想我还在期待的爱情有任何污点。

    这里我就不点名了,希望你们自重吧。

    希望某些公司可以适可而止,就让市场说话,把选择权交给观众好不好。

    中国电影真的经历不起这种折腾了。

    此刻,没有什么比你们手中那张《三封情书》的电影票对中国电影更有意义了。

    是的,我们,因为我这就要去买张票,再看一次。

    长吁一口气的张希忧愁的说道“针对性有点太强了,这篇影评是你写的吧。”

    “嘿嘿,果然被你一眼看穿,不过我的立场不适合下场厮杀,这样还好一点。”

    “不好,不好,你就不应该参与这种事,冯晓绝对会记恨你的。”

    “我的账号被盗了啊,大不了我道个谦。”

    “这手段鬼都不信。”

    说完话的张希拿过键盘来,噼里啪啦的打了一段话发送了出去。

    “我是逸阳传媒总经理张希,李导事务繁忙,一直是由我打理他的博客。

    首先很感谢谢老师的慷慨直言,您是个真性情,其次要谢谢支持《情书》的诸位观众,《情书》做出的这一点点成绩是你们的功劳。

    最后,让我们期待中国电影的美好未来,也请某些人停下那些不可见人的举动,就像谢老师说的让市场说话,请观众做主。

    拜谢。

    张希。”

    “这样合适嘛?”李彧的问道。

    “有什么不合适的,你是公司的门面,不能有一丝污点,这两招手段就够哥俩好头疼了吧。”

    李彧从钱包里拿出一张保存完好的纸条对张希说道“远远不够,我还有最后一招釜底抽薪之计,看!这是什么?”

    “《野宴》,三厅四十五号。这是手写版的电影票?有什么说法?”

    “嘿嘿,说法大了,卖的《野宴》的票,看的可是咱们的《情书》。”

    “偷票房?”

    “对,如果哥俩好不住手,就把这张雷扔出去,看谁扛不住,今天我不挫挫他们的菱角,他们就不知道什么是社会。”

    第一招浑水摸鱼,直接将水搅浑,使得哥俩好的针对电影口碑的手段无法得逞。

    第二招枪打出头鸟,找一个愣头青的影评人直接揭露黑幕,使得其他受哥俩好指使的影评人不敢妄动。

    第三招釜底抽薪,直接揭露他们偷票房的事实,斩几个跟哥俩好一挂的影院经理祭旗。

    这就是李彧的三板斧,很简单,但很实用,扳不倒哥俩好,但绝对恶心死他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