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艺之上
字体: 16 + -

第二十六章 弄潮儿

    青云港的渔民世世代代以捕鱼为业,在港口一个不大小不小的渔场,三三两两相互停靠着渔船。

    在一艘看上去有些古旧的渔船聚满了渔民,船尾上站着年纪不过十三四岁的黝黑少年。

    黝黑少年深吸一口气,然后一个猛扎跃入海中,如同鱼儿一般游走在其中。

    如鱼得水。

    那些坐在渔船上背对着少年的渔民听到动静,一脸惊疑转过头来,一看到是这个小娃娃,也就善意一笑,没有过多在意。

    这个黝黑少年是三年前那场灾难带来的难民,从小就没见过父母,也听不懂本地方言,不过好在从小就习水性,憋一口气丢进海里没多久就能抓鱼,用土话说叫弄潮儿。

    黝黑少年差不多在渔民们眼皮底下长大,就经常把抓到的鱼卖给他们,时间久了,差不多把这一片的海域都摸熟了,不时还能在蚌壳里找到珍珠。

    此时是休渔期,渔民们就打算在晚上趁着灯光吸引鱼群,在前面放叫做“闸户”的器具,这项老手艺在沿海地区传承了近几百年。

    要是能借此抓到些极品的梭子蟹和乌贼鱿鱼,多半不愁吃不愁穿了。

    那些渔民不得不羡慕黝黑少年的捕鱼天赋,即便是那些经验丰富的老渔夫也要借助这些器具工具才能捕蟹。

    少年只凭一双手,就抓到了大大小小不计其数的大量鱼儿虾蟹。

    这手艺说是祖师爷赏口饭吃也不为过,再加上少年从小就吃苦耐劳,攒下的钱倒也不少,相互之间熟知的渔民就经常开些玩笑,问他舍不得用这些钱是不是为了讨媳妇?

    老实巴交的黝黑少年经常憨厚一笑,既不否认也不承认。

    渔民们个个脸晒得黝黑,借助海鱼脂肪燃烧油灯用于照明,有些钱两的就抽起从外来的舶来品,叫做一种“淡巴枯”的烟草玩意。

    一些擅长打鼓的渔民就在船上打起了鱼皮鼓,这种东西是古代渔民流传下来的独特民俗文化,选用皮厚的鱼类如河豚、鲨鱼、黑鱼等,将鱼皮加工后蒙在捕鱼用的工具上。

    渔民们围在一起,开始议论起家常:

    “诶,最近可不太平,我听说老吴家养的几头鱼鹰,出海转了一圈飞都不会飞了,活生生吓死。”

    “前几天我听说,老东家的大少爷带着咱们那位恶少去龙母祖庙上香祈福了,这邪门事儿恐怕一时半会解决不了啊。”

    “最近很诡异,可能遇到些脏东西了,现在都休渔期了也都别打渔了,该晒网晒网,你是不知道我上次远远看到鲛鲨,那血盆大口一张,简直恐怖如斯。”

    “鲛鲨没血会主动攻击人?您尽管吹,满嘴放屁,抬头瞧瞧,牛都飞天上了。”

    气氛经过这么一调动,反倒活络了起来,不过很快聊着聊着话题就变了样,扯到谁家公鸡下了几个蛋去,大家毕竟都心知肚明,知道最近出了海难,死了不少人。

    土话来说这就叫翻扣头,从事捕鱼行业的渔民就禁忌这些,哪怕在桌上吃饭都不许小孩把碗翻过来倒过来,不吉利。

    大多来城里的外地人去是小报恩寺琉璃塔拜佛,而他们这些从事捕鱼出海行业的渔民则是不讲究这么多,去雨家管辖的那个龙母祖庙上香,祈求出海风调雨顺。

    哪怕前几天那艘满载货物的货船沉没,这时候深夜在沿海区域捕鱼按理说应该严惩,可雇佣他们捕鱼的雨家也从未有过什么禁忌。

    那位雨年大恶少来到这里时,没有带着那些恶仆恶犬,只是笑着跟他们说了一句。

    可以出海,注意安全。

    别的不说,尽管这位大恶少在城里为非作歹,可发钱的时候可从来没有少过一颗铜钱。

    有这样的东家,哪怕受雇干活倒也心甘情愿。

    渔民们说着说着,海面突然有了动静,那个黝黑少年猛地钻出水面,甩了甩全是海水的头发,手里拿着一条大黄鱼。

    黝黑少年用一个不怎么标准的当地方言说道:“李叔,我又找着一条鱼了,不过这条我不卖啦,拿回家里头煮了。”

    少年说着说着,用一串草绳从手中黄鱼的鱼鳃穿过,提着鱼走了过来,丢进那个用来装鱼的柳编鱼篓。

    被叫做李叔的渔民应了一声,笑呵呵道:“这几天都抓不到什么鱼了,该歇就歇,该玩就玩,你瞧瞧你个小屁孩才多大年纪,过得跟个大人似的。”

    黝黑少年提起鱼篓,憨厚一笑。

    李叔在少年路过身边时瞟了眼鱼篓,叹了口气道:“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大黄鱼,养在鱼缸活蹦乱跳的多好,以后指不定能卖出个好价钱,要是吃了就可惜了。”

    不过紧接着话锋一转,啧啧赞叹道:“不过大黄鱼那可有营养多了,大补啊,放点姜片加点清水一煮,再加点蒜末,啧啧,那股味道我可忘不掉。”

    旁边的渔民顿时打趣道:“你还好意思说教江潮儿捕鱼,也不知道搞了多少条大黄鱼回家自个煮去了?见者有份啊,下次见到我可不饶你。”

    李叔尴尬一笑,看那黝黑少年站在原地不动,大手一挥,顿时飞也似的跑了。

    黝黑少年提着鱼篓,里面那条大黄鱼蹦蹦跳跳。

    说是拿去煮了吃,其实少年根本舍不得吃,好不容易抓来的鱼早就给卖了,不过少年可不傻,要知道他去的地方,就算是那些渔民专门训练用来捕鱼的鱼鹰都不敢去,从蚌壳里找到的大珍珠全都偷偷藏着,只卖那些常见的诸如草鱼鲫鱼之类的补贴家用。

    他之前潜到大蚌壳那里拿到了一颗珍珠,之后发现每一年都会多出来一颗,到现在一共收集了第三颗。

    三颗珍珠都放在小院子里藏着,跟谁也没提起过。

    况且他发现鱼篓里的鱼和寻常的大黄鱼长得不太一样,鱼鳞排列整齐,有淡淡金光。少年很快就发现这是一条金黄锦鲤,和他以前在小溪看到的一个不起眼小泥鳅挺像,要不是那时候被一个讨人厌的家伙被抢走了,指不定能卖出一个高价。

    少年心里想着事情,深吸一口气,健步如飞,一直跑到有颗老歪脖子树出现在眼前才停下脚步。

    老歪脖子树拴着有成人手臂粗一般的铁链,差不多要成了难民窟的标志象征,只不过比起低矮的房屋,看似半死不活的老槐树反倒显得高大。

    黝黑少年停下来喘了口气,然后重新跑了起来,没有过多停留。

    穿着草鞋跑起来始终是太慢了一点,要是再磨叽一下,这条锦鲤说不定会死了。

    死了,可就卖不出好价钱了。

    少年刚想离开,从一边小巷钻出来一个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脸庞白净,看上去如同瓷娃娃一般。

    在难民窟这一带有个专门打烂别人家瓷瓶的孩子王,住在难民窟的少年和那个叫做沈奇的孩子王有些交情,曾经送过他几条草鱼,知道这小孩天不怕地不怕,最怕的就是一个叫做欧耶的小女孩。

    他听沈奇说过,这个叫做欧邪的小女孩会耍飞刀,一时不由紧张起来。

    梳着羊角辫的小女孩看着黝黑少年,突然伸出手,面无表情道:“你鱼篓的鱼儿我要了。”

    黝黑少年看了眼四周,似乎在寻找退路,把头摇得跟拨浪鼓似的。

    欧耶干脆话也懒得说了,把手放到身后,随手一挥,各种飞刀飞剑飞刺飞镖梅花针悬浮在身侧,粗略一数,足有三十六把。

    黝黑少年叹了口气,老老实实放下手中鱼篓。

    那边羊角辫女孩头也不回,拿起鱼篓就走,然后随手往后面抛了个东西过来。

    少年连忙接过,是一颗洁白如玉的珍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