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修佛系统
字体: 16 + -

第一百三十三章 牙山会议

    赵文举接过来,看了看,说道:

    “是关于农事和仓储的?”

    “是的!”

    “这是上面要求的?”

    “确实是上面要求的,不过就算上边不要求,我也得做这个,我是县丞嘛!”

    “辛苦了!”

    赵文举低头看着文件,抚慰一句,这是必要的客套,不能少。

    文件上面的东西很多,挺细致的。

    先是历史账务的整理汇总,包括朱婉统治时期的收入,跟库房里面的东西核对过。

    之后是耕地面积,包括赤峰镇,其他寨子,村子覆盖的耕地,对于几个大户的土地做了相对详细的说明,还分门别类地记载了耕地上都种了什么,高粱有几成,水稻有几成,黑豆有几成,桑树有几成,等等。

    再之后是库房的存货多少,并且估算出了东西放了多久,大概有多少损耗。

    最后是对每季度税收的预估,而且细致到了银两几成,实物税收有几成。

    总之这是一个非常详细,完备的报告,赵文举很满意。

    而且据他所知,沈经义没有雇佣几个小吏,而且丈量土地面积的事情,很多小吏也不会。

    这些可能都是沈经义一个人亲自操办的,可见眼前这个男人的为官能力。

    为官能力归为官能力,赵文举从三林寨跑到这里,扔下自己的义子,可不是来看为官能力的,他是来听朝廷消息的,便说道:

    “这些东西,上面要来干嘛?”

    “大人,十日之后要开县级长官会议,在牙山,这是文件!”

    说着,沈经义又从怀里掏出一张纸,递给赵文举。

    赵文举接过来,摆了对方一眼,说道:

    “刚才一起递过来不就得了!”

    “是我疏忽了!”

    沈经义认错认得很果断,他怕赵文举因为之前的事情怀恨在心,所以态度放的很低。

    而且,把文件分两次给,是他故意做的,就是要给赵文举责备他的接口,从而弥补刚才的过错。

    他确实是身份特殊,算是朝廷派来监督赵文举的,但他并不想因为这层身份,影响到和赵文举的关系。

    为官嘛,多交朋友,少造敌人。

    赵文举把文件接过来看了看,算是个请帖,盖着剑南道巡抚左忠良的大印。

    渝州以及周边几个州府,都隶属于剑南道,左忠良名义上,是赵文举的上上级。

    文件上简单说了下邀请他们去牙山的事宜,包括主要去干啥,最好去之前熟悉治下,做到各种情况谙熟于心。

    赵文举大概明白,这就是之前张正初提高的事情。

    将军吴守正想要把提供军饷的责任,从中原腹地丰州、胜州等地,挪到渝州当地。

    因此想要看看各方意见,召集他们去开个会,讨论讨论,看看行不行。

    从信上来看,吴守正已经获得了剑南道巡抚的支持,算是计划成功了一半,之后就看这些县级长官的态度,事情能不能执行下去了。

    赵文举自然不能抗命不从,他收好信,又对沈经义说道:

    “还有其他的吗?”

    “赵大人,信的内容您也看了,上面说了仓储粮食的问题,也提了其他方面的事情,您要不要问问李主薄?”

    “哦,确实需要问问。”赵文举转头面向李树白,继续说道:

    “李大人,您也说说吧,最近的情况!”

    李树白听着两人的对话,大概知道是什么事情,也不废话,和赵文举介绍起来,最近赤峰镇发生的事情。

    自上次青云医馆一案之后,赤峰镇的居民老实了很多,近一个月,牢狱内没有增加人口。

    “各个乡村呢?”赵文举问道。

    “各级里正和里胥有提供一些报告,但都是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没有人员伤亡,没有重大伤残事故。”

    李树白如实作答,很多里正里胥都是原来寨子的寨主提拔上去的,他有巫师的身份,这帮人都很配合工作,按照乡吏的要求,对各自的辖区管理得很好。

    “镇里一些大户的小少爷,有没有闹事?”

    “前几日倒是发生了冲突,李家和王家的大儿子在酒楼里打了起来,双方还算有分寸,只是打坏了一些东西,没有太严重的伤亡,王典吏派人过去,压制了事态。”

    “有人死亡吗?”

    “没有。”

    “给人家酒楼赔钱了吗?”

    “陪了。”

    “给王典吏钱了吗?”

    “什么?”

    李树白有点没听懂赵文举的意思,又问了一遍。

    “我说,给王典吏钱了吗?”

    “大人,您说谁给王典吏钱?”

    “那几个闹事的小少爷啊!”

    “没有,王典吏是秉公执法,么有收受贿赂。”

    “王典吏的月俸是多少?”

    “每月六两银子。”沈经义插言道。

    赵文举看了沈经义一眼,继续对李树白说道:

    “这个事情,你记一下,按照最后赔偿的结果,你叫犯事的两家,额外再掏三成的钱,给王典吏,他自由处置。”

    “这,大人,合适吗?”

    李树白没有直接应下,他对赵文举的做法有顾虑。

    赵文举没哟直接回答李树白合不合适的问题,而是问向沈经义。

    “沈大人,按大卫律例,我这个做法,犯禁吗?”

    “大人,大卫管不到这么细,明文律法肯定是没有说不许的,只要不引起民怨就好。”

    “只是两家大户而已,不会有事。”

    “可是……”

    沈经义欲言又止。

    赵文举看了他一眼,知道这是有话不知当讲不当讲的意思,实际上就是要说,还得他给个台阶才能说。

    这是说了怕出事,不说也怕出事,所以要风险均摊,让赵文举指示他开口说话。

    这样子出了事情,问责时,就是两个人担责,而不是他沈经义的责任。

    不是他该提醒的不提醒,也不是他说了不该说的话。

    “有什么话,直接说吧,没事!”

    “大人,这民怨的事情,不是说反对的人多,才是民怨,几个大户,也可以说是民怨……”

    “什么意思?”

    “三人成虎的故事,大人知道吧,而且这大户,可不是一户几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