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庭
字体: 16 + -

第一百四十八章 平己意

    家畜耕地青牛这类并非先天拥有修行资质,远古神兽血脉生灵一属,继承大道之下的气运,则全凭虚无缥缈的机缘巧合了。

    那些能够与站在人族巅峰,俯瞰世间的圣人天君仙人并肩的远古大妖,十位之中,有近九成妖族圣人,皆拥有远古神兽血脉,乃是那些远古流传至今具备大神通地神兽后裔。

    这些智善若妖地妖族圣人,对于大道之下,继承气运福泽一事,比之善于谋划算计的人族而言,更加轻而易举些。

    故而,这些延用儒道释三家设定的境界划分地妖族妖物修行,在灵智初启,能够幻化人形之后,继承血脉之中的修行功法之时,在修行一途之上,可谓事半功倍,远远不是人间寻常修士所能相比较的。

    当然,人族之中那些天赋异禀地天之骄子例外。

    这些妖族大能,除了在练气结丹一途上占尽优势,而那一身铜墙铁骨,筋骨精悍地身躯,比之人间纯粹武夫也不承多让。

    李太易前几日,曾在明启书院书楼之中,偶然间翻到一本记载琉璃洲千年史记地书籍,那本牛皮卷的书面早已模糊不清,倒是书中记载文字,还算能勉强阅读。从那本不知书名,不知作者名讳何人地史记之中,曾只言片语提到过一头大妖物,曾现身琉璃洲,一日之间,便使得十余个小国,数十万里大好山河破碎,死伤百姓数十万之众。

    当时那位琉璃洲坐镇圣人,被另一位妖族圣人截留在三重天之上,分身乏术。琉璃洲除了一些自私自利,独善其身地山泽野修外,那些世俗王朝挂名地谱牒仙师,无论境界低微高深,皆曾参与那场几乎动摇人间根基地人妖战乱之中。

    琉璃洲之上,那些龙虎山分庭道观,在事后,万观空荡,不见道人身影。站死在那头蛟龙之属地十三境大妖手中修行道人僧侣,不下万人之众。琉璃洲当时打头阵仅存地两位儒家君子亦是一死一伤。

    惨烈至极。

    直到道祖坐下一位掌教,从九天白玉观之上,以分身降临人间,方才降服封印那头体魄强横至极,且能够吞吐岩浆,引发天地异象地火属性蛟龙。琉璃洲方才免除了生灵涂炭地灾难。

    那场由一位妖族圣人不顾与人间签订契约,瞒着诸位人间圣人天君,妖族圣人,偷偷撕开浩然天下与妖族青冥天下光阴裂缝,以阳神姿态投在浩然天下琉璃洲苏醒,引发的人妖大战,惊动了整座浩然天下山上修士,引起众多人间修士的同仇敌忾。以至于那些文庙圣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妖族占据人间的据点,被拔出了过半。

    以至于当时道庭之争后,未曾随着妖族大军举族迁移,藏身蜀洲山川湖泊云上潜心修行地真龙后裔,蛟龙之属,便成了人间剑修砥

    砺剑道修为地宝地。

    蛟龙之属,生来便具备行云布雨,吞吐天地之日月修行地本事,且龙性本淫,蛟龙一属同样如此,以至于那蜀洲龙起之地,具备龙族血脉的生灵,不管血脉如何淡薄,其身躯筋骨,对于人间修士而言,皆属于不可多得的‘天材地宝’。

    故而,山上修士之中地屠龙之辈,从那时起,便成了众多人间修士的羡慕称呼。

    与蛟龙之属因果牵连颇深地山上修士,无一例外,皆是那财大气粗之人。

    而那些能够斩杀百年千年修为,皆金丹生元婴蛟龙之躯地剑修,略做宣传,无一例外,皆能传颂闻名人间世俗百姓之中。

    修力不修心,与练气士和纯粹武夫而言,在武道尽头可期地状况下,实乃不可取之道。可对于心性一往无前,只求出剑最快,最潇洒地剑修而言,则不在此列。

    剑修讲究剑心通畅无堵,平己意。

    于心境这一点,倒是与止境宗师之下的纯粹武夫一般无二。

    出拳出剑,对得起自己的心意道理,方才能在出剑之时更快,于出拳之时,一往无前,势破如竹,敢叫日月换新天。

    出拳更在乎势。

    势大力沉,方能在对敌比之更强之人,有一战之心思,不曾有在对敌之前,未战先力竭之说。

    李太易对于那本书籍之上地这些注解,当时一时半解,如今再次念起,依然并不太懂。不过,当时不在意,不代表如今地他,还能够不在意。

    毕竟,如今他可是转修武道一途了,这些先人前辈详细记载地拳法剑法心得手札,以后,他不得不去多多翻阅。

    武道一途,非心性坚毅之辈,不能成事。

    在少年看来,这修行一事,应当如同读书一般,除了娘胎里带出来适合与否读书地天赋之外,便剩下读书人本身,是否刻苦认真忍受孤独地毅力了。

    他李太易当时并非不愿读书,只是在那样一个状况之下,他无心思认真地学那些村中懵童一般,摇头晃脑去读书,他在擅自接受他人之受赠地恩惠情况下,需要自力更生,勉强糊口。

    虽然在老太岁去世之后,他于这世道上,孑然一身,糊口一说,单单是说他自己,可当时的他肩不能扛手不能提,身体羸弱,想要投身村中唯一能够发薪水地杂货铺子去帮忙,当时地掌柜,如今于秘境光阴长河之中消失,生死不知的李静初之夫,李老爷子,却不收他。

    以至于,找不到门路地少年,只得靠着两头老太岁留下地两头青牛,为村中人家耕地拉货物,换取一些铜钱粮食,勉强过活儿。

    其中心酸,少年铭记于心,难以忘却。

    如今,仗着当时便有心拉少年一把地已故老先生李书文先生地远古,方才有机会真

    正安心读书,且是在武纪王朝读书人眼中的圣地,明启书院之中读书识字,学习识文断字处世之道理,他如何能够不珍惜?

    少年手中捏着书信,一双眼睛盯着信纸,神色恍惚。

    片刻之后,回过来神的少年,使劲儿摇晃了一下脑袋,腰板挺直,继续一页一页读下去。

    吕姓道人在三言两语说完少年那头青牛一事之后,便旁敲侧击,提及了几句书生刘仙侠收地那位徒弟苟余。

    道人推断,书生对这位性情木纳,武运罕见地少年身份来历只字不提,可能将来对这位少年唯以重任。甚至,从他在书生口中得知的只言片语,怕应当与他李太易有关。

    正在读信地少年,罕见的挠了挠头,清秀地脸上露出茫然之色。

    与他有关?

    那位性情变幻无常的年轻道人,何来如此一说?

    胡说八道想来以那位与武纪王朝做了一桩大买卖,地位尊崇的年轻小天师而言,应当并不存在,可如此一来,少年更加糊涂了。

    武运得天独厚一此,对于如今对山上修行一事,知晓愈深地少年来说,可并非简简单单地天赋异禀能够相比拟的。

    这浩然天下,称得上天赋秉异之人,可谓数之不尽,可能够踏上武道一途,并且层层递进,迈入武夫下五境,乃至中五境,而不在半路因各种意外,如同心性骄纵,喜好与人厮杀打头,且运气糟糕透顶夭折地能够成为同境界练气士忌惮地山上修士,在江湖中拥有崇高地位地纯粹武夫,可谓少之又少。

    而被一位上五境陆地神仙玉璞境修士评为“武运雄厚,得天独厚”地武道修行种子,意义就不一样了。

    关于‘气运’一词,他不仅仅在书生刘仙侠那里听过不少相关真实史记典例。甚至,从秘境之中通过传送阵来到扬州城之中,如今不知在这城中何地闭关修行中土神洲,一流门派地上官燕口中,也听过不少无论是在世俗王朝之中,还是山上修士口中那虚无缥缈地气运学说。

    简单来说,气运,便是天道默许,气运划分,儒家先贤著作地书籍手札之中,大致划分于单一个体而言,为文运武运财运,大到天下人族气运,一洲疆域之无疆群国气运,一国江山社稷之国运。

    而能与运道沾边儿之词,皆难以捉摸。

    那么,书生刘仙侠门下的这位身具浓郁武运,就连一位上五境修士都为之惊叹地少年,便基本不存在半路夭折一说了。

    这类真正的天地大道宠儿,在修行一途羸弱之期,皆会拥有一个护其性命周全地护道人。

    至于护道之人,与授业解惑地传道之人,隔着一字之差,其意义,却相差万里。

    传道之人,顾名思义,乃是为从娘胎之中生下懵懂无知

    地孩童,传授学文本领之人,儒家读书人被称之为先生,老师。除此之外,诸子百家之中那些授人以学地前辈,皆被称之为师父。

    书生刘仙侠如今乃是读书人身份,却要授那他素未谋面地少年武道修行,在少年看来,便有些不伦不类了。

    不过想到如今愈发神秘莫测,对修行一事知之不浅地年轻书生之后,李太易便坦然接受了这一对在他看来,颇为奇特的师徒了。

    想必,小书虫应当有传道给一位武道天赋气运绝佳地少年资格学问吧。

    不过,李太易对信中吕姓道人所说的‘与他相关’四字,有些摸不着头脑,颇为疑惑。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八个字在少年脑海之中一闪而过,便不再多想。

    吕姓道人所写地信上,字迹漂亮,内容絮絮叨叨整整五页,少年看完之后,长长呼出一口气,略做调整之后,再行看了两遍,无甚遗漏之后,方才将信纸装进信封之中。

    少年略做沉思之后,便将这封鼓囊囊地信封与之前几封书信一同收进怀中,贴身放好。

    抬头看了下窗外天色,日头下斜,竟然已到了傍晚时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