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庭
字体: 16 + -

第一百三十四章 迹象

    拂晓时分,皇城做为武纪王朝中心,贩夫走卒早已在街道之上,肩挑背扛,摆放满当当的货物。

    虽已是腊月,天寒地冻,可对那些为了一家老小忙碌奔跑谋生的商贩来说,这天气再寒冷,依然抵不过近来这银子好赚的热乎劲儿。

    由于荆氏皇帝这场大张旗鼓的招婿,早已在数月之前,传遍琉璃洲各地。那些心思各异,各有所求的年轻公子,以及这些非富即贵的年轻公子背后,那些势力,便心照不宣的派人来此观看。

    这些皇城之中的商贩,倒是开心欢喜不已。

    这些来自外乡的青年才俊,哪一个不是一掷千金。而那些酒楼茶肆,更是这些并未参与公主招婿,整日里倒是议论纷纷的年轻士子所喜爱之地。

    天色刚亮,便有衣衫整齐,面色困乏,一双眼睛却精神奕奕的年轻世家子弟,三三两两从那些客栈楼中走出来,相互碰面亲切交谈。

    一些兜售热腾腾早点的商贩,殷切得叫卖声,多半会为自己摊位上,招揽不少锦衣玉食,腰包鼓囊囊,只为尝鲜的年轻人,前来就食。

    紫光阁之中,拂晓时分也已开了庭门,那些出府采办食材的各府管事,为了不耽搁各自府上的贵人,便带着小肆,手脚麻利的出出进进,倒是忙碌的热火朝天。

    李太易昨夜打了一套拳法之后,精神饱满,倒是起了一大早。

    少年就着客房内的清水,漱洗过后,穿上一袭明启书院统一分发得院服,打开了房门,望着天边逐渐升起的朝阳,深吸了一口气。

    李太易度步来到书生梅远贵所在的房门外,作势欲聊师兄起床,少年抬了抬手,微微一顿,旋即作罢。

    想来如今时日还尚早,毕竟师兄可不是他这般,有修为在身,确实是那手无缚鸡之力的书生。每日里歇息的时辰不够,怕是一整日里都没有精神。

    如若他所料不差,今日荆氏皇帝择完良婿之后,怕还早召见他们这些被选进朝廷位官的读书人,问候一番。

    据昨晚那三位老先生透露出来得只言片语,这被召见的概率,怕不下九成。

    少年摇头失笑片刻,在心底为屋子里这位,处处不得志的师兄庆贺,不过李太易对于此,却也并未羡慕。

    毕竟人各有志,他李太易将来得志愿,并非是卖身帝王家,而是骑马仗剑走天涯。

    路遇不平意,能够有力所能及的拔刀相助之力,为江湖人讲一讲他所了解的道理,不留遗憾。

    至于学习一身本事,全然投身与世俗王朝的庙堂之中,这些,并不在他考虑之列。

    少年原地驻足片刻,并未感到腹中饥饿,便接着返回房中,坐在桌前,从怀中摸出那本《三十六合锁》拳法,津津有味看了起来。

    辰时

    一刻。

    门外轻轻的敲门声,惊醒了沉浸图册之中的李太易,少年面带笑意站起身,打开房门,请同样神采奕奕的书生进来。

    梅远贵进了屋子,在桌前坐下,看到少年手中摆放在桌上的那本拳法,眼睛一亮,道:“竟然是一本拳法。”

    青年书生将薄册拿起,凑到眼前仔细观摩一阵,抬头望着对面的少年,道:“醇安,此本书籍莫不是醇安传家宝?”

    李太易闻言,微微一愣,旋即摇了摇头。

    书生轻轻抚摸着泛黄的书籍,看着少年,羡慕道:“这可是宝贝啊,此孤本的价值,恐不下你我二人前几日在那些店铺之中捡漏之物。更显珍贵!”

    “啊?”少年眨了眨眼,神色茫然。

    不就是一本纸张质地老旧的拳法图册,购买之时,所花费银两的也不过区区数百两银子而已,可能书籍之上所记载的拳法,倒是价值不菲。毕竟他昨晚照着图册之上的拳式,打了第一式,可是受益匪浅。

    不过,恕他眼拙,这本书籍本身的纸张,竟然也是宝物?

    梅远贵见书生一脸茫然神色,便知晓了自家这位师弟,并不知晓这本书籍的珍贵之处。书生哑然失笑的摇了摇头。

    李太易与书生相处许久,哪里不知道书生如今的姿态,是在想什么?少年轻轻咳嗽一声,旋即认真的盯着对面书生,迟疑了一下,拱手做了一揖,问道:“莫非师兄看出了什么?还请师兄给醇安解惑。”

    梅远贵面带笑意看了少年一眼,笑道:“师弟不介意让师兄看一下内容吧?这毕竟是承载先人记载意识之物,如若看不到内容出自谁手,也不好妄下评论。”

    李太易见状,微微沉吟了一下,虽说这本书生刘仙侠买来赠予他的拳谱,颇为珍贵,可在他看来,也并非是那不能见人之物。

    于是少年便冲梅远贵点点头,道:“师兄打开观看便是。”

    得到了少年认可,梅远贵也不做假,动作小心翼翼得翻开书面,视线投了上去。

    坐在书生对面木椅上的少年,一直在观察书生的脸色。

    只见原本急不可耐面上笑意不减的梅远贵,翻开薄薄得册子,脸色便变了。

    梅远贵盯着书页,脸色猛然变得古怪至极,有不解,有不甘,甚至还有一丝丝的失望。

    片刻之后,梅远贵合上图册,抬起头来,望着少年,抿了抿唇,道:“醇安,这古籍之上的内容,你可看得见?”

    早已猜到是这般状况的李太易面露尴尬之色,歉意道:“师兄,实不相瞒,这乃是师弟家乡一位好友赠送之物。据我我那位好友所言,这实乃一本拳法,只不过原著作之人,乃是那山上神仙,在上方设有一些术法,有缘者居之。一般人就算得到,

    也无甚用。”

    少年冲对面书生嘿嘿笑道:“师弟自然是看得到的。”

    李太易说罢,紧紧盯着对方,生怕这位待人和善的师兄误会。

    有些出乎少年意料,书生梅远贵闻言,神情倒是并未吃惊,而是若有若无的低头翻看手中书籍,轻轻点了点头。

    书生沉默片刻,盯着书面之上的五个字看了一会儿,将书籍放在桌面之上,抬起头望着少年,遗憾道:“如此说来,倒是不能见一见先贤的笔迹了,实在是可惜。”

    书生见对面少年紧皱眉头,欲言又止,笑着解释道:“师弟有所不知,家父是那商贾之人,平日里除了生意,便是喜好收藏一些这类纸张价值不菲的孤本典籍,我之前倒是也在家父书房见过一本与着本纸张质地一般无二的书籍,书名为《青冥录》。据家父所说,那本书籍是他花费不少力气,以一颗小暑钱,从一位仙家渡口处的书斋中,求来的。”

    李太易将桌上的书籍拿在手中,摸着封面,望向梅远贵,面露吃惊之色,难以置信道:“一颗小暑钱?”

    梅远贵笑着点了点头。

    少年神色先是一喜,旋即神色暗淡下来,道:“实不相瞒,这本书籍的拳法内容,其实并非以文字形式记载,书中内容,全部是一个个动态惟妙惟肖的小人儿。甚至纵观整本书籍,除了这封面之上的五个字样,再未有一个字迹了。”

    梅远贵闻言,站起身双手负后,视线落在少年身上,眼神清澈笑道:“这就对了,我之前看的那本,全册之上,除了书面之上几个字外,也并未在书中看到任何一个儒家文字,而是一个个模样古怪的字符。”

    书生沉吟片刻,接着道:“与其说是字符,倒不如说像极了那些道家之人,在人间降妖除魔做法的一些黄纸符箓之上的图案,看之不懂。今日再次见到这类可历经少年不朽的纸张,以及师弟你所看到的,想来,这两本书册的制作,同属一人吧。”

    身材修长,一袭明启书院院服,使其看起来更加俊朗非凡的读书人笑道:“推算下来,想必醇安这本书籍定然价值不菲。师弟一定要好生收藏着。”

    心下疑惑不已的少年闻言,重重点了点头,小心翼翼当着书生的面,将其贴身存放在怀中。

    窗外有一缕暖阳照亮屋内,两人心念着今日的观礼,又说了几句闲话,便起身向着食膳堂方向而去。

    ……

    今日紫光阁之中,还是昨日那些人,在日上三竿之时,由宫中而来的宦官带领着浩浩荡荡向皇城而去。

    由于昨日李太易他们这些来自明启书院的读书人,没有理会那些武纪王朝番邦使节。今日这些读书人的耳边,便没了那些自讨没趣之人,倒是也乐的自在。

    一行千余人,路途熟悉,过了人头攒动喧嚷热闹的街市,过了午门,便有给事中等候在此,迎着他们这些“贵客”,拜见荆氏皇帝。

    午时,在一干朝廷官员等人的见证之下,召见那些昨夜留宿在皇宫别殿之中的驸马候选之人,于占地较大的太极殿之中,考教君子六艺除了骑射乐之外,剩下的其余三艺。

    而最先考教二十一位年轻候选公主驸马的,便是包罗万象的六艺之最,礼。

    出题目之人,自然是当今圣上荆氏皇帝,而评考之人,乃是由那些庙堂之中,儒家出身,诸位德高望重的朝堂阁老。

    夜幕降临之前,那位荆氏皇帝陛下的得以乘龙快婿,便已选定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