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庭
字体: 16 + -

第一百三十二章 武道天赋

    那本名为《三十六合锁》的拳法图册,李太易一直并未让其离身,除此之外,空闲时分,他还总是拿出来仔细观看。

    只不过,之前书生刘仙侠曾对他说过,以他如今的岁龄,根骨早已不再适合重头再来,修行武道拳脚功夫了。而这本图册之上所记载的高深拳法,他能够将前十种招式融会贯通,便足以强身健体了。

    这天下之中,练气士虽说术法手段繁多,可奈何练气之人,皆是那身体羸弱之人。一但与人对敌,有同境的纯粹武夫近身,练气士的身躯反应不及时,便可能身首异处,一身通天本事,怕也是不能发挥丝毫,便饮恨。

    毕竟这浩然天下的历史当中,中五境乃至上五境修士,阴沟里翻船的事例,实在是多不胜数。

    记载在档的一桩颇具争执之事,便发生在百年前,中土神洲一座名不经传的小国之中。那座人口仅有数百万余人口,依附在中土神洲现存的王朝,运势自然不及那些世俗王朝一般,武运昌盛。可就是般,那个名为吉冠国得小国之市井之中,竟然出了一位可跃境而战力不怠的金身境纯粹武夫。

    此人性情醇厚,市井出身,年轻之时为一方名声不显的铁匠,打的一手好农具。祖传手艺,在那座小国城镇之中,远近闻名。

    当时的吉冠国,地处偏远贫瘠,国力羸弱,那座小朝堂之上,大臣命官商议探讨,众志一心要改变国之状况。于是乎一道圣旨便传了下去。

    百废待兴,首先动手的,便是兵部。兵部必须整改,那位皇帝欲要手握兵符。之前掌兵之人,并非为吉冠国君主,而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兵部尚书。

    于是,这位不安分的吉冠国皇帝,便拟圣旨令这位兵部尚书检阅朝廷卫军。谁知其日便发生了异状,据说兵部与朝堂之上一些掌权之人,盗买了军中兵器,融成铁锭私自贩卖了出去。

    得知消息的吉冠国皇帝庞然大怒,兵者,在历来,国之重器也。这件事非同小可,毕竟吉冠国虽身为中土神洲番邦之国,背后毅有王朝撑腰。可这些番国之间,却经常摩擦不短,边境之上,偶尔有兵马对持。待查明缘由之后,二话不说,拿了当时得兵部尚书下了诏狱,一家老小被流放千里。

    吉冠国皇帝废除祖制,亲自手握兵符,对国中兵马亲力亲为。

    这吉冠国王室并不敢追究那九十境内的铁器,而是四处挖矿,又花费了一笔不小的银两,命人重新打造。

    而那位继承祖辈手艺,大隐隐于市井的金身境武夫,便是被征集的著名铁匠之一。

    毕竟是出生于吉冠国王朝,年轻之时得过许多奇遇。最后又不知为何仍旧以铁匠身份自居的金身境武夫只得应了下来,随着差役到达军中

    ,为朝廷打造兵器。

    朝廷之中给的俸禄也还算不错,那位金身境武夫倒也怡然自得,远离家乡,为朝廷卖力了一载有余。

    年关军中放沐回到家中,方才发现,家中遭遇巨变。

    只因那位出身朝廷所不能容忍的一座破落山门的妻子,生的太过俊俏。

    他之所以并未追求武道巅峰,而是以一个铁匠的身份,过平凡的日子,多大部分,便在这位妻子身上。

    那些去而复返的差役,据说其中一人,乃是皇亲国戚的小舅子次子,背后有一座吉冠国修行门派撑腰。之所以担任差役,便是为了那肉池之好。

    一家老小被那些去而复返的差役烧杀干净,得知真相的金身境武夫,怒发冲冠,手提一把铁锤,找上数百里外的那座有金丹境老祖宗坐镇的宗派。金身境眼神赤红,从山脚一直打到那座宗派的祖师堂。

    亲手手刃了那位喜好女色,自觉行了恶事,不敢返回家中而躲到那座门派中的差役。又经过一番恶战,打杀了对门下弟子百般纵容,附近百姓敢怒不敢言,身为资历尚老的金丹境,手段繁多的练气士。

    最后一把火烧了满是残骸的祖师堂,亲自提锤敲烂了自己的头盖骨。

    镇静整个吉冠国。

    毕竟那座仙家门派,乃是吉冠国皇室所以来的一波山上人之一。

    这之时众多历史记载中,为数众多,发生在世俗王朝之中,山上修士之间的生死敌对,纯粹武夫与练气士对阵的例子。

    可无论发生在何地,同境情况下,纯粹武夫以精壮体魄,对阵山上练气士,最终接过几乎皆以练气士败亡为果。

    自然而然,李太易虽然羡慕练气士之中剑修的御剑飞行,千里取人头颅。可对于这专修体魄,战力无匹的纯粹武夫,也是仰慕至极。

    当时对练气一途不抱希望,只想学习一些拳脚功夫,仗剑走天涯的李太易,在后来慕名奇妙终于如愿能够感知天地之间灵气存在,成为一名世俗百姓眼中高不可攀的练气士。不等少年满心欢喜,满怀雄心壮志,为寻找身世之谜而做打算,今日体内的雪山气海竟然发生了为之的异状。

    体内那些历经数月好不容易吸纳炼化的天地灵气,竟然不停使唤了。

    这令少年一时有些手足无措。

    关于练气士修士,长生桥一事,他可是知晓一些的。

    所谓的雪山气海,实则最后皆是为了最后成功搭建长生桥,迈向大道所做准备。

    “结成金丹客,方为我辈人”,除了分辨修士与世俗凡人的区别之外,其实这其中也道出了先贤前辈所总结的修行境界划分。

    练气士体内气海之上,吸纳天地灵气炼化凝成一枚金丹之后,成为中五境修士。体内的长生桥才算有

    了搭建的根基,灵气返哺体内气血,达到寿命无限延长的目的。

    而如今呢,少年方才一番内视之后,体内那团‘气’,竟然分儿化之,且不听他神念驱使了。

    这一莫名的变化,在少年看来,很没道理。却有无法理解,不过,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必然不会是好事。

    那么,之前仅仅抱着强身健体想法的拳法图册,在此时便成了李太易在三年之后,行走江湖的傍身法宝。

    少年不得不未雨绸缭,原因无他,而是家乡那边出现的变故愈发多了起来,根据刘仙侠所说,那些谋划之人,几乎全然是那些练气修为不俗的山上人。他更是听过不少有关气运之事,毕竟他也算名义上的九里村人氏,而九里村又在如今破落显化人间的太和福地之中。

    那些争夺福地机缘气运之人,免不得将视线放在他身上。例如那位对他很是坦诚,饱含善意的少女上官燕,就是那些争夺气运机缘之人之一。

    而之后的风波,指不定何时便会降到他身上,就如同那些被困光阴长河囚牢之中的李广亮等人一般。

    况且,他现如今不仅仅欠了不少债,心底更是已有了喜欢的姑娘。

    虽然那位姑娘并未知情,可喜欢了就是喜欢了。

    他李太易虽然不谙世事,可还是知晓,在这偌大的天下之中,能够遇到喜欢的姑娘,是多么令人幸福的一件事。哪怕只是远远看上一眼,都觉得人生处处是春风。

    少年在老太岁去世的这几年,从未体会过幸福为何,何为幸福。整日里所想的,便是牛大牛儿是挣回的银子够不够花销,一日三餐之类的柴米油盐,鸡毛蒜皮之事。

    现如今,心底有了惦念之人,整个人的精气神以及所思所想,言行举止,皆在不知不觉之中变化。

    唯一保留的,便是少年这处之现状,心存乐观的性子了。

    李太易从怀中掏出那本名为《三十六合锁》的拳法,说是拳法,其实不然。这本购买自家乡小城书铺的书籍,除了泛黄封面上的五个字之外,全书之中,再无任何一个字,算是惟妙惟肖的图画小人儿。

    颇像当年刘仙侠不知从何处得来,拿给他看的小人书。

    不过这本价值不菲,从书铺名字到店铺掌柜,俱是古怪至极购买而来的书籍,以图画所记载内容,却是那弥足珍贵的拳法。

    李太易在达到秘境之前的一路上,坐在马车上闲暇之余,少不得要翻开看上一看。虽说书中所画的动作,他早已悉数深深刻印在脑海之中。可每次一个人独处翻出来看时,皆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不知晓是不是错觉。

    今夜心血来潮,想要认真修行一番。毕竟自从入了明启书院之后,耳朵眼杂,他也是耽搁不

    少大好光阴,去好生吸纳天地灵气修行。可经过一番皇宫里的转悠观礼,倒是令体内出了状况。

    那么当下,他只得将这本一直贴身存放在身上,却未曾认真学着内容打拳的拳法拿出来。

    李太易从木椅上站起身,将薄薄的拳法小心放在木桌之上,将其翻在第一页。

    少年低头看了片刻之后,便后退一步,学着图册之上小人儿的动作,缓慢打拳。

    双臂展开,手腕回勾握拳,再行打出去。脚下如同老农耕地一般,左脚踏地,右脚撑弓。

    第一页上所画小人儿,便是如此,李太易自是依葫芦画瓢,照做尽量不误。

    起先少年的动作还稍显青涩僵硬,浑身不自在,一个抬脚收腿挥臂下垂的动作,都令少年额头出了一层细密汗珠。

    如此简单的几个动作重复数十遍之后,李太易便有些得心应手了。

    李太易面带笑意,动作不停,轻声呢喃道:“也不难嘛。”

    此时如若有武道宗师在旁观看,定然会为少年这般进境神速而感到吃惊。

    屋内昏黄灯光下,李太易所打拳法,看着身形虽然仍旧别扭至极,可倒是有几分醇厚拳意神韵骨架在其内,有模有样了起来。

    这倒是少年也不曾察觉之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