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庭
字体: 16 + -

第四十章 光阴长河

    李逵所在车厢内,几个半大孩子脑袋凑到一块儿窃窃私语。

    李逵他爹担任车队护卫头领的事儿,出自九里村的十几个少年都知情,而李逵所表现出来的也并非仗着老爹嚣张跋扈,只不过看孩子一脸得意的模样,和其同乘一辆车厢的几个孩子还是能看的到。

    这辆走在最前方的马车,车厢之内走了李太易和刘仙侠,还算空旷,这时便只有三个孩子乘坐其中。

    十四人中岁数最大的师阮,十二岁的少年神情严肃,不苟言笑,在孩子当中,可谓是那一锤定音的小人物。

    不过方才的那场回话,按道理来说应该是少年出头,可晓得那位虎背熊腰的中年汉子是李逵亲爹,师阮便也破天荒的举双手赞成李逵透过车窗传递意愿。

    此时见小他几岁的李逵那幅得意洋洋的模样,少年嘴角便也露出笑意。

    师阮拍了拍正在傻笑的李逵肩膀,老持成重道:“李逵,你爹疼你,高兴不高兴?”

    在历史上是头一遭,爹不是凶自己,而罕见的给自己买礼物的李逵回过神来,重重点头,笑嘻嘻道:“高兴!”

    坐相颇具淑女范儿的李静萱小姑娘也跟着李逵高兴,小闺女笑不露齿,眉眼轻弯。

    师阮听完少年回答,扭头望着身侧的小师妹,笑道:“静萱,马上就要出和丰县城了,以后再见到爹爹娘亲,可就难了。虽说先生说准许我们每年在特定日期回家探亲,可毕竟路途遥远,舟车劳顿对我们来说,更是难以忍受的事,你难过不难过?”

    李静萱闻言,紧紧攥着衣角,低头盯着自己的靴鞋鞋尖儿,小脸皱成包子。

    不过并未等师阮再次开口说话,小闺女便猛然抬起头,轻轻擦了擦眼角,对车厢内的二人认真说道:“我以后要做咱村子里的第一位女夫子哩,虽然娘亲不太愿意,可我总会说服她的。再说了,易哥哥也支持我呢,不能让易哥哥和先生失望。”

    本来就只是打算开开玩笑,以缓解在车厢中稍微无聊的光阴的师阮,与小少年面面相觑。

    两位“读书人”倒是被这个才五岁的小姑娘给说的哑口无言。

    车厢之中再次陷入沉默当中。

    小李逵望着低头沉思的师兄,以及眼角犹有泪花却神采奕奕的小师妹,小少年大眼睛滴溜溜一转,若有所思。

    车队这边的小插曲,还在那家名为“行庭”书店挑书的李太易以及刘仙侠二人并不知情。

    读书人刘仙侠口中所说的“基本”书籍,便是类似《道经》《千字文》之类的懵童读物。

    李太易读书根基太浅,如若给他挑一些内容复杂地书籍,少年也看不懂。

    这家名行庭的书店当中,仅有一位二十郎当的青年,刘仙侠介绍说此人便是这

    家有些年头的书店掌柜。

    自打二人进来,那位坐在自制躺椅之上,逗弄眼前制作精美的鸟笼中的一种不知名花雀,手边放着一把黑乎乎颗粒鸟食的青年,便未抬头看二人一眼。

    嘴里吹着口哨,一边逗弄那只“深陷囚笼”之中的金丝雀,一边大大咧咧道:“最上面三层的书本二百两不还价,下面的五两银子一本随便挑,挑好了确定清楚后便来我这边结账。”

    李太子忙不迭的应了一声,心里有犯嘀咕,这掌柜的也太不负责了,一点没有书本上那些记载的那些“客人便是大爷”那股殷勤的觉悟。

    仿佛知道李太易心中所想,那位脸上有斑雀的青年清脆的声音再次在二人耳边响起,“对了,望了告诉二位,本家书店收藏的均是朝中孤本,江湖名门望族遗失在人间的修仙秘籍,每本书之上设有一些小小的禁制,无缘之人便是有钱也买到也看不见其中字迹内容,全凭运气。”

    不等李太易开口询问,青年再次开口,懒洋洋道:“一定要选好,书籍出了本家店门,概不退换。”

    第一次来小城之中购物的李太易有些傻眼,书生刘仙侠拍了拍少年肩膀,熟门熟路的向两旁摆满书籍的店铺深处走去。

    一边走,读书人一边给身边的好友解释道:“这家书店规矩是有些奇怪,可是好东西也不少,之前给你讲的那些志斋野趣,一大部分便是我托人在这家店买的,那次试考所需的参考书籍,便也是在这家店里买的。”

    李太易恍然大悟,原来这家店还挺厉害的,要知道,县学试考,所测试内容均关乎武纪王朝江山社稷,寻常书店根本拿不到从宫中流传出来的一些大儒孤本,这家其貌不扬的书店之中便有。

    以武立国的武纪王朝之中,不似周边其他大国,一些君子贤人圣人等大儒著作篆刻复印,供天下读书人阅读注解。

    而是对读书人所学书籍格外严厉,考取功名能够入朝为官地读书人,必须按照朝廷之中层层传递下来的一些圣贤书籍来注解考试。

    所以对这座王朝境内的读书人来说,与其他王朝的读书人比起来便有些可怜。

    读书人,只有读书破万卷,才能下笔如有神,而现实是武纪王朝之中被朝廷认可的圣贤书籍,并没有想象当中那么多。

    前几年,刘仙侠给李太易所讲的故事,一大部分属于亡国之后,被流民夹杂着流入王朝的西蜀文人所著。仅仅是当做故事听的少年,并未知情罢了。

    两人来到书店最后方,光线便有些暗淡,书架之上灰尘满布,李太易挠了挠脑袋,奇怪道:“为何这些书籍上的灰尘如此之厚?以仙侠之前所说,这些从天下四处流落至此的书籍应该很是珍贵,既然有

    修行功法,拳法秘术,购买之人应该趋之若鹜才对。”

    少年踮起脚尖,抹了抹书架上的灰尘,露出里面暗红色的花纹,皱眉道:“这制作书架的木头也应该不是普通木材吧?这些花纹,应该是天然形成的。”

    晓得其中奥妙的刘仙侠也学着少年的模样,踮起脚尖,随意在倒数第三层中,抽出一本拇指厚度书籍,不出李太易所望,看不出颜色的书皮之上,落着一层厚厚的灰尘。

    平日里极其注意洁净地书生,拿袖口将手中的书籍正反书面擦干净,递给少年,笑道:“太易,你试试能不能看到其中文字。”

    李太易目光之中充满诧异的盯着这位书读的太好,都能当先生了的昔日好友,有些迟疑的接过刘仙侠递过来的书本。

    出乎李太易意料,这本仅仅有拇指厚度的书籍,竟然相当沉重。从手掌中传来的重量,恐怕要有数十两的重量。

    李太易在刘仙侠满是笑意的目光下,定眼望去,轻轻默念灰尘褪尽之后露出深紫色面貌的书皮之上的几个字:“三十六合锁……”

    少年抬头望了书生一眼,小心翼翼的翻开。只见泛黄的纸张之上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火柴小人儿,做着各种各样的动作。李太易大感兴趣,原来是一本小人儿书啊。

    这种画满小人儿,没有文字的书籍,已故的老太岁之前也有收藏,不过都是他偶然间的惊鸿一瞥,都是些不穿衣服彩色的小人儿。而这本书面之上写着《三十六合锁》的书籍,是以黑色笔墨书画,墨迹鲜亮,所画之人笔力劲道很足,李太易能够清晰地看到那些黑色小人儿组成部分深陷纸张之中。

    李太易咧咧嘴,再翻过一张,仔细望过去,只见手感极薄的黄旧纸张的另一面,竟然毫无痕迹。少年再次翻过几张,这本应该称之为“图册”的书籍,内容并无丝毫文字,皆是一个个看不清面容,肢体纤细,活灵活现做着各种动作的小人儿。

    再加上手上传来的重量,少年啧啧称奇,看来应该是捡到宝贝了。

    李太易收回视线向刘仙侠望去,“这本小人儿书你有没有可能是什么修行秘籍。”

    并未动用任何神通的刘仙侠笑着伸手接过,翻开望去。

    不出书生所料,不动用任何窥探秘法的他,所看到的不过是一张张空白纸张。

    刘仙侠合上书籍,递给少年,心中叹息一声,果不其然,少年果然和千年前覆灭的神道有着莫大关联。

    这家书店,以及那位年轻掌柜,皆是那走在光阴长河,以另一种方式得以生计无限的“投影”。他之所以能够发现这个地方,与他的几世修行征大道的契机有关。在他如今的记忆当中,从第二世兵解之始,总能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见

    到这些滞留在光阴长河之中的“平凡”之人。

    从这次拜托李榆正之子,那位武运得天独厚,却以打铁默默证道的纯粹武夫,安排的这场“巧合”,便存在试探之意。

    书生知道那位如今地九里村守距人,那位龙虎山“年纪最小”的小天师,在少年身上押注不小,连自身证道契机裨益颇重的半仙兵猩红陶罐都赠予少年,他刘仙侠身为李太易为数不多的朋友之一,不能被一个外人给比了下去。

    这才有了刘仙侠提出陪同,少年李太易的这次行走江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