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庭
字体: 16 + -

第三十五章 庙堂江湖

    这场由书生刘仙侠提议地江湖游行,实则是那位已经仙逝的太和福地守距人李书文早就拟定好地行程,其子九里村村正李榆正奉命唯谨,接任破碎福地“烂摊子”的吕青文龙虎山小天师再锦上添花,才有了这浩浩荡荡一行人共同携手并肩同行。

    达成共识地李太易与刘仙侠二人,便准备走进临时支撑起来地帐篷之中,叫醒那十几个昨晚一定做噩梦了地孩子。

    五只黑布帐篷,密集地在一处平摊地地面之上,李广亮等人为了更好的护其周全,便在这五只帐篷外围洒下石灰,以及从村中名为洛水那座小溪边捡来鸡蛋大小圆润剔透可爱地鹅卵石,以秘术结成一座小型石垒阵。

    昨夜四人虽然召唤出了一位道家仙人分身,以大手段震退那藏在暗处的敌人,但他们几个也受伤颇重。那名体型巨大地阴神再如何神识不清,可也毕竟是一位体魄不输八境巅峰地纯粹武夫,相当于一只脚迈进御风境地阴间曹府酆都。

    四人人受其震动,气血翻腾根基动荡伤得不轻,便听从刘仙侠说与李太易二人守夜,不会再有什么风险,让四人放心调理体内气机。便也占据了一座帐篷,安心调理武夫体内翻滚气血,练气士振荡起伏地气海雪府。

    四人经一夜调理,如今已恢复大半,在刘仙侠挨个去帐篷中叫醒众人时,盘膝而坐地四人便起身,走出帐篷。

    李广亮四人望着弯腰低头,站在帐篷外面,面带笑意轻声唤帐篷里仍在熟睡地孩子姓名的读书人,神色复杂。

    刘仙侠见四人同时出来,冲四人点头示意,笑容温和。

    李太易和刘仙侠分工明确,一人准备早饭,一人组织小学子洗漱。

    在不远处森林中装满两竹筒泉水,步伐轻快只身返回地李太易开始支起锅架烧水。

    待那十几个被寄予厚望,睡眼惺忪地读书人揉着眼睛起来,李广亮四人从简陋驴车上取来铜盆,倒水给几个孩子洗脸时,李太易已经将村民自己凑地精米下锅。

    武纪王朝虽是以武立国,琉璃洲公认地战力不俗兵强马壮甲厚,可不是皇帝陛下搜刮民脂民膏而得来。实则全凭那道重视民生民意,大力维护赞赏百姓农事畜牧地举措,才使得武纪王朝国体威蕴日益见增。

    那位武纪王朝开国荆氏第一任皇帝,之所以放弃大道追寻,甘愿毁掉一身修为境界,推翻历史上国号延续最久的秦氏皇帝,主要是忍受不了那位皇帝治下的乌烟瘴气朝堂,导致一国之地百姓衣不裹体食不果腹。让他们这些圣人子弟做的一些努力辛苦皆白费,生气之下,在福地守距人期满之后,兵临皇城。

    那件在武纪王朝历史上记载地五万人围城,一日破城地传闻,其实被那位荆氏皇

    帝偷偷撰改过,实际上,少数知情人清楚,那位开国皇帝仅仅动用了五千兵力。

    这座由圣人坐镇当家做主地浩然天下,其中存在地条条框框约束凡夫俗子世俗王朝地规矩,也是三座天下之中最多最繁琐的。

    纯粹武夫三境练气士五境以上,不得衣冠龙袍,圣人定下地规律,如有违反,那么等待而来的便是得到圣人诰命地仙人境不听道理的一巴掌。

    这座历代文人贤士辈出,文庙夫子圣人缝缝补补的浩然天下。读书人地位最为尊崇,大道修其远地道家次之。立志超脱五行之外地佛门子弟,排在第三,其余诸如人数最少地诸子百家遗辜,则按照那座功德林中石碑所记载事件评估,气运均占如何,最为公平。

    李太易一行人气氛沉默地吃过简单早饭,便以最快地速度,收拾好行李,开始赶路。

    九里村到和丰县这段路程,在耽搁了昨夜遭人袭击之后,便预计在下午酉时左右,赶在城门关闭之前进城。

    武夫李广亮走在队伍最前方,勘察这勉强能够两辆马车通行地黄土石子驿道路状是否有坎塌,走的最快,途中停地最多。

    以武立国地武纪王朝,在每座县城外十数里均设有驿站,内备狼烟。而和丰县这座位于武纪王朝版图边缘,又地处核心之外地太和福地的小县城,虽是开国皇帝老祖宗地起源之地,千里外又是南海。海外岛屿番邦小国渡船格外厉害,但有武纪王朝户籍地福地圣人坐镇,历代荆氏皇帝陛下对于此地,倒是特别放心,并不担心邻国从此地来犯。

    所以和丰县城外那座小小驿站,在数十年前,因基本没有用到的地方,便被荒废起来,成了狐鼠蛇虫最喜欢居住的草窝。

    李太易与刘仙侠分别乘坐一辆驴车,与车上因路面坑洼颠簸,坐在铺了一层干草却还是硬邦邦地车板之上,摇头晃脑,模样可喜的孩子闲聊。

    李太易在和名叫李静萱的小姑娘聊天,十几人中,少年对这个刚满六岁,说话条理却极为清晰家教极好的小姑娘最是好奇。

    李静萱的父亲,李太易虽然与之同生活在一个村中,打的交道却并不多。只知道住在莲花巷地李静萱一家人皆很少出门,也从来不用下田种地,家中似乎还有两名小丫鬟,几名家仆。除了偶尔有家仆前往打谷场,从那座货铺中换取些日用品之外,就是进城了。

    李静萱还有两个大她十余岁的兄长,大哥名叫李瀺喜,早年便负笈游学,如今不知身在何处,却在每月十五寄信回来,雷打不动。

    二哥在李静萱刚出生时便剃发修佛了,如今在距离和丰县数百里外地一座山涧寺庙之中,吃斋念佛,偶尔下山化缘。李太易记得五年前还是六年前,那位不

    顾家中长辈反对,便毅然决然投身佛门的家伙,回来九里村一趟。

    那时还是放牛娃,个子矮小的李太易骑在牛二背部之上,站在桥头遥遥望了一眼,那位正在跟家人道别,一点都不像出家人该杜绝七情六欲地年轻僧人,天人感应般转头望了一眼,笑容温和地冲牛背之上的他点了点头。

    李太易如今还记得的就只有那只锃亮的脑袋了,那名年轻和尚长啥样,脑海中早已没了印象。

    李太易将包裹解开,从中掏出一颗花寡妇送行时塞到少年手中煮熟了地土鸡蛋,在腿上敲碎拨开,然后递给小姑娘,蛋白晶莹剔透,甚是诱人。

    少年见李静萱不接,于是便笑道:“小静萱啊,你家娘亲怎的就同意让你一个懵童小姑娘出门游学呢?”

    “也不怕伤着磕着碰着了!”

    武纪王朝并未勒另女子不得进入学堂这条规矩,只是女子文人不得入朝堂而已,仅仅只能在秀阁做做学问诗词,闺房之中赛上一赛分个高低。女子读书识字总体来说,只算是一种凡夫俗子无聊之后所得娱乐休闲选项。

    而这四个被福地大道所认定地九里村女一读书人,也许之后的成就未必就像凡夫俗子世俗王朝之中那些世族官衔之女,仅仅限于互相攀比,相互寄托情怀相思那般出不了女子阁楼。

    也是因此,那位九里村现如今地村正,行事在李太易看来相对比较迂腐地中年汉子李榆正,对于女子千里迢迢,负笈游学便没有过多反对言论,而是沉默应对。

    李静萱小姑娘笑容腼腆羞涩的看了李太易一眼,小声道:“是我自己要出来的,阿娘拗不过我,就去找爹帮忙,后来爹就让我跟着学塾里的同窗们一块儿出来长长见识。”

    小姑娘从怀中摸出一张金色手帕,递给李太易,李静萱小姑娘低头酝酿了半晌,才道:“我,我娘说了,静萱找不到要嫁的如意郎君,就不要回去。”

    突然间,这位来自破碎下坠之后,缩水太多地太和福地小姑娘,泫然欲泣。

    李太易一时间有些手忙脚乱,不清楚这名叫做李静萱地小姑娘是何缘由而掉“金豆”,也不晓得该如何安慰。只得学那刘仙侠安慰小时候的自己那样,将手掌放在小姑娘头顶,使劲儿揉了揉。

    这个第一次出家门远游,还未出九里村实体范畴,便有些想家中父母的孩子,手中捏着没有皮儿地鸡蛋,抽噎着抬头看着李太易,泪眼婆娑地道:“师兄,静萱想娘亲亲手做的山跳红烧肉了。”

    李太易与这些读书种子严格意义上来说,算是师从同一人,被叫声师兄不为过,少年便默认了这种叫法。

    “还有,爹爹下棋很厉害的,连村正大伯都不是对手呢。我想看爹下棋。”

    李静萱小姑娘不知为何,在名为李太易的少年跟前,精神不再紧绷,就会放松许多。小闺女与李太易很亲切,这种字迹里透露着亲切的话,令地少年感到有些陌生。

    虽在九里村长大,却一直近乎生存在牛背上地泥腿子放牛郎,弯腰伸手替小姑娘擦了擦眼泪,在这一刻,少年神色温和笑道:“没关系啊,到了和丰县城,师兄给你做。”

    梳着两只朝天辫地小姑娘闻言点了点头,赶紧正襟危坐在快要将屁股颠成两半的驴车板地,问道:“师兄,我们今日能到和丰县吗?县城里有什么好玩的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