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实验的奥秘
字体: 16 + -

11 人类行为的三大划分

    关于人类的行为,许多学者都做了详细的解读。构建了人类行为学的体系。但是上推到10万年以来的人类活动,似乎鲜有提及(在一些书中只有很少的章节)。如何理解这一段人类空白?如何解释人类的大脑与人类活动对自身的影响?基因故事告诉人们生存竞争的残酷。也提醒人们真相总是超出人们的想象。而最终非洲祖先能独霸世界,应该说是生存智慧的胜利。



    《全球通史》中,对生存智慧以赞誉的口吻这样写道:



    “各种生物的进化是通过遗传因子适应环境而实现的,这在更新世气候剧烈变动的时期,表现得特别明显。但是,随着人类的出现,进化过程转向相反方向。不再是遗传因子适应环境——而是人类改变环境以适应自己的遗传因子。”



    “由于人类具备独特的、彻底变革环境的能力,所以不用经过生理上的突变便能很好地应付周围的环境。”



    作者把变革环境的能力称为是“文化”。认为:人类自旧石器时代诞生起,就开始了文化的创造史。并世世代代延续至今。美国科学家诺曼.道伊奇在他所著《重塑大脑》一书中也有类似的观点,他说:“事实上,就是因为它(人类)有改变调整自己的能力,我们才能从更新世中脱身,继续向前进化。他认为“180万年至1万年前,当人类以打猎-采集方式生活时,大脑的行为功能模块通过本质上没有改变的基因被传了下来。因为我们都共享这些模块,所以人性和心理的基本层面是全人类都具有的。”根据此种说法,我们把“认知实验”也视为遗传基因的一个内在的模块也未尝不可。也就是说,人类以“认知实验”的方式建立自己的文明,是因为首先具备了这样的基因内置模块而已。



    那么,在人类的文化史中,怎么来解读与文化有关的人类活动呢?人们是否可以认为“认知实验”就是人类活动的全部?或者说人类所有活动都与“认知实验”有关?



    毛 泽东是一位政治家和伟大的诗人,在哲学上也相当有建树。他的关于人类活动的三个概念: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仍然不失其哲学意义。在此之前,尚无人对人类的历史活动作出划分。也许认为这种划分是没有意义的。但本人认为这三个划分至少基本概括了10万年人类的活动史而不再遗漏。1937年7月毛 泽东发表了他的哲学文章《论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即实践论),在此文章的著名论述中,他第一次提出“生产斗争、阶级斗争、科学实验”三个概念,他写道:??????



    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是社会实践。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如果)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



    毛 泽东用非常简练而透彻的语言通过《实践论》阐明了知和行的关系,阐明了人类总的认知规律。并首先为人类的社会活动情况提出三大方面的分类。“认知实验”作为基于哲学的概念,它所遵循的哲学原理不应该离开《实践论》范畴。但毛 泽东在《实践论》中提及实验一词的状况不多,他是这样提到科学实验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之所以能够作出他们的理论,除了他们的天才条件之外,主要地是他们亲自参加了当时的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的实践,没有这后一个条件,任何天才也是不能成功的。



    你要有知识,你就得参加变革现实的实践。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你就得变革梨子,亲口吃一吃。你要知道原子的组成同性质,你就得实行物理学和化学的实验,变革原子的情况。你要知道革命的理论和方法,你就得参加革命。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



    认识从实践始,经过实践得到了理论的认识,还须再回到实践去。...再用到生产的实践、革命的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实践以及科学实验的实践中去。这就是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的过程,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继续。



    从上述论述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毛 泽东对科学实验的重视。显然他已意识到科学实验对人类发展的影响。意识到科学实验是人们主要实践内容之一。但是实践论的主要议题是知和行的问题,科学实验是作为论据出现的,因此实验概念在实践论中留下了一片空白。此后他再没有任何关于实验方面的专门论述,这多少有些遗憾。是但是在叙述三大活动的关系时,他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的实践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人的认识,主要地依赖于物质的生产活动,逐渐地了解自然的现象、自然的性质、自然的规律性、人和自然的关系;而且经过生产活动,也在各种不同程度上逐渐地认识了人与人的一定的相互关系。一切这些知识,离开生产活动是不能得到的。在没有阶级的社会中,每个人以社会一员的资格,同其他社会成员协力,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在各种阶级的社会中,各阶级的社会成员,则又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结成一定的生产关系,从事生产活动,以解决人类物质生活问题。这是人的认识发展的基本来源。



    人的社会实践,不限于生产活动一种形式,还有多种其他的形式,阶级斗争,政治生活,科学和艺术的活动,总之社会实际生活的一切领域都是社会的人所参加的。....



    在这里,毛 泽东提到生产活动是人类主要的、最基本的活动。“是决定其他一切活动的东西。”其他活动是因它而衍生的,或者是在后期才出现、并逐步丰富起来的。



    “认知实验”又是怎样的活动呢?还记得有个原始人叫“卉”吗?“卉”的行为就叫“认知实验”,而他的同伴照搬他的方法去做,也成功了,却不是“认知实验”性质的了,但我们可以称之为“社会实践”或“生产斗争”。动员几十万人开挖大运河,这是“生产斗争”,其间遇到了未曾遇到的问题,人们想办法去解决,这就要依靠“认知实验”。这里哲学含义是不同的。事实上,人们很难区分人类的三大活动,它们之间有时是并列的关系,有时又是交织在一起的制约关系。但无论怎样,它们又各自存在,按照自有规律运动和变化着。人们的知识都离不开这三大活动并为各自的范畴提供服务。特别是“认知实验”和“科学实验”一脉相承,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不同,具备更为独特的规律。



    从个人角度来理解三大活动,这三个划分犹如建立起三所人生的大学,每个人都将置身其中,成为学有所成的践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