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调酒师
字体: 16 + -

第九十章 以肉入药

    食疗又称食治,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节机体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

    外界通常认为,食物只是为人体提供生长发育,和健康生存所需的各种营养素,最主要的作用无非营养二字。

    其实不然,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

    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这本书的作者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

    按照这种说法,李阳认为,在中医里,食物的医药价值,不正比营养价值还要高一级么?

    他依稀记得,这本书的作者在华夏国医学史上,有着巨大贡献,是一位捍卫与发扬中医学的杰出人物,并在医界被称为是执全国医坛之牛耳者。

    执牛耳者,顾名思义,想必这话肯定是具有一定道理和权威性的。

    况且,食疗也是华夏人的传统习惯,通过饮食来调理身体,强壮体魄,就跟人们健身、减肥一样,既是一种健体行为,也是一种养生之道。

    很多人听到养生二字,估计立马就会想到每天电视里养生频道说不完的那些话题,但在李阳看来,食疗跟电视中那些所谓的养生,有着很大区别和优势。

    对于食疗,有一种经典的说法,叫做食物是人类治病最好的药品。

    在古代,食疗又被称为药膳,简单地说,就是用中药跟一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而成。

    尽管都说是良药苦口利于病,但大部分药膳既不苦,还能治病,且色香味俱全,有时没病的人见了都想尝两口。

    凡膳皆药,寓医于食。

    它既将药物作为食物,又将食物赋以药用,药借食力,食助药威,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既具较高的营养价值,又可防病治病、保健强身,甚至做到人们心中所想的延年益寿的养生之道。

    然在西医看来,凡药就不能是食品,食品则说不准疗效,至于毒就更不用说了。

    李阳并不反对这种说法,相反,认为也是有一定道理的,还是那句话,毕竟是药三分毒嘛……

    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向来是秉着以人为本的标准,而绝非以实验动物为本的标准。

    周知,西医通常以动物模型去检测巴豆的毒性,结果相反,有的小白鼠吃下巴豆不仅不泻肚,而且会越来越发福,所以常令人啼笑不已。

    在李阳看来,这种以鼠为本的做法,就类似于魔兵国境内的巫医拿暗夜猫妖做为实验体一样,不同的是,猫和老鼠是天敌,而抛开这些不相干的。

    这种做法,所得到的客观结果并非万全。

    人都是吃五谷杂粮长大的,都知道它们有益而无害,所以很多人面对食疗,无非就是吃吃看,反正也吃不死人。

    正是如此,很多以身试过的人都对养生一词极为不屑,因为他们试过,所以他们不再相信。

    殊不知,那些试了而又没有看到效果的人,除了有病,更多的还是有钱,有钱但没脑子,所以才会花了大把的钞票,买来一堆没用的药膳,如果是他,他宁肯用这些钱去下馆子。

    有一个词叫庸医,指的就是那些医术低劣,误用药物而害人性命的医生。

    在李阳看来,医术低劣,拿钱不开好药,或者说是不开有利于病人的药的医生,是庸医。

    至于后者,已经不能称之为庸医,那特么叫叫杀人犯!

    关于庸医有一个典故,叫做时来砒霜救人,运去桂枝丧命。

    讲的是一户富贵人家,小妾得了伤寒,便请了当地的名医治疗,经诊才知道是染上了风寒。

    于是,那位名医便选用了伤寒论中的群方之首,桂枝汤。

    鉴于考虑道那户富贵人家的小妾素来体弱,所以他只给他用到五分的桂枝,那富翁拿到了方子,便到当地的药房配药。

    这张药单刚好给了一个新来的学徒调配,学徒看到五分的桂枝,以为是五钱,大手大脚把药抓好。

    富翁提回去后给小妾煎服,想不到第二天小妾就一命呜呼,于是他既悲痛又气愤的向当地衙门告状。

    当地衙门叫来了那个名医对簿公堂,名医相信自己的医术,断定自己的药方不会开错,可是后来经过从残余的药渣中盘查,发现桂枝数量远不止五分,这才知道是药房里新来的学徒配错了药,导致误伤人命,

    最后,药房承担富翁小妾的全部丧失费用,而且还在坟墓旁边建起了一座亭子,这个亭就叫桂枝亭,因为,这件事就是因桂枝而起。

    在多数人看来,可能那名新来的学徒可能才是凶手。

    但在李阳看来,后者充其量只是单纯的直接凶手,有罪,或者说是有错。

    因为若不是那个名医粗心大意,误导了后者,又怎会导致这一悲剧?

    所以,身为间接凶手的名医,才是罪魁祸首。

    医者,乃仁心者,且不光要有仁心,更应该谨慎小心才对,而不管是从医者,还是老板的角度出发,这位自诩名医的医者都相当不称职。

    新来的学徒没经过基本培训就敢让上岗?

    什么名医,简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庸医!

    “说了这么多,你就是为了给我讲这个故事?”

    琼斯夫人无奈的笑了笑,当她认为对方是想让自己开心一些的时候,感到很是欣慰,说:“你刚才说的以肉入药我倒是有些兴趣,不妨打发时间,讲给我听听。”

    “额……”

    李阳挠头道:“以肉入药,就是简单的字面意思,没什么好讲的。”

    “夫人,故事多的是,咱们以后接着讲,现在你先听听我的想法。”

    “什么想法?”

    他正色道:“据我分析,想必您应该是属于气虚质。”

    “气虚质?”

    李阳点头承认道:“在我们家乡,医者认为人有九种体质,就跟泛灵论中的七元素说法一样。”

    他见对方刚欲开口,旋即说:“您先别问这九种体质是什么,我先给您讲讲体质是什么吧。”

    “体质分两种,先天遗传和后天形成,每个人体质不同,有些人在生理状态下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和适应较强,有些较弱,具有很多的差异性,以及发病过程中,对某些致病因子的感染性和疾病发展的倾向性……”

    “额,您老能听明白吗?”

    琼斯夫人点点头,眼睛一闭一睁,仿佛要睡着一样。

    李阳狂汗,道:“说白了吧,就跟兽人和矮人一样,兽人面对邪能污染没太大影响,说明体质很强,矮人则相对较弱,至于正常人类就不用说了,这样您能理解吗?”

    “那你说的气虚质又是?”

    “您是不是其实在昨天之前,也经常感到身体疲乏,气短出汗?”

    后者点点头。

    “且肌肉松软,精神不振,脉象较弱?”

    后者点点头。

    “还易感风寒,康复缓慢,不耐暑湿和……”

    “是是是,小李你快别说了,你说什么我都信,我是气虚质,你是老中医,快救救我。”

    “……”

    李阳:“您先别着急,其实这气虚质的人很好调养,但眼下之急就是先为你镇咳,再这样下去,说不定肺结核就出来了。”

    “肺结核是什么?”

    “肺……我们还是说说以肉入药吧。”

    李阳:“我有一方子,采用的做法就是以肉入药,且是对气虚质的患者对症下药,能先暂时替你镇咳,提神抗疲劳,激发正能量,想不想试试?”

    他忽然很想问一句,乐乎,给广告费么?

    “什么方子?”

    听闻,他淡淡一笑:“乌鸦肉。”

    “乌鸦肉?”

    “哦,也就是黑鸦肉。”

    琼斯夫人:“你……”

    “你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