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隐
字体: 16 + -

第4章 纯天然无污染(上)

    三天后,王正身上的伤已经好了大半,疼痛感基本消失,只有脸上还有淡淡的淤青。

    这是一间十六平米的牛栏屋,以前是专门用来给牛住的,已经废弃了六年之久。

    毕竟在一个每人田土加柴山一起都不到一亩地的地方,因为牛没有地方放,全靠割草来喂,而杂草对粮食的产量又有影响,这样的条件,养一条牛怎么看都是一件辛苦的事情。

    现在这间牛栏屋里面的杂物已经清除掉了,换上的是一排排竹架,竹架五十公分一层,每层都铺满竹板,竹板上面铺着的是牛粪和玉米杆等东西混合制成的培养基。

    看着培养基上面的白色小点,王正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墙上再开几个洞吧,通风不畅容易造成缺氧,营养足够的情况下,氧气越足蘑菇长的越快,过两三天就可以采摘了。”

    杨胖看着墙上两个大洞,有些担忧的说道:“应该差不多了吧,这还滴着水呐,再开几个洞,这土墙就垮了,以后可怎么办啊?”

    王正看了看屋顶挂着的水桶,这是为了保持房间的湿度而准备的,桶低有一个小洞,滴下来的水珠落在一块木板上,再弹向四面八方,足够保持空间的湿度。

    “没事,能坚持个把月就行,现在只是实验阶段,等田里的谷子收了,我们把蘑菇直接种田里面去,那样产量才搞的起来。”

    “可是这样有些可惜了,而且……。”

    “大锅,大锅,下雨了,下大雨了。”

    杨胖劝说的话还没有说完,外面响起了王萱欢快的声音,同时响起的还有暴雨声。

    王正刚走出门口就和王萱撞了一个满怀。

    “小心些。”王正微笑着摸了摸妹妹的头说道。

    “大锅,下大雨了,我们去接鱼吧。”王萱拉着王正的手,一边蹦跳着,一边说道,声音里透着欢快。

    “等会儿吧,等雨多下一会儿,保证田里能发水再去。”王正看了看天后说道。

    “那我先去把东西拿出来,这雨下的这么大,等东西收拾出来就差不多了。”王萱说完一阵风一样冲进了屋里。

    “那我也去收拾一下,等下一起去,这可能是今年最后一次接鱼了。”杨胖说着沿着檐坎向自己家走去。

    “把你家的大壕带上,我们直接去河沟里面拦河。”王正对着杨胖的背影提高声音喊道,说完回堂屋帮妹妹收拾东西。

    等王正收拾好,和王萱一起穿着蓑衣带着斗笠出来,看着杨胖爸杨明也站在了坝子上,身边放着一人多高的竹编大壕。

    见王正看过来,杨明有些无奈的笑了笑,说道:“两个小的也要跟去,看这雨的阵势小不了,去拦河不是开玩笑的,反正下雨也没什么事,干脆我也一起去吧。”

    山城地处丘陵地带,什么是丘陵呢,就向王正所处的地方这样,没有山,也不平,反正到处都是十几米,几十米的落差。

    感谢先贤的勤劳,在这样的地势中造出了一块块落差在几十公分的梯田。

    不知道是谁最先养殖了鲫鱼,之后这种生命力极强的小鱼顺着流水,或顺流,或逆流把鱼卵送进了每一块梯田。

    在这没人电鱼药鱼,农药化肥也极少的年代,只要有水的梯田,就必定有鲫鱼,情况和泥鳅黄鳝差不多,数量却远远超过。

    几人卷着高高的裤腿来到一条小河边,找了一段一米五左右宽的河沟停了下来。

    “水已经涨起来了,我们先把大壕安放好再说。”杨明放下东西对着杨胖和王正说道。

    “那我去接田缺口去了。”王萱知道这里没有她的份,不等王正说什么,拿着一个大撮箕就跑开了。

    看着一人一个小撮箕跟在王萱后面的两个小人,王正赶紧喊道:“带好弟弟妹妹,不准靠近河沟啊。”

    王萱并没有停下来,只是远远地传来了一句:“知道了。”

    王正看着跑远的三人摇了摇头,加入到杨胖父子里面,一起安放大壕。

    两米多长的大壕,开口也接近两米,先把开口放在水里面,并用大个的鹅卵石把口沿压好,下面尽量不要留缝隙,然后用几根稍小的竹竿做骨架把壕身抬起来,最后用一根大竹竿担在壕尾,使其露出水面,竹壕就算安放完成。

    剩下的就是等待了,竹壕的缝隙会把水滤掉,而鱼会被水推到壕尾,竹壕每隔一段都编有倒刺,可以保证不管多大的鱼,进来了就再也逆水游不回去了。

    大壕刚安放好,就开始三三两两的上鱼了,看竹壕的密度,半两的鲫鱼根本别想跑掉,至于更小些的就看运气了,如果刚好从缝隙溜掉算命好,只要挨着了竹篾,身体一撞偏,那么就算只有指甲宽的小鱼,那也是完蛋了。

    看杨胖捡鱼捡的欢快,王正有些感怀的笑了笑,准备去看看妹妹怎么样了,五十岁的心态再去玩十几岁时候的有些,总有些不怎么对味,当然,如果是爱情那种永恒的经典又另论。

    拐过一个斜坡,刚好看见王萱正随着水流追逐着什么。

    斜坡的坡度稍大了些,不太适合梯田的开垦,上面栽种着红薯,边上自然形成的浅水沟有一定的排水能力。

    王萱晃眼间看见了王正,赶紧叫道:“大锅,快,好大一个鲫壳鱼,帮我抓到起,不要让它跑了。”

    王正紧走几步,看准时机用脚扫了一下,把这条逃跑的鲫鱼连带着一些水一起扫在了路上。

    王萱欢呼一声,把鱼抓了起来,对着王正晃了晃,说道:“大锅,看,你就说大不大。”

    “恩,很大。”王正点了点头,同意的说道。这种二两多的野生鲫鱼,哪怕在这样的年代,在稻田里面也是极少见的。

    王正看了看妹妹安放的撮箕之后,扯了把草,一些把缝隙堵了一下,另一些丢在了撮箕里面,说道:“以后接鱼,撮箕里面都放些草,这样鱼就蹦不出来了。”

    “为什么呀?”王萱好奇的问道。

    “因为草很柔软,鱼起跳的时候,借不到力,力气不够自然跳不高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