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9章 和陈望中很像的人
钱副校长的话,让陈望中脑子里不由得浮现出一个熟悉的名字。
韩寒,一个充满争议的时代符号。高中没上完辍学出书,以他的才华在义务教育之外闯出一片天地。
学校应当培养全才还是专才,这个至今没有答案的争议,过去很多年了,也没有一个足够让人信服的结果。
甚至有极端的观点,将上学有没有用这个问题,放在明面上大放厥词。伴随着韩寒的成功,当年的争议更像是一场没有结果的罗生门,但最大受益者是当事人却是确定无误的。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陈望中,至今都记得央视关于韩寒的对话栏目,请了三个考上名牌大学的三好学生,其中就有名噪一时的哈弗女孩刘亦婷。
一边是应试教育的佼佼者,一边是高中没上完走上传统观点唾弃的“离经叛道”那条路的韩寒。鲜明的对比,其中的意味不言自明。
讽刺的是,这三个长在红旗下的五好学生,多年后全都嫁给了美国人。而当年那个应试教育的权威下,“大逆不道”的怪胎,从作家,赛车手,乃至于风生水起的导演,华丽转身。
两人像吗?
陈望中并不觉得两人很像,但异曲同工的意味还是让他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个当年的风云人物。
当年的韩寒能引起巨大争议,无非是高中辍学这条和主流思想背道而驰的路。再加上他在外人眼中极度成功的人生和才华。两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有前者,每年成千上万的辍学者,也没见谁能有韩寒当年的影响力。如果只有后者,那就没什么争议的基础。
正好陈望中两者都具备,引起争议,一朝成名有了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
说不定到时候让老爸出一本《十八岁的商业巨子陈望中》,也在可能大卖几百万册,也圆一下老爸老早就想出书的美梦。
这是个复杂的工程,没有韩寒当年的机缘,陈望中只能自己操作,一步步来,万万急不得。要是能弄巧成拙,那就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和李唯在洛州大学门口告别,已经是下午两点钟了。
钱副校长的顾虑陈望中能明白,一个没上过大学,却在大学演讲的家伙,在世纪末那几年还没有真正解放思想的年代,短时间就是无尽的争议。
回到明丰乳业办公室,俞鸿亮和林丽娟已经提前等在那里。
林丽娟带着一种无法言喻的心情,看着对面的老板:“陈总,初步估计,这个月销售额能有五百万,按照这个势头,下个月破千万也有可能。”
在秦海食品公司工作了六年的林丽娟,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疯狂的业绩增长,而且之前的公司还是奄奄一息,到了破产边缘的明丰乳业。干销售的她很能明白,兵败如山倒在这里也同样适用,那时候做什么都是徒劳。
“这就是我找你们来的原因,产量跟不上了,新建厂房增加产量,现在来不及。我想了想只有找人代工这一条路了,有很多效益不好的厂子,没什么生意,这些人应该会答应合作的事情。”
俞鸿亮自告奋勇,将这事揽下来:“我马上去联系几家先谈谈看。”就算他们有过准备,也小瞧了这波双管齐下的广告威力,产量跟不上订单的速度是早晚的事情。
俞鸿亮走了,还坐在椅子上的林丽娟说了另外的事情:“陈总,你交给我的事情,我尽力而为,能利用曾经的关系招揽到多少人,我心里也没底。”
“没事,有多少算多少,宁缺毋滥。”人力资源方面的事情,如今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替俞鸿亮分担工作,他一个人那么多工作,忙不过来。
林丽娟点头离开办公室,陈望中没有在办公室里待多少时间,这段时间在考驾照,没四五个月拿不到手,上一辈子世纪末的那几年没机会开车考驾照,压根不了解那时候考个驾照有多难。到处跑没有车不方便,还是自己开车来的舒服。
……
“给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
“喝明丰,更年轻。”
这两句广告词,王文秀每次经过巷子口小卖部的时候都能听到。
没有其他人听烦了的漠不关心,时不时停在那里,一听就是半个钟头。
家里要买牛奶也是首选明丰的牌子,串门送礼走亲戚同样也提着明丰的牛奶。
儿子走的时候说过他收购了一家牛奶厂,前几天打电话说新产品上市,四处打广告,王文秀天天盯着电视,街道上四处溜达,没过几天还真看到了小卖部的广告,声音的,平面的都有。
她也尝了新产品的奶,味道确实不错,各种口味都有。
家里的那口子去其他镇上出差办事,说也能看到明丰的广告,以及大大小小的商店琳琅满目的货物。去过东阳县的人更是说,到哪都能看到明丰乳业的产品。
上门做客的人也有人提着这种包装精美的牛奶当做礼品,王文秀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能在自家门口买到儿子公司生产的产品。
很多个晚上睡不着觉,又有很多个晚上做梦在梦里笑醒。
报纸上电视上偶然还能到有关儿子的报道,那可是大地方的电视台报纸啊,那是一般人能上的吗?
老伴儿告诉他,不管是报纸还是电视都是一片赞誉,人见人嫌的广告咱儿子也能弄的让人夸奖。
平时到哪都有人过来打招呼,抱着各种目的人络绎不绝,王文秀每次都搪塞过去,说她做不了主,全都是儿子说了算,真需要帮忙的可以去洛州找自家儿子说说。
林关镇离洛州那么远,真去的估计没有几个,陈望中交代过了,王文秀知道怎么做。
到了娘家王文秀更像是皇太后,没有公婆,那口子上班之后陈家就剩下她一人的王文秀舒服的天天往娘家跑。听自家那口子说,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去县里开会,到处都有人过来搭话,搞的他怪不好意思的。
可这也没办法,出名了总不能关起门来与世无争。
有时候也有想要去洛州看看的念头,不过想想还是算了,她去干什么,给儿子做饭,估计也用不着,那么大企业,还没个食堂啥的。
最让他安心的还是隔山差五的通电话,每次都能听到儿子口中的好消息,譬如营业额又暴涨了。
不懂什么销售额,营业额的王文秀,也能能大概猜出来,那是很多很钱。
韩寒,一个充满争议的时代符号。高中没上完辍学出书,以他的才华在义务教育之外闯出一片天地。
学校应当培养全才还是专才,这个至今没有答案的争议,过去很多年了,也没有一个足够让人信服的结果。
甚至有极端的观点,将上学有没有用这个问题,放在明面上大放厥词。伴随着韩寒的成功,当年的争议更像是一场没有结果的罗生门,但最大受益者是当事人却是确定无误的。
经历过那个年代的陈望中,至今都记得央视关于韩寒的对话栏目,请了三个考上名牌大学的三好学生,其中就有名噪一时的哈弗女孩刘亦婷。
一边是应试教育的佼佼者,一边是高中没上完走上传统观点唾弃的“离经叛道”那条路的韩寒。鲜明的对比,其中的意味不言自明。
讽刺的是,这三个长在红旗下的五好学生,多年后全都嫁给了美国人。而当年那个应试教育的权威下,“大逆不道”的怪胎,从作家,赛车手,乃至于风生水起的导演,华丽转身。
两人像吗?
陈望中并不觉得两人很像,但异曲同工的意味还是让他第一时间想到了这个当年的风云人物。
当年的韩寒能引起巨大争议,无非是高中辍学这条和主流思想背道而驰的路。再加上他在外人眼中极度成功的人生和才华。两者缺一不可,如果只有前者,每年成千上万的辍学者,也没见谁能有韩寒当年的影响力。如果只有后者,那就没什么争议的基础。
正好陈望中两者都具备,引起争议,一朝成名有了不可缺少的客观条件。
说不定到时候让老爸出一本《十八岁的商业巨子陈望中》,也在可能大卖几百万册,也圆一下老爸老早就想出书的美梦。
这是个复杂的工程,没有韩寒当年的机缘,陈望中只能自己操作,一步步来,万万急不得。要是能弄巧成拙,那就是滑天下之大稽了。
和李唯在洛州大学门口告别,已经是下午两点钟了。
钱副校长的顾虑陈望中能明白,一个没上过大学,却在大学演讲的家伙,在世纪末那几年还没有真正解放思想的年代,短时间就是无尽的争议。
回到明丰乳业办公室,俞鸿亮和林丽娟已经提前等在那里。
林丽娟带着一种无法言喻的心情,看着对面的老板:“陈总,初步估计,这个月销售额能有五百万,按照这个势头,下个月破千万也有可能。”
在秦海食品公司工作了六年的林丽娟,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疯狂的业绩增长,而且之前的公司还是奄奄一息,到了破产边缘的明丰乳业。干销售的她很能明白,兵败如山倒在这里也同样适用,那时候做什么都是徒劳。
“这就是我找你们来的原因,产量跟不上了,新建厂房增加产量,现在来不及。我想了想只有找人代工这一条路了,有很多效益不好的厂子,没什么生意,这些人应该会答应合作的事情。”
俞鸿亮自告奋勇,将这事揽下来:“我马上去联系几家先谈谈看。”就算他们有过准备,也小瞧了这波双管齐下的广告威力,产量跟不上订单的速度是早晚的事情。
俞鸿亮走了,还坐在椅子上的林丽娟说了另外的事情:“陈总,你交给我的事情,我尽力而为,能利用曾经的关系招揽到多少人,我心里也没底。”
“没事,有多少算多少,宁缺毋滥。”人力资源方面的事情,如今没有一个合适的人选替俞鸿亮分担工作,他一个人那么多工作,忙不过来。
林丽娟点头离开办公室,陈望中没有在办公室里待多少时间,这段时间在考驾照,没四五个月拿不到手,上一辈子世纪末的那几年没机会开车考驾照,压根不了解那时候考个驾照有多难。到处跑没有车不方便,还是自己开车来的舒服。
……
“给自己一个健康的身体”
“喝明丰,更年轻。”
这两句广告词,王文秀每次经过巷子口小卖部的时候都能听到。
没有其他人听烦了的漠不关心,时不时停在那里,一听就是半个钟头。
家里要买牛奶也是首选明丰的牌子,串门送礼走亲戚同样也提着明丰的牛奶。
儿子走的时候说过他收购了一家牛奶厂,前几天打电话说新产品上市,四处打广告,王文秀天天盯着电视,街道上四处溜达,没过几天还真看到了小卖部的广告,声音的,平面的都有。
她也尝了新产品的奶,味道确实不错,各种口味都有。
家里的那口子去其他镇上出差办事,说也能看到明丰的广告,以及大大小小的商店琳琅满目的货物。去过东阳县的人更是说,到哪都能看到明丰乳业的产品。
上门做客的人也有人提着这种包装精美的牛奶当做礼品,王文秀做梦都没想到有一天能在自家门口买到儿子公司生产的产品。
很多个晚上睡不着觉,又有很多个晚上做梦在梦里笑醒。
报纸上电视上偶然还能到有关儿子的报道,那可是大地方的电视台报纸啊,那是一般人能上的吗?
老伴儿告诉他,不管是报纸还是电视都是一片赞誉,人见人嫌的广告咱儿子也能弄的让人夸奖。
平时到哪都有人过来打招呼,抱着各种目的人络绎不绝,王文秀每次都搪塞过去,说她做不了主,全都是儿子说了算,真需要帮忙的可以去洛州找自家儿子说说。
林关镇离洛州那么远,真去的估计没有几个,陈望中交代过了,王文秀知道怎么做。
到了娘家王文秀更像是皇太后,没有公婆,那口子上班之后陈家就剩下她一人的王文秀舒服的天天往娘家跑。听自家那口子说,不管是在学校还是去县里开会,到处都有人过来搭话,搞的他怪不好意思的。
可这也没办法,出名了总不能关起门来与世无争。
有时候也有想要去洛州看看的念头,不过想想还是算了,她去干什么,给儿子做饭,估计也用不着,那么大企业,还没个食堂啥的。
最让他安心的还是隔山差五的通电话,每次都能听到儿子口中的好消息,譬如营业额又暴涨了。
不懂什么销售额,营业额的王文秀,也能能大概猜出来,那是很多很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