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5章 讲一个故事!
一心伺候着丈夫儿子,整个人生都是陈家小院子的农村大婶王文秀,在她那文化程度不高,也懒得去想那么多短期内无法实现的事情的脑子里,出名无非是盼望着自家那口子,领回一个又一个代表着教师荣誉的红色证书,或者再往大处想点,被县里的主管教育的领导叫进县里,当成一个典型全县通报表扬。
十八岁的儿子,在“读书改变命运”这条路走到尽头之后,王文秀就算有一个当妈的无条件相信自己儿子能出人头地的近乎偏执的执拗,也断然想不到有一天自家儿子,那个考不上大学,注定一辈子碌碌无为的小子,会有今天这般上了报纸,还是洛州数一数二的报纸的待遇。
在王文秀粗浅的认识里,想出名,上报纸,成为名人,那大概只有顶天绝顶聪明,运气逆天的那种牛人才会有的待遇。要不然便是干了杀人放火,那样轰动的大案子,才会有机会在报纸上露次脸。儿子自己生的,她身上掉下的肉,几斤几两,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天赋,当娘的门清。上学都不行的人,这辈子能出息到哪去,这便是王文秀这一代人再明显不过的定论。
整张报纸王文秀足足看了半个小时,一字不漏,那张显现着不多皱纹的脸,古怪的像是一个苹果分成两半,说不清道不明。
放下报纸的王文秀多看了几眼陈望中,同样是古怪的表情一言不发。
面前的儿子或许早该观察到他不一样了,可如今她仿佛在报纸上看到了两个完全让当娘的王文秀都未曾见过的陈望中,陌生而遥远。
文化不高,只是在一个教师家庭里熏陶了二十多年,看一份报纸所要的识字量好知识储备,王文秀足够具备。
报纸上的报道也没复杂到让王文秀看不懂的程度,砖窑的拔地而起是她的亲身经历。水泥厂的出现,几百万的投资,让王文秀在难以置信的同时,将一个当母亲的心情演绎到极致。
报纸上总不能是假的,她高兴,打心眼高兴。不管儿子怎么办到的,钱娜来的,能上了报纸,大肆宣传,总不会是歪门邪道。问东问西,让陈望中说出个一二三,经受过磁卡的六十万钞票的刺激,砖窑拔地而起惊喜,王文秀有足够的耐心听着这个儿子去说属于他的荣耀。
这样的陈望中纵然陌生,却也在适应之后一切如初。
可另一方面,自己的儿子,在报纸上通过谈话的方式勾勒了一个完全不同的陈望中。
“我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普通的人民教师,母亲是一个含辛茹苦的家庭妇女。我没什么大的天赋,也没有让人羡慕的机缘。从小总惹事,被父母揍过。上学也不成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高考落榜,十八岁的年龄一无是处。到了这个时候,我的人生已经注定了。跟着镇上的人出门打工,赚每个月几百块的工资。再过几年,娶妻生子,为了养家糊口出门打工,不断的重复着这个过程,也重复着大多数人平庸的一生。”
“但我不甘心,不甘心就这样一辈子是个打工的。如果我不知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或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活下去,最后的结果确实是注定的。我想过怎么改变现状,却发现再美好的理想也要经过现实的检验。父母帮不了多少,他们只能保证我饿不了,冷不着,安安稳稳过一辈子,当父母的也算是尽到自己的职责了。那时候我就在想,人生真的要变成这样吗?于是一个人去了东阳县,赌了一把有了第一桶金。”
“有了开始,便有了后来的砖窑,东阳县的水泥厂,投资几百万的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哭过,没人理解,包括自己的父母,身边的所有人。可哭有什么用,我要靠着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明天,很多事可以在乎,很多事也可以不在乎。老天垂怜我成功了,让我明白了成功就在失败的隔壁。如果你没有足够幸运,那只有足够努力。不同的信念,决定不同命运。只有突破自己才能超越自己。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绝不能一无是处……”
怔怔的一字一句看完的报纸的王文秀,眼泪滴答在桌子上,难过,惭愧,不知所措。
她认认真真,兢兢业业的伺候着儿子,没有让他饿着,没有冻着,生活上无微不至到让王文秀觉得自己这个当母亲的什么都做了,也足够自豪自己确实对的起母亲两个字。
可谁能想到,她竟然不知道这个儿子心中所想,不知道他的委屈,不知道他的野心,也更不知道这个孩子从一开始就有的不甘于平庸。
失职和失败像是两块坚硬的铁块,堵在王文秀心口。
俞鸿亮不知所措,想着要说些什么,却无从开口。直到陈望中那没心没肺的笑声,很突兀的惊醒两人。
陈望中哈哈一笑:“妈,假的,我在讲故事呢。一个成功的人需要一个精彩的故事去佐证,你说一千遍一万遍自己很牛逼,远不如一个精彩的故事那么有说服力。”
陈望中确实在讲故事,不管是俞鸿亮和王文秀恐怕都很难想象,二十年后一个屁大点的选秀,一个不知道哪个犄角旮旯的选手总会哭着鼻子讲故事;更不用说那些已经功成名就的家伙,个个都是著书立传,为自己的辉煌编织一个好听的故事。
赶紧三两下擦干净眼泪的王文秀眼睛瞪得大大的:“啥意思?”
“妈,要出名,要名声,就算有着最厉害的口才大吹特吹,说自己如何如何牛逼,效果不行。那如果换一种方式,将自己的经历变成一个精彩的故事,添油加醋,通过有意思的话语,勾勒出一个所有人眼中‘真实存在’的人,哪个效果好一目了然,很清楚了吧?打个比方,一个要饭的,走到大街上,她哭天喊地的说,我爹娘死了,孤身一人,十几天没吃饭,怎么惨怎么说。另一个要饭的,她也是哭着说,八岁死了爹,十岁被继父赶出家门,一个人流浪世界。成年了碰到了好心人,跟着他回家,却发现他是个人贩子被卖了。卖到的那家人天天打她,生了儿子,找个机会带着孩子跑出来。半路上孩子被狼叼走了,她追了五天五夜,发现几块骨头,含着泪埋了骨头,一个人到处流浪……”
那一刻,不管是只有小学文化的家庭妇女王文秀,还是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的西北汉子俞鸿亮,就好像刚出生的孩子第一眼看到这个世界,惊喜,不明所以,所有的一切都是陌生的。
十八岁的儿子,在“读书改变命运”这条路走到尽头之后,王文秀就算有一个当妈的无条件相信自己儿子能出人头地的近乎偏执的执拗,也断然想不到有一天自家儿子,那个考不上大学,注定一辈子碌碌无为的小子,会有今天这般上了报纸,还是洛州数一数二的报纸的待遇。
在王文秀粗浅的认识里,想出名,上报纸,成为名人,那大概只有顶天绝顶聪明,运气逆天的那种牛人才会有的待遇。要不然便是干了杀人放火,那样轰动的大案子,才会有机会在报纸上露次脸。儿子自己生的,她身上掉下的肉,几斤几两,什么样的能力,什么样的天赋,当娘的门清。上学都不行的人,这辈子能出息到哪去,这便是王文秀这一代人再明显不过的定论。
整张报纸王文秀足足看了半个小时,一字不漏,那张显现着不多皱纹的脸,古怪的像是一个苹果分成两半,说不清道不明。
放下报纸的王文秀多看了几眼陈望中,同样是古怪的表情一言不发。
面前的儿子或许早该观察到他不一样了,可如今她仿佛在报纸上看到了两个完全让当娘的王文秀都未曾见过的陈望中,陌生而遥远。
文化不高,只是在一个教师家庭里熏陶了二十多年,看一份报纸所要的识字量好知识储备,王文秀足够具备。
报纸上的报道也没复杂到让王文秀看不懂的程度,砖窑的拔地而起是她的亲身经历。水泥厂的出现,几百万的投资,让王文秀在难以置信的同时,将一个当母亲的心情演绎到极致。
报纸上总不能是假的,她高兴,打心眼高兴。不管儿子怎么办到的,钱娜来的,能上了报纸,大肆宣传,总不会是歪门邪道。问东问西,让陈望中说出个一二三,经受过磁卡的六十万钞票的刺激,砖窑拔地而起惊喜,王文秀有足够的耐心听着这个儿子去说属于他的荣耀。
这样的陈望中纵然陌生,却也在适应之后一切如初。
可另一方面,自己的儿子,在报纸上通过谈话的方式勾勒了一个完全不同的陈望中。
“我生长在一个普通的家庭,父亲是普通的人民教师,母亲是一个含辛茹苦的家庭妇女。我没什么大的天赋,也没有让人羡慕的机缘。从小总惹事,被父母揍过。上学也不成器,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高考落榜,十八岁的年龄一无是处。到了这个时候,我的人生已经注定了。跟着镇上的人出门打工,赚每个月几百块的工资。再过几年,娶妻生子,为了养家糊口出门打工,不断的重复着这个过程,也重复着大多数人平庸的一生。”
“但我不甘心,不甘心就这样一辈子是个打工的。如果我不知道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或者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活下去,最后的结果确实是注定的。我想过怎么改变现状,却发现再美好的理想也要经过现实的检验。父母帮不了多少,他们只能保证我饿不了,冷不着,安安稳稳过一辈子,当父母的也算是尽到自己的职责了。那时候我就在想,人生真的要变成这样吗?于是一个人去了东阳县,赌了一把有了第一桶金。”
“有了开始,便有了后来的砖窑,东阳县的水泥厂,投资几百万的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事情。我哭过,没人理解,包括自己的父母,身边的所有人。可哭有什么用,我要靠着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明天,很多事可以在乎,很多事也可以不在乎。老天垂怜我成功了,让我明白了成功就在失败的隔壁。如果你没有足够幸运,那只有足够努力。不同的信念,决定不同命运。只有突破自己才能超越自己。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绝不能一无是处……”
怔怔的一字一句看完的报纸的王文秀,眼泪滴答在桌子上,难过,惭愧,不知所措。
她认认真真,兢兢业业的伺候着儿子,没有让他饿着,没有冻着,生活上无微不至到让王文秀觉得自己这个当母亲的什么都做了,也足够自豪自己确实对的起母亲两个字。
可谁能想到,她竟然不知道这个儿子心中所想,不知道他的委屈,不知道他的野心,也更不知道这个孩子从一开始就有的不甘于平庸。
失职和失败像是两块坚硬的铁块,堵在王文秀心口。
俞鸿亮不知所措,想着要说些什么,却无从开口。直到陈望中那没心没肺的笑声,很突兀的惊醒两人。
陈望中哈哈一笑:“妈,假的,我在讲故事呢。一个成功的人需要一个精彩的故事去佐证,你说一千遍一万遍自己很牛逼,远不如一个精彩的故事那么有说服力。”
陈望中确实在讲故事,不管是俞鸿亮和王文秀恐怕都很难想象,二十年后一个屁大点的选秀,一个不知道哪个犄角旮旯的选手总会哭着鼻子讲故事;更不用说那些已经功成名就的家伙,个个都是著书立传,为自己的辉煌编织一个好听的故事。
赶紧三两下擦干净眼泪的王文秀眼睛瞪得大大的:“啥意思?”
“妈,要出名,要名声,就算有着最厉害的口才大吹特吹,说自己如何如何牛逼,效果不行。那如果换一种方式,将自己的经历变成一个精彩的故事,添油加醋,通过有意思的话语,勾勒出一个所有人眼中‘真实存在’的人,哪个效果好一目了然,很清楚了吧?打个比方,一个要饭的,走到大街上,她哭天喊地的说,我爹娘死了,孤身一人,十几天没吃饭,怎么惨怎么说。另一个要饭的,她也是哭着说,八岁死了爹,十岁被继父赶出家门,一个人流浪世界。成年了碰到了好心人,跟着他回家,却发现他是个人贩子被卖了。卖到的那家人天天打她,生了儿子,找个机会带着孩子跑出来。半路上孩子被狼叼走了,她追了五天五夜,发现几块骨头,含着泪埋了骨头,一个人到处流浪……”
那一刻,不管是只有小学文化的家庭妇女王文秀,还是经历过人生大起大落的西北汉子俞鸿亮,就好像刚出生的孩子第一眼看到这个世界,惊喜,不明所以,所有的一切都是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