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转西游
字体: 16 + -

第145章 八角琉璃(上)

    唐僧也是好不容易才睡着了,却在梦里见到一个浑身湿漉漉的家伙。看上去那家伙像个有钱人,衣着华丽貌似是个国王。不过这个国王看起来有些狼狈,乱糟糟的头发湿漉漉的衣服,就像是刚淋过一场大雨似的。

    浑身湿漉漉的国王向唐僧诉苦,说他是距离宝林寺不远的乌鸡国国王。五年前跟一位终南山道士结为兄弟,只因那位道士擅长呼风唤雨,可以保乌鸡国风调雨顺。

    唐僧说:“那这是好事呀。”

    乌鸡国国王说:“刚开始我也觉得这是好事,只要是有利于我乌鸡国的百姓。莫说是跟他结为兄弟,就算是让他来做这国王也未尝不可。可是,我怎么都没有想到,他竟然真的觊觎我的王位。”

    从八年前开始,乌鸡国便逢大旱,这一旱就是三年,一直到五年前那个终南山道士出现。乌鸡国王以为遇到了希望,那道士也的确给乌鸡国带来了风调雨顺。但是在三年前,那道士将国王骗到后花园中,将其推入井里给淹死了。

    说起这档子事,也已经过去整三年了。一听说乌鸡国国王被淹死三年了,唐僧本能的后退了两步。他刚才可没发现,自己是在跟一个死人说话。

    国王说:“长老莫怕,我并不是来害你的,只是想请你帮一个忙。”

    唐僧说:“施主,你既然已经死了三年,即便有未了的心愿也该找阎王,找我做什么呢?”

    国王向唐僧诉苦,只因他被那道士丢入琉璃镜中。他的冤魂根本就入不了地狱,这事儿他曾不止一次跟负责这片的城隍老爷说话。可人家城隍老爷说了,让他趁早死了这份心,因为那道士本事很大。

    城隍不敢管他的闲事,只因那道士跟十殿阎罗称兄道弟,关系好得很。城隍也是好心,所以才会再三劝说国王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不如早早投胎算了。

    唐僧不解“既然连城隍都管不了,那我一个凡人能帮你做什么?”

    国王说:“唐长老当然帮不上忙,可唐长老的大徒弟可以。”

    唐僧说:“你是说悟空?”

    听国王这么一说,唐僧总算回过味来了。要说连城隍都不敢管,那道士跟十殿阎罗称兄道弟,凡间着实没人能管此事了。可他唯独少算了一个人,一直自称五百年前闹过天宫的悟空,或许这事儿他有办法。

    国王自然也是有人指点,否则也不会在这个时候来找唐僧。为了让唐僧好办此事,国王临走之前特意留下一件信物。

    国王化作白烟消失在唐僧面前,唐僧也突然从梦中惊醒。眼前早已没了一切,身旁是正在打着呼噜的八戒和沙悟净,和闭着眼打坐的悟空。

    “徒弟,徒弟!”

    被吓出一身冷汗的唐僧醒了,睁开眼第一件事就是喊徒弟。首先被喊醒的是悟空,然后悟空把八戒和老沙也给喊了起来。

    八戒这会儿正做美梦的,刚做到关键时刻,就被悟空给喊醒了。这会儿八戒是一万个不乐意,只能被悟空拖着去见唐僧。

    原本唐僧以为自己做了个梦,可当他看到放在桌上的信物,就肯定了自己刚才确实见到了乌鸡国的国王。

    唐僧把梦里的场景说了一遍,然后询问悟空这事儿能不能办。在悟空这儿哪里会有不能办的事儿,莫说是一个跟十殿阎罗称兄道弟的道士,就算是跟玉帝平起平坐他也敢管。

    按照国王的意思,他们首先要将此事告知国王的儿子,也是就乌鸡国的太子殿下。还是国王考虑问题比较全面,若是按照唐僧的意思,直接去乌鸡国把那道士抓起来就是了。

    悟空否决了唐僧的提议,并告诉唐僧,如果他们真那么做了,到最后倒霉的只能是他们自己。毕竟这里是凡间,他们要对付的是当今的乌鸡国国王。先不管他的真实身份是什么,现在他就是乌鸡国的国王。

    凡事都是需要讲证据的,如果这会儿他们去指认国王,说他在三年前谋杀了真正的国王。一定不会有人相信他们的话,甚至会把他们当成歹人给抓起来。

    最后,唐僧听取了悟空的建议,按照悟空的计划进行。先让悟空去乌鸡国查看一番,然后再将乌鸡国的太子引到宝林寺。之后由悟空变成小人儿,将此事告知太子殿下。他若信了那便罢了,他若不信那就再让他看信物。

    而后,悟空一早便去了乌鸡国都城,在城里转了好半天。最后才发现太子殿下,刚好那会儿太子殿下出城狩猎。悟空引他到了宝林寺,见到了等在那里的唐僧。

    宝林寺所有僧人全都跪拜太子殿下,唯有唐僧立而不拜。这一幕可惹恼了太子殿下,上前两步抓住唐僧的袈裟,质问道:“和尚,见到本殿下你为何不跪?”

    唐僧说:“贫僧自懂事起,只跪过三种人,而你却不在其列。”

    太子殿下道:“哦,哪三种人?”

    唐僧说:“生我者,母亲。养我者,师父,度我者,佛祖。”

    太子闻言大笑,却并未再刁难唐僧。这三年他一直有些疑惑,奈何身边并无知心之人,故而一直闷在心中。

    见太子要走,唐僧突然说道:“身为一国太子,却不能至真至孝,难道太子殿下不觉得惭愧吗?”

    太子本已走出大殿,却又转身回到唐僧面前,问道:“长老何出此言?”

    唐僧说:“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若太子真想知道,请跟贫僧到偏殿一叙。”

    有这么多人跟着太子,唐僧自然不能在这种场合下谈论正事。于是他带太子到了偏殿,只准太子一人跟他进去。

    对于太子的心病,唐僧一语道破。

    “三年不曾见过母亲,是不是倍感思念?”唐僧说道。

    太子闻言一愣,随即厉声问道:“你到底是什么人?怎么会知道这些?”

    唐僧向太子解释:“殿下不要惊慌,贫僧既然能知道这些,自然有贫僧的道理。如果你真想知道,不如打开这个盒子。”

    盒子里放着的是变成小人儿的悟空,他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立帝货。并安排唐僧向太子殿下这趟介绍他,说他可以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天地之间就没有他不知道的事儿。

    太子打开锦盒,一个巴掌大小的小人儿从里面跳了出来。太子看着很是新鲜,于是就问了立帝货几个问题。

    李帝国一直答非所问,却总能在关键时刻让太子吃惊。他不仅可以说出太子最近三年来的遭遇,甚至还可以说出太子心中所想到的疑点。其实他早就怀疑过现在正为国王了,可身为太子他又不能这样去做。

    纠结和犹豫让太子倍感煎熬,所以当他听立帝货说当今国王不是真的。是当年那个终南山道士所变之时,太子的第一反应是喜,而后才是大怒。

    喜的是终于有人跟他想的一样了,怒的是竟然有外人能够猜出这种事。这若是被传了出去,那他们乌鸡国皇室的尊严往哪儿放。

    “你说是假的就是假的?你有什么证据?”太子这般问立帝货。

    立帝货说:“证据?你难道不就是最好的证据?这三年来你的感受不就是最好的证据?他不让你们母子相见,难道不就是最好的证据?”

    立帝货的反问让太子无言以对,他不敢承认这些却都是事实。这也是最让他想不通的一点,为何这三年他的父王跟以前有如此大的反差。

    以前的父王跟母后恩爱有加,以前的父王对他特别严厉,但再严厉也是慈父。从三年前开始,以前那个父王就像是消失了一样,不仅再也没有跟他这个太子谈过心,甚至还下旨让他们母子分离,不准他去见母后。

    那些让他们母子不能相见的理由,在太子看来全部都是扯淡。他也曾不止一次的去质问父王,希望可以得到一个合理的解释。但他每次都被父王身边的侍卫赶走,说是国王有要事在身谁也不见。

    看到太子有些迟疑,立帝货从桌上跳到地面,然后变回了原来的模样。悟空刚显出真身,就把太子给吓得半死。若不是唐僧在一旁解释,怕是太子早就逃出偏殿了。

    既然单凭这些不足以让太子相信这一切,悟空只能将国王给唐僧的信物拿出来了。太子双手颤抖接过信物,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

    那可是他们父王跟母后的定情信物,以前他父王每天都会戴在山上的。三年前的一天,他突然发现父王身上没了这件信物。所以他就问父王,那时父王只说不知道丢哪儿了。从那时起,太子就再也没有见到父王戴过这件信物。

    回想起这三年来的种种,此时太子的心里有一万个不解。但现在还不是跟他解释这一切的时候,因为他依然不敢确定唐僧跟悟空说的是真是假。

    “东西就在你手里,如果你还不敢确定,有一个人可以帮你。”悟空说。

    太子楞了一下,然后将信物放入怀中,推开殿门向外走去。悟空上前拉住太子,附在耳边跟太子说了两句。

    而后太子下令,所有人都在宝林寺等着,他要出去办一件事。

    而后,太子孤身一人离开宝林寺,纵马朝乌鸡国都城而去。

    看到唐僧一脸不解,悟空笑着跟他解释了一下。其实也没什么,不过是让太子去找那个他最信任的人罢了。他跟唐僧说了那么多,太子不还是表示怀疑么。

    怀疑是很正常的,毕竟这可不是一件小事。看似只关系到他们一家三口的幸福,实际上已经关系到了整个乌鸡国。

    “悟空,你觉得他会得到想要的答案么?”唐僧说。    悟空点了点头,说道:“一定会的,他可以不相信咱们的话,却不会不相信他母后的话。我相信他母后这三年跟他的感受一样,只要见到就能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