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世外桃源(三)
店家喝了一口茶水,说:“直接攻击肯定是不行的。你是看到的,两山之间很狭窄,白龙江从中间流过,江水很急。在那个年月,可以说只有一条羊能走的路,如果一人堵在对面,另一个人是走不过去的。”
“那就叫一夫当关,万夫莫过。”鲜怡俊说了句名言。
“腊子口两面的山上是没有小道的,有也是采药人经过的线路,外面人是不知道这条线路的。”
“这条线路好走吗?”
“说是线路,其实是大概的方向,没有路的,只不过能到达山顶。”
“我明白了,从别的方向走很容易碰到绝路,那一带悬崖绝壁多。”
店家接着说:“你说的对。在本地人的指引下,一个小红军好不容易爬上山顶,放下绳子,红军一个个手拽绳子爬上山顶,这才把腊子口攻破。”
“那个小红军立了大功了,”鲜怡俊赞叹,“那么高的山顶,他也能爬上去,真了不起。”
“听说这个红军是南方人,从小跟上父亲爬山采药。”
“不知道这个小红军后来怎么样了?”
“那就不知道了,很有可能到了延安,以后大有出息。”
“可能当了大官。但愿他还健在。”
“健在是啥意思?”
“就是还活着。”
“像他这样的人肯定能长命百岁。”
“那是肯定的。”
晚饭后,鲜怡俊走出小店,漫步村道。
晚霞悬挂空中,众山峰光辉灿烂;此时的村子是一天最热闹的,许多房顶冒着袅袅炊烟,空间飘荡着歌曲音乐;偶尔,妇人呼唤小儿的声音盖过一切声响。柴门前、墙根下,村民三五成群,或立或站着暄话,小儿们在一旁追逐玩耍;女儿媳妇们来往村道,有的担水,有的背背斗扛农具;她们五步一立站,三步一回头,相互和气地打着招呼,或说上几句家常话,显得那么悠闲和谐。
鲜怡俊不觉看呆了,胸中的那份羡慕,那份惬意,无法用语言形容。他在农村插队两年多,从来没有发现这样的村庄,世上有这样的村庄吗?是不是在梦幻里?生活在这里该有多幸福啊!当什么工人,远不如在这里当农民的好。上天啊,假如有来世,下辈子就让我托生在林畔,我那里都不想去了,一生一世生活在这样的地方!
第二天,鲜怡俊睡到八点多才起床。他跑到河边洗了脸,走在村道上,欣赏早晨明媚的风光。
店家儿子跑来叫鲜怡俊回去吃饭。男店家一见客人就说:“你怎么一起来就不见了,到那里去了?”
“我想好好看看这地方
“山林里有啥好看的,岷州城才有看的。”
“你去过城里?”
“没有。早就想去浪就是太远。”
“等以后通了班车,请你去我家做客。”他说这话时心里有点虚,几乎没有可能。
店家叹口气说:“要是班车能通就好了,啥时才能通班车哦。”
鲜怡俊答不上来,说着宽人心的话:“现在形势这么好,建设这么快,这里通班车是迟早的事。”
店家道:“太偏僻了,深山老林的,开路难哪。”
鲜怡俊道:“只要公家要修路,没有办不到的。就是打隧道也没啥难的。”
“能打洞就好,只有打洞才能把路修进来。”
“这里能打几个洞,听说宝成铁路一路的洞数都数不清。”
“这辈子能坐一次火车就好了。百年后到了阴间也给先人们说说。”
“坐火车小事一桩,你要想着坐飞机。”
“我不敢坐飞机,那么高掉下来怎么办?要坐也要娃们都成人了坐,那时候死活没关系。”
鲜怡俊笑了:“这你把心放宽,报纸上说飞机的安全系数比汽车火车大。”
“啥意思?我听不亮清。”
“就是说坐飞机比坐火车汽车安全。”
“真的吗?”
“报纸上能胡说吗?”
沉默了一会,鲜怡俊又想不通了:“要是经常像我这样的人住店,你们挣什么钱,只有赔钱了。”
店家说:“这里边远得很,外人谁来呢。过往住店的大都是熟人,就是欠上一两晚上的店钱,下回再来就补上了,有时忘了就算了。”
“那你们岂不赔钱?”
“赔啥钱,炕又睡不塌。”
鲜怡俊羡慕地说:“生活在这里真是幸福。”
“山林地方好个啥,就算好也好不过岷州城,听说城里热闹得很。”
鲜怡俊一直等到中午,也没见有人来叫他坐车。
店家说:“这时候没车,下午也就没车了。你把心安下呆着。”
客人道:“我到想一直坐下去当农民,就是不成。”
店家道:“说笑话呢,放着工人不当,还想当老农民。”
鲜怡俊感慨地说:“现在当农民多自由啊,想干啥干啥。”
店家说:“说得也是啊。以前生产队时,队长把你管着呢,他让你干啥就干啥,不敢不服从。”
鲜怡俊道:“我在农村插当知青,知道生产队的事,有的事很麻烦的。”
店家叹口气说:“现在情况好多了,可下地干活时免不了的。还是拿工资好啊,一月一个天熟(收成)。”
吃过午饭,鲜怡俊睡了一会,感觉精神了许多。他走出院子,来到大路上,静悄悄的,只有几个少儿玩耍,几只鸡鸭觅食。放眼望去,一片一片的庄稼延伸到山脚下,田地里人影晃动。
鲜怡俊沿着河道朝前走着,想着心事边欣赏着风景,不知不觉离村庄远了。
太阳高挂空中,阳光洒在河面闪烁着点点金光;寂静的空间传来说笑声……。
一块较大的洋芋地里,七八个妇人蹲着锄草。
鲜怡俊觉得纳闷,现在土地都承包个人了,难道这地方还不知道?大家还像在农业社一起劳动?他想走过去问,又觉得不合适,一个男人那能随便向年轻的陌生女性问话,如果问话,对方也许答话,也许不理睬。这是这一带的风俗,也可以说是传统思想。同在一个县生活,这一点鲜怡俊还是知道的。
鲜怡俊继续往前走,来到一小块大豆地里,看见一中年男子和一中年妇人席地而坐。一旁放着暖壶,还有杯子和馒头。
鲜怡俊很想和男子说说话,了解一些情况,看他们用餐,就不便打照呼了,想径直走过去。
“城里人,过来喝茶!”男子热情地招呼。
鲜怡俊只得走过去坐在田埂上,搭话道:“这里到处是泉水,还用得着从家里提水吗?”
“泉水不能泡茶。茶水喝习惯了,泉水是好喝,但不解乏。”男子笑道。
女人歉意地说:“没拿多余的杯子。”
鲜怡俊忙说:“我不渴,刚才喝过泉水了。这里的泉水真是甜。”
男子自豪地说:“不光你这么说,外面来的人都这么说。”
鲜怡俊感慨道:“真是好地方。”
女人道:“再好也是深山老林,那有城里好。”
“各有各的好,”鲜怡俊问,“你们去过城里吗?”
男子道:“没有,太远了。别看这么大村庄,去过县城的人掐着指头就能算出来。”
女人插言道:“你吃馒头。”
“我不饿,”鲜怡俊问,“你们这里土地没有承包吗?”
男子有点意外:“承包了呀。”
“那为啥那片洋芋地里有那么多的人干活?”
男子说:“我们村里就是这么的,像这块田地小,一家人干就行了。一亩以上的地里大家一起干活。”
“土地承包了还一起干活?”
男子补充道:“是这样的,人多了热闹,干活有精神。今天给你家干活,明头又给他家干活。”
“原来这样啊。看来你们村里人和人关系都不错。”
“那是肯定的了。男子道。
鲜怡俊还是有点不解,追问:“有没有闹矛盾的?”
“啥叫闹矛盾?”男子问。
“就是吵嘴打架,相互不说话,见了如仇人。”
男子摇摇头说:“没有,我从小到大没有听说过谁家有这样的事。”
女人道:“我也没有听说过。大家在深山老林过日子,和和气气的多好,何必要生气呢。”
鲜怡俊听了俩人的话,反倒觉得不好意思,又说了一会闲话,他告别了。
一道较高的田埂边,一位阿婆半坐半蹲着拔草。
鲜怡俊走过去打招呼:“阿婆,给猪拔草呀?”
阿婆抬起头,阳光照得眼睛眯成了缝。她把手搭在额头上,脖子上戴着银子镶边的珊瑚玛瑙。
鲜怡俊顿时有一种亲切感,带着惊喜的口吻说:“阿婆,你是藏家人?”
阿婆一脸的慈祥,微笑道:“嫁了汉家,就成汉人了。”
“汉家人还带这个?”他指了下阿婆的脖子。
“这是外阿婆留给我阿妈的,阿妈又给了我,戴着有个念想。”
“娘家在哪里?”
“腊子里。”
鲜怡俊想起那天在磨房见到的情景:很多藏家男女青年头上插着花或手里拿着花,唱着歌出现在瀑布两旁,仿佛从天而降,他们在干什么呢?……
发这样的章节多安全啊,不会让作者提心吊胆。哈哈!
(本章完)
“那就叫一夫当关,万夫莫过。”鲜怡俊说了句名言。
“腊子口两面的山上是没有小道的,有也是采药人经过的线路,外面人是不知道这条线路的。”
“这条线路好走吗?”
“说是线路,其实是大概的方向,没有路的,只不过能到达山顶。”
“我明白了,从别的方向走很容易碰到绝路,那一带悬崖绝壁多。”
店家接着说:“你说的对。在本地人的指引下,一个小红军好不容易爬上山顶,放下绳子,红军一个个手拽绳子爬上山顶,这才把腊子口攻破。”
“那个小红军立了大功了,”鲜怡俊赞叹,“那么高的山顶,他也能爬上去,真了不起。”
“听说这个红军是南方人,从小跟上父亲爬山采药。”
“不知道这个小红军后来怎么样了?”
“那就不知道了,很有可能到了延安,以后大有出息。”
“可能当了大官。但愿他还健在。”
“健在是啥意思?”
“就是还活着。”
“像他这样的人肯定能长命百岁。”
“那是肯定的。”
晚饭后,鲜怡俊走出小店,漫步村道。
晚霞悬挂空中,众山峰光辉灿烂;此时的村子是一天最热闹的,许多房顶冒着袅袅炊烟,空间飘荡着歌曲音乐;偶尔,妇人呼唤小儿的声音盖过一切声响。柴门前、墙根下,村民三五成群,或立或站着暄话,小儿们在一旁追逐玩耍;女儿媳妇们来往村道,有的担水,有的背背斗扛农具;她们五步一立站,三步一回头,相互和气地打着招呼,或说上几句家常话,显得那么悠闲和谐。
鲜怡俊不觉看呆了,胸中的那份羡慕,那份惬意,无法用语言形容。他在农村插队两年多,从来没有发现这样的村庄,世上有这样的村庄吗?是不是在梦幻里?生活在这里该有多幸福啊!当什么工人,远不如在这里当农民的好。上天啊,假如有来世,下辈子就让我托生在林畔,我那里都不想去了,一生一世生活在这样的地方!
第二天,鲜怡俊睡到八点多才起床。他跑到河边洗了脸,走在村道上,欣赏早晨明媚的风光。
店家儿子跑来叫鲜怡俊回去吃饭。男店家一见客人就说:“你怎么一起来就不见了,到那里去了?”
“我想好好看看这地方
“山林里有啥好看的,岷州城才有看的。”
“你去过城里?”
“没有。早就想去浪就是太远。”
“等以后通了班车,请你去我家做客。”他说这话时心里有点虚,几乎没有可能。
店家叹口气说:“要是班车能通就好了,啥时才能通班车哦。”
鲜怡俊答不上来,说着宽人心的话:“现在形势这么好,建设这么快,这里通班车是迟早的事。”
店家道:“太偏僻了,深山老林的,开路难哪。”
鲜怡俊道:“只要公家要修路,没有办不到的。就是打隧道也没啥难的。”
“能打洞就好,只有打洞才能把路修进来。”
“这里能打几个洞,听说宝成铁路一路的洞数都数不清。”
“这辈子能坐一次火车就好了。百年后到了阴间也给先人们说说。”
“坐火车小事一桩,你要想着坐飞机。”
“我不敢坐飞机,那么高掉下来怎么办?要坐也要娃们都成人了坐,那时候死活没关系。”
鲜怡俊笑了:“这你把心放宽,报纸上说飞机的安全系数比汽车火车大。”
“啥意思?我听不亮清。”
“就是说坐飞机比坐火车汽车安全。”
“真的吗?”
“报纸上能胡说吗?”
沉默了一会,鲜怡俊又想不通了:“要是经常像我这样的人住店,你们挣什么钱,只有赔钱了。”
店家说:“这里边远得很,外人谁来呢。过往住店的大都是熟人,就是欠上一两晚上的店钱,下回再来就补上了,有时忘了就算了。”
“那你们岂不赔钱?”
“赔啥钱,炕又睡不塌。”
鲜怡俊羡慕地说:“生活在这里真是幸福。”
“山林地方好个啥,就算好也好不过岷州城,听说城里热闹得很。”
鲜怡俊一直等到中午,也没见有人来叫他坐车。
店家说:“这时候没车,下午也就没车了。你把心安下呆着。”
客人道:“我到想一直坐下去当农民,就是不成。”
店家道:“说笑话呢,放着工人不当,还想当老农民。”
鲜怡俊感慨地说:“现在当农民多自由啊,想干啥干啥。”
店家说:“说得也是啊。以前生产队时,队长把你管着呢,他让你干啥就干啥,不敢不服从。”
鲜怡俊道:“我在农村插当知青,知道生产队的事,有的事很麻烦的。”
店家叹口气说:“现在情况好多了,可下地干活时免不了的。还是拿工资好啊,一月一个天熟(收成)。”
吃过午饭,鲜怡俊睡了一会,感觉精神了许多。他走出院子,来到大路上,静悄悄的,只有几个少儿玩耍,几只鸡鸭觅食。放眼望去,一片一片的庄稼延伸到山脚下,田地里人影晃动。
鲜怡俊沿着河道朝前走着,想着心事边欣赏着风景,不知不觉离村庄远了。
太阳高挂空中,阳光洒在河面闪烁着点点金光;寂静的空间传来说笑声……。
一块较大的洋芋地里,七八个妇人蹲着锄草。
鲜怡俊觉得纳闷,现在土地都承包个人了,难道这地方还不知道?大家还像在农业社一起劳动?他想走过去问,又觉得不合适,一个男人那能随便向年轻的陌生女性问话,如果问话,对方也许答话,也许不理睬。这是这一带的风俗,也可以说是传统思想。同在一个县生活,这一点鲜怡俊还是知道的。
鲜怡俊继续往前走,来到一小块大豆地里,看见一中年男子和一中年妇人席地而坐。一旁放着暖壶,还有杯子和馒头。
鲜怡俊很想和男子说说话,了解一些情况,看他们用餐,就不便打照呼了,想径直走过去。
“城里人,过来喝茶!”男子热情地招呼。
鲜怡俊只得走过去坐在田埂上,搭话道:“这里到处是泉水,还用得着从家里提水吗?”
“泉水不能泡茶。茶水喝习惯了,泉水是好喝,但不解乏。”男子笑道。
女人歉意地说:“没拿多余的杯子。”
鲜怡俊忙说:“我不渴,刚才喝过泉水了。这里的泉水真是甜。”
男子自豪地说:“不光你这么说,外面来的人都这么说。”
鲜怡俊感慨道:“真是好地方。”
女人道:“再好也是深山老林,那有城里好。”
“各有各的好,”鲜怡俊问,“你们去过城里吗?”
男子道:“没有,太远了。别看这么大村庄,去过县城的人掐着指头就能算出来。”
女人插言道:“你吃馒头。”
“我不饿,”鲜怡俊问,“你们这里土地没有承包吗?”
男子有点意外:“承包了呀。”
“那为啥那片洋芋地里有那么多的人干活?”
男子说:“我们村里就是这么的,像这块田地小,一家人干就行了。一亩以上的地里大家一起干活。”
“土地承包了还一起干活?”
男子补充道:“是这样的,人多了热闹,干活有精神。今天给你家干活,明头又给他家干活。”
“原来这样啊。看来你们村里人和人关系都不错。”
“那是肯定的了。男子道。
鲜怡俊还是有点不解,追问:“有没有闹矛盾的?”
“啥叫闹矛盾?”男子问。
“就是吵嘴打架,相互不说话,见了如仇人。”
男子摇摇头说:“没有,我从小到大没有听说过谁家有这样的事。”
女人道:“我也没有听说过。大家在深山老林过日子,和和气气的多好,何必要生气呢。”
鲜怡俊听了俩人的话,反倒觉得不好意思,又说了一会闲话,他告别了。
一道较高的田埂边,一位阿婆半坐半蹲着拔草。
鲜怡俊走过去打招呼:“阿婆,给猪拔草呀?”
阿婆抬起头,阳光照得眼睛眯成了缝。她把手搭在额头上,脖子上戴着银子镶边的珊瑚玛瑙。
鲜怡俊顿时有一种亲切感,带着惊喜的口吻说:“阿婆,你是藏家人?”
阿婆一脸的慈祥,微笑道:“嫁了汉家,就成汉人了。”
“汉家人还带这个?”他指了下阿婆的脖子。
“这是外阿婆留给我阿妈的,阿妈又给了我,戴着有个念想。”
“娘家在哪里?”
“腊子里。”
鲜怡俊想起那天在磨房见到的情景:很多藏家男女青年头上插着花或手里拿着花,唱着歌出现在瀑布两旁,仿佛从天而降,他们在干什么呢?……
发这样的章节多安全啊,不会让作者提心吊胆。哈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