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话版明朝
字体: 16 + -

第二十一章、乱军起,争天下1

    “说牛八,天数急近。有木子,去投凡。紫薇大帝,四正佛亲口选。四正佛,天下观,二十八宿才临凡。纯阳洞宾老祖现,一切星宿保住大驾不遭难。”

    …………

    十一月五日,钦天监监正陈寺和往常一样,站立在观星台上夜观天象,突然间,西北方位上出现了一斗大的新星,光芒四射,亮度甚至超过了帝星。

    陈寺自知大事不好,一溜烟似的跑到养居殿向皇上禀报。

    沈瑞起初并不将此事放在心上,因为封建迷信多多少少有些人吓人,毫无科学根据的成分,但听陈寺补充,妖星降临,亮于帝星,将会对帝位造成威胁,不觉间重视起来。

    “此妖星,不,此人现在何处?”

    陈寺幽幽道:“陛下稍后,只要微臣掐指一算,什么都知道了。”

    随后闭上眼睛掰着手指头掐算起来,良久才睁开眼睛,道:“此天象主是‘十八子’争天下。”

    沈瑞不解:“难道是有十八个人来跟寡人争皇位?”

    陈寺道:“非也,十八子乃‘李’也,此天象注定是有一个李姓人氏想争皇位。”

    沈瑞越发不解:“张王李赵遍地都有,全国李姓人氏少说也有几十万户,你让我上哪找这个李姓人氏去啊?难道让朕把天下姓李的都抓起来杀了不成?”

    陈寺眉头一皱,语气颤颤道:“十八子,主李姓。西北方,主陕西。卦象上看,此人姓李,应在陕西。”

    “陕西?姓李?”沈瑞总觉得哪里蹊跷,仔细一想,这陕西姓李的可不就是自己前几天一直心心念的闯王李自成嘛!顿时恍然大悟,跳了起来,“你刚才是说陕西李姓之人将要造反?”

    陈寺被吓得跪伏在地上,轻声轻气的说道:“陛下息怒,依卦象而看,确实如此。”

    十八子,争天下,妖星犯紫薇。

    史书上记载,李自成原名李鸿基,勇猛有识略,世居陕西米脂。荥阳大会时,提出分兵定向、四路攻战的方案,受到各部首领的赞同。高迎祥牺牲后,他继称闯王。其时中原灾荒严重,阶级矛盾极度尖锐,李岩提出“均田免赋”等口号,获得广大人民的欢迎,部队发展到百万之众,成为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后在襄阳称新顺王,并在河南汝州歼灭明陕西总督孙传庭的主力,旋乘胜进占西安。次年正月,建立大顺政权,年号永昌。不久攻克北京,推翻明王朝……

    李自成确实是一个大威胁。不得不防。

    为了避免他以后对帝位造成威胁,得趁着他现在根基未深,灭了他!

    沈瑞思索片刻,吩咐道:“传朕口谕,由内阁代朕拟旨,着陕西总督为剿匪元帅,陕西巡抚为监军,陕西原卫驻军为剿匪军,即日即刻赶赴陕西米脂剿灭李自成,此人若有反抗,立即格杀。记住,他也有可能叫李鸿基,祖籍陕西米脂,一定要斩草除根!”

    “遵旨。”老太监领命而去。

    …………

    次日,皇城。

    午门之外,文武朝臣揉着眼、打着呵欠,在黑暗成一片的晨曦里,跺着脚,驱赶着冷空气……

    寅时,有太监拿了一条鸡蛋般粗细的大鞭,啪啪啪地抽打空气。景阳钟大鸣,文武百官赶紧抖擞精神,按文左武右的行列,鱼贯进入金銮殿。

    这时,沈瑞在太监和宫女的簇拥下踱着方步,走到属于自己的龙椅上,端端正正地接受文武百官的三跪九叩,大礼参拜。

    历代以来,所有坐在那把椅子上的人必定要称孤道寡。因为高处不胜寒,帝王者,心要恒,心要狠,心要坚硬,因为帝王的心要经得起千刀万剐。

    此刻稳坐龙椅的沈瑞,还在体会这个道理。

    金銮殿那把椅子前面五步之外有九级台阶,台阶上面的是帝王,台阶下面站着的是文武百官。这五步九阶就意味着至尊九五,不足两米的高度隔离的便是天家与平民的距离。

    一套繁琐的仪式完毕,群臣肃立,还未开始奏本。

    一道道紧急军情便传入皇宫。

    “西南军情,八百里加急!地方部分驻军叛变,绥阳伯全家被屠,地方总督被杀,叛军已破我军大娄山南第一道防线,长驱北上,逼近湖北!”

    “建虏主力先锋骑兵营一万铁骑,已将我军建立在辽东的第一道防线摧毁,沿途哨所被尽数拔除。另有军情,建虏皇太极亲率的主力军六万,在北方有所异动,似乎整顿装备意图南下!”

    “陕西米脂流寇作乱,乱匪人数不断增加,陕西全境动荡,渐不受驻军控制!”

    “好啊好啊,昨儿个刚委派官员到陕西剿匪,今儿个这流民作乱的消息就传到了京城!”沈瑞握紧手中最新的军情奏报,生气道。

    几个在京的武将军侯受召入宫,站在大殿上,各怀心思,一言不发。

    “陕西和贵州的驻军各有多少人?”

    “陕西十二卫中有,有五卫兵力可调平乱,大约三万人;据奏报所知,贵州十七卫已有十四卫聚众兵变,其他三卫被屠戮殆尽。”兵部尚书诸葛信顿了顿,往皇帝脸上偷偷瞥了瞥,“可以就近调用湖广和四川的部分驻军前去平乱,方能阻止叛军继续北上……”

    “这么一算,就陕西而言,可调用剿匪的兵力也就一万多;贵州则更少?诸卿谁愿领兵?”

    说着,沈瑞看了看群臣的脸色,这话明显实给他们听的。

    大臣武将们除了诸葛信神色烦忧,其他的除了面面相觑,就是低垂着头,尽力避免自己被皇帝点了名。

    陕贵两地此次叛乱绝不是简单的流民骚乱,相反规模较大,若单单想凭借那人数有限的驻军平定叛乱,的确胜算不大。

    “陕西有地方总督,贵州的地方总督被杀,难道朕还要调四川和湖广的总督前去平乱?还有辽东,辽东怎么办?”

    淮义侯出列,建议道:“辽东局面并不危急,很容易找到破解之法。只要将前屯,高台堡等地守军聚在一处,防备建虏南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