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主征途
字体: 16 + -

第八十五章 定鼎

    黄氏封邑有民四万余户,除黄城本邑两千六百户外,其余民众分作四十六乡,大乡千余户,小乡六七百户,每一乡设一三老,乡下有亭,设亭长,负责治民和缉盗,亭长以下有里,设里正,大里有七八十户,小里有四五十户。

    宁乡为黄氏的大乡,有一千一百户,有革车两乘,士二十,徒四十,士便是士族,为甲士,分车上披青铜甲胄三人,车下披皮甲七人,徒四十皆为步卒,不着甲,只穿号衣。

    此六十人为宁乡正兵,负责镇守宁乡,受宁乡三老节制,另外宁乡还有三个什的青壮辅兵,属于宁乡三老的私兵,不过这些辅兵并不是职业士兵,属于徭役的一种,每年只需要服够一定的天数就可以回家,并且在春耕和秋收时节无需服役。

    前不久齐楚联合寇关,上大夫黄惠受命带领家兵去边关抵御外敌,宁乡正兵只剩一辆战车和三名甲士,于是为了弹压地方和乡内奴隶,三老黄岐便提前征发了青壮服役,不过依然没有能够弹压住乡内奴隶。

    宁乡寨作为弹压宁乡地方的大本营,其寨内便有一座武库,其位置便在三老府邸的前院,不过里面的武器并不多,算上已经毁坏的也只能装备两个屯,至少有六个什的奴隶依然需要持农具作战,而且其中青铜剑只有六把,其余全是青铜戟。

    武器分发完后已经是正午时分,徐寅等人只是在早晨的时候吃了半碗粟饭,现在早已经是饥肠辘辘,随后徐寅便让后院的仆妇们准备饭食,同时调了一个屯的奴隶去寨墙上防备早晨抓捕逃奴的战车回来。

    秦国的主食为粟,每年三月初开始种植,一直可以种到四月底,有近两个月的耕种期,及至五月后便不能再种,不然在霜冻来临之前无法成熟。

    在宁乡中,男丁授田百亩,女子授田六十亩,其中三成土地需要种植桑麻,宁乡百姓需要在春耕之后将农田陆续种上粟种和桑麻,并且在霜冻来临之前依次收割,不过这些农田并不是所有都需要每年种植,上田和中田可以每年都种植,而下田的肥力则不足以支撑连作,需要耕一年,休一年。

    黄岐的三老府邸占地并不大,除了前院比较空旷外,后院更多的是被围墙分为几座小院子,黄岐夫妇居住在正中,其子孙则散布在两侧的院子中,将事情都安排下去后徐寅稍微梳洗了一下便在黄岐夫妇的房子内休息。

    躺在舒适床榻上的徐寅心情久久无法平静,他的思绪飞跃到三个月前,那时的他才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纵然有着原先这具身体的记忆,周围的一切依然对他来说是那样的陌生。

    前世的徐寅不过是一个普通三流大学的理工男,出身于农村的他在高房价低收入的社会生活的并不如意,毕业五六年的他并没有从事原来的理工专业,而是去市中心做了一名普通的公司小职员,平时的爱好也只是看一看网络快餐小说,工作了多年依然无车无房无女友。

    五六年的时间对徐寅来说虽然是弹指之间,但对家中的老人来说是太过漫长,漫长到他们已经无法忍受徐寅再这样游荡下去,催促其回家的电话是越来越频繁。

    徐寅虽然在工作上没有多少的建树,但却有一样祖传的功夫,中医正骨。

    中医正骨是古代中医学十三科之一,在徐寅的老家历来都是父子相传,徐寅的技术就是从早前担任赤脚医生的爷爷手中学得的,同时学来的还有一些浅显中医医术和拳脚功夫。

    在前世社会,中医和中国功夫被很多人批判的一无是处,不过总的说来,在早些时候会中医的都多少会些功夫,尤其是像徐寅的爷爷这样需要穿梭在各乡镇村落之间的游方野郎中,从而让徐寅在学习中医的过程中学习了一些诸如齐眉棍、太祖长拳之类的功夫。

    虽说国内的医院多如牛毛,骨科更是如过江之鲫,但多是西医手法,动不动就要动刀,所以中医正骨绝对是可以吃一生的手艺。

    读书时的徐寅看了很多成功学,想象着能像那些成功人士一样有一番大作为,打心底看不上被逼着学了十几年的中医知识,一毕业就一头扎进了大城市的职场,但是厮混了五六年后却无所成,认清现实的他开始重视起祖上传来了的手艺。

    按照原先的想法,徐寅准备在所在的城市自己开门诊的,但是折腾了一番之后发现自己想的太简单了,会正骨技术的并不只有他们一家,城市的市场份额早被更早进入市场的人瓜分干净,而且他也支付不起高昂的房屋租金,于是他便想要在家乡的县市开一个小型的门诊,这也比他那只能讲门诊开在村里的爷爷强多了。

    徐寅虽说抛却了之前对职场的雄心壮志,但他的霉运并没有就此结束,在他踏上回乡路途的时候却遇到了交通事故,等他再次醒来的时候已经身临异世。

    这个世界的语言发音与前世的普通话以及家乡话都有极大地不同,好在他继承了原来的记忆才不至于语言不通,不过很多时候他都需要将这个世界的语言翻译成前世的语言来理解。

    根据原来这具身体的记忆,这片已知的土地上除了北方和西北的木有民族外还有三个农耕的国家,从发音上分别为西方的秦国、东方的齐国、南方的楚国,这三个国家之前是前朝周朝七十二分封国中的三个诸侯,在周朝王权没落后他们乘势而起,相继兼并了其他六十九个国家。

    在这片土地上,有史可考的朝代只有三个,转换成前世的文字和语言便是夏、商、周,史学上将这三个朝代合称为三代。

    夏商周三代时标准的奴隶制分封国家,天子为天下共主,将国家内大多数的土地分封给了诸侯国,随后强大的诸侯国便有了不臣之心,于是夏朝的诸侯国商国反叛成功,取代了夏天下共主的地位,商朝的诸侯国周国也反叛成功,取代了商天下共主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