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主征途
字体: 16 + -

第六十四章 出发

    打定主意,徐寅提剑走出人群,在一处比较高的田埂上驻足,然后面向众人,将长剑插在地上,大声喝道:“诸君,听我一言!”

    “徐寅,有什么话你就说吧,我们听你的!”赢耒在恰当的时候说了一句恰当的话,有了赢耒的附和,众人才将希望放在徐寅的身上。

    徐寅感激的看了赢耒一眼,然后对众人说道:“诸君想必都听说了,齐楚两国联合寇关,战事一旦持久肯定就要征发咱们这些奴隶的。先不说战场上的凶险,就说那些指挥作战的大夫将军,他们谁又把我们当做人看?轻则打骂,重则丧命,与畜生何异?公卿贵族们不怜惜我的生命,将我们视作猪狗,我们难道也要轻贱自己吗?”

    “当然不是!”

    “我们的命也是命!”

    这次不用赢耒带头,被徐寅说的心中不平的奴隶们也纷纷响应。

    看到群情激奋,徐寅继续说道:“诸君,那些公卿贵族们告诉我们富贵有种,他们不事稼穑,却锦衣玉食,我们耕种不懈,却食不果腹,衣不遮体,你们说这公平吗?”

    “不公平!不公平!”众人高呼。

    “那我们怎么办?”徐寅再次引到道。

    这些居住在森林内的人虽然以野人称之,但并不是真正的野人,他们多是周朝末期躲避战乱的百姓和江、项、钟三国不愿意投降秦人的贵族,另外还有一部分是逃避赋税徭役的庶民。

    森林内的野人同样以农业为主,农时种植谷物,闲时便在林中狩猎,又因山中多出铜矿,而常常自铸兵甲,他们大分散、小聚集,好习武,以山林为依托,组成武装集团,游离于秦国政权之外,故而江地的贵族们便设立了数以百计的捕奴队来抓捕他们为奴隶。

    在黄氏的奴隶中,主动卖身的奴隶最为温顺,黄氏便让这些奴隶为他们放牧和种植,至于通过战争抓捕的俘虏和从林中捕获的野人就比较桀骜不驯,黄氏便将这些奴隶发配到矿山中开矿。

    此时距离徐寅来到这个世界已经有两个多月了,刚来到这个世界的徐寅在得知自己是奴隶身份的时候心情是非常沮丧的,不过期初的他并没有想过用这么血腥的手段改变自己的身份,毕竟生长在新社会的他对于杀人有着本能的畏惧。

    徐寅最初的想法是用自己前世的知识去改变自己的命运,为此他曾向看守他的甲士建议将现行的单辕车改为双辕车,这样原来至少需要两只牲口才能抗动的车只需要一只牲口就能够拉动,然而他的建议换来的却是一顿鞭子。

    “嗯?”徐寅闻言收起舆图,然后望向那名奴隶手指的地方,远处果然有一辆疾驰的车子向宁乡乡寨的方向驰来,虽距离太远看不太清,但依稀能够分辨出是一辆战车。

    看到疾驰的战车越来越近,徐寅赶紧对众奴隶命令道:“姜越,你和你的什留在寨墙上冒充宁乡的辅兵,等战车靠近后便诓骗他们进入乡寨,其他人随我到寨门甬道内埋伏,一旦战车进入寨门甬道,大家就一哄而上,现将车上的甲士制服!”

    “都尉放心,我姜越定不辱使命!”姜越闻言,立即领命道。

    “好,墙上就摆脱你了,其他人随我来!”徐寅拍了拍姜越的肩膀,然后率领其他人走下寨墙。

    宁乡乡寨的面积并不大,寨内百姓建造的房屋与寨墙的间距很小,甚至在没有上下寨墙阶梯的地段有的百姓直接将寨墙当做自己院子的一面墙,所以乡寨的门口便是百姓的院子,院子外堆了不少用于修补房屋和院墙的石头木料。

    “甬道内放不下这么多的人,赢耒,你的屯随我在门口埋伏,夏吉、孙耜、赵正你们三人带领各自的屯将附近的所有石料和木材都搬到寨门口,这样等战车进来后,就算战车上的甲士发现不对也没有了腾挪的空间。”来到寨墙下后,徐寅召集起四个屯长,然后分别命令道。

    “诺!”赢耒、夏吉、孙耜、赵正也知道事情紧急,应声后便各自按命令行动。

    其实,这个时代已经发明出牛耕了,两头牛抬着一个杠子,杠子后面拉着一架青铜直辕犁,不过这种直辕犁耕地的速度并不快,而且青铜犁头容易毁坏,有钱的贵族买来不舍得让经常毁坏工具的奴隶使用,普通的百姓又没钱购买这种青铜犁,于是这种牛耕在刚被发明出来就被束之高阁了。

    后世封建社会为了保护农耕禁止杀牛,这个时代其实也是禁止杀牛的,不过这种禁止却不是用来保护农耕的,而是在于祭祀。

    这个时代祭祀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讲究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弭灾、求福、征伐、田狩、报谢等都要举行祭祀,这就需要用大量的牛作牺牲。

    在礼法上,凡祭祀,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士以羊、豕。

    牺牛是指色纯的全牛,肥牛即指长得肥壮的牛,索牛意思是经过简单挑选过的牛,为了掌管国家所有的牛在祭祀、军用等方面的用途,国家还设有牛人一职,其职责便是掌养国之公牛,以待国之政令。

    “徐寅,你放心,我们吃饭怎么能忘记赵正他们,已经安排人送去了。”赢耒答道。

    “那就好!”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徐寅便坐正了身体,然后对一直跟在自己身后的女人吩咐道:“吩咐开饭吧!”

    得到了徐寅的允许,女奴们便开始用木勺为早已望眼欲穿的奴隶们布饭,没人满满的一大陶碗粟米,然后在粟米上放一大片彘肉,也就是猪肉。

    猪肉在此时并不算高大上的肉食,按照三代的礼法规定,天子食太牢,牛羊豕三牲俱全,诸侯食牛,卿食羊,大夫食豕,士食鱼炙,庶人食菜,另外诸侯无故不杀牛,大夫无故不杀羊,士无故不杀犬豕,庶人无故不食珍,猪肉在地要低于牛羊。

    三代以后,礼法开始崩坏,但是在肉食上依然将猪肉放在最低级,平时吃猪肉的只有普通的士族、庶民以及商人,不过如此也使得猪肉称为普通大众最普遍的肉食,猪的数量也远远多于牛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