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绳
字体: 16 + -

第20章 暑假作业-5

    暑假即将过去了,谷山晴子正在最后修改她的暑假作业,包括家庭互动日记和总结。“爸爸参加了三天,即便是休息,晨跑的习惯也没有休息,依然保持着。第四天的时候,由于工作的原因,爸爸退出了活动,到外地出差去了。直到现在,还没有回来。”

    池源新的互动日记和总结,在暑假的第二周便已经完成了。当谷山晴子到池源新家时,还看过池源新写的作业。对于一些细节,谷山晴子还帮着一起回忆和补充。池源新回想起来在谷山家时,仍是一脸的兴奋和满满的羡慕。甚至,有一种怅然。为什么我不是出生在那个家庭,就好像经常有人惆怅,为什么我的爸爸不是国王一样。

    谷山雅美几乎成了警局的一员,她每天到警局的时间,甚至比警员更加准时和稳定。谷山良失去联系四十八小时之后,正是被定义失踪,直到现在还是没有一点音讯。案件的调查一直在进行,收集了很多信息,也开了大大小小多次的讨论会。看似有些进展。

    刚开始调查的时候,警察们很快就认定池源俊有重大嫌疑,极有可能和谷山良平的失踪有关系。把人抓了,质问了两天。谷山雅美放下电话时,感到后怕,抱着谷山晴子,浑身发抖,像是夜里走过人工屠宰场一样。但很快,警察又把池源俊放了。警察一度怀疑他,由于孩子暑假家庭作业互动的原因,池源俊在谷山家住了一周,见识到谷山家的经济实力。感受到了巨大的生活落差,所以,因财起意。在谷山良平到自家互动时,由于掌握了谷山良平晨跑的规律——时间和地点。在清早没人的时候,对其实施了绑架。

    警方的怀疑合理性是足够的,但到最后,有两点疑问还是没有解决。一个是池源俊不在场证明,谷山良平失踪的那天早上,池源俊在家睡觉到早上七点,然后,起床上班。他家人和工厂的同事可以证明,池源俊当天和其他时候一样,正常上班。另一个问题是,谷山良平失踪到现在,没有人和谷山家取得联系,更不知道所谓绑匪的诉求是什么。也就是说怀疑池源俊绑架谷山良平的时间和动机都不能被证明,这两个是根本性的问题。尤其,第二个问题不解决,甚至都不能排除谷山良平是自我失踪。

    池源家所在的地方,属于城郊结合的位置。地方不算大,但人口密集。外加,近些年开起来的各类私人工厂或小作坊,又引来大量的找临时工作的人聚集到此。原住户们纷纷私盖起了偏房、门房,为那些打工来的人提供住处,以赚取租金。临街的人家,在原本的门口或窗户外面,支起来棚子,就算饭馆开业了。虽然饭菜的口味并无特色,但打工的人在意的还是经济实惠,吃饱是第一要求。所以,生意竟很不错。有那么一段时间,各类店铺像雨后春笋一般,突然间全都冒了出来。但凡和人生活相关的,像粮油铺、精品服装店、杂货摊、典当行、卖菜卖肉卖彩票的、推车叫卖、当街摆摊的,各式各样的店,应有尽有。本就鱼龙混杂的,现在整天的人声鼎沸。倒也成全了一些奔波的人,仅是在这里,衣食住行所有生活需求,都可以找到解决办法。虽不是最好的体验,起码的功能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这里为很多人提供了维持生计的关系,而因为人多,所以,这里面的生活联系也是错综复杂。

    人们都是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见面即觉脸熟,含笑打招呼、点头,示意。然后,便骑着自行车呼啸而过。刚刚保持微笑的脸,一下子变得严肃,更接近麻木。眼神里,突然,翻出冷漠。下了班之后,大家基本上相互不来往。到家关门之后,便不再走动。

    警方放了池源俊之后,做了大量的排查工作,但几乎没有任何收获。这里房屋密集,但左邻右舍相互不但不了解,甚至有些都不认识。早出晚归,大家的工作不一样,有的早班,有的晚班,有的倒班。下了班,要么上街买点东西或吃点东西,要么回家吃饭或休息。相互之间,很少走动,没有那份心情和悠闲。平日里,虽然能清楚地听到外面的声音,但是因为常年听惯了屋外的嘈杂。所以,也很少在那上面投放注意力。没有感到那天早上又什么特别的,还不是受苦受累日子中普普通通的一天,是人们普遍的反应。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每个人走路都很快,觉得抬头、打招呼或着脚底板挨地都是浪费时间,永远一副赶不上公交、地铁的样子。每天的生活,就是不断的打卡。从早上睁开眼睛开始,打卡起床,打卡洗漱,打卡穿衣出门,打卡赶车挤地铁,打卡上班,打卡挨老板骂,打卡吃午餐或误餐,打卡见客户,打卡加班,打卡回家,打卡上床玩手机,打卡睡觉。上了发条的玩偶一般,大家之间唯一的不同,仅是扮演的玩偶角色不同而已。就是所谓的各司其职,性质是一样的,没有人比人高等到哪去儿,只是社会分工不同而已。

    虽然池源家周围的人们,不是城市里的人,但却如同城市里的人一样,每天奔波。只是奔波的环境不同,相对乱一些、脏一些、嘈杂一些,但却是相同的节奏和麻木。生活的品质差了一些,也没见得有多出来一点的休闲。理论上来说,牺牲一点质量,应该换得更多的能量。实际上,转换过程需要的消耗,远远大于理论。所以,到最后能量也没有得到更多,只是白白牺牲了质量。反过来一样,不见得使用了更多的能量,就可以得到更大的质量。转换的环境对转换过程,起着重要的作用。在保持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控制程度,一样可以达到颠覆结果的效果,以混淆理论和实践的关系。以前的隐士,用到山林里过相对艰苦一些的生活,换来更加的悠闲,必是另一种人们编排的骗人的把戏。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