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理想
字体: 16 + -

第5章

    第五章

    他们都已经在城市里奋斗了好几年了,刘云峰经过努力,高考,复读,来来回回地考了三次,才勉强考上了大学。等刘云峰考上大学的时候,有的同学都已经大专毕业开始工作了。

    不过,刘云峰并不在乎这些,对他来说,只要考上大学就够了。

    成绩永远都是评估教育结果的唯一方式,刘云飞很讽刺和嘲笑成绩,但是,他摆脱不了成绩对他未来的限制。

    在跨过了那个门槛之后,很多人会把大学当做是一个休假中心,终于脱离了苦海一样。而刘云峰则跟他们完全相反的理解,反而当做这才是真正的开始,更加努力的用心的学习真正的知识,把所有的课余时间都挤在其他专业的课堂、旁听、图书馆、讲座等等。

    就连刘云峰的老师都感到很奇怪,问他在这个三流大学里,至于需要这么用功吗?

    刘云峰却反问老师,咱们这个三流大学的教材跟清华北大的教材有什么不同吗?

    老师却对他刮目相看,说,严格的来说,从教材质量上来说,并没有本质的区别。

    刘云峰很自信的回答老师,那就好了,北大清华的学生能做到的事情,我,一样可以做到,甚至可以做的比他们更好。

    在老师眼里,这是一个学霸中的奇葩。

    1997年,中国和中国人经历着巨变,香港从此以后被称作中国香港,准确的说,是中国香港特区。改革开放的灵魂人物,邓爷爷在这一年的春天里,乘坐去了天堂的列车。让无数的国人和华人陷入无限的悲痛之中,全国到处悬挂着邓爷爷微笑着的慈祥的挂像。刘云峰也在宿舍的墙上挂了一幅,每日必拜,虔诚的连续坚守一个月。刘云峰听说,他父母在毛爷爷、周爷爷、朱爷爷去世的时候,也这样虔诚的坚守了一个月。然后,就有了后来的改革开放,和后来的好日子。

    如果说张上海、钱克、裴吾、刘云峰等都是一群聪明人的话。那么,有一个人,就是比较笨的那种。而且是很笨,很笨的那种。

    他就是周治平,刘云峰的同班同学,也算是发小邻居。

    周治平学习非常的用功,而且还很自律。在初中晚自习结束之后,刘云峰他们肯定翻墙出校疯玩去了。但是,周治平则不会,他会老老实实地在宿舍里点着蜡烛读书,其认真程度,几乎已经到了凿壁偷光的级别。

    每逢考试的时候,考试的结果挺让周治平无奈的。每次都是垫底,从不例外。平常作业、学习,其认真程度真的没的说,但是,只要是考试,就不得分。有一段时间,老师甚至怀疑他是故意的,但是,时间久了之后,老师发现他真的不是故意的,他就那样了,应该是属于很笨且又很努力的那种学生。

    让人更加意外的事,周治平也顺利的考进了高中,刘云峰在高一班,周治平在高二班。两人经常还是一起到校回家,一起搭乘一辆自行车。

    不过高考的结果一点都没有意外,两人都没有考上大学。

    刘云峰选择了复读,这一读就是三年,孤单的三年,再没有人跟他一起到校,一起回家了。刘云峰他爹在县城里给刘云峰租了一个房子,让他把来回路上的时间都节约下来去复习。

    周治平则很明智,反正再复读也不会考上大学了,所以,周治平很乖的选择了放弃。

    很多人都为周治平感到惋惜,觉得他好不容易读完了高中,没有继续下去,挺可惜的。这样高不高低不低的,比较可惜。如果再高一点,也是学历,再低一点,就没有任何想法的做一个农民或者打工。但是,他读完了高中,然后没有继续。这真的挺遗憾的。村里的人,都这么说。

    对于未来应该何去何从,周治平也没有方向。周治平的大爷是村长,给他临时安排在村小学当了代课老师,每个月几十块钱的工资,只能说是安慰,因为不是公办老师,所以,他不能享受教师的工资待遇和福利。能享受这个福利待遇的,当时只有校长一个人,其他人都是民办教师,区别是,其他的教师都已经从业几年或者十几年了,最长的已经从业三十多年了,待遇自然会比他好的多。

    十八岁的年龄,应该是全身充满了朝气的年龄。那是一个大谈人生理想和目标的年龄,农村的青年会经常聚群爬到一个最高的山头,迎着风,呼啦啦地大谈人生、理想、目标、恋爱、复仇等等。城市的青年则会扎堆聚在小饭店的餐桌上,几箱啤酒,几个小菜,也呼啦啦地边吃边喝边谈一样的人生、理想、目标、恋爱、复仇。

    在村小学坚持了一年,周治平走了,他不愿意看到自己的人生就被圈在这个两排校舍和一个大围墙内。这不是他的人生,他应该像其他人一样走出去。

    第二年,周治平也加入了外出务工大军的一员。

    一个月后,周治平回来了。

    路过村小学的时候,周治平在门口外向内张望着,这个学校里再也找不到自己的身影了。

    周治平的舅舅只好带着他,走街穿乡,四处打井。虽然不比工厂,至少也不在村里。在村里会被别人瞧不起的,甚至找个媳妇都难,现在男女青年有几个窝在村里的。又有几个女青年能看上窝在村里的?就算是在村两委里面的青年,都被在外面的女青年看不上,何况你?

    周治平的舅舅并不是看不起周治平,他舅舅只是说了实话,自己的舅舅说几句实话,又能怎么样,何况是真的实话。

    一直到了刘云峰真的考上大学了,按照惯例的宴请亲戚好友左邻右舍庆祝一顿的时候,周治平还在跟着舅舅四处打井,这样的活计也有好处,那就是不会耽误了自己地里的活计,想休息的时候就休息,不想休息的时候,也只能休息。没有太忙的时候,松闲的很。

    那天刘云峰有理由喝多一点,周治平更有理由陪刘云峰喝多一点。

    他们俩甚至还用:“劝君更饮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诗句来描述两人当时一样的心情和不一样的未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