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流民日记
字体: 16 + -

第2章 2.无所事事的一个晴天

    看完昨天没看完的大王饶命。——07:28

    bj时间22:25,大王饶命还没更新。

    汉乡狂探文化入侵异世界每天都在跟,荒草的三国有阶段没跟了,只在点点充值了550,没有书币了。

    04年伊始看大书到如今十几年了,接触小说却是在二十几年前,小学三年级,记得很清楚,和老妈抢着看的第一本书叫《越女剑》,她那速度,我刚搭个头她翻页了,而不和她一起看我就没得看,让我小时候语文一直超棒,初高中都是语文课代表。

    现在么,呵呵了,小树不修不直溜,人不学习艮啾啾,我现在说话,艮得很。

    第二本小说是段子羽九阴九阳,四年级,断断续续看了不少,五年级那本书最最深刻,讲的是三峡大坝发现外星人的科幻小说,深入骨髓啊!看小说被老爸发现一顿笤帚(嫂音)旮瘩炖肉,下半部被他烧了,估计这本没看完的书我能记一辈子,可惜名字不记得了。

    初中封建思想抬头,迷上了周公解梦啊卜卦啊气功什么的,把能看到的东西都偶像话了,高一看了一年的金刚经坛经,那坐忘冥想溜溜的,那一眯缝眼睛就能肢体感觉剥夺,一次被打扰做了两三年鬼压床的梦,现在想想估计是躯体磁场失衡了。

    高二看大书,大书啊!一个难忘的记忆,化学课笑得老师直发毛,被抵了起来站一节课,被教导主任发现收书,第二天学校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整风运动,代号禁书。

    第一本网络大书叫《仙魔战记》,一面魔法一面仙侠,看的是酣畅淋漓,光之子想像自己也有魔法,没事儿看手上有没光发出,各种神类不限于狂神猂神传说也是如痴如醉。

    这一年,互联网大会在bj开幕。

    内心泪流满面的回忆中二的青春,还想着过这几天将要开的二期班,这两年一直在教java,大趋势要变成ai的天下了,应该去进修下深度学习了,借了几次人工智能理论学习,书却一次都没读全。

    该读了,一直羞于是用自己的资源,这次就使用一下吧?

    现在公司的培训工作已经归入人工智能创新中心,面对都是企业,如果创业不违反公司规定,不涉猎与原公司竞争,教教各种语言杂合人工智能,当前市场应该很好,只是竞品太强大。

    但是ai市场空间大啊,前景好,容易入行。

    十年前有老师预测学习计算机的将来难找工作,从业人员多,市场趋于饱和,不建议报考计算机专业,现在看看,北上广应届学生起薪就有七八千,各行业对计算机工作者需求都不小。

    所以说看市场怎样不使劲看当前,而是结合时代大背景,未来科技发展总体趋势。这趋势都有一个共性,为了人类的需求做准备的,而人类根本需求是什么?懒。

    一个衣来伸手的人不会去种地,一个能躺着赚钱的人不会去费劲巴力赚小钱,当前解释都是性价比不高,其根本原因还是懒。

    我什么都不干都能生活很好,且预期一生都不会有所影响,那努力做什么?懒就好了。

    人说所不能,便发明了工具,猫腰种地改成坐在车上种地,用算盘代替了手指,用计算器代替了算盘……解放双手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比如懒。

    当有一天ai可以帮助人指挥工具,工具可以完成人几乎所有工作,那人就真的有机会满足所有懒得需求。

    说这么多,就是为了证明懒人更有创造力,懒人更懂得使用工具,懒人做事情懂得思考勿求效率最高,懒人好懒人妙懒人领袖呱呱叫。

    你没猜错,我就是为自己这个大懒人找了个借口。

    说起人工智能,我认为他距离一些威胁论电影中的机器人很远,很远很远,甚至永远不可能与人类相同。

    人心理由什么构成?

    生理基础和心理基础。

    生理的神经网络不谈,因为计算机基本不可能成为那种,以有机物为基础材料,生物材料为主结构的框架。他它是cpu能含水量达80%,还是散热器能防水防潮保温散热好,这不开玩笑么,满足一两个可能,都满足就是50%的n次方,那是无限小,绝不可能。

    心理机制么,什么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表象,情绪包括情感……

    感觉是最基础最基础的东西,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不对,错了,是视觉、听觉、味觉、触觉、平衡觉、机体觉等等等……

    现在人类只能解决视听,还总是出错,科大讯飞都承认人机翻译不能达到同声传译相同水平,摄像头捕捉的微表情也没能结合环境解读情绪。

    那味觉就更不可能,一样的肉一样的盐做出菜色味绝不相同!你让机器通过传感器尝味,用算法去算算咸淡还行,算算是黑暗料理还是米其林三星?呵。

    人类对自己构造还没全全清楚,想造出和自己媲美,对自己有威胁的机械生物?除非你是外星人,要不就是上个文明纪来的。

    大胆的发展ai吧兄弟们,预料得到ai最起码火30年,不止。

    所以现在市面上很多青少年编程班,人工智能班,乐高机器人班……

    我也要入这行了,不仅仅因为看好,也是对深度接触计算机十年的交代,还记得跳楼、翻墙半夜去网吧包宿的青春岁月啊,你可安好?我现在不太好,我需要钱。

    大书和网吧送我去了高四复读,06年在高四看了一年的参考消息和道德经及系卦传,发现国内外大事小文,都在书中能找到规律,当时就在想看懂了书就能去做先知了。

    然后调掉入了被爱情的大坑,诸事不宜,读书不求甚解。

    不是谈恋爱了,是看着全班半数都谈恋爱了,深刻觉得自己过时了。

    而这时互联网行业风云变幻,大王旗不断变化,花落谁家还未可知,我在干嘛?无所事事的小老百姓里的孩子能在干嘛,眼睛最远,看到的只是学校的大门口。

    后来遇到同届一聊的来的朋友,初中毕业后没有花过家里一分钱了。诚然生活维艰,个人努力与眼光限制了人的发展,如我。

    这个朋友现在发展的很好。

    朋友圈发的都什么啊,上到自费学习的四十多岁大姐,下到幼儿园读经打卡的孩童,我呢。

    有种感觉,安逸,就是罪过。

    今天晴,傍晚有火烧云燃烧在北方,明依然晴。

    (本章完)